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ingTien 青田社區
市長:青田社區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ChingTien 青田社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Family & Education 親子教養篇
 瀏覽37,831|回應403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橘世代/【向上教養】他們不是怕死 是怕掌控不了生命變動

轉載:udn 張瀞文 2024年12月21日 週六 上午5:44

生病不看醫生,看了醫生也不吃藥、不運動、不復健;手術順利出院後卻一蹶不振、懶得出門;你氣不過唸了幾句,他回你:「大不了死一死!」但是急症送急診時,他又害怕醫療無用真的死去……。照顧生病老父母,讓子女疲憊的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父母的消極。

「我們看手術順利,但他真實感受就是身體變差。與其說怕死,他懼怕的是無法掌控身體變動的挫折。」臨床心理師何曉婷試著解釋生病父母的狀態,年長者的身體恢復能力大不如前,看似順利的手術結束後,身體仍會有許多看不見的不舒服,讓他不願意出門與運動。

長輩也可能在病後看見病容、感覺身體衰老,嚇了一跳,油然而生無能為力、難以掌控的挫折感,覺得做什麼都沒有用,乾脆都不要做了,當要去看醫生就聯想到「同樣的事又要再來一次,我會不會變得更差?」沒有掌控感的害怕愈來愈深。

先理解父母狀態 再找方法

何曉婷看見許多長輩真的會害怕,但怕的不是死,而是「我掌握不了我生命的變動」。何曉婷提醒子女,先理解父母的狀態,理解了就不會對他生氣、對他有迫切要求。她也強調,向上或向下教養都非「說了就有效」,都需要對當事人有理解之後找方法、要花時間陪伴他養成習慣。

例如媽媽不出門是在乎面子,覺得自己變醜了,就試著幫她準備外出穿著,讓她漂漂亮亮,從外觀下手,讓她對自己有信心,減少對出門的抗拒。

也要記得多鼓勵,提醒他們擁有的優點,增強自信,例如跟爸爸說,他抗癌過程很勇敢,護理人員要求都有做到,提醒他也是很強韌面對苦痛,降低他們因為身體病痛所致的失落。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本文於 修改第 23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6653461
 回應文章 頁/共4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醫:小時候胖就是胖 當心脂肪肝與增糖尿病風險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醫:小時候胖就是胖 當心脂肪肝與增糖尿病風險

轉載:中央通訊社 2024年8月17日 週六 下午6:04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7日電)「小時候胖就是胖!」醫師今天提醒,不少家長以為長大抽高就沒事,卻輕忽小朋友恐已脂肪肝上身,增三高、糖尿病風險,包括脖子後面黑黑洗不乾淨、易打呼、體力差等,都要當心。

台灣小胖子比例驚人,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平均約每3名兒童及青少年中就有1人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尤其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過後。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下午舉辦衛教記者會,提醒家長注意小朋友肥胖問題。台大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張凱琪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指出,臨床上常遇到小朋友因為長不高,被家長帶來就醫求救,結果很大一部分是過重或肥胖造成。

乍看只是肉肉的,沒有其他症狀,詳細檢查卻發現這些孩子的問題複雜。張凱琪舉例,如空腹血糖很高、脂肪肝嚴重,甚至肝功能已開始上下起伏,肝臟默默在那邊抗議很久了,若沒有做超音波、抽血等檢查,根本不知道小朋友的肝臟過載,長大後高血壓、高血脂、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大增。

台大兒童醫院自2017年起開辦健康活力門診,至今累計收案約150名,年紀落在6到18歲之間,從中也可看出台灣兒童脂肪肝的盛行率有多高。張凱琪說明,個案約74%有脂肪肝,其中又有42%合併肝功能ALT指數異常。

張凱琪強調,小時候胖就是胖,有些家長抱持「長大抽高就沒事」的迷思,除了外觀,若小朋友脖子後面黑黑的,無論怎麼洗澡都洗不乾淨,也就是所謂的黑棘皮症,這是早期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前兆,雖然沒有到糖尿病程度,如果繼續放任不管,以後就會變成第2型糖尿病,其他警訊還有晚上睡覺容易打呼、疲憊、體力較差等。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4947
用平板手機育兒真母湯! 研究發現看越久孩子越易怒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用平板手機育兒真母湯! 研究發現看越久孩子越易怒

