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化評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尋王的文創特區
 瀏覽10,605|回應55推薦1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3)

大陸配偶台灣媳婦感謝馬政府准我全家團圓
早早安(顏俊家)
Russ Wod
大頭椿
伊_武陵
文俠隱
張爺
筆記阿本
一杯飲料

more...

「尋王之盟」社群中有相當比例的網友對台灣「文創產業」的關注是持續的

如何形成一個「機制」,讓台灣具有「創新力」的文本、動漫、影音、設計等數位內容成為華人世界成功的文化商品。有一個實體「協會」成立了,它的草擬宗旨如下:

華人世界中,台灣文化地位舉足輕重,其創造力與實踐精神需與國際接軌。文化創意產業更是國族生存競爭不可落後的境域。如何將具有「原創力」的普羅與專業之文本、影音、動畫、設計等智財相關作品;加值連結於世界。並從創意到行銷的供應鏈中;新創、研發可大可久的價值域。


 這一篇主文將會逐步增動並連結相關的文化社群與聚落

 回應部份;歡迎網友提供相關的意見與「有關的PO文」

 本市相關data連結~~~~

引用文章台灣未來的文化預算要怎麼花?

引用文章龍應台的文化政策( 上中下)

引用文章巧克力的網路觀察

引用文章中國文創產業脈動


尋王之盟支持者,巧克力妹兒小魔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317329
 回應文章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po給某人看的~~~
推薦0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備忘一則舊文~~~


尋找影視產業的台積電
 
【經濟日報╱社論】 2010.12.28 02:33 am
 
 
威盛電子董事長王雪紅轉投資的電影公司威望國際(CatchPlay),最近宣布成立「CatchPlay電影創投一號基金」,將於七年內投入9億元資金,拍攝國片及好萊塢電影,並訂下每年拍攝二到三部的好萊塢電影及三到五部國片的目標。這為科技業基金搶入文化創意產業再添一例,顯示科技業布局文創產業已成為潮流,科技與文創的交集及合擊會迸出什麼火花,尤其令人好奇。

科技業投入文創產業案例不勝枚舉,例如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投資拍攝電影「白銀帝國」、正崴精密董事長郭台強入主中影、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及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合資「台灣文創一號基金」、明基與開發基金等成立得藝國際媒體、中華電信結合春水堂等,中環集團旗下更涵蓋了中藝、得利影視、亞藝影音及威秀影城等影視上下游企業。科技業的投資目光紛紛投向並不被看好的影視產業,是因為看到華人及亞洲的所得水準提升,市場潛力無窮,現今美國影視產業的巨大商機,不久的將來有可能在亞洲發生。

不過,雖有如此多的科技業跨入影視產業,但迄今並沒有真正的成功者。近年來,不賠錢的賣座電影,包括海角七號、艋舺或父後七日等,都不是出自這些科技文創企業或基金之手,顯示台灣影視產業的產業化模式仍待摸索。也因此,這次威望國際把未來拍片重點鎖定在國片及好萊塢電影,在目前電影界一片搶拍「中國大陸合拍片」的當口,威望國際的路線的確另類。

從華文市場大小及潛力的角度來看,以大陸市場為重心,當然有其合理性;但若為了迎合中國大陸的合拍規定,反而失去本身自由創作的空間,台灣影視產業的優勢又還剩什麼?所以,「合拍片」的市場魅力固然誘人,但目前因為合拍片而大賺的台灣影視企業並不存在,顯示把台灣創意綁入中國大陸合拍的框架裡,並非明智之舉。不過,沒有市場支持的創意環境能持續多久,還是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在過去全球資訊產業的發展歷程中,初期也是生產與市場綁在一起,一直到產業鏈可以被分割時,生產及市場開始脫鉤,而台積電晶圓代工模式的推展,更使得資訊電子業的IC設計創意可以留在並不具市場規模的台灣;也就是說,台灣產業的發展,一直是產業分工分享,而非一統上下游。台積電的成功,在於提供IC設計創意者,一個與整合企業一較高下的機會;acer的成功關鍵,不在一統江湖,而在分割自己。影視產業的產業鏈,相較於資訊電子產業雖不盡相同,但仍應有參考的價值。

台灣影視產業應有自知之明,要發展出類似美國八大電影公司規模的企業,不切實際也不可行,但可以想辦法發展產業鏈的某一個環節,讓台灣成為亞洲區域重要基地;倘若美國絕大部分影片可以在好萊塢片場拍攝完成,那麼,我們也可以把台灣建設成亞洲最重要的影視基地,例如把台灣當做全亞洲的影視創作平台,任何有創意的導演或製作人,都可以在此平台上以合理的成本實踐,就如同半導體的晶圓代工產業,使有創意的IC設計者不必自己建一座半導體工廠,也能實踐創意。

