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時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當年讓台灣轉危為安的幾個事件~~~
 瀏覽8,984|回應13推薦1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1)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廣慶
筆記阿本
窗外
文俠隱
俠客巡
桃花妹妹
張爺
kennery分身用
精衛填海

more...

回網友>>>>引用文章黃金救台救危局~民進黨認同嗎?

我個人認為,黃金運台、金門古寧頭之戰與韓戰爆發三件事,都為台灣這塊土地帶來那個年代的福份。

1949KMTROC遷到台灣,歷史讓台灣這塊土地滋養了ROC與戰敗的KMT,雖然當年KMT的威權統治與白色恐怖令人不齒,但如果沒有國府渡台的人才、錢財與武裝力量及適時的歷史造化,當年的台灣也許早被PRC佔去了,唉,這些畢竟都是往事了~~~

DPP認不認同相關史實根本不是重點,我們要看DPP做了些什麼?可以肯定DPP的早年發展對台灣的民主自由有相當大的貢獻,但扁後的DPP做了些什麼?

不管親DPP的媒體如何解讀KMT黃金運台等事,我相信台灣大部份的公民都有分辨訊息真偽的能力。

任何政治人物與媒體評論都不能輕信,

任何政黨與媒體的立場也不那麼重要,

我們要用所學所思,獨立思考~~~~

支持誠實而有能力的政治人物。

支持深度報導而不帶特定立場的媒體。 
尋王之盟支持者,巧克力妹兒小魔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580658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不敢說的事
    回應給: Chocola(jennyc122) 推薦0


廣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共內戰的事為何而起,領頭的兩位以作古多年,但至今兩岸都不敢正確的發表,此事卻讓中國人死傷千萬人.無冕王們;作一些專題讓大家知道,此二人為何害的中國人如此般.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715865
最後的島嶼~~~
推薦0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715471
新台幣自1949年發行以來與美元之匯率演變情形
推薦2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筆記阿本
Chocola

以下資料原出自「我的e政府」網頁,扁政府時代建置,不知為何此資料在近日被刪除,然而Google仍有2011年3月8日快照存檔(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z_SW0N0DsTIJ:www7.www.gov.tw/todaytw/2007/intestine/ch07/2-7-11-0.html+%E6%96%B0%E5%8F%B0%E5%B9%A3%E5%8C%AF%E7%8E%871949&cd=1&hl=zh-TW&ct=clnk&gl=tw&source=www.google.com.tw):

新台幣自1949年發行以來與美元之匯率演變情形

新台幣自1949年發行以來與美元之匯率演變情形
1949年6月 實施幣制改革,發行新台幣,規定1美元兌換新台幣5元,實施單一匯率。
1950年2月 台灣省政府頒佈省屬公營事業外匯處理辦法,規定台灣銀行「代購省屬公營事業結匯證」的牌價為1美元兌新台幣7.5元,因之形成二元化複式匯率。
7月 取消上項「代購省屬公營事業結匯證」辦法,回復單一匯率,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已貶值至10.3元。
1951年4月 台灣銀行公佈外匯結匯證買賣辦法,新台幣匯率則成為所謂「官價匯率及結匯證買賣價格」並行。
1958年11月 7年間,新台幣始終維持貶值趨勢,至此已達1美元兌換新台幣36.08元。行政院通過外匯管理辦法,再度實施單一匯率。
1959年-61年 新台幣匯率大致維持40元左右。
1973年2月 新台幣第一次升值至38元。
1978年7月 新台幣再次升值至36元。
1979年2月 外匯市場成立,新台幣匯率由中央銀行代表與5家指定銀行決定,廢除緊盯美元的固定匯率,改採機動匯率,自此以後,新台幣再次呈現貶值趨勢。
1981年8月 新台幣貶值至38元。
1982年8月 中央銀行改變外匯市場操作方式,匯率基礎從銀行與顧客間交易改為銀行間交易,每日匯率調整仍保持以不超過中心匯率上下2.25%為限。
11月 外匯交易中心開始逐日公佈新台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新台幣仍繼續貶值。
1985年9月 新台幣貶值至1美元兌換新台幣40元左右。由於國際美元走弱及中美貿易逆差擴大,美國開始壓迫我國放任新台幣升值,中央銀行乃採緩慢升值方式,因而導致國外熱錢大量流入國內。
1989年元月9日 新台幣收盤價為28.0275元兌1美元。
9月25日 新台幣升值至1美元僅兌新台幣25.5元價位。
1990年5月16日 因國內政治情況不穩因素,創新台幣一日內大貶1元的紀錄。
1992年7月9日 新台幣升值至最高24.507價位。
1994年5月27日 新台幣貶值至1985年以來的27.17元最低價位。
1995年3月8日 因國際美元弱勢,新台幣一舉升值0.235元,並突破1美元兌換新台幣26元的重要關卡,以25.9910價位收盤。
3月18日 新台幣兌美元價位,再度突破26元關卡,升值為25.975元兌1美元,為1993年5月以來新高的紀錄。
4月10日 由於國際美元貶值,新台幣兌美元價位,突升至25.1405元兌換1美元,自此以後,新台幣呈現貶值走勢。
6月15日 新台幣兌美元價位為1:25.7800元。
7月8日 由於國際美元趨堅,新台幣貶值,兌美元價位突破1:26關卡,以26.0650兌換1美元收盤,隨後更受「彰化四信」擠兌及「國票」事件連續影響匯市不穩,新台幣價位連番下貶。
8月10日 新台幣兌美元價位大貶3.93角,收盤價突破27元關卡,為1:27.3460。
8月16日 在美國、日本及德國央行聯手大量吸購美元的激勵及東京匯市美元急升,一度達99.05日圓情況下,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則以1:27.4560收盤,比前一日貶值2.03角。以後央行則採保衛1:27.5關卡措施。
1996年3月7日 中國發佈第三次飛彈試射消息,民眾搶購美元現金,中央銀行則強力支撐27.5元的關卡,及至3月底走升1.2%,但於4月15日更升值為27.16元兌1美元。
5月15日 新台幣再度開始貶值。
5月58日 新台幣受美元升值影響,貶值至27.8920元兌1美元,成為1989年3月10日以來的最低價位,但翌日即回升至27.7710元價位。自此以後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走勢時升時降,於27.45-27.65之間盤旋。
1997年7月29日 新台幣跌破28元,以28.17元作收。
10月20日 新台幣貶破30元大關。
1998年6月15日 新台幣匯率貶近35元兌換1美元,收盤價格34.87元。
10月15日 新台幣匯率回升至32.99元。
1999年8月16日 新台幣匯率升破32元。
2000年11月30日 新台幣匯率貶破33元。
2001年1月2日 新台幣匯率回揚至32.9430元。
5月21日 新台幣大幅貶值5.08角,跌破33元價位,以33.4560元作收。
5月28日 新台幣巨幅貶值1.005元,跌破34元關卡,收在34.5元兌換1美元。
7月9日 新台幣匯率跌破34.5元關卡,以34.545元兌換1美元作收。
7月11日 新台幣大幅貶值3.94角,跌破35元重要心理關卡,成為35.05元兌1美元,創14年來新低。
2002年3月1日 新台幣受日圓重挫影響,跌至35.1030元兌1美元歷史低價位。
7月17日 新台幣勁揚1.01角,衝破33元關卡,以32.9990元收盤,創下14個月匯價新高。
8月6日 新台幣匯價回落,貶值2.05角,收在34.03元兌1美元,跌破34元。
10月7日 新台幣再度貶破35元,以35.0690作收。
2003年9月22日 新台幣在亞洲貨幣走強壓力下,升破34元。
10月14日 亞洲貨幣走軟,新台幣重挫3.41角重返34元關卡,以34.051元作收。
10月16日 國際美元走弱,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彈升,升破34元,以33.90元收盤。
2004年7月22日 受日圓兌美元貶值影響,新台幣貶破34元。
11月8日 美元因美國貿易及財政赤字走疲,熱錢流入亞洲,台幣升破33元關卡。
12月2日 台幣續升破32元關卡。
2005年3月12日 在熱錢湧入及出口商拋匯下,新台幣跌破31元關卡。
7月7日 國際美元持續走揚,加上中央銀行刻意放手,新台幣升破32元關卡。
11月4日 新台幣續升至33.63元兌1美元。
12月 5日 新台幣以33.493兌1美元收盤。
2006年1月2日 新台幣以32.818元兌1美元收盤。
5月3日 新台幣以31.627元兌 1美元收盤,升破32元關卡
9月29日 因美元升值,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走貶,貶破33元,以33.098元兌 1美元收盤。
11月5日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以32.813元兌 1美元收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583964
其他說法~~~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備忘以下~~~~


