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往事曾經如此
市長:blackjack  副市長: juntruth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往事曾經如此】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仇中反華是台灣人的天然成分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台灣不應認同二戰軸心國德、日的核心價值:再談美軍轟炸台灣
 瀏覽305|回應0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今晨(3月23日凌晨3時18分)去世,享壽91歲。中時報導了李光耀被日軍捉到及眼見日本人屠殺新加坡人的慘狀一事,這讓我想起看過的一部由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攝製的「二戰中的指揮官」紀錄片。其中有一集談到「馬來之虎」山下奉文與英軍白思華的對抗,有談到日軍虐殺戰俘的事。日軍虐殺戰俘其實最著名還有巴丹死亡行軍,這是日本在侵略菲律賓後將戰俘強行軍的事件,美菲降軍78,000人於行軍時延路死去15,000人,抵達營地的兩個月內又死約26,000人。日本在入侵新加坡時也侵略了中立國泰國,在泰國最著名虐待戰俘的故事當屬「桂河大橋」。關於山下奉文的過去還有馬尼拉大屠殺(Manila massacre):在二戰末期美軍強攻菲律賓, 山下奉文宣布馬尼拉為不設防並將司令部撤往碧瑤,但以海軍少將岩淵三次為首的14,300名陸海軍官兵仍在馬尼拉頑抗。馬尼拉戰役期間,日軍瘋狂屠殺平民,含姦殺婦女及屠殺兒童及平民約十萬人,日本亦須為此後死去的50萬人負責,戰後山下奉文被以「縱兵行馬尼拉大屠殺」戰犯罪名遭馬尼拉軍事法庭判處死刑,1946年2月23日被吊死在日本戰俘製作的死刑台上。日軍在侵略東南亞各地時亦造成大饑荒,與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根本背道而馳。日本在亞洲強徵慰安婦一事已受到美國國會譴責,德國總理梅克爾也多次呼籲日本解決戰時慰安婦議題。
 
台灣由於廣泛存在強烈仇中的情緒,便以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不但有很多人否定「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也有人對二戰的日本存在美好的幻想。以往,這種情緒只有老一輩的人有,現在則是許多年輕人以此開始「聲討」同盟國對日本的反抗,說美軍轟炸台灣不對,說美軍的東京大轟炸與原爆可惡,說台灣應該更認識歷史。可是,他們絕口不提日本統治台灣時造成的「膺懲」、「武力平台」、「治匪」等幾十萬人的大屠殺,現在更以「我們都是皇民後裔」來自豪,這是「瞭解台灣歷史」嗎?  
  
本文不談日軍在中國大陸的犯行,因為極多台灣人選擇不相信,說了也白說。但為了反中而美化日本皇軍反人類的法西斯暴行,進而認為台灣人喜歡當皇民願意加入皇軍,而未認知皇軍對世界造成的傷害,這就十分病態。或許某些台灣人歧視東南亞各國至極而不把他們因日本侵略而死亡的幾十萬人放在眼中,但也不能合理化啊!最不應該的是把台籍日本兵加入日本皇軍視作一種光榮!

巴丹死亡行軍
巴丹死亡行軍 from wiki
Dead soldiers on the Bataan Death March(from wiki)
巴丹死亡行軍 from wiki
Prisoners on the march from Bataan to the prison camp, May 1942. (National Archives) (from wiki)

馬尼拉大屠殺
日本馬尼拉大屠殺 from wiki
Filipino woman and child killed by the Japanese in Manila.(from wiki) 

台籍日本兵參戰是台灣的悲哀,不是「共榮」!若以此認為其他各國對日本的抵抗如美軍轟炸台灣是「惡意造成對台灣的傷害」,那也太對不起亞洲各國的屠殺被害人。如果台灣選擇認為日本在二次大戰中的角色為正確,如果台灣選擇認為世界對抗日本是加害日本,還真的是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日本在二次大戰的盟友納粹德國,在二次大戰後記取教訓去納粹化,如今的德國總理也規勸日本面對歷史。日本怎麼做是一回事,但台灣因狂熱的仇恨中國而選擇加入「軸心國」的角色並自得其樂,那不但對犧牲的台灣人是一種污辱,更是人類文明的逆流。