轉載: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24年8月14日 週三 下午7:10

一項新研究指出,用平板、手機等電子產品當作幼兒的「電子保母」,可能會導致孩子更常情緒爆發,進而讓父母更依賴用電子產品安撫孩子,形成惡性循環。

據Medical Xpress報導,研究作者派翠克(Caroline Fitzpatrick)是加拿大舍布魯克大學(University of Sherbrooke)的教育學教授,這項研究已於8月12日發表在《JAMA Pediatrics》期刊。

研究指出,學齡前時期是幼兒發展情緒調節能力的重要階段,而幼兒通常是藉由觀察父母以及父母的指導來學習控制情緒。不過隨著科技產品越來越普及,幼兒使用科技產品的時間也更長,反而與父母互動較短。

根據美國一項調查指出,美國絕大部分的4歲幼童都已經有自己的行動裝置。在疫情期間,孩子每天花在這些裝置上的時間持續增加,從2020年平均每天5分鐘,激增到2022年每天平均55分鐘。

研究追蹤315名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Nova Scotia)幼兒的螢幕使用情況,發現幼兒使用行動裝置的時間越長,就越不懂得如何調節情緒。研究結果指出,3.5歲的幼兒每天多使用一小時平板,到了4.5歲時,孩子的憤怒及挫折感便會明顯增加,而這些情緒問題又導致5.5歲時使用平板的時間增加。研究結果顯示,過早使用平板,不但可能不利於孩子學習情緒調節,還可能造成惡性循環。

研究指出,幼兒情緒爆發時,不少父母常會讓孩子看手機或平板來應對,但這種方式卻可能會讓問題更嚴重。兒童精神科醫生克拉考爾(Scott Krakower)建議,父母應該限制孩子使用平板的時間,他也強調,一對一親子互動對幼兒的情緒發展十分重要。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4946
夏季兒童肺炎比例暴增3倍 留意發燒3天不退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夏季兒童肺炎比例暴增3倍 留意發燒3天不退

轉載:東森新聞 2024年8月10日 週六 下午4:42

夏天,兒童罹患嚴重肺炎的比例暴增3倍,尤其如果發燒3天不退,就是警訊!明明是夏天多種呼吸道病原卻同時流行,但要注意得的到底是感冒還是肺炎。

臨床統計暑期收治肺炎比例大增,7月就有3分之1的住院病例是肺炎,而且病患大多是3到5歲學齡前兒童,比之前增加3倍。由於病發初期常被誤認為感冒,如果發燒超過3天沒退,應該盡快接受檢查。

咳咳咳不停,發燒全身痠痛,最近身邊越來越多人出現感冒症狀,但得要注意,這可能不只是一般感冒而是肺炎。

醫院急診大爆滿,一眼看過去,全是家長帶著小孩。暑假期間,呼吸道感染疾病在3-5歲學齡前兒童間傳播,比之前增加3倍,嚴重肺炎病例也大增。

根據羅東博愛醫院統計,7月分總住院病例約為300多名,其中100多名就是各種肺炎病例,急診連續數周每天出現大量病人持續滿床,平均待床時間超過1天,有些病患甚至要等到2天。

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盧英仁:「像我們今天早上的門診才剛開診就已經掛了一百多號,已經掛滿。小朋友如果發燒超過3天,合併明顯咳嗽,或醫師聽診聽到明顯痰音,就有需要照X光,排除肺炎可能性。」

而這波肺炎含多種呼吸道病原,常見的如肺炎鏈球菌、黴漿菌,也有新冠病毒、腺病毒等案例,病發初期常被誤認為感冒,若發燒超過3天未退,應盡快接受全面檢查。

一旦輕忽病況延誤就醫,也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嚴重恐致呼吸困難甚至休克。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盧英仁:「建議小朋友要多戴口罩多洗手,那可以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及流感疫苗新冠疫苗,來獲得保護。」

