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1 中國時報 【劉侑學/嘉義市(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報載一名曾是新竹科學園區的科技新貴,因失業為籌款還債竟扮千面人,寄發署名「失業人」的恐嚇電子郵件和包裹進行勒索。而去年六月發生在日本震驚全球的「秋葉原殺人事件」,行凶者事前曾上網留言抒發「可能會失業居無定所」、「人生毫無機會」等字句。兩個事件都凸顯出各國景氣低迷、勞工普遍面臨失業風險的威脅。
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作」無可避免地成為個人的社會位置、人際關係與自我評價的核心樞紐,同時也界定了不同的生活水準,以及社會網絡裡的定點。得以想見,失業對個人所造成的傷害不單只是所得中斷、被破壞的社會信用,更嚴重的是個人社會地位、聲譽的失去、社會關係連結的斷裂。對家庭而言,婚姻關係的解組、無法負擔下一代的學費與照顧費用,嚴重衝擊家庭成員的互信關係。而因失業而起的相對剝奪感,必將造成社會治安惡化的結果。
失業問題向來是國家必須處理的重大經濟、社會與政治議題,惟政府所提出的對策如「短期促進就業計畫」、「勞工紓困貸款」、「充電加值計畫」等政策都備受外界批評,振興經濟方案成效並不顯著,政府若再拿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失業問題就不再只是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