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環保能源氣候災變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台灣缺水危機! 孤島找誰調水?
 瀏覽39,250|回應151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劉俐珊/台北─雲林報導】
2014.04.20 03:11 am
 
蓋水庫,危及保育類動物存亡;不蓋水庫,恐影響經濟發展與國人就業。可能是台灣「末代水庫」的雲林湖山水庫啟用後,台灣該怎麼用水?

八水庫 照顧七十萬人就業

從北到南,台灣西部走廊有七、八十個水庫,其中八個主要水庫,不僅供應民生、農業用水,也照顧新竹科學園區等卅三個工業區的需求,代表著七十萬人的就業,更相當八兆的年產值。

台灣若缺水,生活、生計都會受影響。但,只能蓋水庫嗎?

汙水回收利用 不能再等

前內政部長、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說,未來幾乎不可能再開發大型水庫,應拋棄舊思維,跳級到水資源回收;目前全台一天可回收用水估計達兩百六十八萬噸,幾乎是一千萬人用水量,未來五年內將陸續完成的八座汙水回收廠,能否擴及全國,將是關鍵的臨門一腳。

缺水危機就像「溫水煮青蛙」,李鴻源提出警示。他說,汙水回收機制若還只限於「試點」,無法成為全國政策,在可見的未來,台灣勢必面對缺水危機。

李鴻源說:台灣是「孤立海島,沒水時,找誰調?」

政府天天在喊「拚經濟」,面對缺水隱憂,民眾感受可能「不如生意人來得直接」。李鴻源舉新竹科學園區為例,只要缺一天水,廿億產值蒸發不見,缺水對台灣主力產業造成損失,至少都是上億起跳。

從北部寶山水庫、中部的鯉魚潭、集集攔河堰,往南沿伸至烏山頭和南化水庫,背後都有為產業用水推動的影子。每樁開發案,都不免衍生土地徵收爭議,寶山水庫自救會二○○四年在集水區潑灑豬、雞糞的洩「糞」畫面仍歷歷在目。

農委會特生中心棲地保育組長林瑞興說,經濟開發勢必干擾、破壞環境,人為移地保育,因原棲地無法百分之百複製,成效有限,抑或以「減緩(代償)措施」(mitigation)緩衝,目前國際較成功案例,僅日本廣島五日市的人工海岸濕地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的Bennett水壩。

水庫清淤 花錢緩不濟急

「什麼都可以進口,就是水辦不到,」李鴻源說,未來廿年內,因水庫淤積日益嚴重,台灣水庫蓄水量將只剩現在一半。清淤緩不濟急、耗費龐大,建水庫代價又更高,尤其,南部將首當其衝。

南部原就面臨水資源匱乏,水資源開發案全停擺,產業用水荒已然浮現,南部科學園區就是一例。

擬對產業課徵「耗水費」

根據經濟部試算,開發水庫供水,平均每度自來水成本是廿二元,為現行水價一倍,台灣近廿年刻意壓低水價,經濟部長張家祝也坦言,產業節水效率不彰,擬對產業課徵超額用水的「耗水費」。

台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呂曜志說,產業用水能否有效循環,取決產業群聚特性,台灣多為綜合性工業區,單一產業專區較少,如:高雄石化產業聚落,因產業特性不一,自然缺乏共同誘因投資水循環處理設備。

水資源匱乏 影響產業鏈

水資源匱乏,將進一步影響台灣產業鏈的完整性,未來製造端就難在台灣落腳,攸關國內就業機會創造和國家競爭力,呂曜志說。總量用水零成長或許不容易,但應訂出水再生成長目標,更重要的是,搭配價格機能。

隨著地方開發產業園區增加,也將和中央政府管理的工業區、科學園區、加工出口區等等作資源競合,地方財政多無法負擔「清潔生產」(cleaner production)設備投資獎補助,未來產業的水資源回收,要如何統籌執行,將成考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79753
 回應文章 頁/共1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新聞眼/生態復育 追求零點五的可能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劉俐珊】
2014.04.20 03:11 am
 
「我學工程,對生態懂不多啦,嘛係從零開始」,「只記得有分界門綱目科屬種」,採訪過程中,一名水利署主管搔搔頭,不好意思說道。

湖山里里長林志樺也說,在地村民對移地保育、生態保護也從陌生到作中學,只是,水庫「蓋完以後,要繼續作才有效,煩惱(政府)拍拍屁股走掉」。

水庫完工之後的生態復育經費來源?水利署官員面有難色,僅表示還有「水資源作業基金」,所以「免煩惱」;不過,基金主要用途為清淤、災害搶修,隨著未來水庫、河川清淤工作愈趨吃重,林志樺的擔憂不無道理。

土地開發趨於飽和、國土保育考量面向交錯,站在湖山水庫瞭望台,眼前一片光禿禿尚未蓄水的庫區,很難想像三百公頃森林生態、兩座山嶺曾坐落於此。

水資源開發工程對環境的「侵略性」遠比行前想像巨大,這豈是兩億復育經費,就能回復?湖山水庫採訪過程中,一隻大冠鷲突然飛來「見客」,在大夥頭頂上盤旋,一旁則正在植樹,由國小學童種下的小樹苗。

但填山土堆的土質貧瘠,邊看著有氣無力的小樹,讀著小學生們親筆寫下「大手拉小手,作伙回森林」的祈福卡。心想,這些樹苗能長多大?

農委會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長林瑞興一句:「這不是『零』或『一』的抉擇」,更不斷出現腦海。走在庫區內的生態復育基地,聽著生態人員講解,不禁開始思考,追求零點五的可能?

人有好命、歹命,國家亦如此,林瑞興說,台灣缺乏天然資源,若要歸類,可能就是歹命型。

採訪當天,正值國內熱議台灣早非亞洲四小龍,但林瑞興直言,香港、新加坡都是城市國家,發展基礎跟台灣大異其趣,何必苦苦去比較蘋果和橘子,究竟孰優孰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79755
頁/共1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