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2 工商時報 【工商小社論】
急景凋年,四處裁員聲起,政府為了壓制失業率飆升,繼「三挺政策」後,又促銀行業端出「愛心企業」低利融資政策。這股熱騰騰的「愛心」,美其名是顧勞工肚子,其實是美化政府績效,愛心、愛心,在不景氣之際,有多少無效政策假借汝名而行!
全球市場消費轉弱,廠商收不到訂單,為節省成本,調節人員編制,是因應歹年冬不得不的措施。尤其是那些需要向政府提出紓困申請的企業,財務可能已經糟到要重整了,但「不裁員」竟是政府協助的條件之一,那請問紓困的目的何在?是要讓企業脫胎換骨,提昇競爭力,或是繼續維持一個大而無效率的組織?
緊接著,政府推出的愛心企業措施,除要求銀行給予裁員在1%以下的企業低利融資外,經濟部準備設計愛心企業標章,協助企業做管理與行銷。經濟部為何不打包票,幫企業找訂單呢?沒有訂單,「圍堵失業」就像「圍堵洪水」般,一旦潰堤,慘況更烈。
行政院必須知道,全球景氣起落,已超出政府干預能力,失業該如何處理?應強化社會安全與救助制度,而不是勒令企業不准裁員,或將風險轉嫁給銀行,最後再以租稅優惠協助銀行打呆,形同全體國人買單,這樣的執政,太容易,也太對不起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