黃金真救了台灣嗎(曾麗珍)

陳文茜女士論及1949年國民黨運台黃金對台灣經濟的影響,不知其根據為何?只見其如親臨運黃金現場的描繪,再旁及毛澤東向史達林借款3億美金,即可下結論:蔣介石把上海國庫值3億美元之黃金搬運來台,使50年代台灣經濟底子脫離貨幣大貶恐慌狀態、使毛澤東被迫參加韓戰不直攻台灣、黃金是當年定江山的關鍵大物。這實在是太過武斷與勇敢的論斷。

檢視由國民黨政府監察院編定的「中華民國三十九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書」,頁127、128列表之央行活存質押透支科目及其他墊付科目暨應收科目內容中發現,國庫向中央銀行質押透支之黃金2,584,873兩,其中1949年以前積欠1,516,351兩,1950年度結欠1,068,522兩。而中央政府於1949年12月7日才遷到台北。且以該決算書所採用之匯率及黃金的新台幣計價,當時1美元兌換10元新台幣,一兩黃金為400元新台幣,即一兩黃金為40美元。國庫向央行透支之黃金2,584,873兩,合計約值1億339萬美元,並無3億美元之數量。
何況其中151萬6351兩黃金還是在大陸所支用,有否運來台灣仍是個天大的謎團!再看當年台灣的出口外匯收入,據《台灣銀行季刊》之統計,1949年出口值為3387萬美元,1950年為9307萬美元,1951年為9313萬美元,其中糖佔9成,而1949年台灣米因被運往中國支援國共內戰,並無出口。即1950年台灣一年的米糖外匯收入即達9千萬美元(值230萬兩黃金),其對台灣經濟的助益比不知有多少數量來到台灣的「國庫黃金」更形具體。
在1949年6月貨幣改革前,台灣、土地、第一、華南、彰化等5家公營行庫對政府的墊款(尚未計入對公營事業之墊款)竟佔放款總額的52%,計有舊台幣1兆1240億元,(見《台灣銀行季刊》第21卷第1期,頁140),這些由國民黨政府從台灣攫取的巨額財物,最後以4萬元舊台幣換1元新台幣,幣值狂貶的方式,將墊借債務消弭於無形。

無具體史料以佐證

再看一個關鍵的數字,當年的通貨膨脹率。1949年6月幣制改革,4萬元舊台幣換1元新台幣,但台灣經濟因先前供輸國共內戰及受上海金圓券匯兌的拖累所導致的惡性通膨,並不因為這個神奇的魔術就可步入坦途。台北市躉售物價總指數說明一切!
1949年7月的總指數為384.3,到1950年1月飆升為498.7,1950年7月為631.6,1951年1月為1110.4,1951年7月為1177.7(見《台灣銀行季刊》第3、4、5卷第1期),兩年之間物價持續上漲3倍。
借用陳文茜女士的用語,台灣經濟底子仍處於貨幣大貶的恐慌狀態。兩年了,運台黃金依蔣介石祕書周宏濤所言1950年初早已用罄,但並無發揮任何「定江山的關鍵大物」之作用。後續依賴因韓戰,而得以自1950年6月起至1965年一年約1億美金之美援及台灣米糖年出口1億美金以上之外匯收入支應,台灣的惡性通膨才於1954年漸漸平息。國民黨運台黃金之數量及對台灣經濟之作用,在無具體史料證據佐證前,實不宜憑個人感覺妄下結論。

作者為政治大學台史所碩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583823
是 " 運走 " 不是 " 盜走 " 黃金喔~~~~
推薦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張爺
Chocola

備忘以下~~~~

中國時報  2011.03.31

長天傳播:運走說 符合史實 耗時2年製作 訪談11位目擊者

亓樂義

     長天傳播公司耗時兩年製作《黃金密檔》紀錄片,總經理丁雯靜說,面對黃金運台的這段歷史,兩岸有不同的史觀,對岸著力很深,長天拍攝此紀錄片的目的,就是要有自己的發言權,從我們的角度去看兩岸歷史的演進。

     丁雯靜表示,這部紀錄片共訪談歷史當事人卅三名,其中十一位是黃金運台的目擊者,採訪地點橫跨兩岸三地和美國。大陸方面也有相關的製作影集,但缺乏目擊者的第一手資料,所以不能算紀錄片。尤其,大陸有自己的史觀,認定蔣介石是「盜走」國庫黃金,長天傳播則用「運走」,以符合當時的歷史情境。

     紀錄片應少用情緒語言,情緒愈少、愈能忠於史實。丁雯靜說,「歷史未必是勝利者的歷史」,百年之後,歷史也許對蔣介石運走黃金的行動給予新的觀點與評價。

     為重建歷史原貌,《黃金密檔》採3D立體動畫等現代視覺效果,讓人彷彿進入時空隧道,親臨這場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丁雯靜說,藉此題材希望年輕人也愛看紀錄片。

黃金密檔解密之一:黃金密運路線

長天傳播(Skyeye Film Production) 寫於 2011年3月29日 19:25

撰稿人:丁雯靜

圖文編輯:翁尚瑋 / 傅琦  監修:陳郁婷

 

蔣介石下令將黃金運到台灣和廈門鼓浪嶼,共有幾次,從檔案和口述資料中,我們整理出大宗的黃金至少有七批。其中,1949年1月1日,從上海運出的黃金,共分成兩條路線;一批到鼓浪嶼,一批到台灣。這是唯一一次同地出發,往兩地運送的黃金。另外,有一批從美國運到台灣的黃金,分別在1949年8月22日,和8月30日抵達台灣。

 

第一批:

1948年12月1日,上海外灘展開戒嚴,海關總署的緝私艦海星號在岸邊待命,艦上所載運的黃金200萬兩。

 

第二批:

1949年1月1日,從上海運出60萬兩黃金,一批到廈門鼓浪嶼10萬,一批到台灣50萬。

 

第三批:

  1. 1949年1月20日,從上海運出90萬兩黃金,全數運到廈門鼓浪嶼。因此,蔣介石在下野前夕,在1月份運出的黃金共150萬兩。
  2. 100萬兩黃金抵達廈門鼓浪嶼,50萬兩黃金抵達台灣,加上第一批運台的黃金,此時台灣已有250萬兩黃金。但在央行的檔案中,廈門鼓浪嶼資料並不完整,1月份的紀錄也付諸闕如,這是黃金密運中,最神祕的一批。

 

第四批:

1949年2月6日,蔣介石下野兩週後,空軍分別從上海(江灣機場)與南京(明故宮機場)兩地出發,總共出動九架C-46和C-47運輸機,運出55.4萬兩黃金抵達台灣松山機場。目前的檔案紀錄顯示,當時空軍主要是從上海江灣機場起飛,運金抵台。

 

1949年,2月25日重慶艦投共,3月20日,蔣介石命令空軍炸沉藏匿在葫蘆島的重慶號。船上共數十萬兩黃金與30萬兩白銀全數沉入海底。1951年4月,重慶號上的黃金和白銀,被解放軍打撈上岸,當時重慶號上的士兵,每人都有分到400多枚銀元。至於艦上有金庫黃金的消息,僅有少數重慶號上的關鍵人物知情。但重慶號並未從事運台黃金任務,艦上為何有黃金,目前仍是個歷史謎團。

 

第五批:

1949年5月24日,國軍從上海撤退,這次一共運出了19.6萬兩黃金,上海中國銀行全數淨空。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還運送最大批的白銀。根據《上海地方誌》記載,國府離去後,上海所有金庫僅剩6,180兩黃金,是原來國庫存量的百分之一。

 

第六批:

1949年1月以後,隨著共產黨的統治區愈來愈大,國民黨與共產黨在海外的搶匯行動也愈加激烈。當年,中華民國的海外外匯換算成黃金價值,高達640萬兩,比當時國內金庫的450萬兩還高。在1949年8月22日,和8月30日,兩批美國的黃金,運到了台灣,一次各10萬,共20萬兩。

 

第七批:

1949年5月27日政府從上海撤離,大批的物資運往台灣與廈門。10月14日,政府離開廣州遷往重慶,廈門情勢危急,當時的福建省主席兼廈門警備司令湯恩伯把放於鼓浪嶼中國銀行金庫的黃金,運出廈門。這批黃金一共有22萬兩黃金,全數運往台灣聯勤總部的金庫,用於支付軍費軍餉。之後1950年,黃金全數入庫,聯勤總部共繳交12.5萬兩黃金。

 

1948~1950年  上海運出黃金總數

說明:國庫450萬兩黃金,因為檔案和口述的限制,目前只計算出425萬兩。其中,有可能是南京明故宮運出的黃金缺乏紀錄,以及廈門鼓浪嶼金庫資料缺乏所致。

 

1948~1950年  運台黃金總數

說明:事實上,運台黃金數應該超過357.5萬兩,因為在廣州和重慶撤退時,零星的國庫黃金還持續運回台灣,只是這些資料,目前沒有詳細檔案可供查詢。央行檔案不全,主要是因為1949年1月27日太平輪失事,隨船來台的1,317箱央行檔案,隨太平輪沒入海底,這是央行檔案的重大損失,因此暫時只能統計出這個數字。

 

1948~1950年  運台黃金運用

說明:我們從最後中央銀行金庫的黃金數108萬兩,往前推估,國庫黃金總數仍以450萬兩計算,扣掉新台幣發行準備金,絕大部分黃金是用於軍費。1949年前後,當時軍餉,除了將領階級可領黃金作為軍餉,絕大部分的軍官是以領取銀元為主。軍隊來到台灣後,軍人才開始領新台幣,但當時一位三等兵(位階最低)每月領7塊新台幣。

 

 

黃金單位換算表

一市兩=31.25公克

一市兩=1.0004盎司 一盎司= 31.2375公克

一台兩=37.5公克

註1:當年國民政府所使用的單位為市兩<黃金密檔內的換算單位>

註2:截至目前,黃金牌價一盎司(美兩)為1400美元左右浮動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583774
純為作者個人的“揣測”
推薦0


俠客巡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台灣將一片黑暗‧‧‧

以上文章內容純為作者個人的“揣測”,不值一讀。

為何?

第一,孫運璿的人格特質,“最起碼”的不會撒謊 - 有關於日本人離台前,台灣的電力系統已被破壞,為已知的「事實」。但,破壞到何種程度?其中有多少是人為的破壞?有多少是美軍轟炸後的破壞?確實是有可能被後來的國府人員將破壞的程度誇大、虛報;但,台灣當時電力系統已經遭到破壞,仍然為「事實」。

第二,因為東三省的鋼鐵、礦藏豐富,日本在佔領東北後,早已將東北建設成先進的重工業發達區,遠遠的勝過台灣(台灣當時僅只是日殖的農業區為主;即使日本殖民韓國的重工業建設也遠遠的勝過台灣),所以是該作者自己的夜郎自大,愚昧無知,受害於台灣的皇民阿公拜日的洗腦所誤導。孫運璿出自於東北日本建設區,直至1945年後才至台灣。其先進性的知識水平應不輸於台灣。

第三,陳儀當時確有留滯少部分日本技術人員;然而,無論是自己所帶領的一批專科生,或是由少數日本技術人員加入支援?均不失為當時孫運璿先生的領導。(維基: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1945年10月,孫運璿奉命抵台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的機電處長,負責修復台灣電力系統。當時的台灣電力在盟軍轟炸下可謂千瘡百孔,發電量只有正常的十分之一。而原服務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現今台灣電力公司的前身)的三千一百五十三名日籍技術員,卻於1946年4月20日起至1949年8月3日,奉命遣返回日本。孫運璿與三、四十名大陸來的技師、日本統治時期所留下的工業人才如朱江淮等人合作,帶領一群尚在就學的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臺灣省立工學院三、四年級學生,四處拼湊零件,一邊修理,一邊學習,在五個月內復原了台灣80%的供電系統。1946年10月30日,日月潭發電廠(今大觀一廠)的戰後重建工作也宣告結束。)

第四,「常見的通則」:引用文章“228在台日人”

曾親身經歷過更多的人,發覺有一項“共同點”,那就是,如果“同時”涉及日本人及本省人的任何批評,許多本省人首先跳出來的是護衛日本人,其次才是護衛本省人自己。俗語有云:“人不為己,天株地滅”,但竟然能為了日本人而奮不顧身,甚至以犧牲自己為代價,跳出來 為日本擋子彈,嚴重的呈現日本情結,足見日本人對台灣影響之深、為害之大!

注:雖然日本人有良好的服從性、守紀律的集體性格,但在保有台灣、重新返台收回台灣領土的意圖,至為明確;這與日本人服從、守紀律的集體性格,是不同層次的兩碼子事。許多本省人因為受皇民阿公的誤導,將日人推崇至神格的地位,因此混淆了日人服從紀律性與領土侵占性
根本不同。例如:藉破壞電力、藉日人政府秘密空運整座飛機的台灣銀行鈔票來台介入策動米糧高漲的民怨,最終引爆228(有日人介入煽動並領導),企圖讓台灣成為聯合國託管地,再由日本出面代表聯合國來主宰台灣。於是台灣領土在實質上又再度重新返回日本的殖民懷抱。

● 戰後日本運送台灣銀行券到台灣—Why Japan transported “the bank-bill of Bank of Taiwan” to Taiwan after surrender

● 日本投降後還想染指台灣-- Japan still want to capture Taiwan after surrenders

曾經在台灣總督府任職的台灣專家井出季和太,對台灣的歸屬問題,這樣主張:「以美國軍事基地為條件,用聯合國委任統治為名義,移交日本來民政管理,是最為合理的措施。」當時日本的台灣專家,就這樣赤裸裸的表示,日本有不願意放棄台灣而重新染指的意圖。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581649
日本人「臺灣將是一片漆黑」的訕笑 ?
    回應給: 桃花妹妹(dudu123)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俠客巡

