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往事曾經如此
市長:blackjack  副市長: juntruth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往事曾經如此】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殺窮人不富的台灣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再也沒有比這更讓台灣難堪的
 瀏覽15,571|回應6推薦6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瘋馬俱樂部
貓喵XD
叮咚
Rebec
lester的爹
華碩

高雄捷運泰勞暴動,勞委會組成人權查察專案小組,昨晚和百餘名泰勞面對面座談,勞委會在實地勘察宿舍情況後表示,很不適合居住。 記者欒丕智/攝影 2005/08/24 聯合報

據報導:對台灣發生泰勞暴動事件,泰國總理塔信廿三日說,他反對缺乏一技之長的勞工到海外,這些勞工通常無法獲得外國的法律保障,泰國目前勞力市場短缺,泰勞應選擇回國工作。
連結:泰總理 籲泰勞回國工作【2005/08/24 聯合報】

這真是難堪極了,泰國總理講的雖然委婉,但他沒說出口的大概是「人窮志不窮!」、「台灣沒有人權!」吧!

為什麼有些台灣人怎麼變得如此傲慢!?人權呢?大家應該大聲問!!

去年之前寫過幾篇相關的文章,也收集過相關的報導,再次貼出來,讓大家看看老說自己是「人權立國」的台灣是怎麼樣「保障人權」!

案例一:周燦德說「外籍新娘素質有問題,要節育」

周燦德日前在全國教育局長會議中,公開呼籲外籍配偶「別生那麼多」,直指移民第二代容易有學習困難。他說,他是以非常嚴肅、憂心的心情說出這些話。

不要歧視我!回應教育部次長周燦德前日「外籍新娘素質有問題,要節育」的發言,來台五年的印尼籍媽媽洪小姐帶著小朋友一同前往教育部抗議。聯合報 記者陳立凱/攝影

以下是兩則相關報導的節錄:

『國人與外籍、大陸人士通婚日益普遍,「新台灣之子」也愈來愈多,其所面臨的學習障礙、發展遲緩問題,受到關注。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心智科主任陳質采上午表示,根據該院心智科門診統計,「新台灣之子」目前已占求診者一成以上,其中又有一半以上,確實有發展遲緩現象。』
『新台灣之子 遲緩易受排擠』【2004/04/08 聯合晚報】

『「同學說我媽媽是菲傭!」一位外籍配偶的子女跟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的工作人員這麼說。隨著外籍配偶日益增多,外籍配偶的子女,所謂的「新台灣之子」的人口數也逐漸增加。根據調查,台北市的國小目前有2199位新台灣之子,其中有三成三學業適應不良,有兩成生活方面適應欠佳。』
『同學會說:你媽是菲傭 孩子很受傷』【2004/04/08 聯合晚報】

案例二:段氏日玲受虐案

圖片說明:段氏日玲受虐取自聯合報

「段女的台灣丈夫拘禁段女七個月,一天只給一餐、用針刺指尖後泡鹽水、橡皮筋打眼皮等方式凌虐段女,致段女體重從40公斤飢瘦到20幾公斤,然後將段女棄置任其自生自滅」
【2004/06/09 聯合晚報】

案例三:社區主委歧視?狗鍊套混血童

台北縣新莊一名八歲的中越混血男童,日前放學回家時,竟然遭到社區主委, 當街用狗鍊套住脖子拖行,男童的母親認為,這已經嚴重涉及歧視,堅決提出告訴。不過社區主委則喊冤,他說當時只是想和小男孩玩遊戲,展現台灣人的親和力,無意歧視他。【2004/7/29華視】

案例四:彰化縣一名陳姓男子教兒子把越南配偶阮氏當外勞使喚訴還要求「三人行」

越南女子阮氏五年前嫁到台灣,才發現丈夫還與前妻在一起,娶她是為了要傳宗接代,痛苦不堪的她學寫大悲咒,希望為自己消災。 記者林宛諭/攝影 2005/08/17 聯合報

彰化縣一名越南配偶阮氏訴請離婚,她指控丈夫陳姓男子為傳宗接代,與前妻離婚後娶她,不但要求「三人行」,得子後還教兒子把她當外勞使喚。法院開庭時,她的大伯也出庭為她作證,但陳姓男子堅決否認阮氏所言。【2005/08/17 聯合報】

