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張爺 ~~ 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從台人抗日到二鬼子皇民,TaMaDer台灣印象如何被扭曲
 瀏覽10,017|回應26推薦7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琴歐洲--34F爆乳魔女袁曼軒
獨孤無劍
筆記阿本
早早安(顏俊家)
Chocola
文俠隱
Nobody

引用文章主流民意您比我清楚

小DIE說
六四是學生的正當民主訴求,大陸民眾是反對鎮壓的。但是台灣人侵華相當一部分都是自愿的,就像李登輝去參拜靖國神社一樣,并沒有悔改的心。

包括小DIE在內,許多人對日據時代的台灣籍日本兵有所誤解,幾經渲染,台人皇民化刻板印象乃至根深蒂固。因此我長話短說,撮寫五點以澄清史實:

1,台籍日軍的軍階是軍屬,軍屬是充當後勤勞役,不參加實際戰鬥,其軍階尚低於軍馬與軍犬。從這項事實可以看出,日軍並不信任台灣兵,台灣兵的軍屬身分也不具備從軍的榮譽感。郭冠英之流描寫台灣兵為日寇侵華而三呼萬歲,那是極端惡意的曲筆。

2,又台籍日本兵的主要戰場在南洋,不是大陸。當然也有零星史料證明,日軍別訓練一些台灣流氓在侵華戰爭中扮演要角。但需知這些戰犯是必須受國際法庭定罪,不能亂扣帽子的,絕大多數的台籍日本兵不但無罪,還有一部分受徵召投入了國共內戰。然而不論是對日抗戰,或國共內戰,台籍軍人的罪狀老是被放大,而功勳老是遭到湮滅。

3,中國(不含台灣)在十四年的對日戰爭中,軍民非自然死亡大約千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的2.5百分點;而台灣在日本殖民的五十年中,因為抗日或日軍鎮壓而死的人數達60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的1成。而這一成死亡人口裡,有五十萬人死於台灣人抗日最激烈的前十年。數字告訴我們,從人口比例來說,台灣人在對日戰鬥的犧牲是遠遠超過內陸的。

4,日據時代的台灣男子普遍受過軍訓,受軍訓不代表參戰,更不代表自願參戰,更更不代表自願參與侵華戰爭。二二八事件到後來在嘉義高雄等地演變成戰爭,台民佔領軍械庫和警局(甚至台籍警察也參戰),他們抄著軍刀,以日語指揮作戰,許多歷史敘述皂白不分,因此逕把二二八事變扣上皇民及台獨帽子。
使用軍事日語並非因為皇民化思想,也不代表就是「二鬼子」,純粹是是因為那種軍事口令為台人所習用。台民普遍受過日本軍訓,作戰時何等緊急,日語當然脫口而出。

5,還有台民穿日本軍服的問題。這一點大家又是有所不知。戰後台灣物資貧乏,日本軍服的布料遠比一般台人衣著為佳,台人穿日本軍服又豈是為了懷念日本?純粹是「有啥穿啥」。當年台人競穿的何止是日本軍服,美國軍裝還更搶手哩!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492660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本市的笑料紀錄少不了您的評論
    回應給: Damn M(transpen)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說您愛抬槓鑽牛角尖也沒有離事實太遠的,我PO這文>>>相關連結 (大時代的荒謬故事)<<<很大的目的是為了表達:在戰爭時代中;一個小民、小兵隨波逐流、茍且生存的悲哀與荒謬~~~~~

我感覺這個故事「真實」,與「深信」這個故事根本是兩件事,「口述歷史」的主人翁就是口述者「主觀的回憶」,況且這個主人翁也不是什麼歷史重要人物,您可以從「紀錄片」的角度或者「民俗陳述」的欣賞角度看看就可以了~~~

我以為本市的笑料紀錄,Damn M網友拿下了「用大砲打小鳥」的評論獎~~~

還批評說我什麼:「你如果相信這就是歷史,那我也祝福你,畢竟有夢最美。」
我只能回說:「您如果堅持這段故事是偽造的,那我也祝福您,畢竟愛抬槓很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512525
兩萬台籍國軍的故事通通發生在一個人身上
    回應給: Chocola(jennyc122) 推薦0


transpe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笑料當然是有的,妳請張爺把那張文史工作隊幫余先生畫的箭頭地圖po清楚一點,就是大笑料。