雖然 Chocola蠻敬佩孫爺爺的

但您標示紅字這段孫運璿的神話很有問題~~~~~


臺灣日本人臨走前將電力破壞殆盡,並預言「三個月內全臺無電力可用」,政府派孫運璿來臺搶修,他在短短的時間,帶著400個專科生,邊學邊修,搶救了臺灣八成電力,反擊了日本人「臺灣將是一片漆黑」的訕笑。


有網友是這麼認為的~~~~

回應: 台灣將一片黑暗‧‧‧

一般台灣人熟知的台電史,恐怕大部份的起頭是來自「孫運璿傳」的中孫某來台接收的記錄,日本時代的台電史卻幾乎無所悉,彷彿不存在般。

對孫某來台接收這段記錄,我一直是存疑的!因為我很早從某幾位戰後老台電人的口述歷史記錄中,赫然發現終戰後有不少日本電氣技師被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留用,參與戰後台灣的電力系統復原重建,並非一夕之間全數被引揚回日本。

此一史實,就已經衝撞了孫某所謂的「日本人走之前嘲笑台灣會處於長期黑暗,萬惡日本鬼子還把台電設施打爛;他孫運璿英明卓越領導之下,把戰後台灣電力系統恢復」的講法,因為我所知道的,無論戰前戰後在台日本人,不可能口出如此狂言輕蔑台灣;即使是終戰後被留用的日本技師、技術官僚,即使知道早晚要被遣返回日本(引揚歸國),卻都還堅守崗位盡職做到最後一天。

有一點要說明的是,日本時代來台的日本人,無論是官員技師,絕大部份是自願的,只有少數是被上級強迫派任,不會像我們當兵抽到金馬獎那樣心不甘情不願,甚至想逃兵;所以說,來台日本人多是有冒險精神,也對台灣充滿幻想期待,回到日本後也非常懷念台灣。

有人曾統計過,來台日人以九州人最多,歷經日本時代的老台灣人,日語是九州腔的。這也是有地緣上的因素。當然也不必諱言,來台日本人是以統治者、殖民者優越心態面對台灣,歧視台灣人。但重點是,來台日本人不太可能在臨走之前還對台灣幸災樂禍、撂下狠話。反而是打輸走贏、走投無路逃亡來台的,被逼來台的那種族群,才會對台灣幸災樂禍毫無感情。外來族群來台灣的緣由不同,自然對台灣看法不同!

此外,我從孫某的學經歷來看,他畢業自中國東北哈爾濱工業大學(他是滿洲國成立前入學),長時間在落後的中國(全中國扣去滿洲國及租界這兩個不屬中國政府管轄的地方,總發電量竟小於台灣一島),我不認為孫某來台之前曾看過像台灣這麼大又進步的電力系統工程,更不相信孫某在台灣電力系統的學識實務,會比戰後被留用的無名日本電氣技師好。

http://blog.chinatimes.com/karl6406/archive/2010/02/23/473369.html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581435
有空再分享心得~~~
    回應給: 桃花妹妹(dudu123)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俠客巡
桃花妹妹

謝謝桃花妹妹網友轉PO的文章,Chocola也讀完了,有空再分享心得

Kennery網友也沒犯著您,請禮貌對待

睡了~~~

以下為吳興鏞的視頻

http://www.chinesedailynews.com/person/Interview-c10046.aspx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581169
黃金檔案
    回應給: Chocola(jennyc122) 推薦3


桃花妹妹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文俠隱
俠客巡
Chocola

備忘以下~~~

引用網友好文章: 幸好「祖產」黃金搬到勤檢持家的中華民國,否則毛澤東光一個大躍進餓死三千萬人就已經讓祖產黃金敗光!

大陸黃金運台,舖成臺灣穩定發展歲月


文/阮大正
   2010年07月17日,星期六

前些日子美元眨值,經濟風暴中心的氣旋壓力下,美元兌海外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呈現不穩定性,很多人都懷念美元穩定、強勢的過去。為了希望美元穩定,有些學者甚至喊出美元應該回到金本位制。

  貨幣採金本位制,這在臺灣光復初期就因抑止通膨,發行新臺幣時採用過。這是大陸黃金運臺黃金中撥出,數量雖僅有八十萬兩,和一千萬美金,卻穩定了臺灣的經濟和政治,為臺灣的發展奠定基礎。

  當時的東南行政長官兼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為了要改革臺幣幣制,向行政院院長何應欽,請撥黃金五十萬兩,作為準備金。何應欽院長恐五十萬兩不敷需要,就撥了八十萬兩。時任臺省財政廳廳長的嚴家淦先生力主新台幣與大陸發行的金元券脫勾,使台灣得以免除類似當年大陸遭受金元券一日數眨的通貨膨脹之苦。直至今日依然穩定的新台幣,對1960 和1970 年代台經灣濟奇蹟的崛起做出了貢獻。

  這批黃金,部份就是民國三十七年八月,政府在大陸為了改革幣制,發行金圓券,由全國人民將持有的黃金美鈔,繳交政府,換成金圓券得來的,故臺灣的光復,繁榮與進步,也是得力於大陸同胞貢獻所擁有的金鈔,才有基礎。 

  當年新臺幣採用金本位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建立一個統—的世界貨幣體系,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佈雷頓森林舉行的有美國、中華民國、英國、法國等44國代表參加的世界貨幣金融會議上,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史稱、“佈雷頓森林體系”。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是;(1)以美元為國際貨幣結算的基礎,美元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2)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制定了35美元1盎司的官方金價),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各國可按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

  簡單言之,就是國家發行貨幣的依據,是依據國庫中存有多少金條,金條的價值來發行貨幣。貨幣不管發行多少,它的價值就是等於這些金條而已,不會再多;再多印的,就會通貨膨脹,錢變得不值錢。因此臺幣幣制的穩定,是奠定在大陸運臺黃金的基礎上,是不容置疑的。

  其後大陸撤守,政府將國庫儲存之黃金,銀元,美鈔分批運至臺灣,使臺灣的各項建設,順利完成。又在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教育,外交各方面都能在逆境中穩定發展,一度位列四小龍,臺灣錢淹腳目。可說臺灣今日的穩定,除全民齊打拼的歲月外,唯一的道路,就是從那道滿舖大陸運臺黃金,黃澄澄的金磚路上走過來的。

  國民政府撤守大陸前夕,將國庫儲存之黃金,銀元,美鈔分批運至臺灣,其數目究竟有多少?眾說紛紜!而今在云云眾說中,應以吳興鏞先生所言為正確。大陸運臺黃金為四百八十萬兩,不含銀元,美鈔與改革和穩定臺灣幣制的八十萬兩(後增加至一百三十萬兩)在內。

  除大陸黃金運臺外,還有部份黃金是自美國運到臺灣的,數量有限。這批黃金是在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耗資二億多美金向美國訂購的五百多萬兩中的極小部份。所餘黃金因國際局勢的變動,未由美國運到臺灣。其流向,不外三途:1,在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後,兩岸海、空、陸軍事衝突不斷,用以向美國購置武器與軍火或物資,以防守臺灣海峽金門、馬祖、東沙、南沙太平島等外島,安定臺灣、澎湖。2,黃金尚留在美國。3,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運送到大陸。迄今中,美,臺各方,均三箴其口,唯有留待史實資料解說這沘批黃金的下落了。

  依據臺灣大溪檔案:

  特交檔案分類資料(財政):金融 卷次:第00四 號次:2
  來文:中央銀行1948.2.4-1950.2.12報表。
  內容摘要:台灣庫存黃金收付及存餘數量表及中信局十月初外匯與物資報告單
  運台保管黃金收付及存餘數量表(卅七年十二月四日至卅九年二月十二日止)