其他的案例就不列舉了,我還依稀記得滿口人權的呂秀蓮還說要「人權外交」、「柔性治國」、「兩性平權」…,現在只剩下口號嗎?現在台灣呈現於世的是:部份台灣人極盡歧視之能事!有要人家生少一點的大官、有要外籍配偶「三人行」的、有以虐待她們為樂的、還有叫小孩稱自己母親為「外勞」的、更有以「展現台灣人的親和力」為名用狗鍊牽小朋友的…

這已不能用特例來解釋了,不然怎麼會層出不窮?這已是台灣社會的「通病」了!當大官都說「外籍新娘素質有問題,要節育」時我們就該警覺!!

現在泰勞抗爭,控訴台灣人權的低落,我們不該反省嗎?

Written by blackjack 2005/8/24

相關連結:
人肉市場VS.人權立國 2004/11/07聯合報社論
人權是信念 不是裝飾品 by 陳長文 2003/11/24 聯合報
何忍台灣外勞宿舍變成了集中營? 2005/08/24 聯合報社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55134
 回應文章
外籍配偶不是不斷下蛋的母雞 by 藍佩嘉
推薦1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瘋馬俱樂部

外籍配偶不是不斷下蛋的母雞

藍佩嘉
(
刊登於新新聞)

在中山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游院長勸勉畢業生:「愛台灣就要多生小孩」,來提振日漸降低的生育率;然而就在前幾天,教育部常務次長周燦德在全國教育局長會議中公開呼籲現場的教育局長,應道德勸說縣市境內的外籍和大陸配偶:「不要生那麼多!」。面對官員的苦口婆心,我們很困惑,究竟「愛台灣」應該要多生還是少生小孩?

無論你喜不喜歡,台灣的種族光譜正在改變中,婚姻與勞動移民,正在改寫著「新台灣人」的定義。然而,台灣社會迎接這群新住民的方式不是鮮花與擁抱,而是疑懼、偏見與迷思。媒體充斥了「假結婚、真賣淫」的污名報導,專家與官員擔憂外籍母親孕育的台灣未來主人翁,是拉低人口素質、造成社會問題的遲緩兒。監察院的李伸一、黃煌雄兩位委員,也提出糾正案,要求行政院建立明確的移民制度和有效的獎勵機制,以解決移民人口結構兩極化的趨勢「優秀高素質青壯國人快速外移、低素質外籍配偶、外勞又大量流入」,他們擔憂「台灣國力正快速流失中」。

面對台灣不確定的政經未來,政治菁英的論述隱然把女人的子宮,而且是有種族、階級差異的子宮,視為孕育台灣國力差別的關鍵。高學歷、本國血統的子宮應該努力生產報國,低學歷、外來血統的子宮應該節育以免誤國。優生學的鬼魂在全球化的空中飄蕩,父權國族主義的焦慮,反射出階級、種族歧視的魅影。


生育是融入台灣的通行證

外籍與大陸配偶是不是生的太多?養的不好?周次長的大膽言論,反映出許多台灣人的無知與偏見,事實上,根據內政部今年六月公佈的「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在生育子女的數目上,受訪的外籍配偶中近七成與國人配偶生育子女,大陸配偶則僅有五成生育子女,有生育子女的外籍與大陸母親的平均生育率為一點五人。這樣的數字並無明顯高於國內育齡有偶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的一點二人。同一調查也發現,外籍與大陸配偶所生子女的健康情形普遍良好,發展遲緩比例為百分之零點一,並未高於國內六歲以下疑似發展遲緩兒的比例。

