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Medical care articles 醫學保健篇
 瀏覽35,559|回應350推薦1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女CHANG, HSIU-FEN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Medical care articles 醫學保健篇

愛吃火鍋小心骨鬆提早報到!中醫揭「背後主因」 2招調理固本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3年10月1日 週日 下午4:30

台灣人愛吃火鍋不分季節,麻辣鍋、羊肉爐這些湯頭不僅含鈉量過高,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會導致骨質疏鬆。根據調查,50歲以上的女性大概每3位就會有1位有骨質疏鬆,男性每4位會有1位:一但發生骨鬆性骨折,第一年的死亡率可以達到20%。而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髖部骨折病例發生率在65歲後有明顯增加,約有1.6倍,且女性患者高於男性;而65歲以上的成人骨折的增加率為30%,男性的增加率則高於女性。

 

肝、脾、腎衰退 增加骨質疏鬆症風險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黃中瑀主任指出,在中醫古籍中,並未有「骨質疏鬆症」一詞,而依病徵及病勢的發展,屬於中醫「骨痹」、「骨痿」等範疇。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骨生髓,「腎者,其充在骨」。五臟六腑之精皆藏於腎,腎能生髓,髓能充骨。所以,骨骼的生長發育、衰退與腎之精氣的盛衰有內在的聯繫,腎氣旺盛則骨骼強勁,腎氣衰退則骨骼不堅,因此腎虛是骨質疏鬆症發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黃中瑀主任表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氣血是充養骨骼,使骨骼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各種原因導致的氣血津液不能濡養筋骨,也是引起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因此,肝、脾、腎與骨質疏鬆的發生有著重要的聯繫,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瘀血阻絡、氣機不暢是骨質疏鬆症發病的主要原因。

 

針灸及中藥藥物 調養骨質疏鬆

 

中醫在治療上,黃中瑀主任表示,主要以針灸及中藥藥物調養。推拿按摩雖然可以緩解疼痛不適,但是按壓力道的控制必須小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針灸對於疼痛的舒緩確實可以得到迅速解決的效果。由於骨質疏鬆症發病的主因為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等,因此如何利用中藥方劑做適當的調理,才是尋根固本的王道方式。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18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3457
 回應文章 頁/共3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癌後猛吃高蛋白仍皮包骨 光田醫院一站式「營養得來速」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癌後猛吃高蛋白仍皮包骨 光田醫院一站式「營養得來速」

轉載: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 2023年8月27日 週日 下午6:00

一位癌症病患在療程中因過瘦想提升體重,依循攝取「高蛋白」大方向自行選擇營養品,但過度依賴高蛋白粉,忽略整體熱量和營養的均衡,依然骨瘦如柴!光田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林淑雯表示,院內提供「營養品一站式服務」,無論是營養諮詢、選購營養品、詢價、付款和領貨,都可再同一地便捷完成,回購時只要開車刷卡即可帶走營養品,省卻舟車勞頓。

1/5癌友死於營養不良 而非癌症本身

營養不良不僅會延長病患住院時間,還容易增加併發症,影響生活品質。在癌症治療過程中,腫瘤細胞的不斷增殖以及放療、化療等治療方法的影響,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口腔潰瘍、食欲不振等症狀。這些副作用對病患的飲食造成了巨大影響,導致患者往往無法正常進食或飲食不足。因此,營養不良一直是癌症病患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特別是在治療後期和康復期,更是愈發嚴重。

根據國外研究調查顯示,約8成癌症病患都曾有營養失調的問題,進而被迫中止治療或降低用藥劑量,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臨床中每5人就有1個癌症患者是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本身。

癌症病患返家 飲食及營養補充值得重視

對於家中有「癌症病患」的照護者而言,出院後的營養銜接時常出現問題,市面上營養品的種類繁多,挑選正確又適合的營養品,才能真正吃對營養。林淑雯表示:「常有家屬心急如焚,不知道出院後病患該吃什麼?」這是照顧者在返家後,在營養照顧方面很常面臨到的問題。