(1)第一批由滬運台(卅七年十二月四日)2,004,459.506純金市兩
(2)第二批由滬運台(卅八年二月七日)554,394.896純金市兩 
(3)第三批由滬運台(卅八年六月五日)192,029.743純金市兩   
(4)第一批由美運台(卅八年八月廿二日)99,537.254 純金市兩
(5)第二批由美運台(卅八年八月卅日)99,537.354 純金市兩
(6)尾差兌入 11.526純金市兩 總計 2,949,970.279純金市兩

  〔以上數據取自奇摩網站資料,如有差誤以大溪檔案所載原文為準〕

  臺灣發行的一份雜誌刊登了轉自廈門臺海雜誌的一篇文章,談到黃金祕密運臺的經過。文章內容圖片多來自吳興鏞所著「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臺1949年」一書。無論廈門臺海雜誌的報導或是臺北時英出版社出版的吳興鏞所著「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臺1949年」以及去年由江蘇出版社出版的吳興鏞所著「黃金祕檔——1949」都証實了國民政府自大陸分批運黃金,銀元,美鈔到臺灣,是確有其事的。在海運為主,空運為次,分批運送下,分別由台海兩岸出版的書中都認同吳興鏞先生所說數量並不如大陸所公布運臺的上海庫存為黃金二億八千六百五十七萬零七百一十兩,白銀為八億一千六百六十一萬六千一百三十兩,美金三億3,000餘萬元之多。但也不是在臺灣少數人所指的甚少!甚少!

  當時的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將上海庫存的黃金、銀錠、銀元、美鈔於 2月10日先運送到廈門,再於2月22日轉運到臺灣。在查証資料並輔以客觀的解析後,概算出分批運臺僅黃金就有5百萬純金市兩。 

  當年由大陸運台的黄金不僅是中央銀行庫存,其它省份也有,如浙江省就由財政廳廳長陳寶麟先生率人至中央銀行杭州分行將所存的黄金七一百七十九兩餘,銀圓二十三萬元餘,銀角一千九百元餘取出,經寧波、定海到台灣,悉數交由中央銀行。〈參見台北聯合報系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為  先父 毅成公出版之八十憶述下冊第六三二頁〉此事亦經吳興鏞先生在其所著「黄金祕檔---1949」書中提及。

  運送來臺的庫存黃金、美鈔,確實對當時風雨飄搖的臺灣經濟,產生了相當大的穩定作用,也是促使日後臺灣經濟快速起飛的重要依據。

  因為當時的臺灣沒有能力發行貨幣!那來的能力從事戰後的建設!所有可用的物資全被日本所取,舉凡如甘蔗煉成的糖、樟樹提煉出的樟腦油、森林裡的檜木,全被日本運走。臺灣日本人臨走前將電力破壞殆盡,並預言「三個月內全臺無電力可用」,政府派孫運璿來臺搶修,他在短短的時間,帶著400個專科生,邊學邊修,搶救了臺灣八成電力,反擊了日本人「臺灣將是一片漆黑」的訕笑。紮下安定民生,發展經濟的基礎工程。這不也是政府的經費在支撐。今天我們談論歷吏事件不應該迴避自已不想面對的事實。

  至於有些人所指存在臺灣銀行地下室的黃金不到二百萬兩,支撐軍費所需,管二三月而已。這是不瞭解軍中財務制度所致

  國民政府遷臺後,海峽兩岸,局勢嚴俊,在美軍顧問團進駐台灣協防前,國軍在美國海軍退役的柯克上將與華盛頓DC美軍方和駐東京的麥克阿瑟將軍支持下,購進了武器〈飛機,火炮、戰車〉和彈藥,軍品等必需物資,保障臺灣安全,才有今日的繁榮與進步。當時軍隊所需戰費,與軍隊平時費用,由國民政府國防部統一調度,主要負責單位是聯勤財務署,署長為吳嵩慶中將。

  聯勤總部正門在台北市愛國西路,財務署正門在台北市信義路一段巷內,與副總統陳誠官邸相鄰,其附近是上海路上的陸軍總部,形成一個安全的小軍事特區,保護存放在財務署地下金庫中因應軍費所需的百萬兩以上黃金(另外台灣銀行存近三百萬兩)。這批黃金除政府及軍中少數人,和載於極機密帳冊外,鮮為人知。

  聯勤總部,財務署,陸軍總部,因戰略考量,相繼他遷。副總統陳誠官邸也因房舍老舊搬遷,所空處所,規劃為中正紀念堂。現今兩廳院地下室和地下停車場,就是財務署儲存由大陸運臺黃金之處,加以改建,擴建而來。

  姑不論黃金運臺數目多少,但是足夠支撐國軍守住臺、澎、金、馬、東沙及南沙太平島,二千三百萬民眾才免於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和被流放外遷的命運!這豈不都是當年成千上百護金來臺人士的貢獻。睞於良心,睜眼說瞎話的人啊!想想吧!在那失序的歲月中,沒有大陸運臺黃金,那有今日的你們!

  歷史可以檢討,事情必需查証,這應是吳興鏞先生在寫「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臺1949年」的原意。因此他在書中除詳述黃金運臺過程外,對黃金運臺後部份流向和若干位人士的操守也有合理的推論和有所著墨。

  臺灣曾經流通過五克重的五角硬幣,就是銀鑄的。我們都知道臺灣除金瓜石有極小量的「金」外〔早就停產〕,根本不產銀,又如何用銀鑄幣呢?銀從那裡來?假如硬說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真是無言了!

  國府自大陸運送黃金,銀元,銀錠,美鈔到臺灣的歷史,停留雖只瞬間,影響卻是深遠的。多年來黄金運台的詳情不為人知,迄今仍是眾說紛紜,在時代的飛躍中已到了迴旋歷史澄清謎團的時候。

-------------------------------------

◆——蔣介石 當年撤台 偷運上海市國庫所有黃金 內幕—◆


◆———從官方 機密檔案—管窺 歷史


一九四八、一九四九年之交,國共內戰星火燎原,蔣介石惟恐京滬失守,在下野之前,即密令財政部與中央銀行,陸續將原存上海四行倉庫國庫黃金的主要部份,分批運送到尚未被戰火波及的臺灣,剩餘之小部份金銀,則分散存于四川成都、浙江定海、廣州、廈門等地,專供軍政機關發餉及軍費用途。 

其實,一九四八年底至一九四九年初前後,國民黨軍隊尚控制長江以南地區,故而蔣介石將國庫黃金撤運到臺灣,並不意味著他已對大陸戰場全然不抱希望。之後,國共和談破裂,重要軍事據點守備失利,內戰兵燹一發不可收拾,國府在種種複雜因素下,眾症併發,遂導致兵敗如山倒,敗退臺灣。從上海分批運送到臺灣的巨額國庫黃金,因緣際會,成為蔣介石「建設臺灣復興基地」俟機「反攻大陸」的資本。 

檢視國庫黃金運台滄桑史頁,征諸官方原始檔案,國民黨當局搶運至臺灣的巨額國庫黃金,原本屬於全體大陸人民血汗結晶。當中,至少有一百零二萬千兩黃金,於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0年間,由國民政府當局撥用作為發行新臺幣的黃金準備,為建立臺灣新而穩定的金融體系打下堅實的根柢。剩餘的國庫黃金,除了部份用作軍費和政府開支,更有一部份黃金被投入臺灣本地各項建設,成為國府厚植臺灣經濟實力的奠基石。蔣介石父子治台三十九年間,臺灣由戰後廢墟躋身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經濟奇跡舉世矚目,追本溯源,當年運台黃金功不可沒。 

遺憾的是,現今臺灣島內許多人在不明史實的情況下,即憑先入為主的意識偏見妄加論斷,偏激份子甚至引據若干早期著作之斷簡殘篇,斷章取義,指鹿為馬,終致引喻失義,貽笑方家。早年受限第一手檔案缺乏,若干早期著作顯然並未詳考原始檔案(按:當年第一手檔案尚未解密),所根據者往往是第二手、第三手資料、甚至依據輾轉得來的道聽塗說,自然不免作出諸多明顯不符史實、混淆是非、厚誣前朝、罔顧史實的結論。如此,不僅史實永遠難以鉤沉,更將禍及後世子孫,識者豈可不慎哉? 