這些數字清楚地粉碎了把外籍與大陸配偶當作下蛋不停的母雞的偏見,再從她們生產的時間點來分析,也可以看出生育對於許多外籍與大陸配偶其實是一項難以自主決定的「任務指派」。周美珍的研究發現,百分之八十五的外籍配偶在結婚後的兩年內就生育第一胎。一方面,她們必須滿足公婆與丈夫對於傳宗接代的期待,或是藉由替夫家生育子嗣(特別是兒子)來穩固她們在家中的地位。另一方面,生育也變成一種夫家對媳婦行使控制的方式,公婆與先生認為,外籍與大陸配偶懷孕以後就不會「扒扒走」,待在家照顧小孩,可以降低「跑掉」的風險。沈倖如在其碩士論文中訪問到比較年輕的越南配偶,有些希望晚一點生育,還必須瞞著先生或婆婆,偷偷取得避孕的資訊與措施。

生育的壓力,不只來自於夫家,還來自於國家。生育與否也能幫助外籍與大陸配偶早日取得中華民國的居留機會。以大陸配偶來說,必須等到結婚滿兩年後,方可申請來台居留,但若有生產子女就不受到結婚兩年的限制,可立即申請來台依親。換言之,外籍與大陸配偶要成為「正港的台灣人」,必須透過成為「新台灣之子」的母親。

人口素質的迷思

「降低人口素質」是我們在媒體與官員的論述中都一再聽到的基調。這樣的說法,認為學歷較高的父母能夠提供生養出「較優秀」的子女,假定了高學歷父母能夠提供較完備的教養,在對外籍母職的不信任裡更隱含著優生學的論調,擔慮低學歷的外族母親為台灣的下一代提供了「較差」的基因。

一個離島的小學校長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他學校裡的外籍配偶的小孩,不但沒有學習遲緩,反而成為學校裡的模範生,因為這個小島上的內婚情形太過頻繁,反而是因為南洋新娘嫁來台灣,帶來了混血的活力。

根據國民健康局對於民國九十一年度通報的新生兒所進行的健康調查,統計結果發現,其新生兒有體重過低、早產、剖腹生產、先天缺陷等現象,發生在本地母親的比例其實高於外籍與大陸母親。

這些例子反駁了坊間一般認為外籍母親生的子女在基因與健康有問題的謬說,提醒我們要把養育的問題回歸到社會、文化的差異。吳秀照訪談十位育有發展遲緩小孩的外籍配偶,發現文化適應、經濟壓力以及與外界資源系統間的溝通障礙與衝突,是造成南洋母親在教養子女時的主要困境。外籍母親無法充分地操控台灣本地的語言,造成她們文化調適、轉譯社會意義上的阻礙,並且難以透過語言建立與學校、社區的連結,來協助孩子的成長與學習。

而外籍母親對於國語的學習,未必是受限於個人能力,經常是因為資源與權力上的不足。報章曾經報導過,有些丈夫與婆家刻意不讓外籍配偶去上識字班,擔心的是她們一旦掌握本地的語言、增加對外的連結,會增加她們「跑掉」的可能。

教育部周次長的確應該對外籍母親的處境感到憂心,但他的擔憂顯然指錯了方向,應該勸導的不是要外籍配偶少生一點,而是我們的社會是否提供了充分的資源來協助這群新住民適應移駐的社會文化環境。教育部應更積極地推動外籍配偶學習本地語言的成人教育 (「識字班」的名稱有待更正,因為她們不是不識字),學校老師也有必要進行多元文化的再教育,避免在學童教育上獨尊主流的文化價值,而輕忽了外籍母親對於學習不同文化經驗上的貢獻。

生育不是愛國義務,而是基本人權

在十九世紀初的美國,移民女性的子宮被視為危險的容器,具有無法控制的性欲與生產力,可能造成盎格魯薩克遜種族的滅亡。各種以科學為名的優生學理論被發展出來,以合理化控制移民女性生育的必要性。

生育不應被視為鞏固種族界線的控制對象,也不應被當作一種愛國義務。生育是一項基本人權,不能因為種族或階級的背景而受到侵犯。「愛台灣」無關多生小孩還是少生小孩,而是共同來打造台灣的未來。如果我們擔心人口的外流,吸引人留在台灣的除了經濟的富足,更應該是完善的教育品質與福利制度,以及民主平等、尊重多元文化的制度與價值。