基本上,我是相信余先生的國共內戰經驗,才會對這些文史工作者不尊重歷史適時的作法感到嫌惡。
1.「士兵」這一個階級是沒有可能在師級以上的編制跑來跑去,余先生已經說他是95師的了,查查這一個師的戰史,事實很清楚。
2.文史工作者說他在北平待過五年,這跟他的東北經驗自相矛盾,更別說從鴨綠江到興安,要是有哪一支國軍部隊在東北可以這樣千里轉戰,「剿匪」已經成功了。
3.我不是文史工作者也不是戰爭迷,不過根據95師的作戰記錄,余先生最有可能的經驗是:46年秋天從基隆登船到塘沽上岸,進駐95師駐在地保定2年,這兩年間有參加過一些清鄉戰鬥,48年秋天從秦皇島登陸參加錦州戰役,一個月後慘敗從海路退回塘沽,此時平津會戰也近尾聲,沒機會回保定整補又直接從海路退到上海。他在上海應該待過兩個月左右(請注意,他到上海時已是著名的太平輪沈沒之後),在1949年5月退到舟山群島再退回台灣。

這樣的經歷,我覺得其實已經很精彩了,至於其他的14省之旅、34年隨軍赴山海關、駐京五年、東北戰役、金門戰役(還有地圖版上的山東戰役、以及不知所云的從山東到福建之旅),這些事件跟95師的行動在時序上都有矛盾,除非余先生曾經在數個部隊間數次調動,要不然就是把其他兩萬台籍國軍的故事通通寫在他一個人身上發生。

這篇是文史工作者的傑作是我的推測,因為程度太差又有太多表面就矛盾的內容,你如果相信這就是歷史,那我也祝福你,畢竟有夢最美。

最後我想你還是沒去搞清楚嘉明湖山難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有一堆「高山族」會凍死在山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512499
興安省
推薦1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引用文章兵的故事( 電影情節不過如此)
引用文章比ID4還猛
引用文章今天晚上威力彩開獎,中了我就相信

確實有興安這個地方,以下是東北九省圖(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以下是文史工作團隊幫余山福口述標出的路線圖

標定的路線圖並沒有明顯觸及興安,這是口述和地圖不完全吻合之處。這份口述似乎原本是一份濃縮整理過的新聞稿附件,因為正常來說,一份史學的田野調查報告應可作得更紮實。

整個興安省和部分遼寧省都在今天劃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蒙。可見余山福口述出於歷史記憶的可信度相當高。

這批文史工作團隊要標定路線,甚至沒有使用當年的中華民國地圖作為底圖。假設這是出自偽造,表示該團隊能敏感到使用已廢的地理名詞,那麼他們應該懂得使用舊地圖來展示,然而這群人居然不此之圖,權用PRC地圖又無法確實標出興安之所在,這些特色表示:這樣的展示工作僅可謂為粗疏,卻不可謂為偽造。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512313
沒中樂透很正常的~~~
    回應給: Damn M(transpen) 推薦0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您說 : 這個地方笑料本來就很多

好啊~~~說幾個笑料來聽呗 , 大家看著呢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511772
9.2億被抱走了
    回應給: Chocola(jennyc122) 推薦0


transpe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忽然想起來十年前我對ID4的評論,也是惹來影迷「吹毛求疵」的憤怒,美國總統當然有受過開飛機打飛碟的訓練,我沒幹過美國總統,自然不知道這其中的奧秘。

飛鼠的話題也不是我提出來的,這個地方笑料本來就很多,拿掉就是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510005
愛抬槓的人
    回應給: Damn M(transpen) 推薦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張爺
筆記阿本
Chocola

Damn M 網友因為>>>"兵的故事( 電影情節不過如此) "<<<一文中 , 余先生這一段話 :  「在行進中遇到大風雪,很多官兵凍死,我是布農族人,適應高山生活,才能倖免於難」

雞蛋裡挑鑽石的說 :

布農族的聚落是在中海拔地帶,高山是獵場而非平常生活區域,台灣高山偶有風雪,但是布農族應對的措施是在風雪來臨前盡速下山,所以適應高山生活跟大風雪中存活是沒關係的。硬去拼的結果就是史上最慘烈的嘉明湖山難事件〈剛好那次死的也是海端的布農族〉。

DM先生就是要一個他想當然爾的結論 : 顯然是不懂原住民的生活經驗的文史工作者胡亂編造出來的 ~~~

您倒指名道姓哪個台灣的文史工作者胡亂編造什麼資料 , 而不是在這裡亂放箭

另外張爺說 :  

布農族比平地人適應高山氣候是事實,他們也更懂得天寒地凍下的求生和保暖知識。但那跟他們同樣要避風雪並無矛盾。請問誰不避風雪啊?

