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成功信念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 西方大器晚成的人物 ]
 瀏覽9,986|回應57推薦7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shouminc
Chienba
JohnWong
大陸配偶台灣媳婦感謝馬政府准我全家團圓
Merchandiser
文俠隱
Chocola

米蘭.昆德拉賽萬提斯的小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你在其中找不到一種明確的、可以解決人生悖論的道德信念,只能找到一連串生命疑問。賽萬提斯摒棄了對一個善惡分明的世界的渴望。這種相對性和模糊性才是小存在的“惟一理由”。

這也是一個社群建立的迷思嗎 ?

文市長~~

Chocola可以用您這個討論區編一本書嗎?請回應我!!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516029
 回應文章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與亨利福特的生命交流(完)
推薦5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張爺
shouminc
風語
文俠隱
Chocola

※與亨利福特的生命交流 

福特不是發明汽車的第一人,卻是第一個用汽車改寫社會與經濟史的先鋒。在他三十歲左右的時候,開始專心研究汽車的製造。從小開始,他就展開了「摸索」的歷程。他沒有進入一流的學校,沒有名師滔滔不絕給他醍醐灌頂的豐沛知識,他對於專業的機械領域,大部分靠的是自己細細的摸索。這段過程也許要耗費一些時間,但獲得的東西是紮實的。他也一步步從基層的實習機工,向上攀爬到蒸汽機技術師,然後跟發明天才愛迪生共事,成為總工程師。他的企圖心也逐漸擴大,決心要親手製造一部車子來。這又是個漫長的摸索過程。他在三十三歲的時候已經成功製造出Quadricyle,但他還是覺得不夠完美,堅持要繼續摸索,以期達到更高的標準。這時間一花就是七年的光陰。這段摸索的過程,是一連串革新的理念。沒有人知道最後能有什麼驚人的成果,在過程中,只有堅持的信念,能夠帶領人越過漫漫的時光之流──堅持要做到更好,堅持夢想成真的那一刻。他在四十歲時開始經營福特汽車公司,五十多歲達到人生最高峰,底定許多在當時驚為天人的政策。在他有生之年,他親眼目睹自己親手促成的社會變遷,他的一生也象徵著整個大時代的轉變──從封閉的農業社會轉型為競爭激烈的工業時代。當然,在福特身上我們也看到了堅持與固執的一線之隔。他堅持除了T型車外,不再創造新車款,因而被其他汽車公司搶走許多生意。革新的止步,意味著進步的停滯,甚至是衰退的開始。福特象徵了正與反的落差,給了世人最佳的對照啟示。儘管他晚年的某些政策有點走向岐路,依舊不減他終身的成就,直到現在福特汽車仍是風行全球的品牌之一。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607495
福特的趣味指數分析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shouminc
Chocola

福特的趣味指數分析 

. 我行我素指數 ★★★★★ 

亨利福特曾經做過一件很瘋狂的事──在歐洲醞釀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際,他租了一艘遠洋渡輪,載了一百七十位有志一同的和平主義者,到歐洲準備進行斡旋事宜,希望不要發動這場他認為是浪費時間的戰爭。這件事成了眾人眼中的笑話,還有作家特地在報紙登文奚落他的反戰論調。因為福特認為盧西塔尼亞號的沈淪是戰爭金融家的陰謀,故意要嫁禍給德國好引爆戰爭,從中獲利。卻斯特頓(Chesterton)對此奇異的論調加以抨擊,並批評他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讓其他正派的和平人士跟著被拖下水。這項行動當然是宣告失敗,但還是有人替他說了些公道話,威爾斯(H. G. Wells)就指出一些可從戰爭獲取暴利的軍需品製造商放出流言,中傷福特以及他的和平行動,不過,令人傻眼的是,這位反戰的仁兄在1917年也投入了軍需品的製造行列,似乎有點自打嘴巴的諷刺味道。前後反覆的行徑,我行我素指數高達五顆星啊。 

B. 獨裁指數 ★★★★★ 

福特算是很有掌控欲的企業家,除了把其他股東的股份不惜血本全數買下之外,他對於員工也很有獨裁君王的霸氣。他給予工人優渥的薪資,目的在於提升效率收買人心,同時也為了讓他們成為福特汽車的潛在顧客群,因此他並不希望員工亂花他給的薪水。因此他設立了「社會部門」,禁止員工抽煙,以免搞壞身體,並且規定不得把錢花在喝酒或其他不法行為上。他要員工都能遵守該部門訂定的公正且人道的政策,不僅管他們的工作,還要規範他們私人的行為舉止,獨裁的指數的確也是高得嚇人哩。 

C. 固執指數 ★★★★★ 

福特一人獨大的局面,主要來自於「不信任」──不信任他的高層管理人才,因此無法接受具建設性的意見,也導致從二零年代末開始,福特汽車在美國市場佔有率節節下滑,直至四零年代的嚴重虧損;從打工的年輕小伙子到管帳的會計人員等等,福特始終存有懷疑的不信任心態。這在在阻礙公司的正常管理模式,獨裁式管理只會造就員工不積極的態度,也讓公司政策失衡,偏入他個人固執的成見。