許多既有的影視從業者,正逐漸從本土題材開拓出新市場,中國大陸合拍片亦方興未艾,再到此次威望國際的勇闖好萊塢,已顯示出台灣影視產業的多元及豐富性。然而,如果這些創意與製作無法在台生根發芽、累積茁壯,那麼,台灣影視產業最終可能只是科技業者的風險投資,而這其中關鍵,端看我們有無足以匯集群聚的旗艦製作平台。

【2010/12/28 經濟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417771
施振榮出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新任董事長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張爺

備忘以下~~~


工商時報  2011.01.05

國藝會改組許文創產業一個未來

本報訊

     以「微笑曲線」理論廣為人所傳頌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本周一受邀出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新任董事長。施振榮不只是國藝會成立16年來,第一位出身企業界的董事長,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此一人事安排,也堪稱是我國邁入建國百年後,最具轉型象徵的佈局。誠如文建會主委盛治仁所說,邀請企業人士加入董事會,並非希望他們捐錢,而是期待他們能將企業經營觀念以及業務執行的運作帶入國藝會,為國家藝術的發展注入新的力量。

     近年來,有關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成為一個熱門時興的名詞,分析起來文創產業的發展,首先自然要有文化的底蘊內涵,其次則是要有不斷推陳出新的創意來加持,最後則還需要禁得起市場經濟的考驗,茁壯為可以自給自足乃至可持續經營發展的產業。準此以觀,台灣的文化內涵可謂十分豐厚,除了不曾中斷的承襲了悠長久遠的中華文化,四百年來還不斷添加包括日本、歐美、本土原住民乃至晚近東南亞族裔等多元文化元素,從而展現出兼具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大陸與海洋、本土與外來等多樣面貌的文化內涵。

     而在這樣的基礎下,台灣的文藝表現不只多元多樣,同時在相激相盪之下,近年來的創意表現更是層出不窮。譬如誠品書店就以創意的手法,顛覆傳統書店的經營形態,一方面首創書店全天營業及歡迎讀者在店閱讀的新猷,另方面更發展出以書店為主體的複合式經營模式,包含文具、日用百貨及餐飲等,都能在誠品得到滿足,也形塑了文化創意產業的新經營模式。另外又如剛過25年團慶的朱宗慶打擊樂團,同樣是以打擊音樂藝術的發展推廣為主軸,同時輔之以音樂教室的設立,既匯聚壯大綿延不絕的打擊音樂人口,也提供表演藝術持續演出的經濟後盾。

     從前述兩個顯例來看,文化創意產業絕非陳義過高的理念,而是在實務上具有可操作性。有心者只要能複製誠品、朱宗慶樂團的成功經驗,在各自專屬的文化領域發揮創意深耕經營,自不難遍地開花。不過,談到複製成功經驗,從來都是說來容易做來難。尤其是文化工作者或藝文團體,其才能絕大多數專注於文化本身的精進突破,但是要如何把這些文化和創意轉型提升到產業經營的樣態與規模,通常就不是這些專業人士所長,以致只能陷入顧了理想卻顧不了現實的困境,充其量倚賴政府或企業界的資助勉強維持,而卻無力更上層樓。

     面對這樣的困局,新任的國藝會董事長施振榮因而明白指出,他未來將致力開創藝術與企業合作的新局,用推出計畫的方式,爭取更多企業界的參與。但所謂自助而後人助,藝文團體要爭取企業界參與,施振榮也指出藝文團體首先要努力創造出自己的價值,以價值吸引企業投資,而投資所獲的利潤,又可再投資到藝文團體,成為不停輪轉的的活水。質言之,要讓文創產業成形茁壯,源頭端的藝文團體一定要有「投資概念」,創新演出的同時,展現具產業發展的潛能,則企業界因勢利導,依循複合式經營模式,讓文創演出具產業規模。

     根據施振榮的理念,今後國藝會將不只是消極地針對國內各藝文表演團體提出的申請經費補助案件,進行審查核撥,而是要積極地扮演藝文界與企業界之間的媒合紅娘角色。準此,藝文團體要想得到企業界的青睞投資,自然是更要注意賣相。相對地,企業界長期以來的確也較少對藝文演出團體投以關愛的眼神。不過,姑不論台灣所擁有特殊豐厚的文化底蘊已如前述,以及近年來所展現台灣新一代的創意發想人才輩出,單從企業經營投資的角度來看,台灣的產業結構向來以代工為主,近年來雖然服務業的產值比重逐年提高,但是如果再結合ECFA正式啟動後的兩岸市場前景,台灣在文化創意方面所展現的軟實力,絕對有逐鹿中原,進軍廣大華文世界的競爭力。因此企業界如何與藝文團體互動結合,絕對是一個值得正視也值得嘗試的課題。從這個角度來看,企業人施振榮入主國藝會,所可能帶來的加成效應,自然十分值得期待。