兩位監察委員說對了一件事,就是我們缺乏完善的移民政策,但改進之途絕對不是透過移入人口總量管制,強化階級與種族的偏見。官員動輒以「是否能夠融入我國社會」的方式,來評估外籍配偶的地位處境,甚至不諱言要求外籍與大陸母親應該節育以保國力,這種種論述都投射出一種把台灣想像為一個同質的文化社群、血統純淨的基因庫,而藐視移民母國的文化價值,或是恐慌於外來種族的滲透。

事實上,綜觀台灣的歷史,從來就是一個移民社會的開放系統,我們的漢人祖先是被貧窮所逼渡海來台的羅漢腳,我們的血液中流動交會著不同族群通婚的歷史。九零年代的今天,婚姻與勞動移民的浪潮帶來新一批的台灣居民,他們將會為台灣的未來創造更豐富的人口面貌與文化地景。

 

別再歧視新台灣之子

2004.07.15 中國時報
廖元豪/北縣新店(法律系助理教授)


在移盟的抗議以及輿論的壓力下,教育部次長周燦德對其所說「外籍配偶少生一點」的不當言詞致歉。然而他的新聞稿,根本沒有任何「道歉」、「認錯」、「改正」的意思。只是把修辭改得複雜文雅一些。


移盟明明再三引用內政部的數據,白紙黑字地說明「外籍配偶」與「新台灣之子」平均而言並未造成較多社會問題。周次長似乎看也沒看。


從歷史與國際經驗來看,主流族群自以為是的善意,往往就是惡劣歧視的根源。男性沙文主義認為女性柔弱需要照顧;白人優越主義認為他們善待黑奴,解放反而可能讓黑人不知所措。許多教育部積極推動的二代移民(外籍配偶之子女)輔導措施,其實就是站在這個錯誤的善意基礎上。數據顯示,「新台灣之子」的成績表現並未低於台灣全體學童之平均值,但教育部的各種措施卻不斷地強化「外籍配偶之子女能力較差」的刻板印象。這些「善意」運用不妥,反而產生污名化效應,造成學童的學習障礙。

美國最高法院在五十年前宣告校園種族隔離違憲的「布朗對教育局」案(Brown v. Boardof Education)中,就曾援引實證研究指出,教育環境若使得少數族裔學童產生族群自卑感,就會戕害他們的學習動機與意願,而形同剝奪受教育的權利。台灣正不知不覺地走上這條路,豈可不慎?

 

傲慢,哪需要理由

聯合晚報社論
2004/07/14

--------------------------------------------------------------------------------

在台灣,族群爭議常被包裝成認同問題,藉由政治人物的語言暴力,這幾天台灣的族群爭議突然增添了新內容。呂副總統建議災民移民到中南美開墾,教育部次長周燦德呼籲外籍與大陸配偶不要生太多,很微妙的讓族群政治的另一面給揭露出來了。


其實,這不就是典型的優勢族群對弱勢族群的歧視嗎?原住民與外籍配偶,恰恰好都屬經濟弱勢,在社會上是競爭弱勢,在階級上是被剝削者,在文化上他們沒有任何發言位置,在政治上,他們既沒有任何抗衡的實力,連選票大概都不被當回事。

就因為這樣,對他們的語言暴力,不僅僅是歧視,根本就是輕蔑了!試想,原住民若有辦法,誰願意住到深山去開墾?破壞山林的元凶,多半是漢人的資本,如今最先想到的竟是要受剝削最重的原住民移民,而且還移民到中南美,一副根本不要你們,就「流放」你們去更落後地方墾荒的口吻。這句話說直接一點,等於把中南美都歧視進去了。

外籍與大陸新娘,有輪到政府管她們生多生少的地步嗎?她們的新生兒才一出世,就被烙上人口素質低劣的印記,好像台灣未來競爭力降低,已經找到元凶一樣,說真的,她們有能耐把台灣的人口風貌全部改變嗎?她們的存在有必要讓決策官員這般焦慮嗎?