另外,最能反映他固執的一面的,莫過於反對工人加入工會的事件。他把工會發起人視為「地球上最糟糕的東西」,並且自恃甚高地認為,沒有人比他更瞭解工人的需求。他還請了前納粹拳擊手Harry Bennett來鎮守服務部門,以破壞工會組織活動,而Bennet還真的採取了恫嚇手段來鎮壓他們的活動,不幸的是,1937年竟發生流血衝突事件(The Battle of the Overpass);直到1941年集體大罷工癱瘓了羅格河大型工廠的運作,才讓福特心不甘情不願同意簽署工會協定。從以上兩件事也可看出福特還真是固執到不行呀! 

D. 心機指數 ★★★★  

1918年福特買下了第爾本的一家小報《The Dearborn Independent》,從1920年開始營運,其中最備受爭議的莫過於刊登了反猶太的攻擊性文章;更甚者,這些文章還集結成冊出版,取名為The International Jew, the Worlds’s Foremost Problem,廣泛發行各地,包括納粹統治下的德國。為此,福特吃上官司,雖然他辯稱從來沒仔細看過文章內容,只有看標題而已,報紙編輯William Cameron也宣稱從未與他討論過內容或請示核准,但熟知兩人內情的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於這場官司,1927年時他也結束了該報營運。但他也不是完全沒得到好處。此舉可能大大擄獲了希特勒的歡心,在二次大戰爆發前,德國領事在他七十五歲生日那天頒發給他Grand Cross of the German Eagle獎章,這是納粹德國給予外國人的最高榮譽,也表明希特勒極為讚賞福特的成就,在他的書中還提到了福特,希望德國大眾汽車也以T型車為模範勇往直追。其實,福特與一些猶太人的私交都還算不錯,他的工廠裡也至少有三千名猶太人,會同意發表那些惡毒的文章,是不是純粹想要拉攏希特勒呢?要當一名成功企業家,打好政商關係免不了要細細算計一番的,心機指數評為四顆星實在算客氣嚕。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604548
亨利福特其人
推薦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shouminc
文俠隱
Chocola

亨利福特其人

 

出身農家子弟,卻將美國帶往工業的蓬勃發展;改造出平民化的汽車,寫出汽車工業史劃時代的一頁。1863年生於密西根州,從小對機械就甚感興趣,經常自己摸索或修理器械。母親過世後,對於務農的家裡失去依附感,於1879年出外打拼,到底特津的機器工廠做最底層的機工,藉以學習技藝。1882年又回到家鄉,開始自學相關知識,後來就在Westinghouse找到蒸汽機技術師的工作,一個月只有四十五元的微薄薪資。1891年他進了底特津愛迪生公司當一名技術員,1893年升任為總工程師。此時他開始專注在研究汽車設計,這也是他多年來的夢想。在他三十三歲的時候,他終於製作出有模有樣的二汽缸四馬力汽車“Quadricycle”,在往後的七年內,他找到許多財主願意支持他,並開設汽車公司,但福特堅持要繼續研發出更完備的車款,延緩汽車上市時間,造成公司股東不滿,沒有獲利的狀況下只好關門大吉。1903年福特汽車公司成立,終於推出第一輛新車。1908年,T型福特車問世,平民化的價格讓一般人也能擁有車子,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形態與城鄉樣貌。1913年,建立全球首見的流水裝配線,高度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的分工裝配流程,大規模生產的理想得以落實。1914年提出優渥的工人薪資:八小時五美元,也引起許多爭議,但他的出發點是良善的。1919年,在與其他股東打完官司後,買下了所有其他股份,成為該公司唯一擁有人。1927年,T型車停產,改推出A型車;1932年又以V-8型車取而代之。1936年與其子埃德塞爾共創美國福特基金會。1943年在埃德塞爾逝世後,重新接管總裁一職,直到1945年孫子亨利福特二世又接手後,老福特才真正退隱。1947年老福特去世。五十多年後,《財富》雜誌評選他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企業家,肯定了他對全世界的貢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603888
獨大的福特王國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文俠隱
Chocola

1927年,占地六百多英畝的羅格河工廠浩蕩啟動,同時間,T型車卻驟然劃下休止符。在一人獨大的福特王國裡,無人能撼動的他權力與想法,他深深以為只要做到堅固耐用,他的T型車會始終暢銷下去;他固執地認為,他的車只需漆成黑色的,因為民眾若想要別的顏色,只要自己在上面覆蓋上其他顏色就好。時勢在變、消費者的口味在變,四周的競爭者風起雲湧,虎視眈眈要瓜分市場。光是用「單一模型、大量生產」的方針,已經無法搶下獲利先機,T型車雖然售出了一千五百萬部,但業績逐漸在下滑。其他汽車業者推出的新車款,其變速排檔、液壓煞車與六(或八)汽缸的設計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遑論它們還提供做成其他顏色,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性。福特終於意識到了這項危機,在休廠五個月、重新研發新車款後,重新推出A型車,銷售狀況還算穩定,但已不像T型車當初帶來空前的成功那樣驚為天人。他的固執也讓他付出了代價,儘管過沒幾年他又推出福特V-8替代A型車,但仍挽回不了福特退居全國第三汽車企業的事實。