Blackjack 2015/3/23
link:
台灣人參加南京大屠殺vs.美軍轟炸台灣
美軍為何轟炸台灣?你必須知道的台灣歷史真相!
中華民國於二戰轟炸台灣,那台籍日本兵為天皇殺了多少人?
日本人屠殺了多少無辜的台灣人?(一) 尹章義


中時:李光耀 一生只哭過兩次
2015年03月23日 04:52 王家禕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正式宣告成為獨立的共和國,但對李光耀來說,並不算是件光榮的事。在他的一生中,僅僅哭過兩次,一次在母親過世,另一次便是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分家。

享年91歲的李光耀是新加坡首任總理,同時也是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的父親。近些年,李光耀已經淡出新加坡的政治舞臺和公眾視野,但由於他是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其健康狀況一直受到各界關注。

李光耀被譽為新加坡「國父」,他將彈丸島國新加坡打造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政治生涯可謂波瀾壯闊。李光耀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為一名譽滿全球的偉人,他的家庭、童年、學生時代以及工作經歷又給其日後成為一國元首帶來怎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呢?

家道中落 受祖父影響改學西方文化

李光耀的家族祖籍在廣東梅州市,自其曾祖父開始定居新加坡,祖父李雲龍是當時新加坡知名商人,經營船務公司還進行樹膠貿易,父親李進坤則是殼牌石油公司的員工。

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出生,是家中長子。當時李家的生活狀況還比較優渥,祖父在當地頗具聲望。雖然童年的李光耀備受長輩寵愛,但並非完全無憂無慮。因為父親好賭,偶爾輸了錢脾氣會變得狂暴,回家便與母親爭吵索要首飾拿去典當換賭資。而李光耀的母親卻是個勇敢的女人,敢於與父親抗爭。在李光耀的心中,母親窮盡一生的精力撫養孩子,讓他們受良好的教育,成為自食其力的專業人士,如果她晚一代出生,且受過良好教育,很可能成為女強人。

祖父對於李光耀的影響最大。1920年代末期,由於遭到經濟危機的打擊,李家開始家道中落。但是,儘管狀況一日不如一日,祖父絲毫沒有放鬆關心李光耀的教育問題。李雲龍向來崇拜西洋文化,在其影響下,李光耀從最初的華文學校轉入古樓英文學校就讀。李光耀沒有辜負祖父的期望,在校成績常常名列前茅。12歲時,因為學習成績突出贏得獎學金,他被保送進當地頂尖英校萊佛士學院深造。

逃離日軍魔掌 赴倫敦學習

1939年,16歲的李光耀以優異成績從萊佛士學院畢業,並通過了英國劍橋大學的入學考試。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阻斷了李光耀的求學路,他只得在家等待戰火平息。

然而,當歐洲戰場上的形式出現轉機,在亞洲耀武揚威的日本帝國主義卻把戰火直接燒到了新加坡。1942年2月15日,日本佔領了新加坡,日軍在新加坡橫行霸道,屢屢虐待平民。一次,李光耀路過一個街心崗亭時,因忘記向日軍鞠躬行禮遭到日兵毒打,後來,日軍做手勢要求他沿來時的路回去,李光耀只好從命,才逃過劫數。

1942年2月21日,日本開始在新加坡肅清抗日分子,並且把清查重點放在華人身上,李光耀也出現在了日軍的黑名單上。日軍到李家抓捕李光耀時,曾把他打得眼冒金星,鼻孔出血。儘管李母一再求情,但日軍還是將李光耀帶走了。在被押往集中營的路上,李光耀靈機一動,悄悄向一名日兵遞上香煙,並用日語喊了句「閣下」,令日兵頗為滿意,於是李光耀借機提出要求,稱自己忘帶衣服,需要回家拿,然後日兵竟然放他走了。因為不敢回家,李光耀逃到了大山溝裡,在那裡,他親眼目睹了日本人用機槍掃射無辜平民的畫面。當李光耀平安回家後,他開始認真研究日本歷史,想弄懂為何日本人如此殘暴。

