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Family & Education 親子教養篇
 瀏覽38,458|回應409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空巢症候群需要交友圈 醫建議牢記3觀念

轉載:台灣新生報 李叔霖 2025年1月12日 週日 下午9:19

空巢症候群又稱空巢期,主要是指子女長大離家後,在這個階段父母的心理變化,有時可能產生悲傷、焦慮及憂鬱等情緒反應,父母心中期盼唯一解方是兒女歸巢,然而,期待往往伴隨無限失望!國泰醫院精神科醫師廖泊喬表示,建議父母建立交友圈,並且牢記三個重要觀念。

第一,不設限地選擇志同道合朋友,交友過程中,選擇與自己有共同興趣或價值觀的人非常重要。因為共同點能使友誼更長久,彼此更能相互支持及感同身受,不管是熱愛某種活動(比如晨操團)或是共通的生活習慣(比如買菜時相遇),志同道合的朋友讓人感到共鳴與理解。這種友誼不僅讓我們感到舒適,還能在面對生活挑戰時提供支持和鼓勵。選擇朋友時,年齡、性別、體態、健康狀況及財務背景並不是首要考量。不設限,反而能收穫更大的友誼。

廖醫師指出,第二,對於人事都保持開放心態,開放心態是建立友誼的關鍵。面對新的朋友或不熟悉的社交場合,若能勇於迎接挑戰,試試看新的活動或興趣,一定會有新鮮體驗。當年紀大一些,大家也了解記憶可能不如以往良好、反應不像以前迅速,也一定都能包容學習力就是比年輕人來的慢。因此,即使身體狀況有所限制,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就像是參加志工團體、運動班及社區大學課程。

廖泊喬醫師進一步指出,第三,維持良好溝通來自於不要說教,良好溝通是友誼的基礎。在交友過程中,與朋友保持定期聯繫非常重要。不管是面對面聊天、電話聯絡,甚至透過社交媒體,發一個「早安圖」,都是主動分享近況的方式。當朋友感受到暖暖的關心,他們就會更願意回應,這樣互動能讓友誼更加牢固。

友誼中最重要的往往不是提供解決方案,而是「陪伴和理解」。廖泊喬醫師強調,雙方互動當中,盡量避免說教也是一個關鍵原則。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常因生活經驗豐富而不自覺地給予建議,這可能讓他人感到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過度建議可能會讓他人覺得被評價,進而影響雙方友誼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老年時期建立與維持友誼常會面臨一些挑戰,但只要保持開放心態、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維持良好的溝通,以及選擇志同道合朋友,老年人依然可以享受豐富的社交生活。友誼不僅能夠帶來快樂,還能增強生活的意義,讓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充實與幸福。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23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3461
 回應文章 頁/共4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你的陪伴很重要!專家:完美父親該有的8種典範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的陪伴很重要!專家:完美父親該有的8種典範

轉載:遠見雜誌 魯皓平 2020年8月7日 下午5:59

無論父親是否自己有注意到,其實父親永遠都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在一個家庭中,成為父親的過程往往意味著責任的成長和蛻變,也在人生不同階段的轉化中,有著更獨一無二的羈絆與牽掛,好的育兒技巧,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而自身所樹立的典範,也會成為效法的對象。

親子教育專站《Bright Horizons》便羅列了完美父親應該學習的典範,專家強調,「今日的父親,不太可能依照他童年的經驗來當爸爸,隨著父親角色的不斷變化,傳統上的嚴父也許無法再應付現代社會多元變化的挑戰。」

研究發現,和父親感情堅定的孩子,往往具有較高的自信心,而親子關係良好也促進孩子有更好的成就,慈愛的父親給予合理、堅定的指導,更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能力。

而完美的父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花時間陪伴孩子

花時間陪伴孩子
檢視相片
花時間陪伴孩子
更多

花時間陪伴孩子

陪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如何在他們年幼時多加陪伴,能奠定深厚的感情基礎,畢竟孩子很快就會長大,如果因忙於工作而錯失這些光陰,未來會悔不當初。

2、用愛和積極建立紀律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積極的教導和紀律,並不是犯錯就懲罰,而是要設定合理的界線,父親應該提醒孩子們行動的後果,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表現出對子女的愛。

3、成為孩子的榜樣

成為孩子的榜樣
檢視相片
成為孩子的榜樣
更多

成為孩子的榜樣

無論父親是否自己有注意到,其實父親永遠都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一個與慈愛父親相處在一起的女兒長大了,她會知道未來在追求伴侶上應該彼此尊重;而父親通過表現誠實、謙卑和責任感,也會對男孩的成長過程有很大幫助。