福特的固執與專制還展現在對工人的管理上,最後竟演變成1941年的一場大罷工,原因是因為福特阻止員工加入聯合汽車工會The 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1929年,工人的新資曾一度漲到一天七美元,但到了1932年,因為業績下滑以及經濟大恐慌的影響,使得工資降到比平均值更低的四美元。福特為了阻止他們加入工會,還自行請保全與密探守衛監視,不顧工會組織已然是該產業的主流趨勢。他到了1941年才勉為其難同意與該協會簽署協定,才收拾這場混亂的局面。三零年代的福特汽車歷經許多風風雨雨,接下來又是二次大戰的打擊,然而這場戰爭卻給予福特汽車穩定生存的機會。1942年由其子埃德塞爾·福特(Edsel Ford)發起龐大的戰時計畫,在戰爭結束前共製造了8,600架四引擎B-24“解放者轟炸機、57,000台飛機發動機以及超過二十五萬台坦克、坦克驅逐艦及其他戰用機器。其實早在1918年時,埃德賽爾就已接手其父總裁的職位,只是最大的領導權還是握在老福特手裡。1943年埃德塞爾逝世之後,八十歲的福特才又暫時擔任總裁要職,兩年後由長孫亨利福特二世接手,他才真正放下權力,讓後生之輩展現領導才能。1947年,老福特因腦溢血而遠離人間,但他對汽車工業的貢獻永遠銘記於世人心中;在他葬禮舉行的那天,全美的汽車生產線停工一分鐘,向這位「汽車界的哥白尼」致上無限敬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601648
福特汽車續
推薦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shouminc
文俠隱
Chocola

福特總是反其道而行,這也是他厲害的地方。一般老闆總是想要用「抬高售價」或「壓榨員工」的辦法,增加淨利的收入。但福特在1914年採取了前所未見的新政策──縮短工時,但付雙倍工資。支付工人八小時五美元的工資,且改用三人輪班制。這項創舉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有人斥責他為瘋狂的社會主義者,有人讚揚他為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但福特說這些都是毫不相關的,他只希望這能讓工人更加認真工作,為公司效忠,提高產能,進而創出高效率的汽車產量。他很明白贏得工人的心只是有利無害,他從許多員工的建言中,獲得更多改革的寶貴想法,也替公司省了更多的生產費用。薪資的提高讓工人免於為填飽肚子的民生問題煩惱,有餘力支付更高的生活享受,讓他們成為公司的潛在客戶。一個小小的政策,就能改變許多人的生活方式與社會結構;他善用了薪水動機,鞏固自己的汽車王國。

 

然而將把下面的工人安撫妥貼,卻抑制不住上層同夥人的洶湧怒濤。福特一心想增加產量,不滿足於一天製造一百輛車的效率,他的目標是至少一天產一千輛車。在這點上,他與其他小股東產生分歧,他們不滿他們的利潤必須被福特用在擴張產量上,因為他一人的企圖心而損害其他人的利益,於是福特又再度吃上官司,福特汽車股東Horace Dodge與John Dodge在1916年向法院提告,控訴福特「魯莽擴張」以及「擅自降低售價」,並把股東的分紅挪用到那兩方面去彌補財物缺口。隔年,法院宣判福特敗訴。福特又繼續上訴,1919年依然獲得原判,理由是:企業本是為了全部股東的利益而存在,雖然提供低廉商品給顧客與付高薪給員工是番美意,但仍不該忽略股東們的權益。這段插曲大大激怒了福特,也讓他立下決心要獨自領導這間公司,不要讓這些公司的「寄生蟲」干預企業發展。

福特的下一步便是收購所有股東的股份,再造福特汽車光輝的榮景。他向他們明白表示,如果他不能完全掌控這家公司,那他寧可走人,自己另開一家。這招讓原本不願拆夥的股東妥協了,但是他們也沒吃虧,因為光是買下七個股東的股份就超過十億元,還不算法院判賠的補償紅利金兩千多萬(含利息)。1919年他從掌股58.8%到百分之百掌控福特汽車,這幾乎是前所未見的,由一人獨自擁有偌大的企業。他也終於能實現長久以來的夢想──在羅格河(River Rouge)旁建造一個大型工廠,包辦所有製造流程,並且形成自給自足的獨立生產圈。這是個宏大的夢想藍圖,因為這意味著他必須直接取得珍貴的原物料,每個零件都靠自己工廠生產而不假手他人,物料之間的運送也由自己公司的貨輪包辦。