     當然,我們也必須指出,發展文創產業,絕對不是只靠國藝會的媒合就能生效,甚至也不是文建會或未來的文化部全力支持就一定能做出成績。但國藝會的改組,企業界人士的參與,畢竟是踏出了正確的一步,未來藝文界、企業界相互學習、相互合作的空間仍大,台灣的文創潛能最後能否開花結果,就看各相關方面願意付出多少的心力來耕耘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388343
相關看法~~~
推薦0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引用文章說些出版和文創方面的觀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899663
3000萬規模的基金能作什麼?
推薦0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備忘以下訊息~~~~~~~
文創研究院之議 要三思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日前同意文建會的提案,要在未來設置「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這則新聞看起來是文創利多,但實質效果如何卻未可知。記者走訪藝文界人士,也聽到頗多質疑。據報載,這個提案是由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所提出,文建會即順水推舟貿然設置一個龐大的單位,是否過於操切,值得嚴肅批評、檢討。

台灣要推文化創意產業,從沒有人反對;但推產業有推產業的方法,一定要找到關鍵,對症下藥,而不是胡亂設立個單位就能成事。提案者說,成立文創產業研究院是要仿效工研院的設計,由該院成功的ICT工業推展模式,去比照推動文創產業。這樣的思維,可謂完全不了解文化創意與工業發展的模式差異,幾乎是囫圇吞棗既有架構,而沒有解決問題的深層構思。在此,不妨先為文建會與立法委員好好解釋一下工研院的運作實況。

台灣ICT產業的上游源頭是智慧財產的研發創新,在中游生產階段是品管要求的成本控制,下游則是市場。從研發技術的源頭往市場移動,通常要經過一個育成(incubating)的階段,一則測試技術穩定性,二則了解市場接受性,三則募集資金做初始階段的市場攻堅。等到大致情況運作圓熟了,這育成的團隊往往就可分生(spin-off)出去,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現在的晶圓大廠台積電,就是從工研院育成而分生出去的典型。當年張忠謀先生曾任工研院院長與董事長,分生出去後自己就做台積電的董事長。其他由工研院分生出去的實例非常多,不必一一列舉。簡單地說,工研院其實就像是一家超大型的工業研發育成中心。

工業產品項目為什麼要經過育成的過程呢?這是因為其技術研發是出自科學實驗室,既沒有現實環境檢測其可行性,又沒有市場接受性與獲利能力的數據資料。從研發技術到市場產品,本質上是一種由抽象到具象的跳躍,所以才要先經歷一個育成的階段。正是在這樣的運作理念下,才有設置工研院的必要。

但是文化產業是這樣的建構過程嗎?文化原本就來自於土地、社會、家庭、群體互動;文化從來就不是什麼實驗室裡的抽象歸納,而是人文社會的具象演繹。換言之,絕大多數的文化產業根本無所謂「育成」階段。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東施效顰地去搞個文創產業研究院呢?如果真有與ICT技術相關連的文化呈現,那恐怕是文化內涵中的一小個區塊,也不應該專為此區塊大張旗鼓地成立個研究院。真要研究,頂多是由工研院的資訊所外包一個數位文化計畫,專案構思其推演,實在不必設立一個疊床架屋的單位。

如果拿一般的產業觀念來與文創產業類比,則大部分文創業最需要突破的面向,不在於上游的研發(因文化係自然天成,無所謂研發)、不在於中游的生產製造(因為此中沒有生產成本的競逐,亦無所謂成本優勢),而在於銜接市場。以國科會推動經年的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為例,其內涵包括所有的故宮典藏文化,豐富獨特舉世無匹,而國家型計畫原本就有推向產業的任務,無奈推動十年下來,耗費資源不貲,卻連個文化產業的影子都沒有。究其原因,不是因為少了研究計畫或研究經費,而是因為計畫主事者根本就是產業的門外漢,只曉得橫向統整學界,卻無法縱向下探產業,所以才會十年一事無成。請問文建會:如果數位典藏十年都研究不出個產業輪廓,如今還要再砸大錢成立個文創研究院,這是哪一門子的思考邏輯?

