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往事曾經如此
市長:blackjack  副市長: juntruth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往事曾經如此】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仇中反華是台灣人的天然成分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台灣農業死亡紀事:陳吉仲農業部長擅長休耕,青農被台灣政府養套殺之路
 瀏覽293|回應0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農業政策目的是不是消滅農業,用公廣集團客家電視台報導來證明:我比較兩集客家新聞雜誌關於休耕及科技與新農業的討論,前一集談嘉南平原連三年沒有一期稻作導致代耕青農收入腰斬,後一集陳吉仲要青農代耕投入,我不曉得陳吉仲知不知道台灣農業現狀,如果你沒有知識也該看客家電視台關於農業的報導,才會知道你的休耕政策已經害慘台灣農業未來,現在陳吉仲又鼓吹青農代耕,我合理懷疑你是替大型農業機具廠商拉替死鬼,即以客家新聞雜誌的報導說明。

在2023年6月18日下午在客家電視台播出的客家新聞雜誌,”氣候變遷下的農之道(一)又旱!連年無一期稻作”的報導中,談到嘉南平原已經三年沒有一期稻作,原因是2021年百年大旱,2022年大區輪作,政府發放津貼鼓勵不種稻的農民,2023年又停灌休耕,在這些政策下,影響最大的其實是代耕的青農

採訪中舉了一個六年級的青農為例,原本半年就能有一批收成,現在一年一收的結果就是收入直接砍半,這樣導致許多租大量耕地耕作的青農、貸款買大型機具的青農損失慘重。

採訪中的台南官田青農聯誼會長陳宏瑋表示,他貸款三百萬,休耕停耕影響極大,他認為會影響從農意願及嚴重影響生計。另一代耕業者陳鴻銘表示休耕會導致他九個月沒有工作,還要兒子出去打工貼補家用。

最後又訪問一個育苗的青農胡育旗,他說休耕會導致惡性循環,當整個上游產業陸續收起來的時候,就是整個產業鏈崩解的時候了。

之前我並不知道休耕會讓整個農業產業鏈崩潰,以為這只是政府為了讓吃水吃電台積電、南科等科技業優先用水的妙計,原來陳吉仲這招還會讓台灣農業死亡,我看李登輝在天之靈一定憤怒到極點。

接下來介紹2023年6月25日下午在客家電視台播出的客家新聞雜誌,”新農業正崛起(一)”的報導中,介紹農民可以利用各種新科技輔助農業,陳吉仲接受採訪時則大談”年輕代耕的青農”云云,休耕都讓代耕青農無以為繼紛紛流失了,還談什麼科技新農業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難道沒有水的農業有辦法存在嗎?陳吉仲或民進黨政府有過一分一秒認為農業用水有任何重要性嗎?

還是認為台積電用水最重要??

為了台積電們用水怪獸少數人大發財,台灣的選擇是讓農業上下游崩潰,讓農業一去不復返!

關於休耕,我2020年曾經指出當時以口頭約定為主的代耕青農拿不到休耕補助,我本來也以為這是休耕最大的弊害,沒想到2020年休耕的壞處一路滾雪球到現在,然後陳吉仲農業部長還不食人間煙火大談青農代耕。

我奉勸對台灣農業還有熱情的青農,看看那些辛苦過生活的前輩,看看陳吉仲或台灣政府把農業放在最後一位的態度,你們好好思考,台灣只要把台積電的水放在第一順位,台灣農業的未來就註定黯淡,甚至已經邁入死亡了!

blackjack 2023/7/28

陳吉仲接任農業部長 陳保基:全球有這樣的農政單位嗎?

2023-07-28 21:54 聯合報/ 記者

彭宣雅

/台北即時報導

行政院宣布準農業部長是現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表示對此「沒有看法」。他說談個人太狹隘,要看未來升格為農業部能做甚麼事,表面上農委會雖是升格了,但農委會過去幾年做了很多錯誤的事情,包括補接進口的雞蛋和豬肉等,「全世界有這樣的農政單位嗎?」,以至於台灣農業一直萎縮沒有競爭力,未來農業部要怎麼做,是要更加速萎縮、補貼更多,還是要建立台灣農業的光榮與驕傲,現在看不出來。

陳保基表示,業界也是很感冒,有些業者這幾年也豁出去了;農委會這幾年做的事,根本毀壞台灣農業的根基,成立農業部以後,是要徹底把過去作法改掉,提升台灣農業地位,還是繼續補貼,加速產業萎縮,連進口的肉與蛋都補貼,不知道全世界有這樣的農政單位嗎?

他說,農委會升格農業部要真正對台灣農業有幫忙才升,若只是改個名字,沒有甚麼值得恭喜的,看看未來能不能真正把台灣農業提升、地位增加,否則連其他的行政單位看農委會,都只有一項,就只有花錢補貼;他舉例,雞蛋產業國產雞蛋盒蛋的比例有增加嗎?生產追蹤追溯有繼續做嗎?進口雞蛋有追溯碼嗎?整個產業都在倒退中

陳保基表示,這幾年很明顯的是農產貿易在衰退,進口農產品不斷在增加,農產貿易逆差擴大,然後我國在補貼進口農產品,若以後農業部持續這樣做,那升格有甚麼用?成立農業部是一件事,不是成立後就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是要怎樣去把事情做好,若像過去七八年一樣的做法,農業部也可能如科技部一樣,重新退回農委會。

另一名農業界人士則說,這幾個月來,農委會多個試驗改良場所的研究人員都轉到學界任教,爆發大型逃難潮,主要是研究人員相對個性耿直,不願意做基礎專業研究以外的事,特別是勘災,這幾年頻繁的勘災,責任卻要由基層研究人員扛,令人不耐,也因此趁著這次組改回歸專業與本業,不願意繼續和稀泥。學者也說,台灣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農業研究推廣人才,現在都無法適應目前的農業施政,紛紛放棄農委會的工作,這樣成立農業部只有更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72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