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勞退新制…學學私校退撫做法吧
2017-03-23 04:27經濟日報 王儷玲(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前金管會主委)
為了解決勞保與退撫基金的財務破產問題,總統府年金改革委員會已召開過兩次基金管理會議,與會專家學者都贊同:未來基金管理應朝法人化專業經營才能提升投資報酬率;並建議如仿效私校退撫基金,提供員工自行選擇投資組合鼓勵退休儲蓄,並由勞退基金開始試行。由於確定提撥制是不會破產,可以提供額外的退休儲蓄準備,而私校退撫儲金制的自主投資成果可算是為台灣建立一個專業退休儲蓄自選投資機制的成功經驗。
私校退撫儲金制度於2010年成立,為提高私校教員工的退休所得,在2014年開始實施自主選擇投資計畫,分為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三種風險屬性基金,讓私校教職員做不同的投資選擇,從2014到2016年的累積投資績效非常良好,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組合基金報酬率分別為9.74%、8.35%、3.86%,依試算結果可為服務30年的私校教師,除了公保之外,每月提供17,000-46,000元的退休所得,目前已約有48.7%(27,713位)私校老師決定增額提撥,因此可每月再額外增加6,000-16,000的退休金,為私校老師建立一個不但有賦稅優惠,又有好投資績效的退休理財平台。
其實,現在有許多民眾在沒有賦稅優惠下,仍然自己進行退休儲蓄投資,買基金或買保險,可見大家仍有退休理財需求,但是大多數民眾在退休理財時卻多以短期投資為主,也常因為佣金而被理專誤導買錯商品。退休理財一定要有長期投資資產配置觀念,最好是依據年齡逐漸調降高風險股票比率、增加固定收益類債券比率。
成立勞退自選投資平台,是希望讓勞工透過定期定額儲蓄方式,每月提撥到自己的勞退新制帳戶中,而且由政府幫勞工在投資標的上做嚴謹的把關,篩選優質的專屬退休理財商品放在投資平台上,讓勞工可以依自己的年齡、偏好與風險屬性選擇保險或基金投資。
在自選機制下,政府會訂出加入投資平台的金融機構門檻資格,例如資本額限制、財務清償能力與風險控管機制等,只有優質的金融機構才能參與。政府也可以建立強化監理機制,並可以透過專業的服務推廣退休理財教育,協助勞工提早做好正確的退休理財規畫,以建構更完整的退休保障。因此,自選投資機制是希望讓勞工在賦稅優惠下進行長期的退休理財,用低於市場的費用率購買到經政府篩選後適合退休的理財商品,同時透過專業的退休投資教育引導員工進行退休儲蓄,也可以避免投資錯誤,這樣對勞工應該是會比自己在沒有賦稅優惠下亂買基金或投資商品更好。
政府推動年金改革是為了解決確定給付制基金財務破產問題,但在年金改革後,來自勞保與退撫制度之退休給付都將變少,因此政府必須同時做好勞退自選投資機制與鼓勵退休儲蓄之相關配套措施,這樣才能彌補民眾因政府退休給付減少所產生的退休財務缺口。
我建議勞退新制應仿照私校退撫走向自選投資機制,政府也應透過賦稅優惠鼓勵民眾多買保險或退休儲蓄。近日金管會為提高民眾投保長期照護與年金保險,向財政部爭取額外享有2.4萬元列舉扣除額度,以及投信投顧公會正積極規劃個人儲蓄投資帳戶(TISA),都是非常值得推動的年金改革配套措施。(作者是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前金管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