關於國民黨自大陸撤退前的國庫黃金運台問題,有的人質疑說,國庫黃金在國共內戰中消耗的差不多了,根本沒運多少到臺灣,既然這批黃金早已泰半挪為軍費,打仗全用完了,故而和建設臺灣毫無關係;有的人甚至在無憑無據的狀況下,妄言誣指蔣介石私藏國庫黃金據為己有……諸如此類的浮言濫語,不勝枚舉。作者基於求真精神,特援引臺灣方面現存的官方檔,以第一手檔案材料,解開若干議論紛紜的謎團。 

首先,我們要瞭解的是,國府自大陸撤退的整個過程裏,蔣介石密令之下,究竟總共搶運了多少國庫黃金到臺灣? 

根據國民黨政府的正式官方檔案記載(相關檔案資料,現均庋藏於臺灣臺北新店「國史館」、臺北國民黨黨史會等單位),從一九四八年到一九四九年,運送到臺灣的黃金,一共分為五批運送,總計運到臺灣的大陸時期國庫黃金共為兩百九十四萬九千九百七十點二七九「純金市兩」。五批運送的時間和重量,分別是: 

第一批由上海運台的黃金,啟運時間為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四日。有關方面從上海四行倉庫運走了二百萬零四千四百五十九點五零六純金市兩。負責運送這批黃金的,不是國民黨海軍軍艦,而是海關緝私艦「海星號」。 

第一批國庫黃金,是蔣介石以「總統」身份蔣介石,親自下令「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執行黃金南運政策。一個半月後,蔣介石即宣佈下野,並返回浙江奉化故里。但是,蔣介石仍以國民黨總裁身份,命令陸續搶運國庫黃金到臺灣。名義上代理「總統」職務的李宗仁,可謂「令不出總統府」,雖曾數度阻撓運金行動,始終鞭長莫及,力未有逮。 

一九四九年二月七日,已經下臺兩個禮拜的蔣介石,又密令撤運國庫黃金。第二批共計從上海四行倉庫的國庫庫房中,運走了為數為五十五萬四千三百九十四點八九六純金市兩,目的地為臺灣。 

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上海解放前夕,在蔣介石密令之下,又運走了第三批的國庫黃金,十九萬二千零二十九點七四三純金市兩,直接被運送到臺灣存放。 

至此,上海國庫內之黃金已被搬運一空,前後三批黃金,全部運抵臺灣。 

除了大陸地區的國庫黃金,蔣介石並密令將原本存放在美國的黃金,分兩批於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二日及八月卅日,先後運抵臺灣。八月二十二日的那批美國黃金為九萬九千五百三十七點二五四純金市兩,而八月卅日從美國運到臺灣的國庫黃金為九萬九千五百三十七點三五四純金市兩。最後,再加上一筆為數僅十一點五二六純金市兩的尾差兌入黃金。總計先後五批運送到臺灣的大陸國庫黃金,總共重達兩百九十四萬九千九百七十點二七九純金市兩。 

試想,要把全中國的黃金從甲地運往乙地,縱令在承平時期已非易事,更遑論在兵荒馬亂,國民黨軍頻頻吃敗仗風聲鶴唳的關頭,海空交通隨時可能受戰火威脅,要越過海峽將國庫黃金運送到臺灣,尤其是一件高難度任務。 

從至今猶然保存的幾份函電,可以知悉財政主管官員臨危受命肩負起運送黃金任務後,不斷向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報告運送黃金的情況,以及官員們如何克服部份官員人心動搖的困難,軟硬兼施,在詭異險惡環境下,達成運金任務的過程。同時,吾人亦可從借著蔣介石和官員們的往來函電,交互印證三次運金的經過情形。 

一九四九年元月二十八日,也就是蔣介石下野之後一星期,剛交卸國府中央銀行總裁職務的俞鴻鈞,拍發一則密電給蔣介石,電文如下: 

「奉化總統蔣鈞鑒:3906密(一)滬國行存金尚有八十二萬余兩,銀元二千六百萬元,以前因存兌金銀,故不得不酌予留存,現在政策變更,無此需要,亟宜早日運出,免滋延誤,除密洽劉總裁迅辦外,擬請由經國兄電話催辦。(二)…謹聞。職鴻鈞叩感印」 

俞鴻鈞這封密電透露了一個重要的玄機,是暗示蔣介石,國庫黃金運往臺灣的行動有生變的跡象,任務停滯不前。俞鴻鈞以意在言外的方式,告訴蔣介石有人不能遵從你搶運黃金的最高指示。這人是誰?俞鴻鈞不必明講,蔣介石心裏明白,此人正是上任代理中央銀行總裁才八天的劉攻芸(按:俞鴻鈞隨著蔣先生下臺之後,央行總裁一職即由劉攻芸暫代)。所以,俞鴻鈞提及「擬請由經國兄電話催辦」,更點出了其中奧妙,換言之,俞鴻鈞隱約之間亦在抱怨,他已指揮不動劉攻芸,若要劉攻芸再次啟動運金計畫,只有您老先生親自出馬或者由蔣經國代表您去催促了。 

俞鴻鈞請蔣經國出馬的另一個原因,就在這封密電拍發前十八天,蔣經國銜父親蔣介石之命,從南京特地趕往上海,密晤俞鴻鈞、劉攻芸,要俞、劉二人盡速搶運國庫黃金到臺灣去。蔣經國在自述《危急存亡之秋》裏說:「今日(按:即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父親派我趕至上海,訪俞鴻鈞先生,希其將中央銀行現金移存臺灣,以策安全。」 

無巧不成書,實際上早在俞鴻鈞這封密電到蔣介石手上的前一天(即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蔣先生因關心撤運國庫黃金事宜,特地密召「中央信託局」局長林崇鏞,從南京趕來奉化溪口會晤。蔣先生與林祟鏞「商談中央銀行現金運送廈門辦法」(見蔣介石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之日記),林崇鏞逐一彙報相關事宜,並數落劉攻芸的諸多不是,蔣介石詢問林祟鏞,劉攻芸態度究竟如何,林崇鏞即稱劉攻芸「對此事進行,面有難色」。 

蔣介石即懷疑劉攻芸態度生變,蔣介石在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那天的日記上,聲稱對劉攻芸的「面有難色」感到「殊為駭異」,並浩歎「世人能明理識義,始終如一者,誠難得也。」蔣先生言下之意劉攻芸是兩面人,不夠「明理識義」。 

運送第二批黃金工作尚未就緒,中途又遇到劉攻芸按兵不動,蔣介石擔憂黃金不能如期運離上海,煩心致使其輾轉反側。蔣介石的文書侍從整理他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八日的日記上曾敘及:「昨夜十二時,公醒後思慮軍事經濟等問題,輾轉未能成眠蓋公身雖引退,而心懷邦國,仍難恝置也。晨起,即召郭懺總司令來商上海中央銀行現金移運安全地區之處置,並策定鞏固江防及守衛南京之方針。」 

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劉攻芸本身亦有旁人難以體會的難處,自從第一批國庫黃金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四號從上海運走之後,蔣介石下令二度展開撤運黃金行動時,蔣氏已是在野之身,劉攻芸的頂頭上司已經換成了李宗仁。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蔣經國銜命從南京到上海宣達蔣介石的口諭,要俞鴻鈞著手趕運第二批國庫黃金,孰料不到兩個禮拜,蔣介石宣佈下野,之後,俞鴻鈞也離開中央銀行總裁職務,遭此巨變,劉攻芸在俄頃之間代理總裁,周旋夾處於蔣介石、李宗仁之間,萬般為難,他到底是要落實蔣介石的運金命令?抑或是遵從李宗仁的口諭不准動用國庫存金? 

