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Medical care articles 醫學保健篇
 瀏覽42,534|回應475推薦1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女CHANG, HSIU-FEN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Medical care articles 醫學保健篇

麻疹戴口罩沒用 醫:要預防的「真正大魔王」是它!

轉載:壹蘋新聞網 2025年1月12日 週日 下午1:01

【林士為/綜合報導】國內麻疹疫情持續升溫,已累計16人確診,超過3000人被匡列,引起全台民眾關注。對此,兒童急診科醫師謝宗學表示,除非佩戴 N95 口罩,一般口罩雖有些許防禦效果,但預防效果遠不如飛沫傳染病毒,台灣麻疹疫情應該可以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我認為流感才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真正危害健康的大魔王」。

謝宗學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表示,最近大學同學傳給他,孩子(小學生)學校防疫宣導文宣,建議進入校園一律需要配戴口罩。疑惑的問他,「麻疹不是空氣傳播,一般口罩不是沒有用嗎?孩子5-6歲接種第二劑麻疹疫苗,不是有15年的保護力,理論上 20 歲以前不太需要擔心被感染到麻疹嗎?」

謝宗學贊成,現在進入校園或人口密集處需要佩戴口罩,但主要原因是為了預防流感,而不是預防麻疹。麻疹屬於空氣傳播,會漂浮在空氣中 2 個小時,除非佩戴 N95 口罩,一般口罩雖有些許防禦效果,但預防效果遠不如飛沫傳染病毒(如流感或一般感冒病毒)。

謝宗學提到,1980年(含)以前出生的人,絕大部分有感染過麻疹,已經擁有終身免疫;兒童1歲接種第一劑麻疹疫苗後就有保護力,5歲接種第二劑後,可將保護力延長至20歲左右,加上台灣完整接種2劑麻疹疫苗的兒童高達 97%,因此比較容易感染族群是1歲以前的嬰兒和20-45歲的成年人。

另外,謝宗學說明,麻疹致死率個人營養免疫狀態好壞、疫苗接種率高低、和國家醫療水平程度有明顯差異,例如根據WHO2023年的統計,當年全球麻疹致死率約1%,非洲約1.6%,但較爲先進的美州是0.27%、歐洲是0.07%,和較為落後的非洲致死率有明顯差距。

謝宗學表示,台灣國民營養狀態良好,麻疹疫苗兒童接種率超高,醫療水平也好,因此麻疹不至於發生超級大的疫情,需要小心注意但真的不用過度恐慌,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密閉空間、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準時帶孩子接種麻疹疫苗(公費疫苗數量足夠);麻疹在出疹子前後4天有高度傳染性,罹患麻疹的人這段期間不要出入共同場所。

謝宗學認為,只要做好上述幾點,台灣麻疹疫情應該可以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然而,面對最近寒冷的冬天,再次強調更需要注意流感疫情,「我認為流感才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真正危害健康的大魔王,還沒有接種疫苗的人記得趕快去接種喔!」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24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3457
 回應文章 頁/共4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乳房摸到硬塊,確診「良性腫瘤」該切除嗎? 醫給答案...3情況建議要拿掉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乳房摸到硬塊,確診「良性腫瘤」該切除嗎? 醫給答案...3情況建議要拿掉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4年10月12日 週六 下午4:00

小玲在乳房外側摸到一顆一元硬幣大小的硬塊,到醫院檢查經診斷後雖然是屬於良性腫瘤,但她仍然擔心哪天會不會演變成惡性?經常為此困擾不已,想將它拿掉,以絕後患!卻又擔心切除後乳房會變形、還會留下傷疤。

 

哪些良性腫瘤可能轉變為癌症?