為了協助癌症病患在返家後能夠獲得良好的營養支持,光田綜合醫院營養室提供「營養品一站式服務」,協助改善病患營養問題,也讓家屬付款更便利。

諮詢、付款、領貨 一站式服務完成

林淑雯說明,營養師會在病患出院前,將適合患者的營養品項目與目前使用的食品清單與營養資訊一併提供給家屬或患者,包括住院時的血檢報告、醫師建議、疾病別等,再由營養師們用數據評估病患身體缺乏的營養素,找出符合的營養品;更進一步提前為病患與家屬做整體性考量,在營養室即可完成付款與領貨,一站式完成所有步驟。

無論是營養諮詢、選購營養品還是詢問價格,付款和領取貨品,由專業營養師協助所有步驟都在同一個地方便捷完成,輕鬆省去了東奔西跑的困擾,後續回購甚至只要把車開過去、搖下車窗,刷完卡營養品直接帶著走;若無法親自到院購買營養品,也提供宅配到府的服務。光田營養室提供來自優質品牌的營養品,產品經過專業機構審核,確保安全性,為健康把關。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2030
「這樣喝水」小心會水中毒致命!醫示警 尤其2種人發生率比一般人還要高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樣喝水」小心會水中毒致命!醫示警 尤其2種人發生率比一般人還要高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3年8月27日 週日 下午4:30

常聽說:「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尤其在炎熱夏季,大家都知道應該多喝水預防熱衰竭;但世界各地傳出多起水中毒個案,包含:1名住在美國維吉尼亞州35歲婦女艾許莉(Ashley Summers)在20分鐘內喝下4瓶水,卻發生水中毒暈倒,送醫後仍回天乏術。另1起案例,則是同樣在美國的10歲男童,在炎熱天氣下玩耍,1小時內喝下6瓶水,當晚出現頭暈、昏迷,無法控制身體等症狀,所幸男童送醫後恢復良好。

另外,有歐美網紅在抖音發起減重挑戰,除了飲食控制外,還需要喝下大量的水,卻有參與挑戰的少女出現水中毒的症狀。在台灣極少聽說水中毒,但你可能知道這個更久遠的案例:有研究認為,武打巨星李小龍是因水喝太多引發低血鈉症而過世。究竟喝太多水,會發生什麼事?

 

1小時內喝超過1000c.c. 恐會引發水中毒

 

童綜合醫院緊急救護科黃泰霖主任表示,成人單日攝取水份大約是1500到2000c.c.,夏季因水分大量流失,喝到3500c.c.也可接受。另外喝的速度也有影響,腎臟能夠應付的量為1小時500到1000c.c.,因此1小時內喝超過1000c.c.也會引發水中毒。

黃泰霖醫師說明,若水喝過多,攝取電解質過少,便會引發急性鈉離子降低,帶來急性低血鈉症。正常人的血液中鈉離子濃度約為135到145mEq/L,也就是1公升的血有濃度約135到145的鈉離子;當鈉離子含量低於130mEq/L,會出現頭痛、嘔吐;低於120mEq/L將可能發生意識障礙、癲癇或昏迷等狀況;110mEq/L以下,則可能導致死亡。

一旦發生水中毒,黃泰霖醫師表示,務必要限制水分,並補充高濃度食鹽水,提高鈉離子濃度。但鈉離子不可立刻大量補充,如在短時間急速上升,可能引發腦水腫,壓迫生命中樞造成死亡。

原發性多渴症、大胃王比賽要注意

當然黃泰霖醫師補充,在台灣多是擔憂人們水喝太少,因為喝水會帶來飽足感,自己就不會再喝了。過去的水中毒案例大多是刻意喝水造成,例如「原發性多渴症」的患者會喝下過多的水,或是參加大胃王比賽這類的活動。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2029
胃藥小心吃!緩解「胃食道逆流」長期用藥失智風險高3成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胃藥小心吃!緩解「胃食道逆流」長期用藥失智風險高3成

轉載:中天新聞網 黃韻涵 2023年8月12日 週六 下午3:30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受胃病所擾,研究顯示,長期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PPI)緩解會增加中風、骨折等風險,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竟然比起從未使用過PPI的族群還高出3成。