4、學會聆聽孩子的聲音

父親應該在孩子很小時的時候,就培養與孩子交談的習慣,這樣的默契隨著年齡增長,未來愈來愈多重要的人生討論,孩子都不會錯過聆聽父親的意見。

5、成為孩子的導師

成為孩子的導師
檢視相片
成為孩子的導師
更多

成為孩子的導師

作為一個好父親,要教導孩子關於是非對錯的知識,以及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如果他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更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持。

6、維持一起吃晚餐的習慣

傳統上,父親常常會因為工作的關係,失去了和孩子用餐的機會,但其實這段時間,是健康的家庭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也是傾聽和溝通的好時機,並凝聚家庭結構的力量。

7、父母相互尊重

父母相互尊重
檢視相片
父母相互尊重
更多

父母相互尊重

互相尊重且扶持的夫妻,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安全環境,對比總是在吵架的父母,當小孩看到父母感情很好且堅定時,他們會覺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個非常快樂的事。

8、盡早意識到身為父親的角色

媽媽身為人母,很容易在懷孕的過程中培育出深深的母愛,但父親卻未必能在這段過程中擁有真實感,因此,爸爸應該在懷孕的過程中就多和肚子裡的小孩溝通、互動,孩子成長的過程也積極幫忙,這對親子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74341
孩子看牙總又哭又鬧? 專業牙醫師親授錦囊法寶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孩子看牙總又哭又鬧? 專業牙醫師親授錦囊法寶

轉載: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20年8月2日 上午10:3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如何讓小孩不再懼怕看牙齒?一名媽媽帶著家裡一口爛牙且大哭大鬧的小孩就診,父母又氣又急地抱怨:「已經換了五家診所都被退貨」。甚至有許多家長對於哭鬧的孩子束手無策,一來到門診便要求讓小朋友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牙科治療,但其實全身麻醉並非家長們所想的如此輕鬆,小朋友還是需要經過抽血、心電圖、胸腔X光片檢測,而麻醉過程需要插管,這些過程對於小朋友來說其實也是非常辛苦的。

全身麻醉下治療 主要針對這四類對象

亞東醫院兒童牙科賴俊成表示,目前全身麻醉的建議對象主要是針對患有阻生齒、多生齒的病人,或需要全口治療的心臟病孩童以及有其他嚴重身心障礙的病人;如果是有合作能力的孩童,其實是有機會經過行為引導而得以順利的在門診進行治療。

齲齒治療最常見 換個說法讓孩童理解

賴俊成醫師分享,在兒童牙科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齲齒治療」,而孩童乳牙的齲齒蛀蝕速度相當快速,通常三個月內,就有可能從鄰接面的牙釉質齲齒延伸至靠近神經處,若不幸發展至此,就必須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根管治療及不銹鋼牙套的製作。

但由於無法直接和孩童解釋為什麼要用器械處理蛀牙,因此賴俊成醫師都會和孩童說這是要「抓蟲蟲」,給予口腔衛生維護的建議與方法,同時透過指導家長正確的觀念,並讓孩子也願意付出心力改變習慣,孩子口腔的蛀牙情況才有機會被控制。

針對孩童配合度 個別進行使用行為管理


面對兒童第一次來診時,賴俊成醫師會先向孩童介紹各種牙科器具的功能,進而降低他們對於牙科治療的焦慮,並增加合作的意願;若孩童配合的話就給予正向回饋,譬如口頭稱讚、送貼紙、拍手等等;反之,對於哭鬧不休、亂動、尖叫等負向行為的孩童,醫師會給予負面回饋,如不予理會或是將父母隔離使孩童配合以利治療的進行,經過現場有效的行為管理,引導孩童學會如何看牙齒。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73326
四種嬰兒常見的意外威脅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種嬰兒常見的意外威脅

轉載:草根影響力新視野grinews 喬依絲 2020年8月2日 上午9:48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小嬰兒甚至還不能爬行,只是靜靜地躺在床上怎麼可能發生嚴重的意外事故呢? 事實是,發生的機率比你想像的要高得多 : 1歲以下嬰兒意外死亡率是1至5歲兒童意外死亡率的兩倍。所幸,只要照顧者多加注意,就可以輕鬆避免大多數的危害。