自今年五月行政院提出文創產業發展行動方案起,行政院一下子說要文創業減稅、一下子又說文化支出該抵稅、東開一個會、西湊一個座談,最後把不同背景的人強拖去掌管文化建設,竟然就拋出成立文創研究院的粗糙構想。在過去半年之中,我們確實看到了當局的焦急與努力,卻看不到冷靜的思考與產業布局,真是令人遺憾。

【2009/12/2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760627
傳盛治仁接文建會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Chocola

備忘以下訊息~~~~


文建會主委 盛治仁接任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請辭獲准,主委一職將由台北市研考會前主委、台北聽奧總執行長盛治仁接任,近日就將上任。

由於盛治仁並非出自傳統的文化界人士,高層希望借重盛治仁在文化創意上的表現,因盛治仁年輕又富創意,他成功籌辦聽奧後,層峰對他整合藝文團體的能力大為激賞,希望藉由這項人事,為文建會注入新的活力。

文建會主委換人風波,從八八水災引發的內閣總辭便開始鬧得沸沸揚揚,當時盛傳一定會換人,黃碧端也準備好離開,未料臨時接到馬英九總統電話要她留下。

不過,文建會未換主委,引發媒體報導部分文化人士認為這表示政府不重視文化,黃碧端對文化人士的發言也甚感受傷,多次請辭,雖然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表態慰留,但她去意甚堅。

盛治仁在台北市政府出任研考會主委時,深受市長郝龍斌信任,聽奧等重要大案都交由盛處理,郝系色彩頗為鮮明。但他人脈豐富,與馬團隊幕僚亦頗有交情。

高層認為,文建會包含很廣,從文化藝術到表演展覽,再到社區營造、古蹟保存,還有文創產業等等,不能單從是否文化界出身來考量,中央也看重盛治仁的溝通協調能力,認為他若扮演文化界溝通整合平台,非常適合。

八月底第一波人事異動時,層峰就曾徵詢盛治仁是否入閣,當時他以舉辦聽奧為由婉拒。據了解,未來盛治仁除文建會主委身分外,也將負責慶祝建國百年計畫內容,希望借助聽奧成功經驗,讓建國百年慶典辦得有聲有色,讓人難忘。記者昨晚試著連繫盛治仁,但盛關機未能連繫上。

盛治仁政大外交系畢業,美國西北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是政治傳播、民意調查。


以下這篇曾為出版同業的侯吉諒先生2009/11/07在自由時報的評論挺酸的~~~

文建會淪為康樂股 ◎侯吉諒

  

文建會主委換成前台北聽障奧運會總執行長盛治仁,目的是籌備中華民國建國一百週年慶祝大典,很明顯,文建會變成政府的文化活動小組了。

長久以來,文建會的功能就一直不確定,本來應該是主管國家文化事務的最高機構,一年也有超過百億的預算可用,但文建會卻始終沒做出什麼事來。

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建會本身沒有確定的目標、沒有長期的政策,只要主管換人,政策就跟著變,文建會主委為了求表現,歷任主委無一不走短線操作,希望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一堆數據來證明自己的績效。

剛剛下台的黃碧端就是這麼做的,到處參加活動的開幕、剪綵,她在任一年多,沒聽說她的文化政策是什麼。

盛治仁當文建會主委的主要任務,是為了建國一百週年慶祝大典,這下文建會主委可成了康樂股長了。

然而看看聽障奧運交出了什麼成績單?表現了什麼台灣文化嗎?最應該表現台灣文化的開幕式和閉幕式,除了辦桌以外,還有什麼東西是台灣人看了會覺得感動的?

平常不重視文化,難怪連要辦活動的時候,都拿不出台灣的文化特色。

文建會是最應該重視台灣文化的政府單位,但長期以來卻對台灣文化工作者的成績視而不見,老是想些「點子」去「衝業績」,從「台灣紅」、「台灣綠」到「文化創意產業」,全部都是笑話。

文建會應該做的事,就是推廣台灣文化工作者已經有的成績,把台灣的文學、音樂、美術、電影、設計、傳統工藝等等「現有的」作品,推廣給大眾,讓大部分對文藝陌生的老百姓知道,台灣也有那麼多優秀的文藝工作者和文化產品。

這麼清楚的事,但很遺憾文建會不能長期執行、甚至不會執行,難怪柏楊、林海音這些愛台灣的作家們,最後卻選擇把他們的手稿、資料捐給中國大陸。

不重視文化事務的政府,執政者不會留下名字,馬英九如果懂這一點,就要從重視文化開始做起。(作者為詩人)1107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80865
台灣的軟實力需要持續經營~~~
推薦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張爺
Nobody
Chocola

備忘以下報導~~~~~


台灣文創產業 大陸發光發熱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6-16 08:53:52
陳恆光/整理

 根據中國時報16日專題報導,作者首先提到,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Joseph Nye)曾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泛指一國透過文化、價值觀等柔性力量,可創造出比軍事、政治等「硬實力」更可觀實力。兩岸關係日益密切,在「中國大陸崛起」的今天,台灣憑什麼軟實力超越大陸,台灣「贏的本錢」在哪裡?中國時報今起推出台灣軟實力專題,分別從文創產業、台商管理行銷、及政府強化軟實力等三面向,探討台灣軟實力在兩岸互動中的現況與未來。 