有醫師推測,免疫負債反撲,導致各式病毒百花齊放,醫界還在觀察。

但病毒進化更聰明是事實,為了存活求勝不被消滅,就會持續突變演化,變得有抗藥性或毒性更強,後疫情時代雖說與病毒共存,面對現有病原體齊發,仍不能掉以輕心。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4449
男性育兒壓力被低估 爸爸憂鬱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男性育兒壓力被低估 爸爸憂鬱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轉載:中央廣播電台 2024年8月8日 週四 下午3:43

許多人關心女性育兒壓力,往往低估男性也有相同壓力。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今天(8日)指出,在孩子出生前後開始,父親出現憂鬱與焦慮症狀風險增加,國外研究顯示爸爸若罹患憂鬱症,可能直接導致孩子的負面行為、甚至同樣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隨著現在越來越多男性加入育兒行列,爸爸們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

一般人對於媽媽在產後憂鬱的情況並不陌生,但其實育兒壓力也對爸爸的心理健康帶來挑戰。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李麗亭8日指出,父親出現憂鬱與焦慮症狀的風險在孩子出生前後開始增加,根據國外研究,爸爸的憂鬱症會直接影響子女的行為表現與心理健康。她說:『(原音)其實從美國生活型態的醫學期刊中2016年裡的調查結果,它有提到就是爸爸的心理健康其實跟子女的心理健康也會有相互的影響,也就是爸爸的憂鬱症,他跟子女在嬰幼兒時期的負面行為會有關係,那他有被證實就是如果爸爸罹患憂鬱症的話,也會影響孩子的青春期跟成年早期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的可能性。』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邱弘毅表示,國衛院近年來探討家庭與兒童成長議題,發現家長的生理、心理與行為變化對兒童成長有重要影響,當父母參與養育小孩時,雙方的憂鬱往往是共存的;不過,社會文化對男性的影響以及性別偏見導致男性的憂鬱被低估,現今有越來越多男性參與育兒,爸爸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新手爸媽輪流照顧孩子,調整工作與生活的時間分配,並尋找可供自己喘息的人力資源,譬如請祖父母、外祖父母協助照顧,也可與同樣有育兒的家長一同出遊,不僅能分擔照顧壓力,也可增進人際互動。她並呼籲從根源著手,父母應先認識憂鬱症及症狀,才能自我覺察,以降低長期憂鬱和罹病風險,進而避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4448
嘉市幼兒園家長接送抱錯小孩 園方道歉檢討改進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嘉市幼兒園家長接送抱錯小孩 園方道歉檢討改進

轉載:中央通訊社 2024年8月2日 週五 下午3:59

嘉義市某私立幼兒園昨天發生家長接送抱錯小孩事件,被抱走小孩媽媽驚恐害怕,認為太扯了,向警方備案;園方向雙方家長道歉並檢討改進;嘉義市教育處將依法進行行政裁處。

被抱走小孩的媽媽將驚駭心情PO在臉書(Facebook)上,昨天下午其公婆前往幼兒園接送第1天上學的孫女,不過園方以小孩情緒不穩在安撫為由拖延,後來公婆卻看見1名陌生男子抱著孫女,從外面準備進入園區,婆婆馬上就將孫女抱過來,雙方還發生口角,這名抱錯小孩的父親還一再怒罵公婆。

被抱走小孩的媽媽當下要趕到現場,她表示,女兒被抱走的過程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對方態度差,該怎麼應對,就由警察陪同前往幼兒園,在了解狀況後,向轄區的派出所備案。

這名媽媽也寫下驚恐心情「如果今天他把我女兒帶回家了,再回學校載他女兒,那我女兒是不是真的就找不到了?」

這家幼稚園表示,昨天新學期第1天,老師也是新上任,當時是下午放學時間,小孩都急著要回家,當下老師聽錯1名父親要接送小孩的名字,誤把另1名小孩交給這名父親,而這名父親也沒有確認,就開車將小孩帶走,還帶去買雞蛋糕。