福特會如此堅持這項計畫──這也是之前讓股東膽戰心驚的「砸錢」計畫──主要是因為他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變動,他明瞭物價上漲與原料短缺所帶來的痛苦窘境,因此他認為若能掌控這個部分,就比較沒有後顧之憂了。另外,流水裝配線的高效生產,代表零件的需求量大增,但外頭的合作廠商卻無法完全配合其需求,這也是福特難以掌控卻想克服的部分。因此,若能將輪胎、座椅襯墊等零件的生產整合到他的流水裝配線,就能消弭不必要的變動因素。福特曾為了怕零件短缺或遲交,造成自家生產線中斷,而曾想出用囤貨的方式,但最終證明只是浪費資本。既然也是要花一筆錢買零件,不如自己製造,還能整合生產零件、組裝、配送運輸的流程,完全在自己控制之下,按照想要的步調進行。為了打造這個完美計畫,福特買了鐵路權、貨輪船隊、十六個煤礦、七十英畝的林地、鋸木廠、玻璃工廠,終於在1927年籌畫完畢。每天早上,都有貨輪從密西根州北部與明尼蘇達州運來鐵礦,在羅格河工廠煉焦爐製成鋼鐵,燃料則是來自肯特基州的煤礦。煉好的鋼鐵再經過鑄造模型與軋鋼機的塑形,所有過程只需花費二十八小時就能完成一部車的骨架。其他零件也是如此自給自足完成製作流程。這無疑是福特汽車的強盛的時期,因為這些建設沒有向銀行借貸一分一毫的錢,純粹是用Model T的獲利來周轉資金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600509
福特汽車續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文俠隱
Chocola

之後,福特又回到底特津,在愛迪生開設的公司擔任技術員,於1893年升任為總工程師,由於維修電力設備是二十四小時待命的責任制工作,他擁有更多彈性的時間,研發他幾年前在心裡成形的夢幻逸品──用汽油發動的車子。他在1893年年底已經完成了汽油引擎的部分,三年後,真正五臟俱全、自行發動的汽車「Quadricycle」在他的巧手之下誕生了。這個二汽缸氣冷式四馬力汽車,具備輕便馬車的身型,底下裝了四個腳踏車車輪,雖然不是世界上第一部製造出來的車子,卻是第一部暢銷各地的車型前身。

 

在接下來的七年之中,福特遇到許多想贊助製作車輛以大量銷售的金主。1899年,底特津汽車公司(後來改名為亨利福特公司)成立,這些出錢的老闆準備坐收漁翁之利。福特是自我要求甚高的人,他認為Quadricycle的設計還不夠成熟,因此堅持要繼續研發改良,遲遲不肯將他的車上市。這些大老闆的耐心逐漸被磨光了,最後彼此不歡而散。1903年,福特對他的成果終於感到滿意了,終於點頭要讓他的車發行銷售,這年,福特汽車公司成立,贊助的股東中沒有任何有錢有勢的大財主,只有幾個平民百姓拼湊出兩萬八千美元現金,作為創業資本額。

福特汽車喜氣洋洋新開幕,所推出的汽車也大受好評,但沒想到開幕五個星期後卻遭逢厄運,原因是「汽車製造商認證協會」指控福特汽車並沒有取得授權,在他人已取得「汽車專利」的情況下,不得自行製造汽車甚至還用以販賣意圖。早在1895年的時候,George Baldwin Selden已將該專利申請下來,該協會聲稱這適用於所有以汽油為燃料的車子。利權所保護的。兩年後,福特汽車終於取得勝訴,這在該產業上有著象徵性福特對此非常嗤之以鼻,他認為所有的發明只不過是改良的成果罷了,而非Selden所言是他最先創造出來的。他決定挺身而出,以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精神,與資金雄厚的認證協會抗爭到底,兩造便在法院槓上了。這場官司一打就是六年,初審判定福特敗訴,但福特堅持上訴,他提出「專利分置」與「專利實用新型」的概念,也就是,把汽車製造技術一項項細分出來,分解成兩百個小專利並且在訴訟期間申請成功,用來當作抗辯的有力證據;因此,就算汽車這個概念已經有人申請專利,但在其概念上加以革新並落實的新技術集合體,應該是受新的專的重大意義,美國最大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得打消想壟斷市場的念頭;福特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對他的公司形象有大幅度的正面提升。

