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華人文化Data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國文創產業脈動
 瀏覽1,673|回應4推薦4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一杯飲料
文俠隱
單車巨蟹坐
Chocola

以下為( PO文)

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出版發行企業上市

  《中國新聞出版報》:新聞出版事業和出版傳媒產業大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推動,今年總署將推出哪些支持改革的重大舉措?

  李東東:今年,新聞出版總署將繼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新聞出版事業和出版傳媒產業。

  第一,以產業基地、產業帶、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為重點,推動出版產業大發展。積極扶持建立“動漫產業發展基地”,繼續推動國產動漫和網絡遊戲出版產業發展。加大對數字報業實驗室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力度,確立一批數字報業創新項目和實驗基地。選擇若幹家規模化發展的行業報刊,鼓勵其整合資源,打造品牌,形成具有較強影響力、富有經營活力的優勢報刊群。進一步推動“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三個綜合性印刷複制產業帶的發展,發揮集群效應。

  第二,全力培育大型集團,推動出版發行企業上市。支持一批管理規範、發展勢頭好的轉企改制試點單位,進行跨地區和跨媒體經營。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國有發行企業區域間和上下游間的資源整合。推動已經轉企改制的出版集團(出版單位)以資產為紐帶,通過兼並、收購、聯合、重組做大做強,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出版發行企業申請上市,培育真正的市場主體和戰略投資者。

  第三,落實“十一五”發展規劃,抓好重大出版工程。大力組織實施《新聞出版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切實做好“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業、報業、期刊業、音像電子出版業等各領域實施方案的落實。做好《中華古籍全書》出版工程、“國家數字複合出版系統”工程等重大出版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以重點工程為突破口,掀起新聞出版業基礎建設的新高潮。

  第四,大力應用新技術,培育新業態,推動傳統新聞出版業的轉型和變革,占領新的市場和新的宣傳思想陣地。(作者:卓宏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757716
 回應文章
中共力推「文化大部」前景並不光明( po文)
推薦4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一杯飲料
文俠隱
單車巨蟹坐
Chocola

中共力推「文化大部」前景並不光明

【社論】正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新一屆全國人大會議,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是推行被稱為「大部制」的政府機構改革。3月11日,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將向人大會議作「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機構改革方案最後揭曉,對大陸社會來說,這個方案將有出人意料的成果,即「大文化部」將成首批三個「大部」之一。

自去年秋天,中共十七大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方向之後,有關設立「大部制」的討論就持續進行,有關機構設立、裁撤、合併的版本就滿天飛,一直到2月底中共十七屆二中全會,機構改革方案拍板,還有不同的說法,但這些版本和說法,都沒有出現「大文化部」的身影。

真實的情況,是在以「大部制」為基本方向的機構改革方案制定中,不僅國務院內部,在中共黨內甚至在領導層間,也有激烈的爭論。在政見統一、利益協調的努力下,方案是幾起幾落,名單是改來改去,有的大熱部門最後忍痛放下,有的大冷部門悄然放進,所謂「大文化部」,就在最後關頭,被列入首批改革名單之中。

「大文化部」雖說在名單中曾是冷門,也未為社會關注,但對中共領導層來說,這個領域卻早成改革重點。胡錦濤登台以來,首批試圖推動的,就是文化體制的改革,去年中共十七大上,胡錦濤更把文化建設與政治、經濟、社會建設併列,稱為「四大建設」。

而中共確立的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發展目標中,也確定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在中共主管部門中,也提出一個新口號,叫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要推動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產業,實現文化建設的大發展大繁榮,文化領域身負種種羈絆,面臨著種種問題,甚至可以說面臨著發展的困局。其中最大的問題,正是文化行政管理體制上,是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清,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缺乏監督,部門利益化等等,可以說政府體制的主要毛病,在文化管理體制上都存在。