 

良性腫瘤是指細胞在分裂過程中不受控制造成不正常的增生,一般認為與體質、年齡及荷爾蒙改變有關,但實際成因不明,至於會不會演變成為惡性腫瘤,就要看腫瘤類型,仍然有轉為惡性的可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研究醫師廖庭儀指出,有少數良性腫瘤如非典型乳管增生(ADH)之後成為惡性腫瘤的機會較高。這是因為ADH屬於一種癌前病變,從統計上來看,會轉變為惡性腫瘤的機率約有28%,還有其他如平坦型上皮非典型增生也有約11%會轉變為惡性、乳突瘤約12%、乳腺小葉若有非典型增生也有17%有機會變成惡性,因此建議要密切觀察。廖庭儀說,「就算經切片判斷為良性腫瘤,若腫瘤超過兩至三公分時,若出現有疼痛感,一般也會建議切除;臨床有些病人屬於容易緊張型,若經常焦慮,或許也可考慮將其切除。」

診所乳醫中心副院長洪碩徽也同意,「癌前病變雖被歸類為良性,但在其生命過程中仍有轉變成惡性的可能,因此建議要拿掉。」此外,有時以影像學檢查是以外觀來判定,但有些形狀看起來沒問題的腫瘤還是有可能轉成惡性。

 

良性腫瘤也要做切片嗎?

 

一般來說,確定乳房腫瘤是屬於良性或惡性可從臨床症狀、病史及觸診的方式檢查、確認腫瘤的大小、硬度等以初步判斷其性質。其次也會以超音波、乳房攝影等影像學觀察腫瘤的形狀、邊界、內部是否有血管增生等。若從影像學中發現有異,醫師會建議進行組織切片檢查,取得細胞樣本進一步確認該腫瘤屬於良性或惡性。

若從超音波下觀察到腫瘤的形狀不規則,像是有角、類似雲朵狀,或有血液流通、邊緣界線不清楚時,通常惡性機率大,會建議要進行組織切片。

洪碩徽副院長說,切片與切除不一樣,切片是單指取出腫瘤組織中的一小部分,「過去切片的方式是採取粗針切片,但取出的組織可能少於腫瘤組織的1%,可能無法代表全部,所以偶爾會遇到取得的採樣是良性,最後卻發現是惡性的狀況,也因此,才有了新的微創設備,利用真空抽吸的方式,在超音波導引下,取得較大塊的組織,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同時也可以達到部分切除的效果。」

 新術式取樣切片一次完成

 

目前乳房腫瘤切除方式分為傳統切除及微創手術,傳統開刀方式是將皮膚劃開後將腫瘤取出,廖庭儀醫師表示:「這種方式傷口大,即使只有一公分,可能也必須要擴大傷口才能將器械放進去,通常傷口至少有2至2.5公分;如果腫瘤超過4公分,就必須開更大的傷口,且必須縫合,外觀容易有凹陷或疤痕。」

而近幾年臨床常使用的乳房真空微創手術,最早是拿來做為切片檢查使用,後來發現有些小的良性腫瘤,也能達到將腫瘤清乾淨的效果。一般來說,微創手術的傷口能縮小在0.3至0.5公分左右,可選擇在靠近乳暈位置以避免留疤。

「真空微創手術是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這種方式就像是吃魚,如果有透視鏡就能清楚看到魚刺在哪裡。」洪碩徽副院長巧妙比喻,過去傳統開刀手術要靠醫師憑觸摸手感,或者要在術前先照超音波確定位置後,手術過程中是靠醫師的觸覺來確定腫瘤位置後下刀,但微創手術則是從影像中實際看到腫瘤後再下針切除抽取。

「真空微創手術比傳統手術的精準度更好,且傷口小、復原快、乳房也不會變形。」不過洪碩徽副院長也提醒,畢竟因為腫瘤性質不同、治療方式各異,若一眼就能判斷是惡性腫瘤時,仍建議先切片、進行化驗後再確定治療策略。

兩位醫師都呼籲,乳房良性腫瘤還是有轉變為惡性腫瘤的風險,目前有許多工具可以增加切片的精準度,若不放心也可直接將腫瘤移除,讓生活儘快恢復正軌,不用終日擔心害怕。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8869
40歲前狂冒白髮!醫示警「恐疾病徵兆」 心臟病風險飆5倍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40歲前狂冒白髮!醫示警「恐疾病徵兆」 心臟病風險飆5倍

