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2008.01.24【工商社論】
行政院主計處日昨公布去年台灣失業報告,從這份失業報告內容看來,去年台灣失業問題非但未獲改善,甚至更趨嚴峻,其中關廠失業人數竟在連續四年下降後再度升高,較前一年增加近一萬人,這無疑是一項嚴重的警訊。
依經濟學理,失業可分為摩擦性、循環性及結構性三類,人情之常,總是希望找到更好的工作,為此而自願離職即屬摩擦性失業,摩擦性失業並不足懼,這是任何社會所必然會存在的現象;但如果屬於裁員、被迫離職的循環性失業及結構性失業,這便不能輕忽了。台灣在二千年底曾出現此一徵兆,當時經長林信義曾警告苦日子快來了,惜未受到該有的重視,終致次年失業率連月飆升,並於一年內由三%升逾五%,歷三年而後止,台灣經濟社會受創之深,遺害至今猶存。
七年後的今天,台灣的循環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又再度回升,依官方非正式估計,去年底循環性失業(關廠失業)已達十三萬,而結構性失業也挺升至三萬之眾,這一走勢與二千年底極為神似,台灣的就業市場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執政者實不宜以目前失業率不到四%而過度樂觀。
其實,經濟部日前所發布的數據也已透露出景氣下滑的蛛絲馬跡,去年國內新設立的公司家數比前一年大減一二%,若依登記資本額比較,更劇降二五%,但反觀解散的公司家數竟驟增三六%,凡此種種皆是自二○○二年以來所未曾有的現象,這與近月關廠失業人數的驟升已然前後呼應。
美、歐政府觀察失業報告時,特別重視失業逾一年的長期失業人數,因他們認為長期失業對經濟的傷害最大,台灣去年底長期失業者升逾六萬,這同樣是近四年首度回升的一年,長期失業走高,不僅對家庭和諧傷害至深,對總體經濟的衝擊更難以估計,近年國內家庭債務激增、雙卡風暴席捲全台,究其最根本的原因即是長期失業者日多,試想長期失業者長年失去收入,舉債度日無力償還,在金融機構發卡浮濫下,風暴豈有不發生之理?
除了非自願性失業、長期失業這兩個問題之外,台灣長期以來一直有許多失業人口是隱藏在「非勞動力」裡,這些人明明是失業者,但是由於尋職屢遭拒絕,因此已淪為不再找工作的「非勞動力」,至於有多少人屬於這類「隱藏性失業者」,迄今仍無確切統計,但總計非勞動力裡的「想工作而不找工作」及「賦閒在家」兩類略可看出端倪,去年合計兩類已升至九十六萬人,兩年間驟增十四萬人,這告訴我們,台灣近年來的失業率絕對是被低估的,若是這些隱藏性失業者都一一呈現,台灣的失業率何止四%而已?
從當前總體指標及失業統計可以明白,台灣今年的就業市場已不容樂觀,尤其甚者,如今全球景氣疑慮漸深,美國去年十二月零售意外衰退、日本破產企業升至四年來新高,歐洲經濟也正漸走疲,這些悲觀預期已於近日引爆全球股災,須知台灣出口占GDP六成,全球景氣停滯必然會衝擊台灣的生產與商業活動,而就業市場自然也難置身事外。
美國經濟學家歐肯長期觀察失業與GDP的關聯性,他發現當失業率提升一個百分點便會讓GDP下滑兩個百分點,此即著名的歐肯法則(Okun’s law),這一法則告訴我們,非僅經濟成長下滑會影響就業,失業率的提高同樣也會重創經濟,台灣在二○○一年飽受失業與衰退之苦,失業率升逾五%,經濟衰退逾二%,完全印證了歐肯法則。觀察當前全球景氣及台灣內需市場,我們不得不為今年的台灣就業市場深感憂心,執政者若不審慎防範,極可能使台灣再次陷入歐肯法則的循環噩夢中。
藍綠兩黨的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及謝長廷日昨接受本報專訪時,皆提及失業問題,顯示兩人的認真與用心,謝長廷甚至已把解決失業問題列為首要政務,顯示其確已深刻體會到失去工作者的苦痛,而馬英九近月下鄉長住(long stay)對鄉村民眾謀生不易同樣有著強烈的感受,兩人重視經濟議題毋寧是可喜的事。未來不論藍綠誰執政,都將面臨嚴峻的失業問題,在此也奉勸新總統不要光看表面的失業率,必須深入失業統計的內涵,才能發掘出台灣真實的失業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