而所謂「大文化部」,則主要將現有的文化部、廣電局、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等現有的文化管理部門加以整合,再收編進現有其他部門分管的文化事項,如科技部、教育部、信息產業部等掌控的文化事業和產業,匯集而成一個統一協調的大文化管理部門。

「大文化部」的出現,不是為搞文化大革命,而是為文化大改革,由國務院的文化管理部門的改革,建立起新的文化行政管理格局,如胡錦濤所說,是要「在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的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而對「大文化部」,中共更重要的訴求,是希望以之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首先是要推動文化創造,讓民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其次是要以文化發展,來推動道德重建,核心價值的確立;其三是要提升國家「軟實力」,擴展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更重要的,則是因為中共早定下中華民族復興的遠大目標,而這個目標必須要有中華文化的興盛才能實現,而「大文化部」就要擔起這個重任。

「大文化部」改革的前景,也不是一片光明,現有的文化管理部門,不能指望簡單的整合,就能令其關係理順,職責分明,職能轉變,效能提高,監督有力。大部出現的同時,必須伴隨著文化體制全面大改革方案的制定,必須伴隨著文化產業大發展藍圖的修訂,必須伴隨著文化法規法例的制定。

「大文化部」的改革,還面臨一個更重要改革的配合,即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化。

文化與政體緊密相聯,與意識形態密不可分。如何釐清中共黨的意識形態管理部門的關係,也就是解決黨政部門的重疊,實現黨政分開,才是更大的課題。

( 世界日報 )2008-03-0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763204
POD 的脈動
推薦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一杯飲料
Chocola
文俠隱

Chocola覺得中國大陸對文創產業的努力, 並不輸台灣, 各種資訊的吸收能力也很快速, 台灣人要多多努力,不能讓華人文化到最後, 由社會主義來詮釋的

順便貼一文作備忘

北京《中華讀書報》 (2008/02/28) 

走進Lightning Source公司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印刷廠,該公司CEO拜斯特給記者展示了該公司按需印刷(POD)業務的一個個里程碑:公司從1997年創建初的3名員工,發展到現在的500多人;每周數字掃描2000多種書籍印刷120多萬冊;“達到第一個1000萬冊的印量我們用了整整7年時間,而2007年前11個月我們的印量就已經超過1000萬冊。”拜斯特自信地對記者如是說。 

Lightning Source公司是一家按需印刷的出版企業,其業務涉及出版的各個領域,這幾年發展迅猛。作為Ingram集團的子公司,Lightning Source在過去10年中已經發展成了這個集團10幾家分支中的“老大”。該公司也見證了POD技術正在改變著書業的面貌。 

曾幾何時,按需印刷(POD)還僅僅是一個概念。這個模式不像以往那樣:先把成千上萬冊書印好,然後送入物流體系,再進入大大小小的書店,最後銷售到無數讀者手中。POD技術則是把銷售提到印刷之前,就是說有了訂單才開始生產。由於技術的迅速進步,目前POD的印刷質量已經和批量印刷沒有什麼區別。出版商正在以極大興趣期待著:POD技術的巨大潛力改變書業的供應鏈,甚至將使出版社的倉庫消失。 

無可否認,批量印刷仍然比POD在生產成本上佔有一定優勢。關於POD印刷成本高的問題,拜斯特有話要說:一般的衡量方法有問題,因為除去庫存成本和因未能及時加印而帶來的銷售損失,POD的單冊平均成本要比批量印刷低很多。“只要書店的書架上還有書,我們就有生意的空間,”該公司的執行財務總監普倫泰斯自信地說,“除非像哈利波特這樣超級暢銷書,我們可以解決任何出版的印刷問題。” 

按需印刷(POD)是伴隨數字技術和現代高速印刷技術而發展起來的。它先將書稿以數字形式加以儲存,當有人需要其紙質形態時才進行印刷裝訂。它有兩種形式:一是POD,即所謂訂單型的按需印刷。二是小批量數字印刷,即在書店或其他物流渠道提供僅僅幾百本的書籍。由於有了一個虛擬的數字出版數據庫,出版商、零售商和讀者就有了一個不受出版時間和地點限制、容量巨大、隨時可以變為紙介的書單。 

未來出版的方向? 