轉載:TVBS新聞網 王芊歷 2024年10月12日 週六 下午4:55

相信有許多人深受白髮困擾,明明年紀不大,頭頂上卻總是冒出幾根白髮,甚至越長越多,還影響美觀。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民眾,白髮增加可能是一種健康警訊,甚至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皮膚科醫師趙昭明也表示,短期內白髮變多務必留心,可能是疾病徵兆。

陳欣湄醫師現身TVBS節目《健康2.0》,引述一項埃及研究結果,1分為黑髮、5分為非常嚴重白髮,而髮色達3分以上的受測者,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普遍較高,包括動脈損傷、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等。值得關注的是,研究結果也發現,40歲前出現白髮者,未來罹患心臟病風險將比一般人高出5倍。

此外,趙昭明醫師曾提到,白髮其實分為兩種,也就是少年白和老化性白髮,不過也有疾病促使白髮增多,因此長白髮也可能是疾病徵兆,包括甲狀腺問題、糖尿病、免疫性疾病、貧血和營養不良等。趙昭明醫師補充,血液循環不良、心臟功能不佳時,將影響毛囊的營養供應,進一步加速長出白髮。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8868
蔬菜剩它沒人要?3種抗漲好菜竟有這些好處,教你內行煮法營養又好吃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蔬菜剩它沒人要?3種抗漲好菜竟有這些好處,教你內行煮法營養又好吃

轉載:早安健康 蔡經謙 2024年10月5日 週六 下午3:00

颱風前後預期菜價飆漲,超市葉菜類蔬菜總被一掃而空,有網友分享,貨架上唯一剩下來的食材竟然是紅蘿蔔與菇類,貼文一出引發熱議,網友笑稱「餓死也不吃」。但這些颱風天被留下來的食材其實營養也很豐富,尤其不屬於葉菜類,價格也相對穩定,來看看這些好食材有哪些健康效果、推薦怎麼吃!

紅蘿蔔:善用一招去生味,讓小孩也愛吃

紅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C、A、E,與鉀、磷等營養素,能幫助保護眼睛健康、防止老化、抑制癌細胞。也有一項荷蘭研究發現,沒有心臟病的人攝取紅蘿蔔,最多有望降低32%心臟病風險。

紅蘿蔔、白蘿蔔等根莖類相對耐放,價格波動受颱風災害影響較小,不過紅蘿蔔吃起來容易有一股生味,不管大人小孩都不怎麼喜歡吃紅蘿蔔。其實只要將紅蘿蔔切成適口大小,再浸泡鹽水5~10分鐘即可去除生味喔!紅蘿蔔中段糖分含量最高,口感清甜、質地脆嫩,但紅蘿蔔頂部3-5公分處則水分較少、質地偏硬,適合拿來切絲爆炒或燉湯;而尖細的尾部通常「紅蘿蔔味」最明顯,不妨拿來醃漬或做成餡料吧!

由於β-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都是脂溶性營養素,別忘了加點橄欖油拌炒,讓營養吸收率更加分,或者與堅果等富含油脂的食材、水果一起打成蔬果汁也是不錯的選擇。

菇類:推薦這樣煮留住口感和營養

菇類因室內種植的緣故,是較不易受颱風衝擊的食材,各式菇類有豐富膳食纖維、維生素D、多醣體,功效包含維持腸道健康、減緩食物消化和吸收、幫助穩定血糖、降低壞膽固醇水平、維持免疫健康,但因為菇類的鉀和普林含量相對也比較高,腎友與痛風患者建議適量食用。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專欄文章建議,因為菇類90%都是水分,建議大火短時間烹飪,可以避免過多水分流出和營養流失,這樣既能保持菇類的口感,也能保留營養價值喔!