1.口鼻窒息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數據,口鼻窒息是導致1歲以下兒童致命事故的主要原因,父母可以考慮學習嬰兒CPR以防萬一。當寶寶在地板上爬行時,請清除任何他可以放入口中的小物件,例如硬幣、珠子、塑膠袋或破掉的氣球,也請避免給寶寶任何附有眼睛、鈕扣或其他可以拉扯吞嚥的玩具。此外,嬰兒睡的床必須是結實、平坦的床墊,以降低嬰兒猝死症(SIDS)的風險 ; 不要使用枕頭或被子,天冷時就讓寶寶穿上連身睡衣就好。也請避免與嬰兒同床一起睡覺,最好是讓寶寶睡在自己的嬰兒床上,並將嬰兒床遠離窗戶,避免窗簾繩子纏住寶寶的脖子。

2.跌落

跌落是導致1歲以下嬰兒受到非致命傷害的主要原因。千萬不要將嬰兒獨自留在床舖、沙發或任何凸起的物體表面上,或是將嬰兒安全座椅放在桌子或櫃子上 ; 若是在更衣台上換尿布,也請記得使用安全帶以防止寶寶滾落。背著或抱著寶寶時也請留意行走時的安全 ; 當寶寶可以四處走動時,請記得在樓梯口安裝安全門。

3.燒燙傷

與成人相比,嬰兒的皮膚更薄,即使在較低的溫度下也會有燙傷的風險。房屋火災是最大的危險,因此建議在每個臥室和相鄰的走廊安裝煙霧探測器,並定期檢查電池以確保正常運作。此外,抱著嬰兒時,請勿拿著熱食或飲料,也不要使用爐子。記得隨手拔掉吹風機和熨斗等電器的插頭,並在嬰兒洗澡前務必先測試水溫。

4.中毒

寶寶在不能翻身之前就已經會自己將東西放進嘴裡,即使是極小的物品都有可能讓寶寶中毒。務必將家中清潔產品、藥物和其他潛在的毒物鎖在櫥櫃和抽屜裡。某些房屋可能含有鉛塗料,如果嬰兒誤食任何剝落物則可能很危險。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73325
當生活壓力與教養面對面:父母應試著與小孩分享情緒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當生活壓力與教養面對面:父母應試著與小孩分享情緒

轉載:Heho健康網 編輯部 2020年7月26日 下午3:00

當生活的考驗消耗了我們的精力

無論是經濟上的困難、失業的威脅、職場上的霸凌問題、親人生病或過世,或是我們自己罹患疾病,都會帶來沉重的焦慮,也讓我們無法如自己希望的那樣多陪伴孩子。

事實上,消耗精力的不是這些問題本身,而是我們為了壓抑情緒所做的努力。

當然,問題令我們擔心,但如鉛一般沉重的則是焦慮。我們用焦慮這個詞來命名神經叢層級的壓迫感,那不是一種情緒,而是許多情緒的混合體,是一種與壓抑恐懼、憤怒、悲傷等情感有關的寄生感覺。它與灰暗的想法、負面的信念結合在一起:「我做不到的,我很沒用,我一點價值都沒有……」焦慮是我們所陷入的情緒混亂狀態的表現。

為了不讓孩子害怕、為了保護孩子,但也為了不去正視現實,我們常常寧可讓壓迫我們的焦慮噤聲,把它們好好地保存在心中,試圖在別人面前將焦慮隱藏起來,特別是在自己的子女面前。然而,談論我們遭遇的問題和引起恐懼的事,能讓我們脫離這種混亂狀態,並整理情感。就算這未能解決問題,也能幫助我們看清自己,也因此有更多方法來解決問題。

幫助我們整理情緒並不是孩子的責任

當然,幫助我們整理情緒並不是孩子的責任。我們必須依靠其他成人,像是伴侶、父母、友人、心理治療師等。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向孩子隱藏情感,孩子有權知道我們在擔心什麼,或者,如果我們也不知道自己在擔心什麼,孩子至少也有權知道我們在為某些事情焦慮。「我現在覺得焦慮,但那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

否則,他們會胡思亂想,也開始焦慮,卻無法清楚找出焦慮的來源。他們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學業成績滑落、越來越常做蠢事、壓力、睡眠問題、攻擊性、憂鬱……這些症狀既是潛藏的焦慮的後果,也是孩子潛意識地想透過吸引父母對自己的注意力,讓他們分散對自身煩惱的關注;也是孩子在困惑之中,試著把從父母身上感受到的怒氣發洩出來的方法。這些看似都是無意識的,但有時候根本不是。在治療中,常常會有孩子像昆汀一樣坦白:「爸爸讓我害怕,他身上有一顆怒意的球。我沒辦法克制自己不做蠢事,所以當他對我生氣時,這顆球就跑出來了。」