後來,由於生活所迫,李光耀憑藉自己流利的日語和英語,成為了日本官方新聞社《讀賣新聞》社的日文翻譯員。這份生計對於李光耀來說是一舉三得,既能賺錢養家,又能保證自己的安全,還可以第一時間瞭解整個世界的戰局。漸漸地,日軍在戰場上節節失利,眼看就要投降,新聞社裡的許多華人都跑了,李光耀隨後也逃到了親戚家避風頭。當1945年9月2日日軍在投降書上簽字,李光耀立即返回家中。

日本投降後,李光耀為報考劍橋大學再次回到母校萊佛士學院。這次,他還在這裡遇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女同學柯玉芝,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先前往英國,到那裡再想辦法上劍橋。但由於通往英國的航道還有水雷,開往倫敦的船運服務遲遲未開。

1946年9月初,英國一艘軍艦停靠在新加坡港口,李光耀的母親恰好被請到軍艦上當廚師,並且她做的美味佳餚受到士兵的一致好評。幾天後,當軍艦即將返回倫敦,李母請求艦長將兒子帶往倫敦並獲得同意,於是李光耀就這樣匆匆地來到了倫敦。

李光耀先是報考了倫敦大學,但僅一個學期便憑藉優異的成績轉學到夢寐以求的劍橋大學修讀法律。不久後,柯玉芝也來到劍橋攻讀法律,兩人很快便確立了戀愛關係。 1947年的耶誕節,兩人在沒有通知雙方家長的情況下在英國註冊結婚。

組建政黨 推翻殖民統治

在劍橋的求學時光對李光耀的政治思想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那時,他常常參加社會調查和政治活動,並結識了一批馬來亞(馬來西亞獨立前的稱呼)留學生,並參加了「馬來亞論壇」,該論壇是由拉赫曼和拉紮克發起建立,這兩個人後來都當過馬來西亞的總理。「馬來亞論壇」主要是討論馬來的現狀和前途,論壇成員共同的目標都是爭取馬來亞從英國殖民主義者手中解救出來或獨立,但在途徑和手段上則各持己見。

1950年,李光耀與柯玉芝均以優異的成績從劍橋大學畢業,獲得榮譽法學學士學位,在榮譽生的名單裡,李光耀排名第一。同年8月,兩人一同回到了新加坡,並在1個月後舉行了婚禮。

成家之後,李光耀開始著手創立自己的事業。他與柯玉芝一起在新加坡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由於業務精湛,李光耀的律所廣受歡迎,越來越多的人來請他們打官司。但對於李光耀來說,幫老百姓打贏官司並非最終目標,他是想據此來組織群眾推翻殖民統治。

1952年,馬來亞郵電工人大罷工,李光耀被聘請為郵電工會的法律顧問,初次顯露出他對工人運動的作用,他和一些工會代表一起與英國殖民當局談判。由於李光耀的出謀劃策,最終達成了有利於工人和工會的協定。李光耀也因此聲名遠播,結果成了100多個工會的法律顧問,這為他贏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後來,他又聲援了新加坡學生的反殖運動。當時,學生們創辦了鼓吹獨立的報刊,英國殖民當局認為這一行為違法,公開對學生進行審判。李光耀為學生辯護並取得勝利,這再次令李光耀聲名大噪。

得到了工人和學生的支援,李光耀積累了一定的政治資本,但他也意識到光有工人和學生運動並不足以推翻殖民統治,還需要組織政黨接過殖民者手中的政權。

1954年11月21日,李光耀與左派學生及工會領袖成立了人民行動黨,並任秘書長,自此步入政壇。成立當天,李光耀宣讀了黨綱,第一條就是結束殖民統治,建立一個包括新馬兩地的獨立國家。