園方指出,後來發現這名父親抱錯小孩,立即打電話告知,要求馬上將小孩帶回幼稚園,雙方在門口遇到,並發生言語上衝突。

嘉義市教育處今天獲悉這家幼兒園發生抱錯小孩事件,特幼科人員前往園區了解情形及進行稽查。園方已解聘發生疏失的教保服務人員,經調閱抱錯小孩父親的行車紀錄器,初步了解無任何傷害行為。

教育處表示,幼兒園已完成校安通報,也製作接送證及家長通知單加強宣導,後續將依調查報告,依法進行相關行政裁處。(編輯:黃世雅)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4046
身材外貌高居青少年壓力源第3! 專家教「家長必知應對守則 」防身心症狀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身材外貌高居青少年壓力源第3! 專家教「家長必知應對守則 」防身心症狀

轉載:健康醫療網 張慈恩 2024年7月28日 週日 下午2:00

暑假已經進入第三週,根據國健署調查,暑假期間學生的生活型態會改變,不僅久坐、螢幕使用時間增加,飲食上也有所不同,且身體質量指數(BMI)也呈上升趨勢。一份2024年5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的研究指出,BMI與心理健康有關。與健康體重的青少年相比,BMI過低、過重或肥胖的青少年有更多的身心症狀。

BMI指標與壓力、運動習慣有關 實質做法解決困擾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說明,近年的文獻顯示,BMI指標代表的不僅是食物攝取量的問題,也受壓力與運動習慣影響;換句話說,壓力會影響體內的新陳代謝、情緒和飲食習慣,進而影響BMI數值。

她舉例說,臨床上常見抱怨自己身形外貌的青春期孩子,多半合併其他學業、家庭和同儕關係等生活困擾,這些孩子們容易陷入自卑情結,而無法健康有效的處理其生活或解決問題。陳質采建議,家長及老師因應上別只跟孩子說「不要」在意自己的身形外貌,改以列出生活可改善的優先順序與解決方法,陪伴孩子有效的面對自己的困擾才是解決之道。

身材外貌成青少年壓力源第3名 應建構對自我的認同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2023年董氏基金會青少年相關調查發現:壓力源之一的身材外貌已上升至第三名,也是呼應了與上述研究結果身材體重與身心的關聯。除了因IG、Tiktok等社群使用影響著青少年對外貌的重視,其實師長們更應該建構青少年對自我的認同。

檢視BMI值調整體重 教你5方法調整

葉雅馨說,可將BMI當作維持體貌的一個指標,檢視自己的BMI值是否在18.5~24正常範圍內,當過少或過多就表示需在體重上作些調整,大家認知的少吃多動,是一個知易行難的概念,不妨掌握以下幾個方法:

1、將自己運動狀況與BMI值作紀錄,會增強自己往想要的目標前進

2、當想要大吃或控制不了對食物的慾望時,告訴自己「明天再吃」延遲滿足

3、不斷激勵與催眠自己,例如現在來作運動,我將會變得愈來愈標緻

4、從容易又喜歡的運動著手,並養成習慣,不一定是外出打球或走路,室內運動也行,像立定跑步、Youtube上有許多室內的運動模式、跳繩或樂動紓壓都是不錯的選擇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3533
BMI不只是肥胖指標! 研究曝「3狀況下」青少年易冒身心症狀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BMI不只是肥胖指標! 研究曝「3狀況下」青少年易冒身心症狀

轉載:匯流新聞網 陳均凱 2024年7月21日 週日 下午2:00

開心放暑假,不少孩子的規律作息完全被打破,根據國健署過往調查,暑假期間學生的生活型態會改變,不僅久坐、螢幕使用時間增加,飲食上也有所不同,且身體質量指數(BMI)也呈上升趨勢。董氏基金會就警告,國外新近研究發現,BMI與心理健康有關。與健康體重的青少年相比,BMI過低、過重或肥胖的青少年有更多的身心症狀。

這一份2024年5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的研究,是該由倫敦衛生及熱帶醫學院學者進行,採用歐洲和北美在學兒童健康行為的調查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對象為103萬6869名、11至15歲的青少年,男女各半,觀察2002年到2018年間的變化。