如果我們不說出來,孩子會尋思意義,並在腦海中建構出通常比真實情況更糟的幻想。他們會下意識地想幫助我們,以下是一些在諮詢中常聽到的句子:

「我媽媽什麼都不跟我說,她甚至沒在我面前哭過。但當我看到她的樣子,我告訴自己,永遠不要再為她帶來煩惱。」

「我父親會假裝什麼事都沒有,但我看得出他非常不快樂。我一直很注意他,想要讓他開心。」

不談論自己擔心的事,目的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孩子

矛盾的是,我們之所以不太談論,甚至完全不談論自己擔心的事,目的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孩子。

但是閉口不談一點都不能保護他們。一起哭泣、分攤憤怒,這跟分享喜悅一樣重要,能讓我們感受到連結,感覺彼此合而為一,幫助父母不去害怕孩子的反應,也能不那麼為孩子擔心。而孩子則能知道發生了什麼,因此擁有了瞭解父母的關鍵。請注意,當我說「談論與分享」,絕對不代表向孩子傾吐,把重壓宣洩在他們身上,期待來自他們的安慰或期待他們多少負起責任。別把角色顛倒了:他們不是我們的保護者,不是我們的父母,而是我們的孩子。我們不能逃到孩子身旁,讓自己獲得安慰。我說的是告知,不要閉口不談,不要隱瞞,不要把情緒藏在內心。壓抑的情緒會消耗我們大量的精力,不知不覺地,當內心忙著向孩子隱瞞情緒時,我們就疏遠了孩子;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在我們心中的位置變小了,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不想要他們看見。

再來,會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我們被煩惱壓迫,但孩子什麼都沒表現出來,沒有產生任何明顯的症狀,而這常會惹怒我們。我們甚至可能會指責他們太無憂無慮,但其實是我們刻意向孩子隱瞞自己的煩惱。另一個可能性,就是他們不知不覺地開始為我們的情緒負責。

※ 內容授權自《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作者為伊莎貝爾.費歐沙,遠流出版。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72181
孩子常挑食或拒食? 可能是口部功能發展出問題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孩子常挑食或拒食? 可能是口部功能發展出問題

轉載: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20年7月12日 下午2:3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的小孩常拒絕食物或吃得比較慢嗎?其實背後原因除了挑食、胃口或消化不佳等因素,可能還得考量是否是口部功能發展有問題所導致。南投醫院林宛臻語言治療師指出,通常孩子兩足歲時就不會再流口水且和成人飲食狀況相同,但若孩子仍依賴奶瓶餵食,且總是不經意流口水,就恐是口部功能發展出現問題。

孩子口部功能發展差 恐影響說話清晰度

口部功能發展有問題的孩子,因長時間喜愛吃軟食或流質食物,導致咀嚼練習不足,促使口腔肌肉力量也無法發揮,長期下來就會使肌肉力量、咀嚼能力等也跟著下降。林宛臻語言治療師表示,不僅進食會出現障礙,說話時得依賴唇、舌、雙頰、下頦肌肉等力量共同協調完成,但對於口腔能力不佳的孩子,就會影響說話清晰度。

滿2足歲應給予固體食物 訓練咀嚼能力

但要如何改善口腔功能有問題的孩子呢?林宛臻語言治療師解釋,除了依據孩子發展狀況,適時給予合適的食器和食物的質地。若滿兩足歲後,就應以一般固體食物為主要營養攝取來源,以訓練孩子咀嚼和咬的能力,同時也能提供孩子口腔控制動作的學習經驗,即使孩子拒絕新食物,父母也應多給予耐心鼓勵孩子從少量食物開始嘗試,以增加口腔感覺刺激。

透過玩聲音活動 助孩子發展正常口腔功能

用餐時,父母也應營造愉快的進食氣氛,以鼓勵嘗試代替強迫餵食,讓孩子願意吃也吃得更開心。林宛臻語言治療師補充,透過吹紙團、吹泡泡的活動增加雙唇收縮的能力,或陪伴孩子進行玩聲音的活動,利用口腔內的器官發出不同聲音的練習,一方面了解孩子是否有口腔功能發展遲緩的問題,另方面也能幫助孩子發展出正常的口腔功能,必要時也可尋求專業人士語言治療師的協助。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69507
避免性騷擾、侵犯,只教孩子說「不要」是不夠的 家長更該強調這點!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避免性騷擾、侵犯,只教孩子說「不要」是不夠的 家長更該強調這點!