人民行動黨成立以後,先是聯合共產黨贏得新加坡華人的支持。後又在1955年參加「部分民選政府」的首次選舉,包括李光耀在內的多位人民行動黨黨員當選立法議員,稱為立法議會中的反對黨,從而正式開始爭取掌握政權的鬥爭。此時,李光耀為了與更多的華人群眾打成一片,還花費大量時間學習了兩種中國方言,為實現種族協調提供了基礎。

1958年,英國殖民當局核准《新加坡自治方案》,同意新加坡通過1959年大選從半自治狀態變為全自治,但英方保留新加坡的國防、外交、修憲和頒佈《緊急狀態法令》大權。1959年5月,人民行動黨在立法議會大選中大獲全勝,成為多數黨。

在談到劍橋時光時,李光耀覺得當見到英國本土的英國人,他開始認識到在新加坡和馬來亞的英國人對推動殖民地的進步毫無興趣,他們在乎的只是殖民地帶來的高級職位和豐厚薪金,還有輸出馬來亞樹膠和礦產賺取的美元外匯。自此,他便確立了一直為之奮鬥不變的反殖民主義信念。

力主新馬合併到獨立建國

1959年6月,李光耀受新加坡總督威廉古德邀請擔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釋放8名被英方逮捕的人民行動党黨員(同時是馬來亞共產黨黨員)的前提下接受了邀請。1956年6月5日,年僅35歲的李光耀宣誓就任新加坡第一屆自治政府的內閣總理。此後,李光耀一直希望與馬來亞合併成立「馬來西亞」。

1961年5月27日,馬來亞內閣總理拉赫曼在新加坡公開演講,建議合併馬來亞、北婆羅洲(沙巴)、沙撈越、汶萊和新加坡,創立新的馬來西亞共和國。

在新馬合併的問題上,以李光耀為首的人民行動黨與社會主義陣線出現分歧。人民行動黨從新加坡地小人少、無自然資源、夾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兩個大國之間的實際情況考慮,力主併入馬來西亞以求得生存。

經過李光耀的多方斡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終於在1963年9月16日合併成為馬來西亞聯邦,這天也是李光耀40歲生日。合併後,新加坡在馬來西亞聯邦內有一定的獨立性,李光耀的身份仍然是新加坡總理。

新加坡原以為在加入馬來西亞後能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但始料不及的是,印尼並不滿意身旁突然出現一個強大的鄰居。在馬來西亞成立後,印尼便斷絕了和馬來西亞的外交關係,禁止馬來西亞的商人到印尼做生意,很多新加坡商人因此破產。

合併也沒有理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政黨關係及緊張的種族關係。1964年,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李光耀指責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試圖推行「種族沙文主義」,使馬來人在聯邦內享有特殊的高等待遇,並在幕後煽動在新加坡的馬來人反對新加坡自治邦政府。9月,第二次種族騷亂再次爆發,造成120人死亡、109人受傷。

1965年,以李光耀為代表的人民行動黨同馬來西亞的所有反對黨聯合成立了「馬來西亞團結總機構」,並發起「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運動」反對中央政府的種族歧視政策。人民行動黨在馬來半島越來越活躍,馬來西亞當局擔心人民行動党會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政黨,將主宰整個馬來西亞,把馬來半島變成華人的天下,於是他們決定把新加坡逐出馬來西亞。

起初,這只是一種具有威脅性質的驅逐,因為新加坡有優良的港口,如果真的分離出去,對馬來西亞也是一種損失,他們只是想教訓一下李光耀及其追隨者,讓他們乖乖屈服於馬來西亞當局。但是,儘管李光耀並不想分家,他更不會選擇屈服。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告脫離馬來西亞成立一個獨立的共和國。這種獨立對於李光耀來說並非榮光,當宣佈此事時,李光耀淚流滿面。在他的一生中,他只哭過兩次,一次是他的母親去世,另外就是這次的新馬分家之時。