不說這兩句話,恐怕還不會讓人知道台灣族群問題的真相在那裡?所謂族群撕裂問題,完全是為選舉所炮製出來的,講白了這是場權力分配與文化認同的戰爭,非關族群。而原住民與外籍新娘的課題,才是台灣貨真價實的族群問題,才是讓台灣政客洩露自已意識形態上真正的剝削本質。

 

入境面談效應 大陸郎卻步

2004.07.14 中國時報

林倖妃/台北報導


警方數度查獲大陸配偶假結婚、真賣淫,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對會員全面普查發現,自內政部三月份實施入境面談機制後,娶台灣女的大陸男子有大幅滑落趨勢,降幅達三分之二。但該會懷疑,過去藉婚姻潛入台灣的男子恐已不計其數。


警方日前在台北士林夜市查獲一處「移民聚落」,全從大陸同一村落藉各種名目進入台灣,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對三千餘名會員展開普查,發現對岸男子娶台灣女子去年出現暴增現象、超過兩百五十餘人,近來迅速縮減。


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表示,各地普查聯絡人初步統計發現,去年一年透過婚姻進入台灣的男性較以往有暴增趨勢、達兩百五十人以上,黑數更是不盡其數。

但今年三月開始,內政部開始展開入境面談機制,該會發現,「嫁」到台灣的大陸男子突然不斷下滑,減少幅度達三分之二左右,該會強烈懷疑不少都是假借婚姻關係進入台灣,遂行真打工的賺錢目的。

會內人員指出,國內對女性大陸配偶有相當多限制,必須入台兩年後才可申請工作證件,但男性因可從事勞動工作較多元化,且薪資較低,不少人早已透過「婚姻」入台,潛藏在社會各角落,就其所知,在大台北地區公墓即有批工人多來自大陸。

促進會抨擊,入境面談機制雖然確實可發現「假結婚」者,亦有嚇阻作用,但不應單憑自由心證即決定真假,實施後雖然已有兩千對的績效,懷疑為假結婚拒絕入境,但該會掌握的資料卻發現有六百餘對申訴成功,當事人在等待期間的損失卻毫無補償。

 

歧視無所不在

歧視無所不在
黑白集 2004/07/14 聯合新聞網

最早到台灣的原住民,成了濫砍濫伐山林的元凶;最近來台灣的外籍配偶,生養的子女背起拉低人口素質的罪名。這些指控不是一般民眾茶餘飯後的閒磕牙,而是政府高官在公開場合,乃至正式會議中的發言;事後他們都解釋出於善意,但從西方民主國家的標準,如果這樣算是善意,那麼大概只有希特勒將猶太人送進集中營才夠得上惡意了。


我們從日常語言的運用、文字書寫的表達,就不難發現原住民、新移民所受到的歧視有多麼普遍。例如,還有許多人以「番仔」稱呼原住民,以「大陸妹」、「越南妹」稱呼隔鄰的新嫁娘;更讓人怵目驚心的是廣告、海報毫不修飾的辭句:「越南新娘,非處女包換」,人的價值幾乎等同夏日街頭叫賣的西瓜。

同樣是外籍配偶,又分三六九等,來自歐美的待遇肯定比來自東南亞的高出許多;同樣說流利英語的外老師,黑皮膚的價碼多半不如白皮膚;社會新聞中,金髮碧眼的帥哥騙財騙色,無往不利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這一切不都說明膚色、種族歧視,在台灣是多麼牢固地深植人心。

台灣的小學學童很快將有八分之一是外籍配偶的子女,而這些外籍配偶絕大多數頭髮不金、皮膚不白。可是,如果這些「新台灣人」不能享有公平待遇,我們這個社會就不能稱作文明社會。族群歧視,都從粗暴的言語為發端,高官既不應以善意之名而發謬論,整個社會也必須警醒歧視無所不在。

 

直言集》看政治人物的偏見與傲慢

直言集》看政治人物的偏見與傲慢
本報記者孟祥傑 2004/07/1聯合新聞網

副總統呂秀蓮與教育部常務次長周燦德接連發出「鼓勵原住民移民到中南美洲」、「外籍配偶不要生那麼多」驚人之語,不但引發反彈聲浪,更讓民進黨高層冷汗直冒,不僅讓政府形象受損,若波及到年底選舉茲事體大