  • 香菇:動物實驗發現,香蕈多醣體能抑制癌細胞生長、提高免疫T細胞活性。

  • 杏鮑菇:鉀含量相當豐富,有助排鈉、維持血壓穩定。

  • 金針菇:高纖又含有多種人體必須胺基酸、維生素B1。

  • 秀珍菇:富含維生素B群、鋅,幫助提高免疫細胞活性;胺基酸可幫助修復細胞組織。

  • 鴻喜菇:富含抗氧化營養素硒,幫助抑制細胞被氧化、癌化。

洋蔥:護血管、控血壓,抗漲又易保存

洋蔥屬於耐放的根莖類,也是臺北農產推薦抗漲、耐久放的颱風必備蔬菜。洋蔥富含大蒜素、槲皮素等營養,能促進血液流動順暢、提升免疫力、抗氧化又控血壓,是不少名醫的血管保健妙方。

洋蔥吃法方面,備料時可以將洋蔥切碎、切薄,有利釋放出大蒜素,接著切完洋蔥也不急著下鍋,而是好好靜置、接觸空氣10分鐘以上,這麼一來能讓洋蔥含硫化合物轉換、有時間釋放更多大蒜素,發揮抗菌、消除疲勞的效果;洋蔥可以做成涼拌洋蔥沙拉,或加點油做成洋蔥炒蛋、洋蔥炒磨菇,都是美味又健康的營養料理。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8433
減少浪費為地球盡心力! 營養師教你日常如何實踐「綠飲食」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減少浪費為地球盡心力! 營養師教你日常如何實踐「綠飲食」

轉載:健康醫療網 王冠廷 2024年10月5日 週六 下午3:00

全球暖化加劇,氣候變遷對人類的生活環境造成威脅,減少溫室氣體是世界各國目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身為地球一份子的我們,可以透過「綠飲食」來支持保護環境,對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

植物為主的飲食型態 有益健康也兼顧環保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吳玲怡表示,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型態,不僅有益健康也兼顧環保。植物性食物生長週期短,溫室氣體排放量遠低於動物性食物,對環境的威脅較小。

健康的飲食及生活方式 保護地球食踐者

吳玲怡說,綠飲食是一種既能維護地球,又對人體健康有益的飲食與生活方式:

1. 以植物為主飲食

飲食應優先選擇原態的植物性食物,如新鮮蔬果、全榖、堅果與種子,這些食物不僅富含纖維及豐富的植化素,可增加身體抗氧化力、抗發炎與調解免疫,對預防與改善慢性疾病都相當有益。

另外,優質蛋白質來源:豆、魚、蛋、肉類,依照這個順序來優先選擇「豆」類,即大豆(黃豆、毛豆等)、黃豆製品(如:豆腐、豆干等)。以豆類為蛋白質來源可減少攝取過多脂肪,減少對心血管的負擔,而豆類富含的植化素-大豆異黃酮,亦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2. 多吃當季與在地食材

選擇當季在地的新鮮蔬果,能減少保存與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當季在地的原態食物也最能攝取到其完整的營養素。

3. 選擇環境友善農作物與環保餐廳

友善環境耕作,致力於維護水土資源、生態與生物多樣性,促進環境資源永續利用。而環保餐廳提供環保、低碳之供餐及用餐環境,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也顧及食安,民眾可到「淨零綠生活資訊平台」查詢認證餐廳。

4. 減少浪費

惜食是綠飲食很重要的環節,依據聯合國「2024年食物浪費指數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浪費食物達10.5億噸,食物浪費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總年度8~10%,民眾若是能惜食,不僅能避免糧食浪費,也能減少無謂的溫室氣體排放。

5. 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

過去因擔心共用餐具造成疾病傳染,推行公筷母匙和免洗餐具,讓「免洗餐具」成為衛生飲食的象徵。近幾十年來生活型態改變,國人外食頻率增加,為追求快速方便,一次性餐具使用量大增,巨量垃圾已造成環境負擔。隨身攜帶餐具除了響應環保之外,許多店家也提供自備容器相關折扣,亦有連鎖餐飲業者響應,提供民眾容器租借,大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3061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8432
黃殼雞蛋比較營養?國健署曝1關鍵:吃了更補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黃殼雞蛋比較營養?國健署曝1關鍵:吃了更補