轉載:華人健康網 圖文提供/采實文化 2020年7月11日 下午1:00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采實文化】只說「不要......」是不夠的

不只是性教育,無論教導孩子學習什麼事都一樣,比起跟孩子說「不要怎樣」,最好教他們「要怎麼做」。盡可能以正面事例教育孩子,而不要採用負面案例。

檢視相片
避免性騷擾、侵犯,只教孩子說「不要」是不夠的 家長更該強調這點!
更多

我用在路上遇到消防車來做比喻,想像一下當消防車經過,看到所有車子都擋住道路時,教導孩子「不可以擋住消防車。」相反地,消防車一來,看到車子都往某一方向讓路時,教導孩子「要先讓消防車通過」,你認為哪種教育方式比較有效呢?當然是後者。

爸媽們會對孩子說:「不可以跟陌生人走」、「不要去危險的地方」、「太晚不要在路上亂走」......但與其這樣教導孩子,不如告訴他遇到那些情況時,要怎樣做才是更好的。

話雖如此,爸媽也不能直接說:「如果有人把手伸進你的衣服內,你就大聲叫。」不要只是對孩子說明,而是假設遇到那種情況時,練習要怎樣做才最有效果,就跟學校也會假設發生火災,而進行避難訓練一樣,把這想成是角色扮演遊戲來訓練。

檢視相片
避免性騷擾、侵犯,只教孩子說「不要」是不夠的 家長更該強調這點!
更多

媽媽:那假裝媽媽是一位陌生的叔叔。

孩子:好。

媽媽:現在妳出門後,遇到一位陌生叔叔。

孩子:好。

媽媽:叔叔問,妳住在這個社區嗎?我迷路了,妳可以幫我嗎?

孩子:你可以找大人幫忙。

媽媽:叔叔現在有點著急,妳就幫幫我吧!(抓住孩子的手)

孩子:不要!不行!然後就趕緊逃跑。

媽媽:妳做得很好。那妳到家後要怎樣做呢?

孩子: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跟媽媽說。

媽媽:對,做得很好。

爸爸:如果妳在商店看到喜歡的東西,結帳時要怎樣做呢?

孩子:我會拿錢給老闆。

爸爸:當妳拿錢給老闆的時候,老闆說,妹妹妳好可愛,要不要坐在我的膝蓋上呢?

孩子:不,我不要。

爸爸:我是因為妳很可愛才這樣說。如果妳坐上來,這個東西就免費給妳。

孩子:還是不要。

爸爸:不要這樣嘛......(假裝要抱起孩子)

孩子:不要!(趕緊跑出去)

爸爸:對,這樣做就對了,妳做得很好。

以上只是作為舉例簡單地描寫。根據孩子的反應,會有各種不同的劇情發展。孩子可能會猶豫:「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或是回答錯誤的答案:「那就稍微坐一下啊!」即使如此家長也不需要急躁,慢慢地跟孩子說明,並且訓練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

除此之外,也可以跟孩子假想各種情況來練習。例如,當無法發出聲音時要怎麼辦,跟朋友在一起時,可以怎麼做等等,在練習過程中,爸媽也要同時問問孩子的想法。

本文出自采實文化《這世界很亂,你得和女兒談談性:不尷尬、不怕問,性教育專家改變女兒人生的50個對話》一書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69506
當小孩碰到毛小孩 孩子想養寵物怎麼辦?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當小孩碰到毛小孩 孩子想養寵物怎麼辦?

轉載:TCnews慈善新聞網 2020年7月4日 上午9:04

問:孩子吵著要養寵物,該如何讓他理解「養」這個字的真義,還有對活生生的生命負責任?

答:蠻多人對於「養寵物」這件事有莫名的憧憬,連我個人都是;一來覺得寵物很可愛,再者想有個玩伴可以跟牠說話、玩耍。

每次看到電視中的貓狗磨蹭著主人,都會忍不住大叫:「我也要養一隻!」這時先生會非常慎重地告訴我:「你想要養,有時間好好餵牠吃飯、陪牠散步、帶牠打疫苗、做SPA、剪趾甲、生病時帶牠去看醫師,還有清潔牠的居住環境嗎?」這些問題像冷水從頭上潑下來,憧憬馬上被澆醒。

當孩子想要養寵物時,一定要告訴孩子以上問題,讓孩子明白寵物的生命需被尊重,要養就要負起一切的責任;孩子聽了這麼多麻煩的事,也許會討價還價,這時候家長千萬不可以輕易妥協,因為若是稍微退讓,便給孩子逃避責任的機會,到後來做這些事的還是家長。所以要事先溝通,建立默契,甚至還要訂下罰則,若是其中一項沒做好就要有哪一種懲罰。