國民黨的體制是「以黨領政」,俞鴻鈞三番兩次「密洽劉總裁迅辦」,蔣經國屢屢掛長途電話給劉攻芸催促,運用各種關係,更以國民黨總裁的命令強壓劉攻芸,加之上海有「京滬杭警備司令」湯恩伯以槍桿子就近「監管」,劉攻芸就算吃了熊心豹膽也不敢不聽命撤運黃金。 

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日至八日間,經過俞鴻鈞、周宏濤三番兩次居間奔走,在蔣經國函電交馳,頻頻施壓之下,劉攻芸被迫交出國庫鑰匙,承諾近日秘密運送第二批黃金。 

俞鴻鈞於二月三日發給蔣經國一通密電,電文稱:「溪口蔣教育長經國兄勳鑒:3906密,滬存金銀已洽劉總裁迅運,此間事務,大體就緒,擬於微日赴穗返裏一行。賜示請飭寄穗央行收轉,並乞轉陳為禱。弟俞鴻鈞叩江印。」 

這的確是一場漫長而艱辛的說服工作,蔣介石在一九四九年二月八日的《事略稿本》(系蔣介石的文書侍從根據蔣先生日記整理謄寫而成)上記載:「派周宏濤秘書赴上海,指示中央銀行處理要務,蓋公以中央銀行存金為國民汗血之結晶,不能不負責設法保存,曾經指示財政金融主管人員,應將其運至安全地區,以期妥善保管與運用,免遭無謂之浪費,甚至…造成莫大之損失,但以若干主管人員對此不甚瞭解,延未施行,故公不得已再派周宏濤秘書赴上海,對主管當局切實說明,以期彼等能從速處理也。」 

劉攻芸承蔣介石之命,開庫運金後,蔣介石的郎舅宋子文的電報中,猶再度提及劉攻芸左右搖擺的態度。宋子文從香港發給蔣介石的密電上說:「溪口總統蔣鈞鑒:0111密,俞鴻鈞昨(七日)來港,擬謂攻芸因環境關係,國庫金銀該員猶豫延遲甚久,鴻鈞臨走日,彼始決定以翌日起黃金逐漸空運,至白銀如何,似未肯定,現在情形究竟如何,請注意。職宋子文」 

一九四八年十月前後,原本不可一世的孔宋家族,紛紛中箭落馬,星散海外,成為失意政客。宋子文掛著「廣州綏靖公署主任」的虛銜,寓居香港,猶時時關切國是。宋子文發電報前兩天,第二批為數為五十五萬四千三百余兩黃金,悄悄從上海四行倉庫運往臺灣。 

周宏濤在上海多方遊說勸解,總算說服了劉攻芸在內的財經官員,順利把第二批黃金運往臺灣。一九四九年二月十日蔣介石的「起居注」《事略稿本》上寫著:「下午周宏濤秘書自上海歸來,謁公報告中央銀行所存現金已大部如期運往廈門臺灣,現存上海者,惟留黃金二十萬兩雲。公得報為之一慰,蓋以此項存金為國民汗血之結晶,與國家命脈之所系,故不能不負責設法保存,因一再叮囑財政金融主管當局應將其運至安全地區,俾得妥善保管與運用,免遭無謂之浪費,至今始得完成此一重要工作耳。」 

在此同時,蔣經國也在他的日記上寫道:「中央銀行金銀之轉運于安全地帶,是一個重要的工作。但以少數金融財政主管當局,最初對此不甚瞭解,故經過種種之接洽、說明與佈置,直至今日,始能將大部份金銀運存臺灣和廈門,上海只留二十萬兩黃金。此種同胞血汗之結晶,如不能負責保存,妥善使用,而供諸無謂浪費,乃至資共,那是一種很大的罪惡。」 

為什麼劉攻芸這位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博士,遲遲不願意繼續啟運國庫黃金?自然與李宗仁的態度有關。第二批國庫黃金於二月七日從上海運往臺灣,李宗仁事後聞訊,曾經對劉攻芸大發雷霆。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七日,李宗仁給劉攻芸一道書面命令,不准再運走一兩的金子,否則惟劉攻芸是問。 

盛怒之下,李宗仁並於一九四九年三月十日前後,向蔣介石提出請求,要他把廈門、臺灣國庫黃金運還上海。三月二十二日,李宗仁甚且發動「立法委員」要求蔣介石將運到臺灣、廈門的黃金悉數運回。蔣介石自然不可能答應李氏的要求,蔣經國在日記上痛批李宗仁:「…此種卑劣陰謀,不惜斷送國脈民命,…可痛!」。 

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解放軍進入南京前夕,李宗仁搭飛機奔回廣西老家。如今既然南京已經落入共軍手中,上海勢必即將成為共軍第二個戰略目標。就在這敏感時刻,遠在美國的宋美齡(宋美齡於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以去美國求援為藉口,低調赴美)在四月二十七日,來了一封加急密電,要蔣介石立即將中央銀行總行撤離上海。 

電報上說:「介兄親鑒:頃聞紐約財政監理官通知紐約中國銀行,因上海時局緊張,中行總行仍在上海,恐發生不幸事故,累及紐行,故有取銷營業執照凍結款項之意,此事關係重要,祈即令總行遷移,宋董事長離滬,免為敵方操縱利用。並令總行通知紐行,以便轉機為要。妹美。」 

四個月以後,國民黨當局為了支撐內戰形成的金融危局,分兩次從美國撤運庫存黃金到臺灣。第一次從美國運台的黃金為九萬九千五百三十七點二五四純金市兩,日期是一九四九年八二十二日;第二次的美國庫存黃金,是在一周後,亦即八月三十號,運到臺灣九萬九千五百三十七點三五四純金市兩。 

所以,按照國民黨當局的官方數位顯示,從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到一九四九年八月底,前後五批運往臺灣的中國國庫黃金,總計有二百九十四萬九千九百七十點二七九純金市兩,這尚不包括外幣、白銀、珠寶與其他國有珍貴資產。 

為了重建臺灣的金融秩序,改革臺灣金融市場,發行新臺幣,根據官方資料顯示,國民黨當局從中國國庫黃金當中,至少前後三次,從國庫抽調一百零二萬六千兩黃金,作為新臺幣的發行準備。目前有案可查者,國庫將這一百多萬兩黃金撥給「臺灣銀行」的時間點,分別為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一日的八十萬純金市兩,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卅一日撥付的十萬純金市兩,一九五0年元月二十日撥付「臺灣銀行」借用的十二萬六千純金市兩。(以上資料,均來自「中央銀行總裁」徐堪,給蔣介石作的書面報告) 


一九四九迄至一九八0年代的臺灣經濟奇跡,得來洵非偶然。被撥用作為新臺幣發行準備金的一百零二萬六千兩黃金,占了運台黃金的總量的三分之一強,這一百余萬兩黃金,點點滴滴都是戰爭年代中國人民的血汗錢,臺灣日後能從戰後的貧瘠,通貨膨脹,民生凋敝,工商不振的穀底,逐漸朝向復興之路邁進,並且在一九七0年代晚期、一九八0年代初期,昂首闊步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國府經濟政策成功固然是重要因素,早先從大陸運台的國庫黃金,奠基之功尤其不可堙沒,文獻斑斑可考,豈容無知之徒眾口鑠金? 