根據《紐約郵報》報導,「美國神經病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雜誌刊登這篇由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支持的研究文獻,學者早前招募了5712名45歲(含)以上、平均年齡75歲的受試者,進行這項長達5年半的調查,並確認所有人在接受研究前,都「沒有」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症狀,結果調查顯示,長期服用包含「奧美拉唑」(Prilosec)、「耐適恩」(Nexium)及「蘭索拉唑」(Prevacid)在內,主要用於治療胃食道逆流和其他腸胃疾病的PPI藥物,有可能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據悉,研究人員將受試者按照服用該藥物時間的長短分為4組,從「不曾服用」、「最多2.8年」、「至少2.8年至4.4年」以及「超過4.4年」。結果發現在過去5.5年間,一共有585人患上失智症,其中發生率最高的正是服用PPI超過4.4年的族群。排除年齡、性別、種族、健康狀況等因素後,用藥4.4年的族群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不曾服用過藥物的人高出33%

這項研究的作者、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成員拉克什米納拉揚(Kamakshi Lakshminarayan)表示,「過去的研究顯示,長期服用(PPI)會增加中風、骨折和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這次發表的研究結果雖然沒有發現短期服藥與失智症風險之間的連結,但確實得出長期服藥會增加患病風險的結論。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1164
熱到睡不好⋯人均1年少睡44小時!輕忽恐壯大癌細胞,必學自救10要訣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熱到睡不好⋯人均1年少睡44小時!輕忽恐壯大癌細胞,必學自救10要訣

轉載:早安健康 蔡經謙 2023年8月12日 週六 下午1:00

天氣炎熱不僅讓人滿身大汗,晚上更會影響睡眠。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指出,今年7月是人類歷史上最熱的月份。氣象達人彭啟明也在臉書專頁分享,2023年7月的地表、海面溫度「雙破紀錄」,估計地表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氣溫高出約1.5度;海面則比1991年至2020年平均高出0.51度,他認為這「誇張到令人擔心」。民眾因此睡不好,就恐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不僅提高憂鬱、關節炎、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甚至還恐影響記憶力。

連日酷暑令人難受的不只白天的陽光,若晚間氣溫下降的不如預期,就可能影響民眾睡眠。根據一篇2022年發表於《Lancet Planetary Health》的研究,僅在21世紀上半葉,升高的夜間溫度就讓全世界的人每年平均減少了44小時的睡眠時間。不幸的是,睡眠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它是身體和大腦修復、清除老舊細胞、產生新細胞的重要時期。

睡不好影響全身!憂鬱、糖尿病、高血壓、癌症…嚴重疾病恐上身

瀚仕診所功能醫學醫師歐瀚文曾撰文指出,長期睡眠品質不佳、睡眠不足會讓身體的氧化壓力提高,不僅讓粒線體的運作能力下降,而影響身體能量代謝讓人疲勞,更有調查發現,若每晚睡眠少於7小時,更容易有憂鬱、關節炎、糖尿病、氣喘等慢性健康問題。

若睡得更少會怎樣呢?日本內科醫師森勇磨也撰文指出,有多項研究發現,睡不到6小時會提高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並提升心肌梗塞、癌症的死亡機率。中國正安中醫創始人梁冬也曾在《睡.覺》一書中透露,睡不好與以下嚴重疾病有關:

  • 提升心血管發病風險:研究證實,每晚睡不到5小時的人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增加2~3唄。

  • 免疫力下降:身體啟動防禦機制,出現發炎症狀。

  • 增加癌症風險:和睡滿7小時的人相比,每晚睡不到6小時的人,結腸、直腸長瘜肉的風險高出50%。

  • 記憶力減退、思維遲鈍:大腦的主要垃圾β類澱粉蛋白沉積,會影響記憶、認知、空間感、語言等能力。而深度睡眠時,血液會週期性的流出大腦,讓腦脊液湧入,能幫助清除這些大腦垃圾。

每天要睡7小時!專家曝熱浪來襲11睡眠秘訣

森勇磨醫師建議,民眾每天理想的睡眠時間應是7小時。不過,隨著每年溫度漸高、晚上受熱浪影響難以入睡、睡眠品質不佳該怎麼辦?除了開冷氣降溫外,一篇發表在《睡眠研究期刊》(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的文章提供了多種睡眠技巧供民眾參考,儘管並非所有民眾都因熱浪而失眠,但這些溫度管理技巧仍能對一般民眾提供幫助,讓人睡得更好:

  1. 房間盡量維持在20~25度,大於25度會擾亂睡眠。除了開冷氣外,平時可透過打開門窗,並用風扇為房間通風的方式,幫房間降溫。

  2. 保持水分:白天大量喝水能幫助身體在夜間調節體溫。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中心(Keck Medicine of USC)副教授Raj Dasgupta則提醒,別在睡前1~2小喝水,以免想夜尿。

  3. 清淡飲食:研究發現,晚餐吃得較清淡,能幫助民眾睡得更好,建議避免大量糖分、碳水、飽和脂肪,與過多的纖維。

  4. 穿著輕便:建議裸睡,或選擇寬鬆、棉質衣服,避免太熱。

  5. 避免喝酒:喝酒會讓身體脫水、夜間盜汗。

  6. 留出時間放鬆:在睡前1小時進行放鬆活動,可讀書、聽音樂。

  7. 用溫水淋浴:讓人更好入眠,降低熱壓力。淋完浴後,身體溫度會稍微降溫,讓身體做好睡眠的準備。

  8. 找到最涼爽的地方睡覺:使用吊扇、電風扇等家電。

  9. 不要放棄運動:建議在相對氣溫比較低的早上運動,能幫助民眾維持規律睡眠。

  10. 保持規律睡眠:即便前一天晚上睡得不好,隔天也不要太早入睡。維持規律的就寢時間,能讓大腦習慣在該時間入眠。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1163
罹癌應有的5種觀念 心理健康助翻轉不治之症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罹癌應有的5種觀念 心理健康助翻轉不治之症

轉載: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 2023年8月5日 週六 下午6:00

不少癌友確診後陷入徬徨無奈,「罹癌後不只回不到過去健康的那個我,還需面對看不見未來心理受創的我。」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副護理長吳淑雯分享,研究發現,心理健康與否是影響免疫力高低最主要的原因,而在抗癌期間免疫力的高低是決定治療成敗的主要關鍵,心理健康是需要被重視的。她呼籲癌友抱持5種正面觀念,有助於維持心理健康,翻轉癌症。

罹癌彷彿是被宣判死刑,對一個人的心理衝擊及創傷是多麼的巨大?擔任腫瘤個案管理師超過15年的吳淑雯表示,這些日子來深深了解癌症患者心理的哀愁與無助。以「憂懼」這名詞形容罹癌患者的心情,一點都不誇張!

研究發現,心理健康與否是影響免疫力高低最主要的原因,累積太多負面情緒,壓力隨之增加,長期累積過多的壓力便會引發身體發炎反應,進而降低免疫力,在抗癌期間免疫力的高低是決定治療成敗的主要關鍵。故在追蹤個案時會進行身、心、靈及社會評估,適時提供專業服務、心理支持及陪伴。因此心理健康需要被重視。以下提供減緩壓力、調適心情促進心理健康的好方法:

1增加對醫療團隊的安全感及信任感

鼓勵個案參與治療決策和團隊保持積極有效的溝通,提升對治療的信心。切記別道聽塗說及避免過多雜亂不安的訊息,以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2保持心情平靜穩定

建議個案善用各種紓壓方式幫助自己平靜與穩定。在治療過程中,偶而出現負向情緒是自然的現象,沒有人天生知道怎麼應付罹癌的心情,大家都在學習與負向情緒共處,不需要自責,盡快尋找一個可以讓自己更舒坦、更自在的方法,不需給自己過多、過大的壓力。

3嘗試轉念、適時調整目標

鼓勵個案用正向的心情去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如曾有一位非常樂觀、正向的個案,她說:「當我副作用太大時,我會和自己說,這一定是因為藥效發揮很好,所以我身體本能和藥物對抗,這是件好事,我實在太開心了。」換一個想法另有一片天,運用智慧好好嘗試轉念,將每一天當作全新的一天,好好開始重新出發。

4保持樂觀心情、終結孤單

多數的個案會擔心家中長輩或朋友無法承受這樣的事情,因此選擇不講,隱瞞自己罹癌的事實。所以常會造成物質和心靈需求的貧乏與孤單。故會建議個案適時維持與外在的聯繫,聯繫能夠讓你安心的人,讓他們知道如何協助,不論是物質上的需求(如幫忙照顧小孩、營養的補充)或是心靈需求(傾聽、宣洩、安慰、鼓勵、減少孤寂感)等,終結孤單保持樂觀的心情。