雖然訴訟纏身,福特依舊帶領公司依舊在本業上奮鬥努力著。在福特汽車成立後,他與公司的工程師們努力在改良新的車種,開起來堅固耐用又好操作。他們花了五年的時間,瘋狂研發實驗不下十餘種的零件配置設計,不辭辛苦地尋找調配完美的鋼鐵比例,終在1908年推出福特代表性車種──T型車。這款車擁有許多創新性的巧思,如:方向盤左置、運用靈巧的齒輪交速器、活動式汽缸蓋、輕薄耐用的釩鋼合金,集眾多特色於一身的T型車因而獨占鼇頭,在市場銷售數字上交出亮眼的成績單,直到1921年為止,總共賣出了超一千五百多萬台。除了便利的設計與高曝光率的宣傳之外,T型車能大賣的原因得歸功於「提高生產效率,壓低價格回饋給消費者」。福特所立下的志向是要為廣大的普通民眾製造車子,要讓車輛普及化,當然價格也要平民化。但福特並非魯莽地降價,砍掉自己公司的利潤以達到該目的。他與他的工作團隊不斷自我檢討,在製作流程方面是否有浪費人力或時間之處,在每道程序之中再精細分工,搭配專業機器取代某些傳統人力,在高度標準化的原則之下垂直整合,於1913年的海蘭公園工廠首創流水裝配線(Assembly Line)──運用滑動裝配帶,讓工人以最精簡的動作完成單一步驟,在順暢的接合下以穩定速率進行組裝,時間控制也相當精準。這使得原本組裝整個汽車底盤的時間從738分鐘縮減為93分鐘,生產速率與產量的增加,都是福特汽車獲利的優勢,而售價也從原本的850美元逐漸調減至260美元,銷售量則是每年倍數成長,到了1921年時,世界上開車的人口有一半都是開著福特的T型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597394
汽車福特
推薦2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文俠隱
Chocola

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企業家,他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每一片土地,首先創建了‘大市場’;他也具有那種恆久的天才——他就是亨利·福特。”

                                                      --《財富》雜誌 

◎持續革新理念,造就全人類福祉---汽車業的哥白尼亨利福特

Henry Ford 1863-1047 

亨利.福特,一個改變美國人生活方式的發明家,改變全世界交通運輸軌跡的汽車大王。他讓汽車變成大眾化的用品,而不再只是有錢人的奢侈品。一般平民百姓都能馳騁在車道方陣之間,汽車的普及也意味著生活上的劇烈改變:以馬拖車的景象走入歷史,傳統緩慢的獸力運輸被快速的汽車取而代之,從此位在遼闊鄉間的田野不再孤立,距離的縮短等於加速農業革命。除了在經濟上的轉變,也改變了城市的樣貌,加速都市化的形成與高速公路的擴建。福特領導的汽車公司最具經典的代表作莫過於T型車的革新,而其首創的流水裝配線也在後來廣泛運用於全世界──他的一舉一動在在影響了全人類的生命風貌,在追求自我成就的同時,也讓其他人享受了他努力的果實,過得更舒適美好。 

福特出身於密西根州的農家子弟,出生期間正逢美國的南北戰爭。父親是愛爾蘭移民,1847年來到美國的。當他沒在幫父親農務的時候,就會到一間小學校上課。他從小就對機械器具的東西很感興趣,喜歡拆拆組組,修理鐘錶之類的械具。在他13歲的時候,最愛的母親逝世,這也讓他失去對家裡的情感依賴。他父親希望他也跟著務農,但福特堅決不要,16歲時便離家到底特津找工作,先後在兩家機械工廠做實習的機工,在這裡他學到了內燃機引擎的知識。三年後他回到家裡,又自我充實了這方面的技能。在家鄉的Westinghouse器械公司,他找到打零工的差事,閒暇之餘就在自己的小工作室裡摸索製作一些機器小玩意,曾製造出農用機車(Farm Locomotive),用舊式割草機為基底,自製的蒸汽引擎為動力,對於改造機器已展現相當的天賦。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594827
曼德拉篇完
推薦3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Montréal
文俠隱
Chocola

曼德拉二度被移轉到另一監獄──Victor Verster監獄,這也是最後他獲得釋放的地方。1990年,在國際輿論壓力之下,新任總統Frederik Willem de Klerk宣布無條件釋放曼德拉等人。同年,他被選為非國大主席。歷經二十七載的監牢生涯,這時曼德拉已經是年過古稀,但他仍然繼續為生命初始的理想而努力,他曾到暴力衝突嚴重的區域,勸導他的同胞放下互相殘殺的武器,免得讓衝突的裂痕陷得更深,將鬥爭的可貴成果毀掉,卻捲入更巨大的危險之中。他以自身痛苦的經歷,進行和平勸說,他的理念打動了全國人民的心,在1994年在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中,曼德拉獲得勝選,當上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獲得了無數和平獎章,包括199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他對南非種族解放與和平發展的貢獻,最終讓他的人民受益,改善了生活條件,獲得應享的權利;用盡一生的血淚奮鬥,換來的成就最為甜美,也最值得、珍貴。 

    曼德拉其人

曼德拉,民主鬥士,一生為廢除「種族隔離」而奮鬥。1918年出生南非川斯凱的貴族部落,九歲時父親逝世,因而交由酋長監護。先後在黑爾堡學院、威特沃斯特斯蘭德大學就讀,取得文學士與法律學位,1952年至1956年在約翰尼斯堡當開業律師,合夥人為好友Tambo。畢業後參加「非洲人國民大會」,從此步入政治鬥爭的革命志業。在非國大漸漸嶄露頭角,取得領導地位,1952年成功領導「蔑視不公法令運動」,讓他獲選非國大青年聯盟的主席。1960年「沙佩維爾慘案」之後,非國大被官方明令為非法組織,從此曼德拉轉溫和抗爭手段為激進,組織軍事團體「民族之矛」意圖以暴制暴,並秘密赴國外訪問,爭取國際外交支持。回國後因而遭到逮捕,判處五年監禁,1964年又加重罪責,以通敵叛國之名判處無期徒刑,直到1990年為止才在國際輿論壓力下獲得當局釋放。1993年獲諾貝爾和平獎,表彰他為南非民族解放的貢獻。1994年當選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卸任後仍繼續人權促進運動的推廣。2007年帶頭發起「長者會」(The Elders),集結各方大老組成智囊團,商討重大國際性議題的處理方針。 