 報導指出,擴大內需、節能減碳、人民幣不斷升值,優惠政策取消,去年開始,大陸一波波經濟結構調整政策,成為東南沿海台商們的最痛。曾讓台灣引以為傲,至大陸利用低廉勞務成本,在大陸再現出口導向經濟奇蹟的台商們,成為這一波重災區。一場台商登陸廿餘年來,最慘重的倒閉及遷廠潮,正在大陸蔓延。 

 當台商都在談論撤資或苦撐待變之際,以開創琉璃工藝「琉園」聞名的王俠軍,其自創白色瓷器品牌「八方新氣」,在去年底金融海嘯肆虐之際,逆勢在北京成立大陸第一家旗艦店,地段選在租金高到令人咋舌的銀泰中心;流行音樂教父李宗盛在北京七九八藝術區開的沙龍餐廳「生活家的院子」,講座仍舊場場爆滿,永遠不缺想要一窺台灣音樂創意的大陸年輕人來參加;在上海推動身心靈和諧的樂活家族、台灣知名男性文化作家藍懷恩的樂活體驗營,活動訊息一宣布立即額滿。 

 「經濟上的發展使大陸成了世界製造業中心。如果說台商在幫大陸發展出口貿易有功,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也有很大貢獻,這次金融危機中,大陸的製造業深受影響。文化創意產業與製造業相比運營成本低,在經濟寒潮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會更有優勢,更能屹立不搖」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研究所教授金元浦說。 

 中共建政後高舉馬列主義無神論,傳統宗教與基督教等西方產物更被嚴格禁止,緊接著的反右運動及文化大革命,更造成傳統禮教嚴重斷層,民眾心靈空虛。相對於大陸,藍懷恩就說,台灣人有一個完整的人文教育過程,既承接中華文化又有西方經驗,在自然中成長,身心靈有一個沒有中斷的積累過程,對於生活的感受及靈感,比起對岸要綽綽有餘。 

 改革開放造就富起來的一代,犧牲的是自然環境,滿坑金銀財寶卻填不滿空洞內心,一胎化也讓親子關係極易扭曲。作為第一位從生機飲食到心靈環保整套樂活概念帶到大陸第一人、上海樂活家族創辦人藍懷恩說,文創業植根於生活態度,台灣人在大陸從事文創業可以把重視家庭(如孝道、倫理),加上面向西方的經驗萃取出來,帶領大陸重新解讀人性的概念。 

 王俠軍指出,文創業並不只是創造了一些裝飾,或者設計了一個新的造型,而是一種心境的嚮往,台灣的文藝產品蘊含豐富的文化故事、生命力和感情,「台灣人的生命故事,一定說的比大陸人好聽」。常與大陸人交際的台商張老師、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表示,大陸人愛死琉璃工房或琉園做的佛像或工藝品,以此填補過去失去的那一段,「大陸常賣到缺貨,有時我還要跑回台灣的門市去買再送到大陸」。 

 喧鬧中成長的台灣民主,更是台灣文創業能在大陸異軍突起的重要原因。台灣經濟再怎麼不好,作為華語音樂流行中心的地位就是無法取代,專研台灣流行音樂界的崑山科技大學視訊傳播系副教授劉現成指出,台灣詞曲創作者擁有無限創作空間,又走過戒嚴歲月,從早年台語歌曲散發濃厚殖民風,到成為衝撞威權體制的突破口,乃至現今的多元風格,豐沛的生命力,讓台灣流行音樂擁有無比穿透對岸的能力。 

 遙望上海浦東的高樓,即將超越台北一○一的上海中心大廈也已破土,「台灣的實力是藏在看不見的東西,所以真的不用、也不必要跟大陸比建設」,巫永堅說,從一首歌、偶像劇、畫在紙上的平面設計到精品瓷器,小到待人接物的禮儀,這就是台灣的競爭力,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政府把這些分散於無形的力量組織起來,形成台灣軟實力品牌,義無反顧地衝向大陸,持續引領風騷。
【中央網路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491494
華人文化圈文創產業的領頭羊 ?
推薦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文俠隱
筆記阿本
張爺

備忘這篇社論,大餅人人會畫~~~

工商時報社論----文創產業發展的美麗新世界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5-13 06:14:47

 工商時報13日社論:趕在馬英九總統將於下周就職屆滿周年前夕,行政院連續6周推出的六大新興產業,本周四院會將推出最後一棒「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預計在五年內投入300億元資金,創造破兆元產值的文創產業。 