5灌注希望、迎接未來

時時對未來充滿希望,規劃短期或階段性的目標,讓自己懷抱著美好心情,以渡過難關。有一個案每每做完一個療程,就會犒賞自己放一天假或買一個小紀念品給自己,個案常說,灌注希望不一定要很大,一點微小的願望,都是很好的良藥。

「每一天都當作重新開始,把握當下不留遺憾」、「養成愛自己的習慣,不要讓癌症佔據生活的全部」,這是吳淑雯常和個案分享的心靈雞湯。罹癌後好好靜下來想想,不自我否定、無論何時都勇於新嘗試、坦然和重要的人表達內心感受、把握當下好好度過每一天。

最後提醒,罹癌出現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在探索和療癒因罹癌帶來的創傷前,大家都會需要多次宣洩、練習正念,以及發自內心建立個人信念,才有機會貼近自己的心,做到自我情緒管理,接納各種狀態的情緒,以及各種狀態的自己。找出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事物,把每一天都當作重新開始,把握當下,不留遺憾。

原文出處:守護天使守護您 翻轉癌症,靠您我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0893
服用「5類藥物」小心增加中暑機率!頭痛、高血壓藥入列 做1事預防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服用「5類藥物」小心增加中暑機率!頭痛、高血壓藥入列 做1事預防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3年8月5日 週六 下午4:30

天氣漸漸炎熱,而台灣的夏季又濕又熱,在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一不注意很容易就會產生中暑、熱傷害。此外,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指出,事實上有5類藥物可能會增加中暑風險,建議民眾可以諮詢醫師或藥師,並進行相應的預防措施。

 

5類藥物增加中暑風險 利尿劑、降血壓藥等都在列

 

太陽露臉天氣晴朗,許多人喜歡趁這時候從事戶外活動,不過隨著氣溫上升,中暑的風險也隨之提高。民眾在外活動、工作時,要留意補充水分,並應盡量選擇在一天之中較涼爽的時間外出。

不過除此之外,民眾或許不知道,有些藥物事實上也有增加中暑風險的可能,因此藥物的使用上也要特別留意。食藥署表示,有5種特定藥物的副作用可能會增加中暑的風險,包含:

  • ​部分治療偏頭痛及過敏的藥物:會促進血管收縮,進而影響流汗的散熱作用

  • 具有抗膽鹼作用的藥物:會抑制腺體分泌、減少流汗,例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組織胺等

  • 乙型受體阻斷劑:常用於治療高血壓和心臟疾病的乙型受體阻斷劑,會影響皮膚血流,降低散熱功能

  • 利尿劑:可能會增加脫水的風險

  • 甲狀腺補充劑:可能會刺激新陳代謝,增加身體熱量產生

食藥署提醒,民眾若有使用上述藥物,切勿自行調整或停用藥物,應諮詢醫師或藥師,並進行相應的預防措施,例如:保持足夠的水分補充、維持室內通風以及做好防曬等。

 

中暑高危險群要注意 補充水分、適當休息

 

而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除了服用藥物者外,嬰幼兒、65歲以上的長者、過重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慢性病患(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等,都是容易因高溫造成熱傷害的高危險群。

天氣逐漸炎熱,任何人都有可能會有中暑情形產生,在濕熱的環境下或是從事過於劇烈的活動時,都應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並且適當的休息、散熱,減少中暑產生的機會。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0892
大便有血是「癌症還是痔瘡」?醫揭有2特徵小心「大腸癌」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便有血是「癌症還是痔瘡」?醫揭有2特徵小心「大腸癌」

轉載:中天新聞網 2023年7月29日 週六 下午4:30

圖、文/常春月刊

其實每個人出生時都有所謂的「痔」,因人體肛門有縫隙,必須靠肛墊把縫隙塞滿,糞便才不會突然跑出來,且肛墊能保護底下組織如括約肌,使其不會因糞便摩擦受傷,但如果痔因為長期便秘等因素導致血管擴張,糞便就可能將其磨破而流血,或是太過用力讓結締組織鬆掉造成脫垂,就稱為「痔瘡」。