這段話不錯呗 , 有什麼好抬槓的 ,  連射殺飛鼠的行動照都拿出來了, 沒錯 , 是殺很大外加 ID4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509214
沒有歷史的人
    回應給: 張爺(soros) 推薦0


transpe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最後推薦你《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一書,對於在歐洲人地理大發現時還沒有發明文字的民族來說,他們的歷史都是隨人去說,隨便說說,相當遺憾。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509075
今天晚上威力彩開獎,中了我就相信
    回應給: 張爺(soros) 推薦0


transpe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你吃過飛鼠肉,我還開槍打過飛鼠(希望這些照片不要引發動物保護爭議),要比對布農族的了解,你可能差很大。我不但開槍打過飛鼠,還在一月去過東北,去過長春,去過遼寧,而且一月到十二月都去過台灣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百岳,結論還是很簡單,差很大。你去過南投的原住民部落,請你查一查這些部落的海拔跟冬季均溫,也請便看看鳥居龍藏當時拍的照片,看看有沒有一張顯示台灣的原住民有禦寒衣著的證據。請問誰不避風雪?當然是有的,當有人拿著步槍刺刀頂著你的時候,你自然就會硬著頭皮走下去了。台灣高山原住民兩大族群各有一次慘烈的高山山難,分別是泰雅族的合歡山事件(泰雅族現在是一分為三,那部分現名賽德克族,這又是另一個文史工作者分裂族群的傑作),和布農族的嘉明湖事件,兩次死傷慘重的山難,都是被跟你一樣以為「山地人」當然適應高山氣候的日本軍警硬頂上去的傑作。你跟文史工作者、日本軍警的幻想很多,但是余先生本人對於自己的能力不應該會幻想這麼多,這是我主要的論點。我不是軍事迷,所以我保留的說,很多事是有可能的,是機率問題,問題是這許多次超低機率的事件通通被他一個人碰上了,只能說這真是太神奇了。如果這種機率存在,那ID4也是可能的。還有一點上次忘了提,我推定余先生看不懂中文也看不懂日文,1945時應該也聽不懂國語,他能在50年後敘述出「興安」這種從不存在的地名,只有一種可能---引導式作答。 ….最後還有,那一堆箭頭中,1949年1月穿越淮海戰區那兩個箭頭是怎麼一回事,我還是不太明白。今天晚上威力彩開獎,中了我就相信有人能活著穿越跑到上海。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509068
皇民化的實然面與應然面
推薦2


ronaldot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皇民化的問題或可依實然與應然兩面分開來看。

從實然面(to be)看:因為各自依據資料不同,當然說法不同。我在台灣接觸資料與張爺相近,故我較能接受他的分析。

從應然面(ought to be)看:1895年台灣割讓予日本後, 依國際法, 台民本就屬於"日本人"之一, 至於日本如何統治台灣、如何對待台人是另一回事。

從歷史經驗看,當初滿清入關以異族身分統治中國,明人亦頗多爭扎,殉國者有之,歸隱者有之,出仕者亦有之。大經學家顧炎武雖以明遺民自居,堅不出仕,然而卻也與仕清者往來頗多,甚至委請為他的兩位姪子說項任官。 回顧這段歷史可知:接受或堅拒異族的統治,在任何時代都是充滿爭議的價值選擇。尊嚴與現實利益的衝突,也一定都在識者的內心拉扯不斷,這也是我們通常不能接受用單一向度去對辜顯榮之流做出是賣祖求榮抑或是含辱保民之歷史評價的因由。

因此,就算有些許台民樂當皇民,志願從軍;或者至今依然有人懷念日人統治,我們首該追究的恐不是他們的道德良知安在?是否數典忘祖?我們首該追究的是"孰令致之"!明末的橫徵暴斂、國民黨統治的專制落伍,不正是塗炭黎民甘為二民二臣的罪魁禍首嗎?

以此看待所謂"台人侵華"之說,真不知是該憤怒生氣還是要嗤之以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508906
引用
推薦0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引用文章談~台籍日本兵‧余山福口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508771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