研究結果發現,BMI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U型關聯,即BMI過低或過重的青少年有更多的身心健康問題。且這種關聯在不同年份、性別和年級中都能觀察到,而女孩的身心問題明顯高於男孩;與小學相比,國中和高中生身心問題顯著地增加。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說,近年的文獻顯示,BMI指標代表的,不僅是食物攝取量的問題,也受壓力與運動習慣影響。換句話說,壓力會影響體內的新陳代謝、情緒和飲食習慣,進而影響BMI數值。

陳質采舉例,臨床上常見抱怨自己身形外貌的青春期孩子,多半合併其他學業、家庭和同儕關係等生活困擾,這些孩子們容易陷入自卑情結,而無法健康有效的處理其生活或解決問題。陳質采建議,家長及老師因應上別只跟孩子說「不要」在意自己的身形外貌,改以列出生活可改善的優先順序與解決方法,陪伴孩子有效的面對自己的困擾才是解決之道。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董氏基金會2023年青少年相關調查也發現,壓力源之一的身材外貌已上升至第三名,正呼應了與上述研究結果身材體重與身心的關聯。除了因IG、Tiktok等社群使用影響著青少年對外貌的重視,其實師長們更應該建構青少年對自我的認同。

葉雅馨建議,可將BMI當作維持體貌的一個指標,檢視自己的BMI值是否在18.5到24正常範圍內,當過少或過多就表示需在體重上作些調整,大家認知的少吃多動,是一個知易行難的概念,不妨掌握以下幾個方法:1、將自己運動狀況與BMI值作紀錄,會增強自己往想要的目標前進;2、當想要大吃或控制不了對食物的慾望時,告訴自己「明天再吃」延遲滿足;3、不斷激勵與催眠自己,例如現在來作運動,我將會變得愈來愈標緻;4、從容易又喜歡的運動著手,並養成習慣,不一定是外出打球或走路,室內運動也行,像立定跑步、Youtube上有許多室內的運動模式、跳繩都是不錯的選擇。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3085
幻想寶寶是假的自己沒結婚!產後憂鬱分三等嚴重恐傷嬰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幻想寶寶是假的自己沒結婚!產後憂鬱分三等嚴重恐傷嬰

轉載:好報 2024年7月21日 週日 下午1:23

【記者 沁諠/台北 報導】一位住在美國的媽媽,個性容易緊張焦慮、要求完美,生產完後罹患「產後精神病」,懷疑孩子身體有缺陷,甚至懷疑不是親生的,想要把孩子送養。在美國求助精神科醫師使用抗精神病物治療效果不佳,回台接受近紅外光腦功能(NIRS)評估後,發現患者是第二型躁鬱症患者,在接受「經顱磁刺激(TMS)」30療程,搭配哺乳安全的藥物,一個月後患者的現實感、情緒與精神症狀逐漸恢復,也和小嬰兒相處回歸正常生活狀態。

身心科醫師周伯翰表示,產後憂鬱是一個通稱,依嚴重程度分成三種:「產後低落(baby blue)」、「產後憂鬱(postpartum depression)」以及「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產後低落(baby blue)」,約有50%的媽媽生產完後3-5天內會哭泣、哀傷、情緒敏感,這些症狀主因是生產後快速賀爾蒙變化、懷孕壓力得到釋放或開始體認媽媽的責任感與壓力而引起,多半二周內會改善。有近15%的媽媽症狀會持續憂鬱兩周以上進展為「產後憂鬱症」,另外約0.1%的媽媽會出現更嚴重的「產後精神病」,出現失去理智的思考與妄想症狀(如寶寶有缺陷、寶寶不是我的小孩),嚴重甚至會有傷害嬰兒的危險。

各種產後憂鬱的特徵:

周伯翰醫師表示,研究顯示產後產生精神病可能是潛在的躁鬱症憂鬱期患者。目前常見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針對上述治療方法效果不佳也可以使用「經顱磁刺激(TMS)」治療,躁鬱症憂鬱期的藥物治療和憂鬱症不同,需抗憂鬱藥物配合情緒穩定劑與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才會有效。而NIRS在日本臨床上已經核可用來鑑別憂鬱症與躁鬱症,利用NIRS正確的診斷,配合藥物與rTMS治療效果才會如此顯著,通常如此嚴重的個案通常建議住院治療甚至電痙攣治療(ECT)。rTMS的好處是非侵入性且不需要麻醉,長期對於記憶力影響較輕,對於藥物太多擔心副作用或是難治憂鬱症患者,不啻為一個較好的選擇。

在迎來新生兒的喜悅時刻,也不能忽視新手媽媽的健康和心理需求,每一位母親都值得我們最真誠的關懷、支持和陪伴,若察覺身邊新手媽媽有產後情緒低落問題,請鼓勵或偕同尋求身心科專業醫療協助,當媽媽健康快樂,孩子更能在充滿愛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文:名日文化提供;圖為示意圖,翻攝網易號)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3084
跨機關共組後盾 點亮安置兒少重生希望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跨機關共組後盾 點亮安置兒少重生希望

轉載:中央通訊社 2024年7月13日 週六 上午8:04

好家再有你3(中央社記者管瑞平苗栗縣13日電)寄養安置是兒少保護工作重要一環,寄養家庭的招募、培訓、媒合及後續訪視、輔導更是充滿挑戰,有賴政府資源、社福機構及民間愛心共同合作,為曾受傷的兒少點一盞希望燈火。

當原生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或兒童少年遭遺棄、受虐及不當對待時,寄養家庭扮演暫時照顧庇護的角色。苗栗縣自民國80年委託苗栗家扶中心辦理寄養服務,透過政府每月補貼費用,招募寄養家庭、配合家扶社工輔導,待原生家庭功能重建後,幫助安置兒少返家團聚。

苗栗家扶中心主任湯鳳琴指出,成為寄養家庭的條件以一般雙親家庭為例,基本門檻為年滿25歲、國中以上學歷、有穩定收入、品行端正、無傳染疾病、家庭空間安全整潔、有足夠空間等;另外,若是單親,也可以從事寄養服務。

投身社福工作數十年,湯鳳琴見證無數寄養家庭照顧安置兒少的過程,她說「許多孩子真是遇到貴人,從此生命出現轉機」。

她舉例,曾有個罹患多重腦性麻痺的女童一出生便被拋棄,寄養爸媽費盡心力照顧,視如己出拉拔長大,為她量身自製輔具、訓練到能夠站立、穿鞋走路;女童在5歲8個月順利出養到國外,收養父母也常帶著她游泳、騎馬,被照顧、教育得很好,如今應已快要成年。

提到另一個寄養家庭余錦屏夫婦照顧的「小慈」,湯鳳琴也說,「那孩子的命真是撿回來的」正因為寄養爸媽有愛心、耐心、毅力、願意無私奉獻付出,這些孩童才彷彿重生、有了全新生命。

為人父母都能體會,養兒育女並不容易,湯鳳琴指出,多數寄養童在生活習慣、情緒管理、人際互動較為缺乏,屬發展遲緩、過動症或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等比例居高不下,更是一大挑戰,家扶中心為寄養家庭開設多元培訓課程,除了針對孩子,也上女性、男性更年期、夫妻相處之道等,「這些都會影響家庭關係、影響寄養童」。

此外,也提供寄養家庭喘息服務,經常辦理分區座談、聯誼,讓寄養家長、孩童彼此熟悉熱絡,形成互助團體。對於寄養家父母的支持,湯鳳琴說,不僅僅是給予金錢補助,而是當成合作夥伴,讓他們有想法、有能力、意願幫社會照顧這些受安置的孩子。

透過政府每月補貼寄養家庭費用,配合家扶中心社工員輔導,安置兒少等待有朝一日重返原生家庭,若原生家庭功能無法重建「回不去」,則可能辦理出養或12歲以後轉入安置機構至18歲成年。

湯鳳琴指出,寄養父母給予孩子的情感、記憶連結可能持續很久,這對孩子而言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依附關係,部分寄養童長大以後,會主動「尋根」探訪寄養父母,這樣的互動反映出他們曾經感受到滿滿的愛,「這是任何評鑑都做不出來的」。