痔瘡以20~60歲青壯年居多

罹患痔瘡以20~60歲青壯年居多,臨床統計,有症狀就醫者約占4~5%。痔瘡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不過一般人較難區分,必須就醫由醫師診斷。

內痔的主要症狀包括脫垂、腫大、疼痛、流血等,長期流血就很可能造成貧血問題;外痔症狀主要是血栓、疼痛、患者常抱怨大便後擦不乾淨,而外痔出血較不嚴重,多半是破皮流血,因此,就算覺得肛門癢,最好不要亂抓,避免導致破皮、感染。沈明宏說,有的人會感覺到痔瘡脫垂,但不會痛、沒有異狀,不影響生活,應可不就醫,一旦嚴重脫垂、腫痛難耐或是大量出血時,最好趕緊就醫治療。

血便也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

由於血便也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有的人發現如廁時出血就感到非常緊張,通常來說,痔瘡出血呈鮮紅色,嚴重時會明顯感到有血噴出,馬桶整個都是血,但痔瘡的出血,有可能因調整生活作息後會稍微好一些;至於大腸癌血便,則會混著糞便,且屬黏液血便、呈現暗紅色,如果血便超過3個月以上應就醫檢查,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此外,不管大腸癌或痔瘡,都可能因慢性出血導致貧血。

一般人難以區分痔瘡與大腸癌,有任何疑慮仍應就醫檢查,醫師通常會先做肛門指診或肛門鏡檢查,若是低位腫瘤也可初步診斷。若是20~30歲的患者且沒有家族史等危險因子,一般會建議做乙狀結腸鏡或糞便潛血作為初步診斷工具即可;若是50歲以上或有大腸癌家族史、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等症狀的患者,會建議患者做全大腸鏡檢查,釐清是否有大腸癌的問題。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0467
已經少吃脂肪、油炸...膽固醇仍偏高? 醫告訴你「真正主因」:不是飲食造成的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已經少吃脂肪、油炸...膽固醇仍偏高? 醫告訴你「真正主因」:不是飲食造成的

轉載: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3年7月29日 週六 下午2:50

「醫師,我的膽固醇偏高很多年了,每次健檢都是紅字,但是我都沒有不舒服,應該不需要擔心或是處理吧?」這往往是門診病人共同的疑問。

 

膽固醇偏高應治療 嚴重恐致腦心血管疾病

 

新竹臺大分院家庭醫學部藍亦倉醫師表示,很多病人健康檢查報告出現紅字異常時,認為膽固醇偏高已多年,且無身體不適的感受,就忽視未去治療,但其實膽固醇偏高多年,反而更應該治療,因當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過高時,會導致動脈硬化和膽固醇斑塊,進而導致嚴重的腦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

 

另亦有研究顯示,若青少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過高時,就會開始產生動脈硬化,且會隨著指數持續過高越來越嚴重,相當於血管提早老化、退化,所以膽固醇偏高越多年,對於心血管的健康威脅越大。

非單純是飲食造成 多為遺傳和體質性因素

 

藍亦倉說明,血液當中的膽固醇僅不到1/3是來自飲食攝取,換言之,很多人的膽固醇偏高並非單純是飲食造成,所以就算減少食用動物性脂肪、油炸類等食物,還是有可能膽固醇偏高。排除其他身體疾病導致的次發性膽固醇過高,大多數的膽固醇偏高是來自於內生性的膽固醇,歸咎於遺傳和體質性因素,故建議若已努力減少富含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膽固醇的食物攝取,但膽固醇仍居高不下,應定期到門診抽血,追蹤指數的變化。

高血脂藥物不會有依賴性 勿自行斷藥

 

很多人害怕服用三高藥物就無法停藥,需要一輩子依賴藥物才能控制,藍亦倉解釋,高血脂的藥物不會有上癮、無法斷藥的依賴性,有很多病人經過飲食、運動衛教,加上開始減重、戒菸等良好生活習慣建立後,膽固醇數值很快就降到標準值內,且有慢慢減低藥物,甚至停藥的案例。

 

藍亦倉提醒,檢查報告若膽固醇(血脂肪)出現紅字時,應到家醫科門診諮詢,若醫師評估需要服藥,也不要排斥用藥,記得規則服藥後,定期回診、追蹤數據,並與醫師充分討論用藥的狀況及如何調整藥物,切勿認為一切正常就自行斷藥,也沒有定期回診,反而容易錯失三高初期良好控制的時機。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0466
上班族當心! 坐太久恐罹患「癌症、憂鬱症」等6疾病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上班族當心! 坐太久恐罹患「癌症、憂鬱症」等6疾病