Lightning Source公司和其他的按需印刷商正在努力創造一個沒有退貨、沒有斷貨、產銷平衡的理想境界,走進Lightning Source的工廠好似進行了一次出版的未來之旅:任何領域的任意圖書都會在48小時內完成從排版到印刷再到送貨的全過程。  

拜斯特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的生意正日漸紅火,已經擁有了3個印刷企業,從微軟的計算機書,到16世紀的手抄善本,都在以幾本到幾千本的印量在生產。拜斯特指出,POD已經在大學出版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創造了所謂“虛擬出版商”,即沒有自己的庫房,書目、定單都通過網絡展示了傳播,印刷則通過POD技術完成。 

Lightning Source雖然是最大的POD企業,但絕對不是唯一一家。Book Mobile的老總李普爾說,該公司原先是一家設計小門臉,1996年,當他在讀到關於POD技術的文章後受到很大啟發,決定投身其中。目前,該公司已經有幾十名員工和500多家固定用戶。該公司為許多行業組織的專業書籍進行訂單生產,業務甚至伸展到了哈佛大學出版社這樣的知名出版社。Book Mobile的平均印量都在3000本以下,印刷的品種主要是個人詩集和非知名作者的文學作品。李普爾告訴記者,他們在價格和質量上很有競爭力。從銷售商和讀者的反饋來看,POD技術生產的圖書幾乎和大批量的沒有任何區別,同時書價也相差不多。 

Bridgeport National Bindery是美國另一家從事POD的公司,該公司副總拉爾遜同意李普爾的觀點,他們是一家主營圖書館裝訂業務的企業,“我們的POD業務呈現典型的長尾特徵,幾乎都是25本、50本、200本這樣的訂數。雖然單位量小,但是總額可觀。目前我們的POD分部已經從最初的3個人發展到了超過20個人。”他介紹說,55%的業務來自裝訂,30%的業務來自像Lulu.com這樣的虛擬出版商,15%來自為其他印刷商的裝訂業務。“我們是新手,但是我們看好‘一次出版一本書’的模式。” 

一些資深出版人認為,目前的POD是長尾理論的一個實例:在線搜索和數字印刷共同作用下,以前認為最無利可圖的圖書現在也有了出版價值。  

同時有些業內人士也認為POD的生產成本仍然過高,與同樣書籍的大批量印刷成本相比,POD一般要高出2-3倍。出版商希望POD產生長尾效益,作者希望自己的書隨時能夠買到,這其中也存在一個矛盾。不過儘管如此,像S&S這樣的中型出版企業目前已經有2600多種圖書進入了POD目錄,預計這個數字將以每年300種到400種的速度增加。 

另一位資深業者指出,POD技術生產的圖書不適合那些廉價的大眾平裝書,那些價格呈現剛性的大學教材以及專業學術書籍適合採用該技術。  

R&L公司也是POD技術的一家企業,其CEO賴恩表示,一年時間裡該公司的印數已經從5000冊增長為30000冊,目前他們有7000種圖書的數字印刷數據庫,他表示該公司有500000種圖書,目前他們正期待著POD技術在整合這些資源中發揮更大作用。“我們有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它將很快形成氣候。”對於POD,賴恩滿懷信心。



尋王之盟支持者,巧克力妹兒小魔女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762397
中國的出版傳媒之星( PO 文)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文俠隱
Chocola

光明日報2008/3/10

出版傳媒”以及其控股母公司遼寧出版集團公司的改革,是全國出版業改革的一個縮影。通過這樣的改革,中國出版業收獲的是涌動的活力,收獲的是走向世界的信心。

    在邁向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出版業應該作出怎樣的貢獻?作為文化的守望與傳承者,面對這個問題,中國出版人深感重任在肩。