 如果單純從投入與產出的數字比來看,政府在文創產業領域於五年之內只要投入300億元資金,就可以創造超過30倍的產值,這絕對是令人期待的好政策與理想投資。但如果真的這麼本輕利厚且回收又快,那我們真是要質疑過去的政府為什麼不做?還是說畫餅容易但卻未必能充飢。再檢視過去的紀錄,政府主管部會也不是全無類似的想法,具體的事例就是早在四年前,行政院國發基金就曾匡列200億用以挹注文創產業及數位內容產業的發展,但資金卻一直發不出去,因此所謂的文創產業發展方案,也就只能淪於空談。 

 而今行政院捲土重來,提列了六大新興產業發展方案,以創意台灣發展方案來看,不論是建構環境制度整備的四大策略,或者是六大旗艦計畫,其實只是把相關的課題悉數匡列熔於一爐,包裝成一個漂漂亮亮的發展方案。而這個方案到底是否周延可行,是否真能創造出逾30倍的產出績效,首先恐怕應該記取前車之鑑,確實理解先前的200億元為什麼發不出去?以及有什麼理由相信新方案出爐後,資金就能夠順利核撥出去,而後創造破兆元的產值。 

 對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方案五年之內是否真能有這麼宏大的績效,我們雖然不敢像主事者這麼樂觀,但就總體面來看,這還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發展方案。再進一步解析方案推動的兩大主軸,就環境制度整備面所涵蓋的四大策略以觀,資金面除了必須發展出一套妥適的審核機制,以免重蹈發不出去的覆轍,又或是流於浮濫發放之外;另一項值得正視的課題,則是應該把預計匡列的國發基金,以及既有的文創基金、國藝發展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予以整合統籌運用,以免出現過與不及之失。 

 其次有關產業研發輔導、人才培育媒合,以及市場開拓策略方面,不論是成立市場研究智庫,以分析提供產業發展策略與情報和行銷平台等構想,對於規模僅屬中小型的業者乃至於個人工作者,無疑將可提供莫大助益。當然人才培育與市場拓銷方面的配套,更是整個方案能否成功的關鍵。過去經濟部為了協助國內企業提升產業競爭能力,曾有生產力中心的設置,並主動對業者提供輔導。文創產業相關業者,在產業經營與市場行銷方面,一般而言,普遍缺乏專業知能,政府的助力確不可少。 

 至於整個方案所涵蓋的六大旗艦計畫,包括電視、電影、流行音樂、數位內容、設計與工藝產業,一方面誠如主事者所規劃,未來六大旗艦計畫的發展必須相互連結,以強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但另方面檢視這六項產業,各自在本業上其實正面臨不少發展的瓶頸困境,如電影產業事實上是欲振乏力,即使偶有佳作卻仍不足以蔚然成林。又如電視產業,台灣表面上可供選擇的頻道超過百台,民眾觀賞影視內容的來源,除無線及有線平台外,新型態的MOD、手機電視等也都雜然紛陳,但究其實播放的內容不是空洞膚淺就是不斷重播,而節目自製比例甚至不如當年老三台時代。究竟背後原因何在?整個電視產業結構出了什麼問題?主管官署如果無法對症下藥拿出根本解決辦法,或提出一套明確有效的輔導獎勵措施,讓電視業者能夠製播既叫好也叫座的節目內容,則光是本業都做不好,還要夸談六大旗艦計畫的相互連結,豈非只是在畫一個難以體現的大餅而已。 

 許多文化界的人士都強調,台灣在整個華人文化圈中由於文化底蘊較為厚實,應該有機會成為整體華人文化圈文創產業的領頭羊。具有實務經驗的相關業者也瞭然光靠台灣本身的市場規模,是不足以撐起電視、電影等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有識者更直指發展文創產業應與觀光旅遊緊密結合,讓台灣更有看頭,也讓世人能對台灣另眼相看。所有這些期待值無疑都是正確與可欲的,行政院要推文創產業發展方案,事實上不會有人反對,只希望它不是為了馬總統就職周年才炮製出來的政績工程而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429795
劉揆:4年320億 推文創產業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文俠隱
筆記阿本

備忘這一則知道怪怪又不好講的報導~~~
劉揆:4年320億 推文創產業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原則同意,今年起四年內由政府投入三百二十億元,推動影視、演藝、流行音樂、工藝、設計、數位內容等六大產業。預計到101年文化產業產值破兆,並可提供廿萬就業機會。

劉兆玄裁示,國發基金目前已列了二百億元投資文創產業的專款預算,未來將全數提撥成立「文化創投基金」,由行政院組成專業投資團隊,協助推動文創產業。

劉兆玄昨天邀集相關部會,聽取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政務委員曾志朗所提「文創產業方案」,文創產業方案是六大新興產業的最後一棒,將在下周四提報行政院會討論。

文建會在簡報的時候,提及推展文創產業,有必要成立二十億元的文創基金會,做為補助藝文團體的財團法人,但是劉揆認為,文建會在八十五年就已設立財團法人國家文藝基金會,不要碰到一件事就設立一個基金會。