很多家長禁不起孩子哀求、期盼的眼神,便帶寵物回家養,孩子只知道和牠玩卻不負責照顧,疼愛也只是三分鐘熱度,這樣無法培養出對寵物的責任感及對待生命的尊重。

笑與淚的時光

好朋友及他們的兩個孩子都非常喜歡狗,孩子們會遛狗、清理狗的排泄物,會陪爸爸、媽媽帶狗去洗澡、美容、剪趾甲;狗生病時和爸媽輪流照顧、送醫院治療,狗重病時為牠祈禱祝福;往生後幫狗買塔位,到現在還常去看牠。整個過程不是只有爸媽付出,孩子也參與到底,因為一家人與狗狗已有了深厚的感情。

我的兩個孩子都因為自然課需觀察、寫報告而養過蠶,過程中教他們如何幫蠶洗桑葉、擦乾葉子、換葉子;直到蠶結繭、成蛾、生蟻蠶,最後一隻一隻往生。當蠶往生時,請他們用衛生紙包著屍體,葬在花盆裏跟牠說再見。

也先後養過烏龜、魚,孩子回家的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跟他們的寵物打招呼、說話。但一段時間之後,寵物開始生病,孩子很擔心,會跟其他同學討論如何照顧?他們用心地洗魚缸、一星期讓烏龜曬一次太陽,仍挽留不住這些小生命,最後還是要跟牠們說再見;傷心寫滿整張小臉,從此不再要求養寵物。

領養代替購買

建議大家若親子達成共識後,還是決定要養寵物,可依年齡飼養不同的動物。孩子年紀較小時,先養小動物,如魚、烏龜……較不會疏忽照顧的細節;年紀較大時才考慮養貓、狗;盡量用領養代替購買,讓更多的流浪動物找到溫馨的家。或到動物中途之家當志工,不但付出愛心,也擁有照顧動物的實際經驗,這時候再來考慮,要不要飼養?如此孩子更能從中學到尊重生命的意義。

【撰文:李秋月(高雄區慈濟教師聯誼會志工)、插畫:鍾庭嘉】

【本文為「慈濟月刊」授權刊登】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67473
有效提升孩子腦部發育 科普影片告訴你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效提升孩子腦部發育 科普影片告訴你

轉載:引新聞 編輯中心 2020年6月27日 上午8:32

爸爸媽媽跟孩子宅在家的時候都在做什麼呢?不如選擇放下您的手機跟遙控器,一起體驗親子共讀帶給全家的樂趣!隨手一本繪本、窗外的景色,都是說故事的教材。透過說故事、唱兒歌及唸童謠都會產生親暱愉悅的作用。孩子的大腦在3歲前會完成80%的發展,因此,親子共讀越早開始對孩子腦部發育越好,從現在開始,培養與孩子一起共讀的習慣吧!

共讀真的對孩子發展有幫助? 科學實證告訴您!

根據研究顯示,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親子互動與親密感,更有助於促進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並可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及學習力。家長與照顧者的聲音對於剛出生的寶寶有強大的影響力,透過說故事、唱兒歌及唸童謠皆有益於寶寶未來的身心發展。

為了讓孩童家長與照顧者更能了解親子共讀如何刺激孩子腦部,推廣親子共讀對孩子腦部發展的重要性,國民健康署在109年推出一部親子共讀科普影片,將艱澀的腦部科學知識化作圖像動畫,以生活化的比喻,讓生硬的知識變得更加有趣且容易理解。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強調,影片中有設計對話式共讀的情境,可作為孩子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參考的共讀方式,期望透過這支影片能夠讓孩童家長與主要照顧者更加了解親子共讀對孩子大腦發展之影響,並落實親子共讀於學齡前孩子的生活中。

親子共讀小技巧 讓爸媽一次上手

年齡較小的寶寶雖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但聽覺卻特別靈敏,此時說故事的重點不在於故事本身的內容,而是讓寶寶透過爸媽說故事的聲音及語調,感受關懷並能穩定情緒。另外,很多爸媽會將共讀作為寶寶睡前儀式,在面對著心愛的寶貝,以溫暖柔軟的聲音哄她(他)入眠時,其實也是讓自己情緒沉澱的好時機。

等到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運用「對話式共讀」,用一問一答的聊天方式一起讀完一本書,如此除了增加寶寶對共讀的參與感外,也可在此階段利用健康議題繪本提升幼兒健康概念,如:將視力保健及事故傷害防制等帶入對話中,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健康識能。
再忙 都要陪她()說故事