來源:《李光耀傳》、《風雨獨立路——李光耀回憶錄》等

----摘自《環球人物雜誌》微信

********************************

「慰安婦是妓女」日促美改教科書
星島日報星島日報 – 2015年3月19日星期四上午5:55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日本十九名歷史學家和學者聯署要求美國出版商麥格勞希爾(McGraw-Hill)修改美國高中通用教科書中有關二次大戰時期慰安婦的內容,批評當中不少內容「有誤」,並指慰安婦「只是妓女」。
聯署學者之一、曾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的日本歷史學家秦郁彥,聲稱書本中甚多錯誤,例如指慰安婦每天要「服侍」二十至三十名軍人。他說若這是真的,日軍根本沒有時間打仗。他並指書中描述慰安婦約有二十萬人,也是太誇張。
秦郁彥強調,二次大戰期間,沒有所謂的「有官憲組織的力量強行擄人當慰安婦」一事。有些人可能是被父母賣給人口販子,後來被帶到慰安所。有些人則是看到廣告去應徵的。他形容慰安婦「只是妓女」。

*********************

梅克爾籲日正視「慰安婦」悲劇
2015-03-12 03:12:53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10日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右)向文仁王子夫婦(左一及二)鞠躬行禮。 (美聯社)
分享法新社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天再度呼籲日本解決戰時慰安婦議題,這是梅克爾第二次觸及這個棘手的東亞歷史議題。南韓政府10日同樣呼籲日本拿出勇氣正視歷史,以獲得周邊國家的信任。
梅克爾會見日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黨魁岡田克也,表示日本應就「慰安婦」議題與南韓「展開和解」。梅克爾旋風訪日以和岡田會面做為句點。

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梅克爾告訴岡田,「考慮到東亞的環境,日韓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日本與南韓有共享的價值觀,最好適切解決這項議題」。

梅克爾表示,「要和過去一刀兩斷是不可能的,而是必須常常正視過去」。岡田提及日韓之間所做過的努力,表示「施加痛苦的一方會想忘記,但承受痛苦的一方則很難簡單地忘懷。因此,必須朝和解的方向前進。」

儘管缺乏官方紀錄,但主流歷史學家表示,慰安婦人數達20萬名,當中許多來自韓國,也有來自中國、印尼、菲律賓及台灣。學者多半同意這些婦女並非自願,當時日軍和日本政府公開或默許強徵慰安婦。但日本右翼分子宣稱,這些婦女都是提供性服務換取金錢。

梅克爾在日本準備紀念二戰戰敗70周年之際發表這項評論,當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日本戰爭罪行的保守觀點遭遇嚴厲檢視,中國和南韓則持續呼籲日本悔悟。

參考德法經驗?日外相:不能相比

梅克爾9日曾表示,德國願意正視歷史加上法國寬宏大量,德法因此得以和解,對此日本外相回應,日、德鄰國狀況不同,不適合拿來比較。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0日說,梅克爾是「強調鄰國讓步的重要性」,日本與德國在二戰中發生什麼事、戰後如何處理、與哪一國是鄰國等,狀況背景都不同,「單純拿來做比較不洽當。」

但岸田文雄也重申,日本曾給許多國家,尤其是亞洲各國人們造成巨大損失和痛苦,安倍此一歷史認識與歷代內閣是相同的。

此外,韓國外交部發言人魯光鎰1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稱,德國正視歷史,一貫展現出懺悔和反省的態度,從而成為歐洲地區和解、合作和一體化的基礎,韓國政府期待日本拿出勇氣正視歷史,努力治癒歷史傷痕,與周邊國家乃至國際社會積累信任關係。

據韓聯社報道,日本皇太子德仁將不會參加下月在韓國舉行的世界水資源論壇,對此魯光鎰稱,日方已告知皇太子德仁因日程原因無法出席論壇,韓方不會猜測皇太子德仁缺席的理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571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