文建會針對劉揆指示,傾向將文創基金會與國家文藝基金會合併成一較大型的基金會,做為輔導、協助與營造有利於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展演環境,獎勵文化藝術事業,以提升國內藝文水準,基金會主要扮演研發、補助、獎項及推廣。

劉揆指示文建會,應建立補助藝文產業的機制,掌握文創產業重點。同時六大文創產業未來已準備納入兩岸協商,打開市場。新聞局基於輔導電視產業的立場,鼓勵業者透過創投機制,與大陸合拍電視劇,搶攻大陸黃金時段增加演出機會。

【2009/05/09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426585
郝明義說 : 政府應知「基金」和「基金會」的差別
推薦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文俠隱
張爺
Russ Wod

備忘一則評論~~~


2009-04-27  郝明義

去年,文建會繼經濟部之後的《文化創意產業法》草案(以下簡稱「文建會版」)出爐之後,因為仍然沒有符合各方的期待,遭到許多批評。各界人士提供建言,籌謀行動,希望能在該草案送進立法院之前,有所補救。
  進入今年之後,這些建言與行動,更趨積極。民間有學學文創為代表,召開涵蓋十六個行業的一系列討論,匯整出各方意見,以供政府參考。
  繼之,政府也有積極回應,除了馬英九總統親自主持「文化創意圓桌會議」的開場,全程三小時聆聽出席人士的意見,蕭副總統也銜命與各界後續開會討論,要把各界建言送交行政部門參考之外,今年行政院的春節茶會上,劉兆玄院長也宣布行政院將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自己親自主持。
  過去不論經濟部或文建會所擬《文化創意產業法》之為人詬病,主管機關是很關鍵的一點。面對台灣前所未有,涵蓋領域如此之大,眾所期許又如此之深的《文化創意產業法》,主管機關不論是文建會或經濟部,兩個單位都有其不足之處。因此在眾多討論中,政府如何設置一個跨部會的協調單位,類似李國鼎時代的科技顧問小組,是一再被提出的議題。所以,劉兆玄院長親自召集「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的宣示與行動,很令人振奮。
  最近,行政院新通過了一個《文化創意產業法》版本(以下簡稱「行政院版」),送進立法院了。且不論現在這個版本和民間這一陣許多討論與建言的內容之落差,光拿原先的「文建會版」來對照一下,也有令人錯愕之處。因為從「行政院版」裡,不但看不出層次提高到行政院長擔任「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召集人之後所應有的誠意與魄力,反而比原先區區文建會一個單位所提出的版本,還增加了許多空洞和倒退。
  我們來看這兩個版本的四點主要差異:
  一、「藝文消費抵稅條款」:「文建會版」裡,個人對「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展演之門票消費」,可以有一萬二千元的報稅扣除額;「行政院版」則刪掉了這一條,改為企業購買文化創意事業的門票來贈送給學生及弱勢團體的話,可以列入費用,不受金額限制。
  二、「文創基金」:「文建會版」裡的說法是:「中央主管機關應設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行政院版」不見了「基金」,卻出現了一個「基金會」:「政府為投資、輔導文化創意事業,應捐助成立財團法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
  三、「文創預算保障」:「文建會版」說,政府為了扶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要保障「所需經費逐年成長」,但因為沒有註明應占GDP多少百分比而被人譏為沒有誠意;「行政院版」更進一步,不但沒有補充與加強,連「所需經費逐年成長」的字都刪掉了。
  四、「人才延攬進用條款」:政府因為缺乏文創產業的專業人才,不懂民間思惟,需要由民間舉才,因此「文建會版」規定政府機關可以「會同中央人事主管機關訂定公開、公平之資格審查方式,並放寬公務員任用之資格」。但是現在的「行政院版」不但沒有更開闊性的解釋,卻連這一條都乾脆刪除了,不見了。
  「行政院版」比「文建會版」倒退的這四點之中,「藝文消費抵稅條款」之刪除,近日引起的反應最激烈,討論最多。而我自己最好奇的,則是原先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所應設置的「基金」,為什麼卻變成了「基金會」?
  略識之無的小孩子,都知道「老婆」和「老婆婆」是不同的。有一點常識的人,也都該知道「基金」和「基金會」的作用是不同的。政府認為可以透過一個基金會來「投資、輔導文化創意事業」,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把中華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看得多小?或者,把這個基金會的規模設計得多大?
  在馬總統表達那麼重視「文化創意產業」,親自主持相關圓桌論壇的開場,劉院長也劍及履及,親自召集「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而協調出這麼一個版本之後,應該跟大家有個說明。
  不然,就這段時間有那麼多各界民間人士跟著一起參加相關討論,投注心力而言,我這篇文章還可以另換一個標題:〈政府不應該拿人民的時間開玩笑〉

http://blog.chinatimes.com/rexhow/archive/2009/04/27/399357.html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411817
2008年世界麵包大賽冠軍 吳寶春「桂圓酒釀麵包」
推薦1


mich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歐式麵包其實是法國人的強項,吃慣饅頭的人總還是擅長於蒸籠式的蒸煮技巧,比較難以掌握麵包烘焙的火候及溫度,往往略遜老外一籌。但吳寶春不斷汲取歐、美、日本的烘焙技巧,以一個無名的東方麵包師傅竟然在2008年世界麵包大賽挑戰50多個國家代表而嶄露頭角。