    近年來,中國出版人以腳踏實地的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個性化的回答。其中,改革傳統體制,將本土出版業做強做大——對內為我國公眾提供更多豐富多彩的文化精品;對外參與國際出版競爭,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加快這項基礎性工作的建設步伐,已經成為出版人的共識。

    遼寧出版傳媒獲準設出版業首家博士後科研基地

     遼寧出版傳媒成功上市全力打造戰略投資者

    長期以來,我國出版業受計劃體制影響較深,教材、教輔的出版發行仍然是不少出版單位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較弱,使國內出版業在現代出版變革時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體制改革因此成為近年來中國出版業最為熱門的話題。而每一次在國際市場與海外跨國出版巨頭的不期而遇,都會提升中國出版人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感。

    2007年12月21日,由遼寧出版集團公司重組改制設立的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成功上市,這是中國出版業改革的最新嘗試和重大突破。近3個月來,“出版傳媒”在資本市場上的出色表現超出預期。對于遼寧出版傳媒來說,上市開創了全行業的先河;對于中國出版業來說,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大步。或許,對于這一點,若幹年以後,在中國出版史上,我們會看得更加清晰。

    “出版傳媒”的“特異”之處究竟在哪裏?

  整體上市 打造出版傳媒第一股

    被譽為“中國出版傳媒第一股”的“出版傳媒”並不是我國內地第一家上市的傳媒企業——此前,已有十家傳媒企業分別在滬深港三地上市——但卻是內地第一家被核準帶著編輯業務和經營業務一同整體上市的傳媒企業。

    此前傳媒企業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母公司的廣告、發行、印刷、有線網絡投資維護、電視劇制作和影視城開發等經營性業務,並不包括傳媒企業的核心資源——編輯內容。“剝離後上市”有時會給傳媒企業造成雙重的尷尬:一方面,產業鏈一體化的優勢出版欠缺,使最需要資金“做強做大”的內容採編業務得不到來自資本市場融資的直接注入;而如果將股市獲得的融資投入其他領域,無疑又會增加風險。

    反觀“出版傳媒”,“整體上市”的優勢便凸顯出來。

    據測算,“出版傳媒”70%以上的利潤來自出版業務,主營業務收入近年穩定在10億元左右。公司明確上市首批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4個項目:新設國內出版業第一個集暢銷書、優質圖書和期刊出版、國際出版貿易于一體的出版策劃有限公司;增資遼寧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擴大北方圖書城的全國書店連鎖;補充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流動資金。這些項目指向明確,集中在公司最擅長的主營領域,並且前期已經具備了較好基礎,資本市場上募集的資金將使這些項目建設如虎添翼,從而獲得較為理想的收益。

制度安排 確保社會效益完整體現

    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

    出版傳媒企業,是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和推廣者,既要通過有形產品的生產銷售,獲得經濟效益,還必須通過對無形產品——先進文化的弘揚與引領,獲得社會效益。

    整體上市後,資本運作是否會影響其社會效益的完整體現?

    對此,“出版傳媒”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所追求的,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同時確保導向正確。

    為此,“出版傳媒”做出了具有創新性的制度安排——

    首先,“出版決策權”與其他編輯業務分離,由遼寧省出版行政管理機構遼寧省新聞出版局直接控制。公司的選題管理機制,對上市出版社的選題進行嚴格把關。

    其二,確立國有資本絕對控股原則,確保國有資本對上市公司的絕對控制力、支配力和影響力,在公司章程中明確設立條款應對上市後再融資時股本及經營決策權被稀釋的變化。

    其三,把出版業的意識形態特殊屬性和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充分體現在法人治理結構之中。集團公司黨組織在內部採取垂直管理方式,公司各子公司、分公司和本部都設立了規范的黨組織,隸屬于集團公司黨委。

