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報導兼任師哀歌「大學年砍上萬職缺,台大404人最多,兼任師親揭內定黑幕」談到全台每年4萬多人在大學兼課,去年度1萬多人不被學校續聘,這種「哀歌」其實讓弄到博士的人可以到大學兼課過癮,台大2100名兼任教師中,111學年有404名兼任教師不被續聘,有五分之一弱新陳代謝,我看了真是為博士們感到高興:
因為,又有404個博士可以進台大兼課了,以後人生資歷就有”兼任台大教授”的資歷囉。
說真的,大學有很多課程本來就是單向教學,那種蘇格拉底式問答教學法還要學生先有準備,才能夠水準知道老師問甚麼,並且答出像樣的狗屁出來。絕大多數的學生無論是課前準備,或是學期一開始老師開的書單,會看的才有鬼。
過去兼任教師有些還是博士生,現在大概都是博士了,這些博士有志於學術的人,如果真的夠水準,應該早就被大學延攬了,怎麼會兼任兼個沒完?
難道說,即使如台大般的最高學府,也是被學閥把持?然後任用親信、門徒當接班人?
台大會這麼無恥嗎?
假如台大真的被學閥把持,把教授缺當成私人交誼、私相授受的恩物,是一代傳一代的學術界玩具,各教授間有師徒關係,那也不是現在才開始,祝壽文集中那種桃李滿天下實則是學閥勢力show off的醜態,又有誰抱怨過?
因此,明明是因為大學博士太多、實缺太少,導致兼任教師太多的結果,怎麼又怪起學閥了?
再者,台灣真有那麼多喜歡搞學術的博士嗎?必須逼自己混進大學一圓教授夢?
如果真有那麼多,那也該認清現實,台灣高教市場就是這樣,不可能無止盡把所有人都賞一個教職,給你們兼任教師就該感激涕零了。就像總統只有一個人能當,落選的能做的就是接受,這是大家都知道的ABC!同樣的道理,為何博士只能當兼任不能專任,又怪起學校、學閥了?
這是現實,不是嗎?
相反的,如果這些博士沒有學術研究能力,或是能力不算頂尖,或是能力頂尖但缺乏人脈,總之沒有辦法輕鬆混進大學當教授,那這些博士去當兼任教師,不就是剛好而已?
台灣並非是保證就業、分配工作的地方,退萬步言,這些兼任教師能弄得到博士,又可以混進大學執教,無論社經資源、能力,在就業市場上都不是弱者,如果我們應該「同情」乃至「可憐」他們,他們會同情大家?
象牙塔的鬥爭或恩怨情仇,不過是所有就業市場環境的每天都會上演的一部分,沒有必要特別待遇,只因為就業者的學歷比別人「更多」,大家就應該更錦上添花?
端傳媒報導兼任教師悲歌,其提到”大學裏卻有一群癡癡等不到正職缺的斜槓中年,南征北討穿梭在全台各校園。”,談到轉職,受訪者說「別開玩笑了」,但另一則新聞他29歲月入6萬,國立大學畢業「跑外送」不怕被笑,我只想問:
為何許多中年失業者找不到工作可以去跑外送,這些中年兼課教師就只能在大學工作?
電影鐵達尼號要沉之前,不是那些最青壯的人優先上救生艇,而是老弱婦孺先逃生,如果台灣社會能優先關懷高齡、弱勢就業的問題,那我們才能說,台灣比電影中的烏托邦,稍微像樣一點。
Blackjack 2023/4/20
談管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