苗栗縣政府今年3月針對寄養家庭及保母(居家托育人員)等協力團隊,研議6項支持措施,其中針對寄養家庭部分,包括補助寄養家長每年4000元健檢費用、投保100萬元意外險、提供每年8次的安置兒少喘息服務;對安置童強化分級照顧費挹注;落實幼兒專責醫師制度。

社會處長張國棟表示,受限寄養家庭數不足,安置兒少需要專業協助(如毒、藥癮寶寶)的比例遽增,政府持續將諮商輔導及復健、物理治療引入寄養體系,希望讓寄養家庭有更多後盾,來支持照顧特殊兒少。

張國棟指出,目前中央也努力推動「親屬寄養安置」,尋求孩子既往具穩定互動經驗的親屬或類親屬(例如保母、教練等)照顧,目的是讓孩子在相對熟悉環境、信任對象中,建立良好依附關係,來支持身心發展,對於親屬寄養,政府同樣提供相關資源。目前苗栗縣有近20名孩子接受親屬寄養中。

他說,安置兒少進入寄養系統的時間或短或長,也許只是1、2年,希望在政府資源挹注、家扶、社工們的支持與陪伴下,給孩子一個改變的機會,「至少在他們心靈種下一顆種子,在往後漫長的人生中,看得見希望和光亮」。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2597
孩子是好動還是感覺統合失調?
推薦0


青田社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孩子是好動還是感覺統合失調?

轉載:台灣新生報 鍾佩芳 2024年7月10日 週三 下午8:44

三歲的小宇,坐不住喜歡扭來扭去、晃腳或用腳踢東西。媽媽最近帶他去親子遊樂場,發現他特別喜歡彈跳床,可以玩很久都不膩。在幼稚園與其他小朋友玩時,常不小心碰倒東西或撞到人,但看起來不像是故意的。土城醫院復健科陳儷修醫師提醒家長若觀察到孩子有感覺統合失調症狀,如視覺整合障礙可能會出現視覺記憶差、抄寫困難、背景圖形辨別困難;本體覺整合障礙可能出現力道掌控不佳、動作時機判斷頻頻出錯、容易撞到東西或碰到別人、容易跌倒;聽覺整合障礙可能會有聽覺敏感、聽覺篩選障礙、聽覺辨識或聽覺記憶不佳等狀況等,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感覺統合是一九七○年代由Dr.AJeanAyres提出的概念,是大腦整合、處理、過濾各種感覺輸入,並產生適當反應的過程。感覺刺激來自於自身或環境,除了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外,還有與運動、平衡、協調功能相關的前庭覺,以及感知身體意識及位置的本體感覺。

土城醫院復健科陳儷修醫師指出,孩子在○至六歲時透過各種感覺輸入,學習與周遭環境的互動,這是發展感覺統合能力的重要時期。大部分孩子能在探索和遊戲中自行尋求適當的感覺刺激,發展感覺統合能力;然而,部分孩子無法順利統合這些刺激,反映出外顯的行為、情緒或學習困難,即為感覺統合失調,發生的確切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先天、環境或教養相關,此外,也常見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類群障礙、發展協調障礙的孩子。

感覺統合治療會由職能治療師按照孩子的發展階段及特殊需求設計有目標的活動,在過程中適當引導、注重主動參與,並觀察孩子的反應隨時修正活動、以激發其成功的反應,是早期療育中重要的參考架構。家長亦能透過課程了解孩子的需求,學習建構合適的學習模式,在孩子主動參與的情況下、調整活動的難易度以幫助孩子累積成功的經驗,促進適應行為的產生。

治療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正確解讀外界訊息,有效與外界互動,提升自我照顧及參與能力,最終達到自我照顧及參與遊戲、社交、學業。


青田社區管理委員會
886-03-3128993
skype: ChingTien2013 青田社區
e-mail:chinten2011@gmail.com
http://blog.udn.com/chinten2011
https://city.udn.com/1688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081&aid=7232596
頁/共4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