原載2009年1月14日《NOWnews今日新聞》,作者王丰,台北媒體工作者,政大東亞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新新聞》、《TVBS週刊》等,著有《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的日子》、《宋美齡--美麗與哀傷》。



……………………………………………………………………



一九四九迄至一九八0年代的臺灣經濟奇跡,得來洵非偶然。被撥用作為新臺幣發行準備金的一百零二萬六千兩黃金,占了運台黃金的總量的三分之一強,這一百余萬兩黃金,點點滴滴都是戰爭年代中國人民的血汗錢,臺灣日後能從戰後的貧瘠,通貨膨脹,民生凋敝,工商不振的穀底,逐漸朝向復興之路邁進,並且在一九七0年代晚期、一九八0年代初期,昂首闊步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國府經濟政策成功固然是重要因素,早先從大陸運台的國庫黃金,奠基之功尤其不可堙沒,文獻斑斑可考,豈容無知之徒眾口鑠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581159
吳興鏞所著「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臺1949年」一書~~~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備忘一文 , 這一篇文章的作者採信吳興鏞所著「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臺1949年」一書 , 對黃金的來源交待的清楚 ,

但對留在台灣央行實際可作新台幣發行的準備金

及當時國府在中國大陸撤守前的軍費支出之重要部份卻不大清楚 

大陸黃金運台,舖成臺灣穩定發展歲月
文/阮大正
2010年07月17日,星期六

  前些日子美元眨值,經濟風暴中心的氣旋壓力下,美元兌海外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呈現不穩定性,很多人都懷念美元穩定、強勢的過去。為了希望美元穩定,有些學者甚至喊出美元應該回到金本位制。

  貨幣採金本位制,這在臺灣光復初期就因抑止通膨,發行新臺幣時採用過。這是大陸黃金運臺黃金中撥出,數量雖僅有八十萬兩,和一千萬美金,卻穩定了臺灣的經濟和政治,為臺灣的發展奠定基礎。

  當時的東南行政長官兼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為了要改革臺幣幣制,向行政院院長何應欽,請撥黃金五十萬兩,作為準備金。何應欽院長恐五十萬兩不敷需要,就撥了八十萬兩。時任臺省財政廳廳長的嚴家淦先生力主新台幣與大陸發行的金元券脫勾,使台灣得以免除類似當年大陸遭受金元券一日數眨的通貨膨脹之苦。直至今日依然穩定的新台幣,對1960 和1970 年代台經灣濟奇蹟的崛起做出了貢獻。

  這批黃金,部份就是民國三十七年八月,政府在大陸為了改革幣制,發行金圓券,由全國人民將持有的黃金美鈔,繳交政府,換成金圓券得來的,故臺灣的光復,繁榮與進步,也是得力於大陸同胞貢獻所擁有的金鈔,才有基礎。 

  當年新臺幣採用金本位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建立一個統—的世界貨幣體系,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佈雷頓森林舉行的有美國、中華民國、英國、法國等44國代表參加的世界貨幣金融會議上,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史稱、“佈雷頓森林體系”。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是;(1)以美元為國際貨幣結算的基礎,美元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2)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制定了35美元1盎司的官方金價),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各國可按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

  簡單言之,就是國家發行貨幣的依據,是依據國庫中存有多少金條,金條的價值來發行貨幣。貨幣不管發行多少,它的價值就是等於這些金條而已,不會再多;再多印的,就會通貨膨脹,錢變得不值錢。因此臺幣幣制的穩定,是奠定在大陸運臺黃金的基礎上,是不容置疑的。

  其後大陸撤守,政府將國庫儲存之黃金,銀元,美鈔分批運至臺灣,使臺灣的各項建設,順利完成。又在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教育,外交各方面都能在逆境中穩定發展,一度位列四小龍,臺灣錢淹腳目。可說臺灣今日的穩定,除全民齊打拼的歲月外,唯一的道路,就是從那道滿舖大陸運臺黃金,黃澄澄的金磚路上走過來的。

  國民政府撤守大陸前夕,將國庫儲存之黃金,銀元,美鈔分批運至臺灣,其數目究竟有多少?眾說紛紜!而今在云云眾說中,應以吳興鏞先生所言為正確。大陸運臺黃金為四百八十萬兩,不含銀元,美鈔與改革和穩定臺灣幣制的八十萬兩(後增加至一百三十萬兩)在內。

  除大陸黃金運臺外,還有部份黃金是自美國運到臺灣的,數量有限。這批黃金是在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耗資二億多美金向美國訂購的五百多萬兩中的極小部份。所餘黃金因國際局勢的變動,未由美國運到臺灣。其流向,不外三途:1,在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後,兩岸海、空、陸軍事衝突不斷,用以向美國購置武器與軍火或物資,以防守臺灣海峽金門、馬祖、東沙、南沙太平島等外島,安定臺灣、澎湖。2,黃金尚留在美國。3,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運送到大陸。迄今中,美,臺各方,均三箴其口,唯有留待史實資料解說這沘批黃金的下落了。

  依據臺灣大溪檔案:

  特交檔案分類資料(財政):金融 卷次:第00四 號次:2
  來文:中央銀行1948.2.4-1950.2.12報表。
  內容摘要:台灣庫存黃金收付及存餘數量表及中信局十月初外匯與物資報告單
  運台保管黃金收付及存餘數量表(卅七年十二月四日至卅九年二月十二日止)

(1)第一批由滬運台(卅七年十二月四日)2,004,459.506純金市兩
(2)第二批由滬運台(卅八年二月七日)554,394.896純金市兩 
(3)第三批由滬運台(卅八年六月五日)192,029.743純金市兩   
(4)第一批由美運台(卅八年八月廿二日)99,537.254 純金市兩
(5)第二批由美運台(卅八年八月卅日)99,537.354 純金市兩
(6)尾差兌入 11.526純金市兩 總計 2,949,970.279純金市兩

  〔以上數據取自奇摩網站資料,如有差誤以大溪檔案所載原文為準〕

  臺灣發行的一份雜誌刊登了轉自廈門臺海雜誌的一篇文章,談到黃金祕密運臺的經過。文章內容圖片多來自吳興鏞所著「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臺1949年」一書。無論廈門臺海雜誌的報導或是臺北時英出版社出版的吳興鏞所著「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臺1949年」以及去年由江蘇出版社出版的吳興鏞所著「黃金祕檔——1949」都証實了國民政府自大陸分批運黃金,銀元,美鈔到臺灣,是確有其事的。在海運為主,空運為次,分批運送下,分別由台海兩岸出版的書中都認同吳興鏞先生所說數量並不如大陸所公布運臺的上海庫存為黃金二億八千六百五十七萬零七百一十兩,白銀為八億一千六百六十一萬六千一百三十兩,美金三億3,000餘萬元之多。但也不是在臺灣少數人所指的甚少!甚少!

以下接>>>>http://scholarsupdate.zhongwenlink.com/news_read.asp?NewsID=2438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581151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