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什麼是文化?以下凡整段引用胡卜凱的原文,都使用赭紅色字體,然後逐條答辯。
a. 「文化」不但是一個社會的生活方式,它也是該社會整體「社會力」的表現。此外,「文化」是演變的和動態的,每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文化」內涵(胡卜凱 2006a,2006b,2006c,2004);
有關文化的定義,只要不離譜我都無意爭論,因為文化本是個籠統名稱,定義上要求全,永遠沒完沒了。我們看法的差異並不在於名詞之爭。
b. 我認為不了解一個社會所使用的語文而試圖了解這個社會的「文化」,大概不是霧裏看花就是隔靴搔癢。這是我以目前中文成為全球顯學這個事實來支持我相關「論點」的原因。
我並未否定語言傳播文化之功,但語言是個載具,可以是老僧說偈,也可以潑皮罵街;因此,不是空空洞洞的一個中文熱就證明了中共政權的文化功績,文化觀察不能這麼浮面的。
畢竟,文化傳播要看誰來傳播,和傳播了什麼?更何況,全球中文熱乃是商業著眼,先前已說明,胡先生何以對此真相支吾不提呢?
根據我看過的幾本中國學者的書(侯外盧、季獻林等先生),和我對牟宗三先生的批評(胡卜凱 2007,2006d),我不認為:「論儒學,過去六十年來,臺灣有牟宗三,香港有唐君毅,而大陸有誰堪與相提並論麼?沒有,十三億人口裏一個也沒有。」這段話經得起公論和公評。
既然胡先生對中國思想不熟,原則上中國文化議題的思想史方面,咱們繼續爭論就顯得沒啥意義。不過關於唐牟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有一個方法能讓胡先生及所有非專業的網友能夠對自行驗證的~~對,就是Google!
請把唐學、牟學、侯學以及季學這幾個名辭輸入Google,您會發現:
「唐學」一詞可以輕易連結到唐君毅,「牟學」也同樣輕易連結到牟宗三;可「侯學」則與侯外盧八竿子打不著,而「季學」更是無視於季羨林。
簡言之,唐牟二人已各自成一家之言,乃世所公論,無論如何這都是思想原創性的顯現,而胡卜凱所推崇的侯外盧或者季羨林,根本不是同一級的對手。尤其是季羨林,講一句不禮貌的話:他在思想界算老幾?
因此還是重複這段話:
論儒學,過去六十年來,臺灣有牟宗三,香港有唐君毅,而大陸有誰堪與相提並論麼?沒有,十三億人口裏一個也沒有。
找到一個唐學網,請參考!
最後懇請在文化傳播方面推崇中共的胡先生,認真思考下列問題
1 中共建政以來,有沒有停止過思想監控與言論箝制?
2 歷史唯物論是不是大陸文史社科研究不容侵犯的神主牌?
3 這樣的文化鐵腕政策對中華文化地傳承與創造,是功還是過?
當文化之華盛開在民族心靈的土壤上,美德是水,自由是空氣,而意志是陽光!一旦缺乏自由的空氣,文化之花果只好像蒲公英一般飄零,依稀在台灣,曾經在香江...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