陳水扁總統選前「照顧原住民」的競選承諾,以及行政院長游錫堃去年在全國教育發展會議閉幕致詞時,公開「冊封」外籍配偶是「台灣之母」、外籍配偶子女是「新台灣之子」的話言猶在耳,如今陳水扁順利當選連任,游揆也獲留任,但一位副總統、一位職司教育的高官卻相繼失言,透露對原住民和外籍配偶的歧視,更對民進黨政府一再高喊的「包容多元文化」,形成最大諷刺。

台灣原住民及外籍配偶在台人數,總計多達七十多萬人,若再加上背後的家庭人數,更可能多達百萬人以上。在經過選後撕裂的台灣族群來說,副總統和教育次長的失言,對台灣族群融合又是再次刺傷。

不論是什麼族群,只要是共同生活及認同這塊土地,都是中華民國的國民,理應受到政府合理照顧、對待,且陳水扁總統也不斷宣示「照顧弱勢族群」,原住民與外籍配偶應受到更多關愛的眼神。但今天看到的是,副總統和教育部次長,卻接連對弱勢族群語出傷害,政治人物倨傲的態度若不改變,再多道歉也於事無補。

 

阮氏延紅:我不是來生孩子的

阮氏延紅:我不是來生孩子的
記者孟祥傑/台北報導 2004/07/13 聯合新聞網

「我不是來生孩子的!」越南籍配偶阮氏延紅昨天上午氣憤的說,三年來努力學習,卻被教育部高官一語抹殺;外籍配偶第二代、就讀台大城鄉所的朱家豪則說,政府應對所有辛苦的母親一視同仁,並給予安慰和鼓勵。


阮氏延紅說,她三年前嫁來台灣後,很努力的學中文、學作菜,雖然自己還沒生小孩,但也希望以後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絕不是嫁到台灣來生孩子,且許多嫁到台灣來的越南姊妹,也都很努力的教育孩子,絕不是外界所說的「外籍新娘來台灣只會孩子一個接一個生,卻不會帶小孩」。

嫁到台灣已五年多的印尼籍配偶小姐,昨天也帶著四歲大的女兒參加抗議。她表示,雖然許多外籍配偶學歷不高,但不能因此認為所生的小孩就會有學習障礙。

她還強調,她父親也沒念過書,但她靠著自己努力,在印尼拿到大學文憑,嫁到台灣後,她每天在家裡教女兒中文、英文,就是希望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教育部次長周燦德的發言,明顯是個人種族歧視偏見。

朱家豪昨天也為母親叫屈說:「我媽媽真的很辛苦,認真的把我從小養大。」他表示,雖然媽媽是印尼新娘,但他從不覺得自己比別人差,而且自己的語言能力比許多同學好,除了會中文、英文外,還會印尼話,他以身為「新台灣之子」感到驕傲。

他認為,自己小時候,台灣社會並不會排斥、歧視外籍配偶所生的第二代,沒想到時代愈進步,這種問題反而愈嚴重,政府應該對所有已是台灣一員的外籍配偶一視同仁,對這些外籍母親努力教育下一代的辛苦,給予安慰和鼓勵,「因為外籍新娘教育出來的孩子,未來也會是台灣的社會中堅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627552
外籍配偶子女 約8.2%語言遲緩
推薦1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瘋馬俱樂部

外籍配偶子女 8.2%語言遲緩


記者孫蓉華/台北報導

國小新生數逐年減少,但外籍配偶子女有增無減,92學年度外籍配偶子女讀國小的有2.6萬多人,93學年已增到4萬人。教育部抽樣訪查東南亞籍配偶子女學習情形,結果顯示,他們的學業表現不輸其他學生。

教育部統計處表示,93學年度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學學生有4.6萬多人,其中國中有5千多人。與92學年度相較,國小增加1.4萬多人、國中增加2千人。

為了解外籍配偶子女的學習及生活情況,教育部從全台2232所國小就讀的東南亞籍配偶子女2.4萬多人抽出281所學校、7千多人接受調查,另有3千多名教師回答問卷。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學生在語文及藝文領域表現優良的比率較高,但在數學、社會及自然與生活科技方面則較低,並有隨年級增加呈漸趨下降情形。