生活總是忙碌,難得跟寶貝宅在家,不如與孩子創造共讀的美好回憶。親子共讀一點都不難,國民健康署已在兒童衛教手冊、官網的親子共讀專區及孕產婦關懷網站提供相關資訊。從現在開始,與孩子一起共讀吧!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64944
小孩為什麼不說對不起?3 點對話原則讓孩子學習勇於認錯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孩為什麼不說對不起?3 點對話原則讓孩子學習勇於認錯

轉載:Heho健康網 Heho編輯部 2020年6月27日 下午1:00

有些媽媽已經厭煩了這種惡性循環,卻不知道可以用什麼方法對待孩子、沒有任何頭緒,於是來找我諮商:「孩子犯錯卻不肯認錯,只想用說謊掩飾。」「我早就發現了,孩子卻還是對我說謊。我再怎麼罵他,他還是死不認錯。」

孩子一直不願意認錯的時候,心急的媽媽只會越來越生氣,最後演變成暴怒,嚴重時還會拿起棍子、用威脅的方式對待孩子。這樣可以解決孩子的問題嗎?絕對沒辦法。

孩子基本上都會傾向以自我想法為中心,但也不能完全放著不管,為了讓他往後與別人一起生活時不會造成摩擦或彼此的困擾,要培養孩子的人格,並懂得遵守共同規範。父母的角色很關鍵,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認知到自己的錯,這樣他才能學習到如何擁有正直的人格。

檢視相片

孩子不認錯的原因

有些父母私下告訴我:「我的孩子從來不認錯也不道歉。」根據我多年的諮商經驗發現,孩子不願意認錯,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 因為過度溺愛

孩子長期處在被父母過度保護及溺愛的環境下,一旦被指出錯誤,就會覺得自己才是對的,或是因為怕丟臉而變得更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小孩絕對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

2. 因為孩子怕被罵

孩子犯錯時,如果大人的出現過度敏感的反應或發脾氣,孩子就會下意識地

想隱瞞自己的錯誤。雖然他自己也知道、想承認自己的錯,但因為怕被罵,所以才不願意向大人承認錯誤。

3. 因為孩子有壓力

這一點常發生在兄弟姊妹多的孩子身上,尤其如果他比其他兄弟姊妹更常被罵的話,孩子就更不想承認自己的錯誤。或是孩子平常就覺得自己不被父母認同,這時如果又犯了錯,心裡就會怕爸媽更不愛自己,所以不會認錯。

父母必須消除這三種原因。

如果察覺自己是第一個狀況,就不能繼續寵孩子,必須適時、果斷指出孩子的錯誤。面對第二個狀況時,不要一開始就對孩子的錯大發脾氣,而是要給孩子一點時間,等他誠實地說出來。遇到第三個狀況的話,就要先了解孩子的壓力來源,並讓孩子可以確實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樣孩子就會擺脫壓力的束縛,欣然承認自己的錯並道歉。

檢視相片

先別生氣 試試ACT對話三原則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能讓孩子懂得認錯並道歉的積極方法,就是「ACT對話法」。孩子犯了錯,先別馬上追究或發脾氣,試著用「ACT」三個原則對話。

原則一:承認(Acknowledgement

要理解也接納孩子,是不得已才犯了這個錯,孩子才不會執著於想隱瞞自己的錯。

「怎麼會這樣呢?不過每個人都可能會犯這種錯,沒關係。」

「你不得已才這樣的吧?我懂。」

原則二:對話(Communication

用冷靜的說話方式和孩子對話,指出做錯的地方,並且要說明為什麼不能做這樣的行為,最後果斷要求他下次不可以再犯。

「你打弟弟他會很痛耶!以後不可以再打弟弟了,知道了嗎?」

「地板變得亂七八糟耶!媽媽打掃起來很辛苦,下次要小心喔!」

原則三:提出替代方案(Target behavior

孩子普遍有唱反調心理,越是不准他做他就越想做。因此要孩子不犯錯,其實效果很有限。可以讓孩子選擇其他選項,這樣他會更容易認錯,並選擇用其他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

「不是說過不可以撕書嗎?書是拿來看的,如果你想撕東西,就撕看過的報紙吧!」

「不可以到處塗鴉!下次媽媽會在牆上貼好幾張圖畫紙,只能畫在圖畫紙上喔!別畫到圖畫紙以外的地方。」

※ 內容授權自《嘴殘媽媽的逆轉說話術》,作者為吳秀香,台灣廣廈出版。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64943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教養專家:要先懂得忍耐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教養專家:要先懂得忍耐