 ※與曼德拉的生命交流 

時勢造英雄,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把握時機,做出成績斐然的貢獻。他知道他面對的是一項重如泰山的浩大工程,即使竭盡畢生之力也還不知道能不能撼動強大的權力機制,就像在龐然大物的怪獸身上用刀割劃破一小道傷口,對牠而言也只是不痛不癢的小傷罷了──而曼德拉要對付的就是如此難纏的怪獸,在他家園的土地上根深蒂固已久,要拔除可謂難上加難。曼德拉曾說:「我的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奮鬥過程。」從他開始參加非暴力鬥爭的組織,真正採取實際行動,到南非解除種族隔離,耗了他大半生的歲月,其中還包括了二十七年的牢獄之災。但災禍並沒有讓他喪志,雖然可能永無重見光明之日,但他在獄中仍不放棄充實自我的動力,他不向惡勢力低頭,仍保有高貴的人性尊嚴;他仍然堅信民主理念,並且在出獄後繼續他數十年前的宏偉目標。他最讓人欽佩的,莫過於那「永不妥協」的精神──在非國大勒令為違法機構後,他並無止住腳步,反倒更鬥志洶湧地往前衝;他被束縛在牢籠之中時,面對條件利誘依舊無動於衷。在遙遙無期的長期抗戰中,有著是良善的出發點,讓他朝目標邁進的信念始終如一,只要有一絲希望的曙光,就沒有放棄的必要性。曼德拉在沙佩維爾慘案之後,一度堅信面對只會採取暴力的政府,唯有武裝以對才是因應之道;但最後還是成為和平鬥士的服膺者,也因為這一信念的轉折,讓他也贏得白人的支持,成功調和種族間的對立情勢,從他在總統大選獲得民心的情形可反映出來。以七十二歲的高齡,他見證了南非走向民主自由的分水嶺,他的人生也象徵了人類善良意志勝利的一刻。他用他追求人類福祉的熱情,光輝了每個與他息息相關的人的生命,而現在,八十九歲的他還是會繼續這麼走下去。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592690
曼德拉續
推薦4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Montréal
文俠隱
筆記阿本
Chocola

1952年,曼德拉帶頭發動了一場「蔑視不公法令運動」(Campaign for the Defiance Campaign),號召一般大眾共同抵制對黑人不公的法律,造成大規模影響力的民眾運動。被推舉為活動領導人的曼德拉遊走於鄉鎮之間,四處奔波,組織籌措這項活動,十分盡心盡力。然而這也讓曼德拉遭到牢獄之災,儘管法院認定他們採取的方式並無暴力色彩,但他還是因涉嫌違反「禁止共產主義法案」,被判六個月的監禁,並且這段時間內不得參與集會。另一方面,由於他在這次運動中的傑出表現,讓他獲選青年聯盟的主席與非國大特蘭士瓦區的主席,以及非國大本身的副主席。為了讓大會內部的調動更具機動性,不需要非得透過公眾會議不可,曼德拉建立起強大的地方性與區域性的分支網絡,在緊急情況下依然可正常運作,這一變革稱為「M計畫」,以曼德拉名字之首字所取的。五零年代初期,曼德拉逐漸展現出英銳的領導才能,幫助他的同胞抵抗西區遷移計畫,也讓班圖人盡量受到完善教育。他也奉獻極大心力推廣「自由章程」(Freedom Chapter, 1955),與他的同儕肩並肩,終其一生為了平等、權利、文化、和平而奮鬥,直到擁有應得之自由為止。

在這段受官方高度「關注」的期間,曼德拉也參加了律師證照考試,通過後順利開業,與好友Tambo在約翰尼斯堡開了家律師事務所,實現他從小要用法律來捍衛族人權利的夢想。每天早上都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人們請求幫忙的問題不外乎就是圍繞在種族隔離政策上,這侵擾了他們基本的居住權、工作權與土地所有權,對他們而言,「住在錯的地方竟然是一種罪過」。幾千份文件堆疊出的是,該民族共同的屈辱與痛苦。然而最諷刺的是,他們的事務所也泥菩薩過江,成為種族隔離政策的掌中物。由於他們在進行的案件,惹惱了土地隔離的立法機構,因此被迫搬遠離該都市,也就是變相要他們關門大吉,停止提供人們法律知識的諮詢。然而,曼德拉與Tambo完全是置之不理的態度,不搬就是不搬,決心罔顧該法律規範,很是符合「蔑視不公法令運動」的精神。

