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06-6-22, 19:57,wintermoon在【政治肥皂箱】(政治社會/政治時事)貼出一則〈聯網部份宋迷抄襲成性﹖>政治第三波的憲法巧門一文是否抄襲中國時報的倒閣隱藏的憲法巧門﹖〉,指出聯網【Bunun】城市的主人sauli抄襲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朝建的一篇2006-6-21中時讀者投書之作〈倒閣隱藏的憲法巧門〉。
我讀到了wintermoon的這則揭發帖。
6-24, 12:49,我在【對聯網不爽的 請進來】(不分類/不分類)開欄貼出〈聯網【Bunun】城市的主人sauli有義務向所有的聯網會員證明自己就是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暨研究所的助理教授陳朝建〉。
6-24, 17:58,我在【To Love Taiwan】(政治社會/政治時事)開欄貼出〈聯網【Bunun】城市的主人sauli有義務向所有的聯網會員證明自己就是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暨研究所的助理教授陳朝建〉。
6-26, 12:41,我在【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政治社會/政治時事)開欄貼出〈聯網【Bunun】城市的主人sauli有義務向所有的聯網會員證明自己就是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暨研究所的助理教授陳朝建〉。
6-29, 17:10,我在【獨腳強盜[2]】(政治社會/其他)開欄貼出〈聯網【Bunun】城市的主人sauli有義務向所有的聯網會員證明自己就是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暨研究所的助理教授陳朝建〉。
GAIL在【臘肉店】(政治社會/政治時事)裡早在去年十月份(2005-10-12, 13:19)就開了一個欄《不會有人在意Sauli是否說謊》,這個欄早就停息了。2006-6-29, 14:14,GAIL在這個欄下跟帖,開始打這次的sauli抄襲陳朝建事件。6-30, 18:15,我去跟了一則〈沒有人有什麼“潔癖”,不過是聯網這裡久而不聞其臭的人太多了。〉。
自開欄或復活以來,這五個欄都在“努力經營中”,經營的成果不斷地“頻繁”出現在總推薦(也就是總括所有的城市類別的)版面上,sauli的反應卻是匪夷所思。
6-25, 23:03,sauli按鈕推薦了【不爽】城市的〈聯網【Bunun】城市的主人sauli有義務向所有的聯網會員證明……〉。
6-25, 23:43,GAIL按鈕推薦了【To Love Taiwan】城市的〈聯網【Bunun】城市的主人sauli有義務向所有的聯網會員證明……〉。
6-25, 23:50,sauli按鈕推薦了【To Love Taiwan】城市的〈聯網【Bunun】城市的主人sauli有義務向所有的聯網會員證明……〉。
GAIL當時就貼出了這三筆推薦記錄。
我一直是【To Love Taiwan】城市的發帖常客。在我的印象裡,sauli一直很少(if any)推薦【To Love Taiwan】城市的帖子。
非常合於常理常情而且非常難打倒的邏輯是:確實 -- 而且及時 -- 注意到推薦版狀況的sauli在利用推薦版“默默地示威”。
sauli至今對這些指控他抄襲的證說沉默無語,衹是每天不斷地“頻繁”推薦他的友好城市或友好網友的帖子。
6-29, 09:24,sauli在他的【Bunu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開欄貼出〈布農族一般生活上的禁忌Ituskun-tu-Samu(2)〉。到此刻為止,有回應18,瀏覽736,推薦125。
7-8, 09:40,sauli在他的【Bunun】城市開欄貼出〈布農族一般生活上的禁忌Ituskun-tu-Samu(3)〉。截至7-9, 22:26,有回應12,瀏覽404,推薦92。
7-8與7-9這兩天,在任何一個時點,〈布農族一般生活上的禁忌Ituskun-tu-Samu(3)〉大概都在推薦版的第一頁上。
這篇“學術論文”這麼受歡迎受重視,身為作者的sauli還“有必要”在乎什麼對他的“指指點點”嗎?!
這92個推薦帳號裡大約有三分之一是城市總推薦版上的罕見帳號。
貼出後三十六小時之內推薦狀況如此,在我兩年半的聯網經歷裡應該是最有趣的了。
衹看屬性“不分類”城市的推薦頁面的人應該非常非常少。〈布農族一般生活上的禁忌Ituskun-tu-Samu(3)〉這則帖子在總推薦頁面上的“不落日”現象顯然與比例極可觀的這則帖子的推薦者平日經常看總推薦頁面有很大的關係。
推薦名單中不乏有名望的店老大或寫手,這些店老大或寫手中的大多數人的日常推薦範圍相當廣泛。依常理常情判斷,這樣的人平常都會留意推薦頁面 -- 而且還是總推薦頁面。
有人是“回報”,有人是“支持”。這裡面有人知道去年十月間爆發的那場在任何網站上都難得見到的特大抄襲案,有人不知道。當然,有人習慣看推薦頁面,有人不大看。 -- 但不管怎樣,在GAIL與SCF的舉證聲討聲中,許多人『看文不看人』的“中道清流”態度當然溫暖了sauli的心。
【sauli第二次抄襲事件】發展至今已經變成一次【聯網敗德事件】。
這次的聯網敗德事件是一大群人集體參與的。集體敗德。
“主持者”之敗德無可辯駁,“參與者”卻彷彿認為自己“識大體”,身上不沾灰。
聯網社會的風氣值得被絕大多數人看不起,但是在一個衰頹的社會裡敗德者與他的朋友都自在地活著,他們像蟲,靜靜地啃嚙著社會。
就先評述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