受訪學童語言發展遲緩者約占8.2%,但隨年級升高日益改善,以低年級而言,語言發展遲緩者約一成,到了中、高年級則分別下降到6.7%5.5%。同時外籍母親語言溝通能力與受訪學童的語言發展有密切關係,母親語言較流利者,學生遲緩比率只有約4.4%,與語言溝通不佳者有24.1%,差距甚多。

教育部調查了解外籍配偶子女師生間的溝通、同儕間的相處、上課學習互動、團體生活適應、環境適應能力等顯示,五成以上的受訪學生對學校生活各方面適應狀況傾向良好,但在上課學習互動上適應不良者較多。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學生在課後約2成無人輔導照顧,有3成多上安親班、有45%由父母輔導課業等。雙親無法輔導子女課業的原因,在父親方面主要是忙於生活、母親則是因語文能力不足。受訪學生則有近4成每天放學後溫習功課時間不到1小時,原因是有36%是喜歡看電視、有33%沒人指導,還有約10%是要幫忙生計及照顧弟妹。

2005/09/23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91293
抗議兩岸婚姻 不合理機制
推薦1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瘋馬俱樂部

/張天雄

【文/張天雄】

一群大陸新娘及配偶上午到入出境管理局,抗議對大陸新娘的不人道面談機制,並在現場以敲破寫有「兩岸婚姻」的玻璃,象徵兩岸婚姻將因制度不合理而破碎。

2005/09/0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71768
台灣社會的愛心何在?民生報社評
推薦1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瘋馬俱樂部

台灣社會的愛心何在?民生報社評

高雄捷運的泰勞風波鬧成了國際事件,更牽涉到台灣內部的政商勾結;從主持政府人權事務的副總統呂秀蓮到國內基層的勞工團體,都對其中的剝削情節感到憤怒和不滿。但老實說,泰勞風波只是台灣諸多人權剝奪事件的冰山一角而已。從新聞中常見的虐待外傭個案,到政府主導的歧視大陸新娘政策,都令人不得不嘆問:台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台灣本是移民社會,歷史發展中又有過自憐「亞細亞孤兒」的經驗,照理說應最能體會不平等待遇之害。但近年以來,台灣在大量引進外勞、外傭、乃至外籍新娘的過程中,卻不時顯露出自認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甚至連社會結構也開始出現了高下分明的階級區隔。

過去被視為有情有義的台灣人,如今以幾乎是非人道的手段對待外勞,在這次泰勞憤起抗爭所揭露的苛虐情狀,簡直令人髮指。在此之前,大眾記憶猶新的,尚有越南女子段氏日玲受到非人待遇的事件;從網路到市集,赫然曾出現「拍賣」外籍新娘的廣告;大陸配偶受到政策性的歧視待遇,更是普遍到了令人逐漸麻木不仁的地步。何以致此?台灣人的愛心到那裡去了?

是因社會太混亂、政治太汙濁、景氣太萎縮,所以民眾對周遭之事日漸冷漠,終致仁心喪失嗎?當今台灣,幾乎對所有的弱勢者都喪失了同情心。虐待兒童、歧視原住民、遺棄老弱、排拒殘障者、譴責愛滋病患……,一個文明進步社會,理應藉由普遍的教育和完善的社福制度,日漸邁向人權平等的理想;台灣卻似距離該一境界愈來愈遙遠了!

善待弱勢,不只是為嘉惠他人,其實也應是每個人身而為人的良知良能。從這次的泰勞事件看來,台灣是到了該痛自反省的時刻了!

2005/08/27 民生報】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58877
外籍配偶國中小子女 2年增2倍
推薦1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瘋馬俱樂部

外籍配偶國中小子女 2年增2


記者謝蕙蓮/花蓮報導

國民中小學外籍配偶子女即將突破五萬人。教育部統計,93學年度國中小外籍配偶子女人數共47196人,比去年增加17000人,比前年增加2.1倍。

這些外籍配偶子女,母親國籍以大陸最多,共16034人,印尼11687人第二高,越南5289人排名第三位。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籍各超過2000人,不少沿海、偏遠及離島國中小學,開起家長會,儼然是小小聯合國。