五零年代後期,曼德拉一直是被叛國罪的官司纏身,但他依然致力於種種政治訴求上,反對班圖斯坦制度的實行、對黑人的勞工剝削、大學裡的種族隔離、以及配戴通行證的法律。1960年發生了一件大事,不僅讓南非史沾染上污穢血腥的一頁,也讓曼德拉的和平戰士生涯有了劇烈的轉折點。該年三月二十一日,約有五到七千名民眾聚集在沙佩維爾鎮的警局前,故意不帶通行證以抗議近年來變本加厲的隔離政策──將一千萬名非洲黑人限制在12.5%的國土上。當時的情勢緊張,軍警出動噴射戰動機低空盤旋監控,陸面上裝甲部隊警車一字排開,嚴陣以待,據官方後來的說法,有民眾朝警方丟石頭,某名較無經驗的警察受到驚嚇而開槍,演變成暴動衝突,六十九名示威抗議者死亡,受傷者超過一百八十人,史稱「沙佩維爾慘案」(Sharpeville Massacre)。在這之後,非國大被宣判為非法組織,曼德拉也遭逮捕入獄,後來無罪釋放。從此,非國大的集會活動轉為地下化,受到迫害的壓力只會以更大的能量反彈回去,曼德拉所領導的反抗活動將走向激進而白熱化的高峰。

「沙佩維爾慘案」給了非國大高層領袖一項血淋淋的教訓:長久以來溫和的柔性訴求是徒勞無功的,面對只會採取暴力的政府,既然暴力是無可避免的,那麼再延續過往的策略就是不明智,且不切實際;既然所有正常、和平的管道都遭到禁止,當所有其他的嘗試宣告失敗,那麼剩下的就只有用暴力的形式贏得勝仗了。1961年三月在彼德瑪里茲堡召開的全非洲人會議(All-in African Conference)中,在一千四百名代表出席的場面下,曼德拉發表了一場慷慨激昂的動人演說,他要政府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由南非人民所組成,在民主原則之下共擬一套新憲法;若政府當局不從,則在南非共和國成立當天,發動一場全體罷工。他立即採取行動,到處秘密拜訪,籌備這項罷工運動,雖然真正奮起效尤者少,但引起了全國的迴響與支持,讓南非共和政體在惶惶不安的氣氛中誕生。

這時的曼德拉已經必須躲躲藏藏,喬裝成各種身分以免被追緝。在這樣艱苦的狀況下,他仍咬緊牙根,朝兩大關鍵方向進行:一是成立軍事組織「民族之矛」(Umkhonto we Sizwe),用以準備武裝抗爭破壞行動,甚至不惜最後以游擊戰與白人政權一搏。另一方面,曼德拉暗地赴國外進行訪問,曾參加在衣索比亞舉辦的「泛非自由運動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n African Freedom Movement of East and Central Africa),宣揚他的主張,贏得外交支持,披露且譴責國內當局的不當策略,呼籲各國給予嚴厲的經濟制裁。在國外期間,他也趁機給民族之矛的成員游擊戰初訓,加強他們的應戰能力。

然而在曼德拉回國的不久後,就被當局以非法出境與意圖煽起罷工的罪名逮捕,並且被判處五年監禁。1963年,非國大主要幹部也都被逮捕,罪名是數起發起破壞行動,以及通敵叛國罪;而曼德拉只承認前者,但是因為情非得已之下,只好用激烈手段與白人共和政體相制衡,但他否認有後者的犯罪動機,他並沒有串通其他國家入侵南非。曼德拉擁有殉道者的壯烈成仁精神,即使受到審判的威脅,也要誓死抗辯,勇敢道出身為非洲黑人所受的歧視與屈辱,控訴種族主義的種種罪惡,他堅持他的所作所為是正義的,即使他之後步出監獄,他還是要繼續從事這項志業,盡己身之力剷除邪惡,直至它消滅為止。然而,1964年著名的利沃尼亞審判(Rivonia Trial)將他們判以終身監禁(只有一人例外),在判刑前的兩個月,曼德拉發表長達四小時的聲明,用以下澎湃人心的感言作為結尾──

「我已把我的一生奉獻給了非洲人民的這一鬥爭,我為反對白人種族統治進行抗爭,我也為反對黑人專制而抗爭。我懷有一個建立民主自由社會的美好理想,在這樣的社會裏,所有人都和睦相處,有著平等的機會。我希望為這一理想而活,並加以實現。但如果需要的話,我亦準備為它獻出生命。」

就這樣,曼德拉展開漫長的監獄生涯。在服刑的前十八年都是在Robben Island監獄度過。種族隔離的陰影連這類鳥不生蛋的地方也不放過,身為黑人兼政治犯的曼德拉,在那裡的階級可說是最低下的,半年才能有一位訪客以及受到一封來信。在這段遙遙無期的囚下犯時期,曼德拉的思維更加透徹,他的心靈並沒有因為外在的束縛而變得狹隘或怨天尤人,反倒更加沈澱,靜下心檢視過往的一切。他對民主自由的信念毫無動搖且更加堅定,南非政權曾以減刑、甚至是釋放來籠絡曼德拉,誘使他點頭接受班圖斯坦政策,放棄武力鬥爭。曼德拉其實已經領悟到,不該用暴力流血的方式達到解放目的,這只是深化種族間的仇恨,冤冤相報永無了結之時,但面對白人政權提供的條件,曼德拉連半點考慮接受的意思都沒有。他向他女兒提到:「如果屬於人民的組織都不可擁有,那我還能得到什麼自由?只有自由人能談判,囚犯是不能立下協定的。」