轉載:三立新聞網 鄭玉如 2024年9月28日 週六 下午5:30

不少長輩認為,雞蛋黃殼比白殼營養,價格也比較貴,不過國健署表示,從營養角度來看,黃殼蛋和白殼蛋的營養價值沒有明顯差異,黃殼蛋的顏色雖呈現橘黃,但維生素A含量也沒比較多,此外,雞蛋最好「煮熟」再吃,營養價值更高,有助促進皮膚與頭髮的健康。

國健署在臉書專頁「食在好健康」指出,母雞品種不同,因而有黃殼和白殼的顏色差異,國內飼養生產白殼蛋的母雞較多,所以大多都是看到白殼蛋,以營養角度來看,兩者並沒有明顯差異,每顆雞蛋都含約7公克的蛋白質,等於1份豆魚蛋肉類的份量。

國健署表示,有些人會好奇,黃殼蛋的顏色比較橘黃,維生素A含量可能比較高,但事實並非如此,兩者維生素A幾乎沒有差異,民眾購買時,不用特別考量蛋殼的顏色。

國健署進一步提到,有些長輩認為「生吃雞蛋很補」,也是錯誤迷思,生雞蛋中含「白素(Avidin)」,是一種會和生物素(Biotin)結合的蛋白質,與生物素結合後,使生物素吸收率下降,其中生物素含有維生素B群,主要參與體內能量代謝、促進皮膚、黏膜的健康,如果攝取不足,可能影響皮膚與頭髮的健康。

國健署強調,白素怕熱,只要把雞蛋煮熟,就能去除大部分的白素,有助於人體吸收雞蛋中的生物素,由此可知,雞蛋吃全熟反而更營養,煮熟才能吃到最完整的養分。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8023
老是便祕,中醫師大推「按1穴道」超暢通! 認真做、每次3-5分鐘就有效果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是便祕,中醫師大推「按1穴道」超暢通! 認真做、每次3-5分鐘就有效果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4年9月28日 週六 下午4:00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林國偉指出,支溝穴的「支」就是支通上肢的,「溝」就是溝渠。支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經火穴,三焦經掌管全身氣的流動,所以支溝穴的功效就是清熱瀉火、通調氣機,主要是治療氣機不利的疾病,在臨床上使用最多是治療便秘。

 


中醫師教你用手指丈量 簡單找出支溝穴


臨床上發現許多便秘困擾的民眾,會因為上廁所時排便不順,然後排便的時間過長,用力過大,這種狀況在中醫理論中被稱為「氣虛型便秘」,在解剖生理上就是腸道蠕動無力,這時就可以使用支溝穴來調理身體機能。

林國偉表示,支溝穴的取穴方式很簡單,在手臂的前臂背側從腕橫紋往上3吋,大約是用自己手指向上量四橫指,尺骨與橈骨之間的中點就是支溝穴,按壓時會有痠脹感。

找到支溝穴,只要順手用拇指揉按支溝穴,直接按壓,順時鐘或逆時鐘的方式都可以,兩手每次各揉按3至5分鐘。按完支溝穴後通常會有腸道蠕動的感覺,甚至會有打嗝的反應,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如果長期便秘建議每日多按壓幾次,還可以再加上順時鐘按摩腹部,能夠加強調理效果。

按壓支溝穴益處多 舒緩疼痛也靠它


林國偉指出,支溝穴除了改善便秘問題,中醫十總穴歌訣對於支溝穴的形容是「脅肋尋支溝」,意思就是支溝穴還可以調理脅肋痛或者肋間神經痛的問題。


1.脅肋:人體腋下到身體側邊的肋骨,一般胸脅之間悶悶脹脹、氣滯血瘀的狀況,可以按壓支溝穴來得到緩解。

2.肋間神經痛:最常見的疾病就是帶狀疱疹,會沿著肋骨從後面到前面有疼痛的困擾,這時候按壓支溝穴能夠減輕疼痛症狀。


林國偉強調,穴位按摩可以調理身體機能,但是當身體出現問題時,建議還是找合格的醫師求診。以中醫為例,要完成治療,常常會搭配針灸、拔罐、放血、用藥⋯等專業,一般民眾絕對不可以隨意嘗試,請一定就醫治療。(文章授權/優活健康網)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8021
軀幹出現棕色斑塊 慎防皮膚漿細胞增多症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軀幹出現棕色斑塊 慎防皮膚漿細胞增多症