教育部表示,以93學年度為例,國三外籍配偶子女人數1643人,小六成長一倍達3303人,小一更高達1593人。各縣市,台北縣、雲林縣外籍配偶子女人數最多。

教育部國教司長陳明印表示,為了讓這些外籍配偶子女,不會於因為家庭經濟或母親語言、文化隔閡,輸在學習的起跑點上。教育部會請縣市教育部,協助外籍配偶子女優先就讀公立幼稚園,93學年度共有4520名外籍配偶子女進入公幼上課。

2005/08/2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58567
我印象中的外勞
推薦2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貓喵XD
叮咚

居住環境惡劣也是高雄捷運外勞發生暴動的原因之一。直擊外勞宿舍,衣服、食物、盥洗用品全堆在床上,大熱天只有幾支電風扇可吹,有人熱得受不了,乾脆躺在走道上睡覺。記者董俊志/攝影

外勞「果然」出事了,我是知道會有這麼一天的,原因是我也曾管理過外勞。

多年前,「外勞」就已經存在於台灣了,在與他們的相處之後,澈底顛覆我對他們的印象,我就所知與大家分享(在一般工廠中的外勞):

一般來說,外勞大部份來自於東南亞的國家,某些工廠喜歡的是菲律賓人,因為他們懂英文,操作一些進口機器是比較沒問題的。而且,他們還看得懂操作手冊,這就比一些台灣人還強。

這些菲律賓外勞學歷也不差,大學專科都有,因為他們是台灣人從菲律賓「挑」來的,台灣人在選人時會說「不是大學的不要」,台灣人認為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比較「好管」。

菲律賓外勞幾乎都信天主教,他們的信仰非常虔誠,每個星期日都會到台北上教堂;此外,他們也蠻有禮貌,出門必定打扮,無論男女幾乎都會噴香水。與他國外勞不同的是,男的菲律賓外勞比較不喜歡喝酒。

其次是泰勞,他們的教育程度較不如菲律賓外勞,喜歡喝酒,但他們的個性是很溫和的,我也遇過教育程度很高的泰勞,可以用英語交談,很好相處。

菲律賓外勞與泰勞相處上是有點磨擦,不過,不如大家想像的那麼多,每天的工作就夠他們累了,他們沒體力再多做其他的事。進用外勞的仲介公司通常會十幾天或一個月來一次,問問他們有什麼問題,但總待一小段時間就走,感覺上只是應付那些老闆而已。

現在說說外勞為什麼會出事。

由上面的討論,大家可以知道外勞在他們本國都是受良好教育、具一定社經地位的人,台灣人怎麼對待他們呢?

雖有尊重他們的,但我也看到部份台灣管理者根本把他們當「粗工」、「雜技團」,什麼都要他們會,即使是瘦弱的女孩子也要她們搬重東西,動不動就罵,我不知道那些人為什麼那麼跩,外勞不是台灣的「長工」!

再談「加班」,那簡直不像樣!部份台灣管理者老說他們很喜歡賺錢,這是「成全」他們,結果是他們每天要工作十二小時以上!而且,一個月休個兩三天而已,毫無生活品質可言!要知道,這種生活撐幾個月還可以,兩年,誰受得了!

好不容易放假了,又是比照軍隊「八點放假,下午六點收假」,工廠還沾沾自喜表示「我管的好」,是嗎?不把人當人有什麼好得意?

其他的諸如只拿泡麵給大夜班當宵夜、不良的住宿環境,說也說不完,高雄捷運的泰勞滋擾事件還剋扣泰勞薪水,他們怎麼能不反彈!

「外勞問題」很多,還有仲介公司的強制儲蓄的問題,更可憐的「大陸漁工」住的是「海上船屋」,政府想必也是不大關心,這次泰勞抗爭讓大家驚恐之後,所有人能否靜下心想想,誰是壓迫者?誰是被壓迫者?

總歸一句話,「外勞問題」的根源不是外勞,「外勞問題」的根源是部份台灣人的偏差心態,請把他們當人來對待吧!

Written by blackjack 2005/8/23

新聞連結:
1. 政策設計不良 外勞已成不定時炸彈
2. 外勞「集中營」 本國勞工哪能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55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