轉載:Heho編輯部 2020年6月20日 下午1:00

這是我在教養講座上經常強調的一段話。知道「責任感」有多重要的媽媽們,也會多花心思在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上,有些媽媽甚至開口閉口都離不開責任感。她們會說:「你要有責任感才行啊!」、「你做事要有責任感!」、「有責任感的小朋友都會……」。

媽媽們的出發點很好,但問題是年紀太小的孩子,其實很難理解「責任感」到底是什麼?想培養責任感,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耐性,也就是自制力;不過媽媽有時會忘了轉換,只是鋪天蓋地一味對孩子強調責任感。

從建立自制力開始

在培養責任感之前,最該建立的就是耐性和自制力。孩子如果連小事都無法忍耐、禁不起誘惑,就會難以具備責任感。換句話說,擅於忍耐、不被誘惑的孩子,責任感也是比較高的。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結果指出,自制力高的孩子普遍能在社會上獲得成功。一九六○年,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棉花糖實驗,他們以 3 到 5 歲的兒童為對象,研究孩子的自制力、節制性與他未來的成功是否相關。在實驗中,老師端著兩個盤子給 4 歲左右的孩子們看,一盤有一顆棉花糖、一盤有兩顆,並對孩子說:「這裡有一顆棉花糖,你可以馬上吃掉,不過如果你在老師回來之前都沒吃的話,我會給你兩顆。」然後留下放一顆棉花糖的盤子離開。

有些孩子馬上就吃掉了,有些忍耐一陣子之後還是忍不住吃掉,也有些孩子一直忍到老師回來。接著在 15 年中持續追蹤這些孩子,發現忍耐並等到最後的孩子,比忍不住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來得成功。

為了讓孩子有責任感,必須先培養他的耐性。記得常常對孩子說:「要懂得忍耐喔!」

如何培養孩子的耐性?

想讓這句話發揮最大效果,可以試試以下三點:

1. 隔絕會誘惑孩子的東西

如果孩子被電視、玩具、遊戲機、智慧型手機等充滿誘惑的東西團團包圍,卻要他不能碰,孩子怎麼忍得住呢?不能強制要求孩子連大人都難以忍耐的事。大人自己都在客廳看電視、滑手機,卻要孩子不能打電動,還要他認真讀書,孩子難道心理會平衡嗎?

棉花糖實驗中也應證了這一點。孩子看見棉花糖卻沒吃掉它的平均等待時間只有 6 分鐘以下,不過要是用蓋子蓋住、讓孩子看不見棉花糖,平均等待時間就會增加到 11 分鐘。所以不要光是禁止孩子玩,而是要幫忙隔絕、清除具有誘惑力的東西,讓孩子不受到影響。

2. 告訴孩子忍耐的方法

只是要孩子忍耐、等待,孩子就會覺得很煩、很困擾。大人為了忍住誘惑,也會想出各種方法不是嗎?像是下定決心要戒菸時,也不會光是說說,而是會吃糖果、嚼口香糖、大量喝水或運動,用各種方法幫助自己忍耐。孩子也一樣,應該要告訴孩子忍耐的要領,他才會懂得自己忍耐。

「想一些你覺得有趣的事。」

「想像一下吃起來沒味道的棉花。」

跟孩子這樣說的時候,他們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時間,就會再增加到 13 分鐘。孩子很愛低頭滑手機的話,別光是叫他不要滑,可以和他一起運動、看電影、畫畫……等提出其他方案,幫助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3. 讓孩子累積對父母的信任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大人必須言行一致,這樣孩子才會聽話、懂得忍耐。爸媽要先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這麼一來孩子也會以此為標竿而努力忍耐。這點在棉花糖實驗中,也被應證了。

有 28 名小朋友坐在放著蠟筆的桌子前,老師對孩子們說:「我會發色紙和黏土給你們。」

不過老師只發色紙和黏土給其中 14 個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則沒有被發到。按照約定拿到色紙和黏土的小朋友忍耐了 12 分鐘,其中 9 位小朋友都忍耐到老師回來;相反地,因為老師不守約而沒拿到色紙和黏土的其他 14 位小朋友,平均忍耐不到 3 分鐘就會忍不住把棉花糖吃掉,僅有 1 個小朋友忍到老師回來。

忍耐力、自制力都無法一朝一夕養成,「責任感」這件事就算是大人也相當吃力。如果希望孩子具備責任感,我們就必須先放下著急的心。首先要培養孩子忍耐的能力,懂得忍耐和自制,責任感自然而然就會變強。

為了教養出有責任感的孩子,請常對他說:「要懂得忍耐喔!」

※ 內容授權自《嘴殘媽媽的逆轉說話術》,作者為吳秀香,台灣廣廈出版。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052079
頁/共4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