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民國七十四年召集國語一字多音審音小組,希望達成語音單純化、標準化之目的。這個目的,立意雖好,但實際上造成的困擾更多。
一字多音,是歷史累積的文化現象,文化的學習愈深入,愈不可能簡化,所以一字多音,其實是一個文化的光榮。
企圖簡化文字、讀音,這是貧窮戰亂階段,為了推廣教育的權宜手段。等到整個社會經濟發達、教育普及之後,人們自然就會朝著深化、繁化發展,並且看不起過於簡單的文化。歐洲文化往往對美國文化帶著這麼一點味道,可以理解。
大陸推行簡化字五十年,在我們看起來那是工農兵水準,對文化學術的傷害尤其嚴重,整體評估,絕對是弊大於利。
一字多音審訂表企圖簡化讀音,其情況與簡化字一樣,結果絕對是弊大於利。審訂音本來只適合國小至國中水準的人使用,後來無限上綱,弄得民怨沸騰。規定「滑稽」唸ㄏㄨㄚˊ ㄐㄧ,但是《史記.滑稽列傳》能讀「ㄏㄨㄚˊ ㄐㄧ列傳」嗎?規定「騎」只能讀ㄑㄧˊ ,但是古典詩「欲將輕騎逐」的「騎」能不管平仄,不讀「ㄐㄧˋ」嗎?規定「骰子」一定要讀「ㄊㄡˊ ㄗ˙ 」,但保證民間永遠說「ㄕㄞˇ ㄗ˙ 」,更不用說「仔仔」沒有人讀「ㄗˇ ㄗˇ 」……。
國語本來就是集合三千年歷史、數百種方言的綜合體,每一個時空的文化都能夠納入其中,企圖簡化,這個構想基本上就是不對的。
以行政力量去強迫簡化,吃力不討好,何必呢!
一字多音審訂表,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