後來曼德拉等人被移轉到Pollsmoor監獄,據說是高層害怕這些人影響新進黑人監獄犯的思想,凝聚出團結的力量,因此把他們隔離開。曼德拉厭惡種族主義,不僅僅是從白人歧視的角度而已,亦即,他也反對黑人歧視白人。他在獄中甚至與白人看守建立了良好關係,因為他深知,要徹底瓦解種族隔離,唯有增進民族間團結之一途。他扭轉了白人看守對他的敵對看法,讓他看到了高貴的靈魂與天生的領袖魅力,即使是政治犯的身份,也減低不了別人對他心存的敬意。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591431
續曼德拉篇
推薦5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Montréal
筆記阿本
文俠隱
張爺
Chocola

曼德拉出身在川斯凱的阿姆塔塔區,祖先是騰布(Thembu)的酋長,因此他可說是黑人中的貴族。但他的父親因不服英國殖民政權,因此丟掉了他的「王位」,全家也從Mvezo村遷到Qunu。他的父親仍是位居該部落的行政要職,輔佐當時的酋長Dalindyebo。曼德拉九歲時,父親去世,臨終前將他託付給酋長,因此Dalingdyebo成了他的監護人。曼德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當地的英國人創辦的衛理公會學校受基礎教育,Nelson這個名字就是當時的老師取的。後來,為了要繼承父親的要職,酋長將他送到一家貴族學校──黑爾堡學院就讀,攻讀文學士學位。他在那裡結交了終身摯友,也是將來一起從事政治運動的好伙伴Oliver Tambo。在一次抵制學校政策的抗議運動中,身為學生代表會一員的曼德拉被該校退學。但這並沒有阻止他繼續求學之路。

曼德拉其實很早就下定決心要當律師。他從小聽著族人講述戰爭時期英勇守衛這片土地的故事,因此也暗暗立誓他將來也要為族人的自由奮鬥。他知道要讓黑人從耀武揚威的殖民者手中逃脫出來,可用法律作為一項鏗鏘有力的武器。在被退學後,他到了約翰尼斯堡的一家法律事務所當書記學徒,也把之前中斷的學業繼續完成,拿到文學士學位,然後朝他的目標邁進──攻讀法律。他在威特沃斯特斯蘭德大學就讀,順利拿到法學學士學位。於是他興致勃勃加入了非洲人國民大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摩拳擦掌要為民族解放貢獻一己之力。

時逢二次大戰期間,一股新血注入了非國大保守的舊勢力中,這些人包括了領導人Anton Lembede,還有曼德拉與其好友Tambo等六十位成員。他們認為該會溫文儒雅按照政府訴願程序爭取利益,是無法獲得什麼彰顯的成效的,殖民政府只是會依然故我,坐視不理。他們有更大的野心,想要讓非國大深入民眾,鼓吹起群眾運動,從鄉間到城市,從不識一字的農人到受過教育的知識份子,集結廣大的人民力量與齊心一志的信念,對抗不公不義的白人政權。雖然這是項艱鉅的任務,但曼德拉與他的革命伙伴都勇於跨出第一步。他們高喊著非洲民族主義,以國家自主的原則發起各項運動,首先是成立非國大青年聯盟(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Youth League,簡稱ANCYL),努力奔走於基層之間,宣揚他們的理念。而曼德拉努力不懈的精神與優秀的組織才能,也讓他的同僚印象深刻,在1947年推選他為青年聯盟的書記。

 

1948年,國民黨(The National Party)贏得大選,這也意味著種族隔離政策將更加惡化──白人與非白人的活動與交易空間將完全劃分開,並限制非白人的教育與職業範圍。隔年,為因應此項剝奪人權的政策,非國大青年聯盟正式訂立行動綱要──The Programme of Action,決定採取更激進強烈但非暴力的手段,來達到他們的訴求,諸如罷工、聯合抵制、拒絕遵守政府法令、不合作政策,都是他們下一步會實行的運動。該計畫綱要也明白條列指出,非國大青年聯盟旨在爭取黑人公民權以及國會代表席位;另外還有要求要重新分配土地、擁有貿易權、教育權(包括小孩的義務教育及成人的大眾職業教育),捍衛非洲黑人文化。為了落實這項計畫,非國大內部掀起一場人事大搬風,許多思想老派的領導人紛紛被請下台,主要幹部都換成比較積極作為的年輕成員。曼德拉也是該綱要的起草人之一。1950年,繼LembedeTambo之後,曼德拉被選為國家執委(National Executive Committee)的代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2588908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