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2008.03.08【工商社論】
最近國內物價持續走高,核心物價已連續五個月超過二%的警戒線,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眼前政府當然不能沒有作為,但也不應在未經全盤考量下即讓凍漲機制及種種補貼措施倉促上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倉促出手的政策,非但難以抑制通膨,最後還會加深財政危機,甚至陷總體經濟於不可測的風險中。
通膨令人痛苦,但是「反通膨政策」的負作用不小,經濟學家曾詳研二次石油危機期間美國反通膨政策的利弊,結果發現美國政府所採取的「反通膨政策」雖使得美國通膨率自一九八○年的一三.五%降至一九八四年的四.四%,但是平均每降一個百分點的通膨率是以犧牲四個百分點的GDP成長率換得的,以當年幣值估算,五年下來反通膨政策使得美國損失了一.二兆美元,代價何其昂貴!此一研究彰顯政府的反通膨政策,必須有週詳的規劃,切忌倉促出手。
歷來各國所採取的反通膨政策不少,從最古老的價格管制、道德勸說、緊縮貨幣、到晚近解除管制加強市場競爭、對高所得者徵稅以補貼低所得者等等方式,都有人採用過。雖說反通膨措施所獲致的效果因時因地而異,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價格管制一項由於負作用太大,近年已少有經濟學家再做此倡議。
遺憾的是,我國政府近年來因應通膨的作法許多時候還停留在管制、補貼的思維裡,二○○五年行政院調降油品貨物稅以管制汽柴油價格,國庫因此損失六十億元;去年九月甫實施的浮動油價新制,兩個月後旋即宣布凍漲,這樣的凍漲看似以蒼生為念,實則是粗糙的價格管制措施,想想台灣社會誰耗用的汽油最多,是騎著機車的民眾?還是開著大車的富豪?答案不言自明,但政府卻每每採齊頭式的價格管制,在這套價格機制下,耗油愈多者獲得愈多補貼,換言之,如此凍漲根本就是拿著國庫的錢去補貼那些無需政府補貼的富人,耗費數百億公帑卻僅收微小的穩定物價之功,這樣的反通膨政策,豈足道哉?
持平而論,凍漲油價並非不可行,惟應訂出門檻,譬如對每次加油一百元以內的價格予以凍漲,一百元以上則依國際油價浮動調漲,如此一來既可嘉惠低收入者,又可讓那些開大車者知所節制,且不致於形成國庫浪費,可同時達成穩定社會、健全財政及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三大目標,政府捨此不為,簡直是匪夷所思。
近期政府除了凍漲油品價格之外,為因應國際穀物價格高漲,也在今年二月繼續機動調降小麥粉、玉米粉七項貨品關稅,此外也在今年年初將小麥、大麥、玉米、黃豆四項大宗物資的推廣貿易服務費率由萬分之四降為零,未來更將依已完成修正的「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九條之一,調降小麥、大麥、玉米或黃豆的進口營業稅。政府所採取的一連串降稅措施,雖旨在抑制通膨,但生產者願否將降稅的好處分享給消費者不得而知,政府以巨大稅收為代價卻難以預估其對穩定物價之效,國庫的虛擲,官僚思維的僵化,莫此為甚。
面對通膨壓力漫天蓋地而來,政府必須評估自己有多少財力,並研究如何讓有限的財力做最適的運用以創造最大的平抑物價效益,絕不可民怨一起便隨之起舞,選舉一到便做散財童子,以當前每年財政赤字仍逾二千億元來看,政府根本沒有多少子彈來因應這場通膨戰爭,若不臨深履薄步步為營,恐怕通膨戰役未畢,國庫已無可用之財,政府手中也已無安定民心之策,屆時台灣經濟豈能無危?
西元前十七世紀中東一帶曾出現連續七年的乾旱,除埃及仍然繁榮外,遍地飢荒,各國告急紛紛前往埃及糴糧,埃及雖也置身於這場乾旱,惟大臣約瑟懂得審時度勢,於先前七個豐年廣建倉庫儲蓄滿滿的穀物,在隨之而來的七個荒年又能步步為營釋出資源,從而一場讓中東各國經濟癱瘓的災難,反而成就了埃及的經濟樞紐地位。
如今第三次石油危機衝擊著亞太各國,如同西元前十七世紀那場大旱災一樣正在檢測各國的因應能力,台灣如果盡推一些倉促上路的反通膨政策,而沒有像約瑟這般足以審時度勢的閣員,這場對抗通膨戰役,注定要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