體制改革 激發活力與信心

    目前,中國出版業集團化競爭的趨勢愈加明顯,“出版傳媒”能在整體業務上市中率先取得突破,是與遼寧出版集團公司多年堅持體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密不可分的——

    2000年遼寧出版集團公司在組建之初,便成為國內出版界第一家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獲得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產業集團公司;集團公司遵循市場規律,以現代企業制度來規范和理順集團公司和成員單位的關係,全體職工由原來的“公務員”、“事業人”、“國有人”轉變為市場人、社會人;2004年,集團公司按照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的部署,徹底脫下事業單位“外殼”;而與體制改革如影隨形的,是建立高新技術發展平臺,以網絡化、數字化推動傳統出版業升級改造,打造先進出版生產力和取得良好效益,與世界發達國家一流跨國出版公司接軌。

    因此,當“出版傳媒”上市,整合的是遼寧出版集團公司麾下的優質資產。以5家出版社為例,在國內細分出版市場都名列前茅:遼海出版社側重中小學教材教輔;遼寧科技出版社優勢在國內建築、醫學等專業圖書;遼寧美術出版社以出版高校美術教材主導市場;萬卷出版公司以藝術收藏和鑒賞類圖書見長;遼寧電子出版社聚焦全國專業技術評定類教材強勢。

    今天,遼寧出版集團公司所在的出版智能大廈,直接與3顆衛星連通。從書稿編輯到成書擺上書店櫃臺,最短只需7天;60萬種圖書流經出版物配送中心;從中心城市發貨到邊陲小鎮,通常在48小時內讀者就能拿到自己期盼的圖書……

    “出版傳媒”以及其控股母公司遼寧出版集團公司的改革,是全國出版業改革的一個縮影。通過這樣的改革,中國出版業收獲的是涌動的活力,收獲的是走向世界的信心。(記者邢宇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761989
大陸編劇也在維權(PO文)
推薦1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大陸編劇也在維權( PO文)  

兩會召開之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中國編劇學會會長王興東剛剛在中國編劇論壇上與《滿城盡帶黃金甲》編劇卞智洪、《奮鬥》編劇石康、《暗算》編劇麥家等92位國內熱門劇編劇共同簽署了“編劇維權聲明”,維護中國編劇的基本權益。

    在此刻接受記者採訪,王興東自然離不開編劇維權的話題。他說,建立保障影視編劇維權機制、提升影視產業創新能力是他這次政協會議提案的主題。

  王興東是國內資深一線編劇。他說,目前國內在影視生產創作上“秀導演、寵明星、冷落編劇”的現狀嚴重影響影視業的發展。他明確表示,沒有編劇,影視業將全面癱瘓,這不是聳人聽聞,因為劇本是根,沒有好編劇就像花沒有根。為了證明這一點,王興東甚至引用一首古詩“求木之長者,地固其根本,欲流之遠亦,必浚其泉源”。他說編劇的構思和創新就是文化產業的根本。像哈利·波特的創意,創造了10億美金價值文化產業。形成產品消耗的就是內容,內容為王,劇本為魂、形象為核,文化產業就是智慧和點子產業。

    為了維護編劇的基本權益,前不久,王興東代表電影文學學會向國家廣電總局發出了一封公開信,在公開信中提出了三點請求,一是凡有侵害編劇署名權的影視劇,審查中責令修正,不修正者不予通過;二是凡違約拖欠編劇稿酬而引起法律訴訟的影視劇,一律不予審查,不批準放映許可;三是凡是不經編劇授權同意,惡意篡改歪曲劇本原意而引起版權訴訟的,一律待法律判定後方可予以審查。隨後,影視編劇又發出針對編劇隊伍的“自律公約”,提出“尊重法律法規,反對違規操作;尊重深入生活,反對閉門造車;重傳統美德,反對低俗下流;尊重劇本創新,反對抄襲剽竊;尊重誠實守信,反對違約失信;尊重合作夥伴,反對相互傾軋;尊重編劇同仁,反對相煎拆臺;尊重國際公約,加強交流合作”。