轉載:好醫師新聞網 2024年9月21日 週六 下午5:21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J小姐近一年半來在胸部和背部出現逐漸增多的不規則紅棕色及咖啡色無症狀斑塊(如圖示),經檢查診斷為皮膚系統性漿細胞增生症,提醒有類似情況,應盡早就醫/臺大新竹分院提供

國人素有「一白遮三醜」之說,一旦皮膚出現斑點或斑塊,總是非常惱人,有些甚至還可能是皮膚癌;40歲的J小姐在一年半前首次發現胸部和背部有少許不規則的紅棕色及咖啡色斑塊,雖然未感到疼痛或搔癢,但這些皮膚病灶隨著時間逐漸增加,蔓延至四肢,江小姐感到十分困擾。在多方輾轉就醫後,江小姐經其他醫師轉介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皮膚部門診求診,經檢查診斷為皮膚系統性漿細胞增生症(Cutaneous and systemic plasmacytosis,簡稱CSP)。

 

新竹臺大分院皮膚部蔡昀儒醫師解釋,CSP是一種主要以皮膚症狀表現,且極為罕見的系統性疾病,多見於亞洲人,尤其是日本人的報告猶多。此病的病因目前仍未確認,但可能與IL-6(白細胞介素)等細胞因子的異常增高有關。治療方面,儘管有多種治療選擇,包含外用/口服類固醇、外用calcineurin抑制劑、靜脈內免疫球蛋白注射、rituximab、thalidomide,以及紫外線照光治療等,但目前缺乏公認最有效的首選療法。

 

蔡昀儒醫師說明,雖然像J小姐這類僅有皮膚表現的個案,通常預後良好,但由於CSP偶爾會表現出較為侵襲性及多器官侵犯的臨床進程,建議病人仍須定期的追蹤檢查,確保及時發現、治療,才能同步處理可能的相關併發症。

 

蔡昀儒醫師提醒,若發現有任何皮膚疾病或皮膚不明病灶,都應盡早諮詢皮膚專科醫師,提供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切勿相信偏方,耽誤治療的寶貴時間。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7582
上班族「1習慣」容易罹癌!醫示警:運動也救不回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上班族「1習慣」容易罹癌!醫示警:運動也救不回

轉載:引新聞 周德瑄 2024年9月21日 週六 下午12:00

現代上班族常因工作繁忙而長時間久坐,認為工作結束後再運動能抵銷久坐的健康風險。然而,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這樣的觀念並不完全正確。根據研究顯示,即便是高運動量的個體,若每日坐著超過6小時,健康風險仍難以完全避免。

李思賢引述2016年發表於《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的研究,該研究統合了16項前瞻性隊列研究數據,分析來自不同國家超過100萬名參與者的健康狀況,追蹤時間長達2至18年不等。研究結果指出,長時間久坐(每日超過8小時)與早逝風險呈正相關,尤其是那些每日運動時間不足30分鐘的人,健康風險尤其顯著。

即使進行大量運動(每日60至75分鐘中高強度運動)的參與者,久坐帶來的健康問題依然存在。長期久坐可能導致新陳代謝減緩,增加肥胖和糖尿病風險,影響血液循環並提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此外,久坐還可能引發肌肉僵硬、腰背疼痛等問題,甚至與慢性發炎和癌症發展有關,這些危害均非單靠運動即可完全抵銷。

為了減少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李思賢建議調整生活方式,儘量避免長時間靜止不動。每隔30至60分鐘應起身活動,做些伸展運動或步行。另外,可以考慮在工作中使用站立式辦公桌、步行或騎車上班,並多選擇走樓梯而非乘坐電梯。

對於難以避免久坐的工作者,應在一天中規劃固定的運動時間,並確保運動強度足夠(如快走、跑步等)。最重要的是,將活動分散至整日而非集中於特定時段,這樣才能有效改善健康,減少久坐對身體的長期損害。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7581
不用天天吃藥 日研發高血壓疫苗進2期臨床試驗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用天天吃藥 日研發高血壓疫苗進2期臨床試驗

