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解決台灣勞工薪資困境
2016-06-08 03:19 聯合報 開南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孫效孔
勞動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近日可望通過調漲時薪基本工資5%,預計有50萬勞工受惠,全體雇主每年將多負擔3.9億元成本。
最近失業率降至7年新低的英國,才將其最低時薪工資調升7.5%,且預計將在2020年以前再調升25%。
英國調漲工資政策,顯然受到「德國經驗」鼓舞,因為德國為對抗通縮,在2015年初次實施最低工資制,成效異常良好。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主張,每年調高最低工資3%,以促進支出來帶動經濟成長。
台灣和南韓老是把對方當作競爭對手,雖然南韓在2015年第4季GDP成長率僅有0.6%,但今年最低工資仍然調漲8%,他們在想什麼?
OECD國家中,目前最低工資覆蓋率(工資未高於最低工資105%的勞工比率)最高的國家是南韓,約為15%。預估英國要到2018年後,才能超過南韓,在2020年可望提高到18%。台灣的覆蓋率為13%,高於美國、澳洲和日本,好像還不錯。
另一個指標,是最低工資可達到全國薪資中位數的百分比,這個比值越低,就代表整體勞工薪資越理想。近幾年OECD國家中,美國和日本都在39%左右,南韓約41%;表示這幾國有一半以上勞工,薪資比最低工資多出60%。
以這個指標來看,OECD中的後段班土耳其最差,最低工資逼近中位薪資的71%。勞工問題嚴重的法國則高達60%,近年產業不景氣的澳洲,與OECD的平均值54%相同。
台灣調漲後的最低工資,高居中位薪資的67%,表示有一半以上勞工,薪資只比最低工資多1/3。比起經濟條件相近的南韓,台灣最低工資覆蓋率不低,但整體薪資相對上比南韓低了2成7。
最低工資是所有薪資的地板,只有拉高地板工資,才能提高全面薪資水平。但硬是把工資拉高,會不會像南韓一樣,勞工和企業兩頭都抱怨?而工資拉高後,會否造成許多過度性失業情況?
從德國、英國和南韓的政府作為可看出,政府如不放手一搏,台灣勞工悲慘薪資的困境,不可能期待解藥從天上掉下來。
新政府想以專法保護勞工,倒不如由國發會、經濟部與勞動部聯手,仿效英國制定長期工資成長軌道。成本上推所造成的通膨預期,以及由薪資成長預期產生的支出增額,或許可以在抵消失業成本後,帶來經濟上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