 

【中央社 王淑芬 高雄2009.04.07摘要】高雄市河堤社區,每天下午散發陣陣撲鼻酒香、純麥、桂圓、核桃香,甫從烤箱出爐的「桂圓酒釀麵包」,多層次口感令人齒頰留香。麵包師傅吳寶春,不僅獲得2008年全球麵包大賽冠軍,這個苦盡甘來的「庄腳囝仔」也因此名揚國際;「桂圓酒釀麵包」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吳寶春自信的說,「用心研發,就值得細細品味」。

瘦小的吳寶春來自屏東龍泉鄉,國中學歷,8個兄弟姐妹全靠寡母,雙手打零工拉拔長大。當麵包學徒,是迫於環境及經濟因素,會有今天的成就,他說,「全憑著一股對麵包的執著,與立志要出頭天的意志力

吳寶春說,歐式麵包其實是法國人的強項,吃慣饅頭的人總還是擅長於蒸籠式的蒸煮技巧,比較難以掌握麵包烘焙的火候及溫度,往往略遜老外一籌。但他不斷汲取歐、美、日本的烘焙技巧,以一個無名的東方麵包師傅竟然在2008年世界麵包大賽挑戰50多個國家代表而嶄露頭角。20083月,當一個「庄腳囝仔」站在巴黎世界盃麵包大賽頒獎台上,手持冠軍獎盃時,他激動得濕了眼眶。

靦腆、木訥的吳寶春只要談到研發「冠軍麵包」的歷程,雙眼就亮了起來,滔滔不絕的從湯種、中種麵包的發麵經過說起,尤其強調保留老麵溫度控制的重要,馬虎不得。談到麵粉的選用、發麵時間、烘焙時間的控制等等,吳寶春變得嚴肅、表情認真。他說,參加巴黎麵包大賽時,就是因為重視老麵,才以保麗龍盒攜帶了老麵糰搭飛機直奔會場,唯恐老麵的發酵時間過頭,影響麵包品質和口感。

桂圓乾,是他小時候難得吃到的好食材,因為家境清苦,只有補冬、過冬的桂圓糯米粥才能吃得到;至今桂圓乾仍是他心中難忘、好吃的上等食材。每每桂圓乾一入口,他就想起終身勞苦的母親。他用這樣的心情調製桂圓乾之外,又想到要製作出可以擄獲歐洲人的特色麵包,便無法迴避他們最愛的紅酒,所以他在桂圓麵包加入紅酒提味。

「桂圓酒釀麵包」用心之處在於發麵摻入紅酒後於20度的冷藏室置滿12個小時,再加入桂圓、核桃等餡料烘焙5個小時。由於繁複費時,一天最多產量是300個,如果消費者沒有事先預訂,恐怕無緣品嚐。

這種麵包散發陣陣酒香,夾著桂圓的濃郁滋味,正是吳寶春要呈現的一種中西合璧的創新口感。果然,它讓吳寶春揚名世界,他的聲名與「好吃的麵包」劃上了等號。「冠軍麵包」現在聲名遠播,一個400元的「桂圓酒釀麵包」成了高雄人的最佳饋贈伴手禮,高雄市長陳菊正是冠軍麵包的代言人。

吳寶春知道「一技之長」的重要。他說,困頓的家境讓他沒有好的求學環境和機會,幸好因為有了一技之長,他的夢想無限。他目前並受聘高雄餐旅學院及和春技術學院授課,也是多家知名麵包坊的顧問。

為了挑戰2010年的世界盃麵包大賽,吳寶春用更多的時間汲取、研發烘焙技巧,開始認真學習日語、研讀微生物的知識,了解菌種與發酵的時間控制,盼更精準的掌握發麵時間。看似簡單的麵包製作,在吳寶春的世界裡可是很大的學問。

他不斷研究,也涉獵其他專業知識,並欣賞古典音樂,希望培養麵包的創意靈感,豐富麵包文化內涵。看他認真的揉著麵糰,旁邊的烤爐散發出陣陣的奶油和麵包香;吳寶春仍在精進他的手藝。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374660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