轉載:中央通訊社 2024年9月14日 週六 下午4:44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4日電)高血壓控制良好可降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有日本研究團隊發現,約50%患者未遵循用藥指示,展開高血壓疫苗研發,已邁入第2期前段臨床試驗,未來患者定期施打可望穩定病情。

首屆台北醫學會研討會今天在台北醫學大學登場,以創新、智慧與前端醫療為主軸,深入探討糖、心、腎、腦等慢性疾病,以及癌症等重點疾病,會後透過新聞稿分享研討會成果。

高血壓防治是這次研討會重點之一,日本大阪大學教授森下龍一會中簡報指出,高血壓患者約有50%沒有遵循用藥指示,未能規律服藥會導致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森下團隊展開高血壓疫苗研發,目前完成第1期及第2期前段臨床試驗,已確認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力可維持6個月,若能成功研發,可望有效提升高血壓患者的用藥遵從性。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肇文補充,根據臨床觀察及相關統計,國內高血壓患者約有3成患者雖看診,並有醫師開立的藥,卻未能規律用藥,另有3成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或是知道而不尋求專業協助。

陳肇文提醒,高血壓初期雖無明顯症狀,但高血壓會加速動脈血管硬化,血管內壁變得狹窄,若長期未控制血壓,可能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或腎臟衰竭,生命遭受嚴重威脅,可惜多數患者直到此時才有所察覺。

由於高血壓患者必須天天規律服藥,陳肇文坦言,門診常有患者忘記吃藥,或覺得天天吃藥太麻煩,也有患者因為年紀大,自我照顧能力不佳,都影響患者未能規律服藥的原因。

森下團隊研發的高血壓疫苗,陳肇文解釋,主要是藉由疫苗抗體與血管收縮素的受體相結合,以維持血壓的穩定,未來若能正式運用於臨床,患者可能每3個月定期接種疫苗,即可維持血壓的穩定,用藥方便性大幅提升,相信對於高血壓防治,會有很大幫助。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6894
中秋節吃柚子 要避免與哪些藥一起服用?藥師解析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秋節吃柚子 要避免與哪些藥一起服用?藥師解析

轉載:信傳媒編輯部 2024年9月14日 週六 下午2:08

中秋節屬四大節日之一,秋高氣爽之際,若是能安排連續假期,常常計畫出遊,抑或遊子返鄉,與家人團圓一同賞月享受親情時光,平時工作造成的壓力,這時也先放置在一邊,待假期結束再覆命。而心情放鬆就會食慾變好,加上佳節特有的食物,月餅、柚子,以及烤肉,讓人不知不覺就吃下比平常多的食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總藥師陳俊延提醒有慢性疾病的民眾要注意,用藥這部分,可不能隨節日放假,以下幾點需注意。

柚子與某些藥物併用,可能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機率。例如某些降血壓藥、抗凝血藥、抗心律不整藥、免疫抑制劑、statin類降血脂藥等,因此建議正在服藥的民眾,柚子吃兩三口有嚐到味道就好,絕對不要大量食用。而若是有腎功能不良的病人,藥物血中濃度較不穩定,則不建議食用。

柚子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成分,此成分在人體會不可逆地抑制肝臟中的代謝酵素CYP450 3A4,因為此代謝酵素和許多藥物代謝有關,若人體同時有呋喃香豆素和藥物在代謝時,就可能使藥物在血中濃度升高,而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機率,且須特別注意的是,抑制藥物代謝的作用因人而異,可能長達數小時甚至2-3天,即使吃完柚子隔2-4小時也無法完全避免。腎功能不良的病人,服用慢性疾病用藥更要考慮藥物排除體外的速率,若是飲食突然改變,疾病控制可能會有變化。

陳俊延建議服用慢性疾病用藥的民眾,平時應按時服藥,飲食勿暴飲暴食,如果用藥有疑問時,可以諮詢藥師,確認自身用藥是否有藥物交互作用風險。

原文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藥劑科 陳俊延 總藥師。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6893
頁/共4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