轉載:台視新聞網 2023年7月22日 週六 下午2:15

我們都知道「久坐」對身體不好,根據統計,久坐可能會影響6種疾病,包括心臟、糖尿病、或是癌症等,另外跟憂鬱症也有關係。因為人的結構是為了站立和行走設計的,並不是為了長時間久坐。而且久坐時會壓縮腸胃道,讓腸胃的功能變差,導致更容易囤積脂肪。醫師提醒,當活動量變少,減少代謝能力,也會讓得到糖尿病的機率大大提高。

易囤脂、糖尿病風險增2倍 久坐還與「憂鬱症」有關

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盯著電腦螢幕,是不少上班族每天的例行公事,再加上上下班通勤,不管搭車還是自己開車,也常需要久坐,大部分上班族一整天下來,至少有7、8個小時都是坐著。但其實長期「久坐」,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根據統計,可能會導致包括心臟、糖尿病或是癌症等6種疾病!

醫師車參薇說明,久坐的話容易導致肥胖,進而影響心臟系統;胃脹氣的人也更容易壓縮腸胃道,讓腸胃功能變差,更容易囤積脂肪。還可能提高胰島素阻抗,讓罹患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達2倍以上。

而且不只身體上的疾病,也會影響到心理狀態,與「憂鬱症」有較高相關。坐著坐著也可能出現駝背,或其他脊椎問題,影響骨骼肌肉非常嚴重,特別是脊椎。

起身動一動! 坐太久恐造成「大腿、臀、背肌群流失」

醫師特別提醒,久坐會弱化身體許多大肌群,造成「肌肉流失」,像是大腿肌群和臀肌,背肌也會因為久坐而被拉長,失去原來的張力。而且也不一定能靠其他運動彌補回來。平常沒事,還是要多多起來走動!

台北/魏于恬、葉凌帆 責任編輯/陳盈真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10192
尿液很多泡泡、「可樂尿」 腎功能可能受損!醫警告:立刻就醫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尿液很多泡泡、「可樂尿」 腎功能可能受損!醫警告:立刻就醫

轉載:FTNN新聞網 2023年7月1日 週六 下午3:23

實習記者呂洪瑋/綜合報導

若尿液出現深褐色的「可樂尿」,代表身體出狀況了嗎?醫師和專家警告,的確要特別注意,如果是橫紋肌溶解,可能會造成急性腎衰竭。醫師也指出,上小號的時候,如果有異常多的泡沫產生,可能是膀胱或尿道發炎甚至是腎功能受損,若出現類似情況,應儘速就醫。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今(1)日在臉書粉絲團發文呼籲,若尿液出現深褐色的「可樂尿」,需要特別小心,可能是橫紋肌溶解,這會造成急性腎衰竭,若出現此種情形應儘速就醫。

南投醫院重症醫學科鄭勇彥主任也表示,橫紋肌溶解症是因為肌肉細胞急速損傷所致,當肌肉過度使用,肌肉創傷或擠壓都有可能造成橫紋肌溶解症,患者可能會出現肌肉無力、腫脹,尿液像醬油、可樂般深色,若症狀嚴重可能導致腎臟機能損傷,引發急性腎衰竭。

此外,馬偕紀念醫院醫師李致樵在粉專發文提醒,尿液若有出現泡泡也要當心,尿尿有泡泡大部分是正常的,通常泡泡會在10到12秒內慢慢散開,若好幾十秒沒散開才要擔心是不是泌尿系統或腎臟有問題,超過1分鐘以上未散,就需要到泌尿科或腎臟科驗尿來檢查,是否尿蛋白過量或糖份過量。

李致樵進一步說明,除了正常的物理性衝擊造成尿尿有泡泡外,另外有8種會造成尿液有異常多的泡沫產生是,劇烈運動或久站、攝取過多蛋白質、懷孕、攝護腺肥大、膀胱或尿道發炎、尿液中物質過多、水分攝取太少、腎功能受損。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09081
頁/共3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