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 "靜默" 練習心得文章是來自喜馬拉雅瑜珈協會學員
"靜默"實在是"靜心"入門的不二法門 有此練習經驗的同修 歡迎提出自己的經驗 與我們共同分享:
下山之後,很多朋友問我,這五天的靜默營,都在做些什麼呢?
每天從清晨6:00上課至晚間21:00。作息是6:00早禱靜坐,6:30-8:00第一堂體位法,練完呼吸後吃早餐,10:00-12:00是靜坐和睡眠瑜伽,12:30-1300再練呼吸,然後吃午餐。中午休息過後,15:00-16:00繼續靜坐或沉思步行,16:00是補充能量的下午茶,16:30-17:30進行第二堂體位法,17:45-18:30再度靜坐,18:45-19:30晚餐時間,20:00-21:00最後一堂靜坐,進行晚禱後,方才結束一天的課程。
基本上,我們課程就是「日也靜坐,夜也靜坐」,其它的體位法和呼吸法,只是幫助我們更容易專注靜坐。通常早上的體位法是做「關節與腺體」及拜日式,讓身心甦醒過來才靜坐;下午阿修會帶我們做較多下半身的放鬆,以紓解久坐身體的疲勞。山區多雨,午後雨停了,大家也會各自到室外做沉思步行。在步行中持咒和呼吸,讓心緒逐漸沉靜下來。
對於剛開始學習靜坐的我而言,連續五天要坐這麼長的一段時間,真是一大考驗,不過慢慢便也適應這樣的作息。在靜坐期間也領悟到,瑜伽練習之路就像是爬階梯,每一步都是為了往後更精細、內在的練習。所有曾做過的練習和努力,都會被記憶、保存下來,一絲一毫都不會白費。要感恩一切,且更加喜悅地一步步向上精進。
守靜時,沒有網路、臉書、手機,老師也要我們盡量不看書、寫字,或做過多思考。上課以靜坐為主,不像一般研習給予我們太多知識。同時也要盡量避免與人的眼神接觸,毋須刻意跟任何人打招呼。不僅是禁語,就連想說話的欲望也要放下。隨時關照呼吸、持咒,收攝心緒,「好好的研究自己」。因此,整間民宿雖然有諸多學員入住,卻仍十分靜謐。
毫無言語的環境,一切卻井然有序。上課了,沒有任何人發聲提醒,學員皆準時進教室靜坐,老師們入內後也保持靜默,彼此合掌行禮後,靜坐一段時間,才開始上課。用餐時分,大家安靜排隊打菜,盛好飯菜,便自行找座位用餐。沒有言談,只是專注品嘗食物滋味。飯後也有秩序地在廚房排隊,自行清洗碗盤餐具。四人同住的寢室,只有一間浴室,大家彷彿說好似地,很有默契地輪流進去梳洗,然後默默熄燈睡覺。沒有人說話討論,生活卻運行地比使用言語的世界,還要更加流暢自在。
主辦單位發給每位學員一本筆記本和一支鉛筆,必要時,允許提筆書寫。但最後卻發現,紙筆幾乎沒有派上用場。需要溝通時,只要一個微笑、一個眼神、幾個簡單的手勢,毋須多言,便能很快會意對方的意思,心與心相印的感覺,直接、純粹而美好。
阿修說:「只有靜默的心才能真正享受、感受外在。當心寂靜,一切都是流動的,而非跳動的。」話語太多了,讓人感到昏茫、混亂、無所適從,人與人之間充滿了對立和困惑。只有回歸內在的寂靜,安定地由內向外看,才能尋得關係中的美好與和諧。
阿修也告訴我們,守靜期間會有許多情緒浮現,但只需要觀察它,接受它,放下它,不要去分析或抓住情緒。同時,靜默也會提高身體的敏銳度,使存在的警覺性更高,可以試著去觀察自己的心和身體動作,是否出現劇烈、短暫、不連續性的移動,透過覺察,使之平穩下來。無論是站是坐,隨時隨地都要觀察身體緊繃的部位。我們的心既然可以握住一切,便也有能力全部放下。看見它、正視它、放掉它,讓呼氣成為一艘小船,將一切都載出體外。
●
頭兩天守靜,只要入夜後,都會有許多情緒浮現,多夢易醒。或也是我睡覺時會認床和空間,因此老是睡得不安穩。晚間獨自漫步時,腦中常像跑馬燈一般,浮現許多過去的影像。我總是一邊走路、行動,一邊持咒穩定心緒,輕輕告訴自己,放下、放下。
阿修無時不刻地叮嚀我們,Let it go,let it flow.
第二天晚上剛下過雨,山區氣溫很低。我披著厚外套,在室外獨坐許久。眼前層疊的山巒覆上一層濃霧,草叢裡螢火蟲四處飛舞,猶如滿天繁星落入凡間。即使在如此黑黯的地方,無法照見陽光,卻依然擁有最壯闊美麗的景色。
生命,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總有路,總有光。
我沉思一會兒,起身要進教室拿圍巾。遠遠地便望見我的老師廷宇從大門走出來,佇立在鵝黃色的燈光下。我走近,她朝著我微笑,我也微笑,然後她展開雙臂,我們開心擁抱。
我們平時就經常擁抱。靜默期間不能開口說話,就只剩下微笑和擁抱了。(不過老師是主辦人兼口譯,所以沒有參與靜默,可以說話。)
那次很長的擁抱非常有力量。我輕輕閉上眼,靜下心來,在彼此和諧一致的呼吸節奏當中,慢慢將心和身體一圈又一圈地鬆開了。然後,老師低聲對我說了幾句話,讓我打從心底,笑了開來。
入內拿了傘和圍巾,又回到方才那張椅子上,凝望遠山,直掉眼淚。
好安心、好放心。無論夜再深,也一直會有愛我的人們徹夜站在家門口,等我回家。迷路再久,也總是會找到路、找到家。
生命中總有無數的家,上山下海、勞苦跋涉,便是為了抵達一處能夠安頓身心的所在,然後再出發,再回家,反覆不斷,最終找到心內的家,不再流浪,也無處不是家。
全程我都保持靜默,不小心破功是在最後一天晚上,老師在口譯晚間最後一堂課之前,一直吞喉糖,後來還跑到外面拼命咳嗽。下課後,我很擔心地跑去抱她,終於忍不住小聲跟老師說:「辛苦了,我愛妳。」
然後,老師立刻笑著敲我的頭,悄聲說:「現在還在靜默,妳還不能說話。」
我笑了,乖乖閉嘴不再說話,心裡想著,為了說這幾個字破了功,很值得的啦。
最後一天中午解禁了,大夥兒好不習慣說話。費了好長一段時間,才開始交談。同住四個晚上的室友們,五天當中從沒好好聊過天,感情卻好到似姊妹一般,一邊收拾行李,一邊把握最後相處的時間,互留聯絡方式。
靜默,讓心與心更加貼近。
沒有言語,只能用心相處,用心交流,平靜且空無一物的心是一切的源頭,也是靜默的起點。把靜默的種子埋進心中,重新展開生活,讓恐懼悲傷少一點,愛與溫暖多一些,再多一些。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 菩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