    王興東稱,我們是以講述故事為生的人,為了寫好劇本,我們體驗生活、收集素材,苦苦構思,經常日以繼夜地伏案工作,就在我們為創作劇本殫精竭慮的時候,漸漸發現這個職業開始變得不受尊重,我們的作品經常被人任意篡改,面目全非。在影視字幕上,我們有時會發現署名編劇的,除了自己以外還有一些不認識的人,有時我們甚至在字幕和海報上壓根就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我們時常無法獲得合約規定的酬金,我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從來就沒有拿到過劇本的全部稿酬。從1990年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到1992年加入《伯爾尼公約》,作者始終被列為第一保護主體,保護其包括精神權利和財產權利在內的專有權利。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編劇的著作權被侵犯的案例逐年上升,編劇在影視作品中的署名位置一再後退。劇作是影視的靈魂,可是在我們的影視行業裏,靈魂是不值錢的。如果編劇的基本權益不能保障,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終究還是一句空話。

    為此,王興東提出,既然文化產業中構思是產業的源頭,那麼這個創意構思的質量就決定了這個產業的品質和規模。我做編劇32年了,當年我寫《牛玉儒》、《離開雷鋒的日子》時深入生活,做了很艱苦的體驗歷程,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和財力,而現在很多人不深入生活,抄襲、改編,只想用別人的生活代替自己的生活。因此,王興東稱,文化產業最大的保證就是維護知識產權。因此他的提案具體提出的是建立國家性的基金,使編劇有資金可以去深入生活創作,如果是大的國家文化項目資金可以像申請課題科研經費一樣由國家資助。再有就是用建立文化產業的眼光和人才品牌的眼光,對于文化輸出走向世界的文化項目,集中國家優秀藝術人才做大做強。他建議國家成立擔負國家文化品牌項目的文化創意產業工程院和保護創意經濟的“劇本構思注冊中心”,使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進入越享有權益保護,就越加速文化財富的產生,也就在此項目上獲得更大更多創意的良性發展之中

    王興東表示,中國是個文化資源大國,如果建立自己的文化產業,並打算成為走向世界的文化輸出大國一定要有良好完善保護創意作家的機制。王興東透露,這次他們編劇維權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趙實副局長已表示政府將專門為培養年輕編劇投資,第一步準備以獎學金的方式支持藝術院校編劇人才創作,還將召開“劇作家創作研討會”來提升劇作創作水平,進一步完善行業法規條例,改變目前編劇業內劇本創作耗時長、劇本成活率低、審查層次過多、編劇地位低微、稿酬過低的現象。

    王興東說,要依法保障編劇的署名權、署名位置,作品復播版權、DVD版權、海外版權等所有版權的利益分成。像我剛剛去的日本,他們編劇的作品一旦被採納即可持續獲得所有傳媒使用的版權分成,這種做法將來就是我們的方向。但是,要做到這點,政府、相關行業協會和編劇本人必須共同努力,政府保證機制法規完善,行業協會能擔負起維權的重任,編劇本人做到自律。陳荒煤在1982年就提出,“電影不依靠文字,水平提不高,同樣表演和演員魅力的展現不依靠電影文學水平也上不去”,這麼多年過去了,編劇作為掌握文藝創作的第一把鑰匙的作用仍然被忽視,是我們想成為文化大國的障礙。最後王興東表示,不僅在兩會上他要大聲呼吁為編劇維權,兩會結束之後,他將一步步地為維護編劇署名權、報酬權、修改權、名譽權等繼續努力。十七大發出了文化建設新高潮的號召,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只有尊重知識,尊重創造,才能“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

(張楠)工人日報 2008/3/7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75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