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往事曾經如此
市長:blackjack  副市長: juntruth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往事曾經如此】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殺窮人不富的台灣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不殺窮人不富?
 瀏覽27,272|回應80推薦5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OKjack
思念誰
Rebec
badminton
叮咚

有句很殘忍的話「不殺窮人不富」。

殺窮人之後所造就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台灣是不是如此,由以下的一些新聞轉貼或評論或許能發現一些答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192457
 回應文章 頁/共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女老師中頭彩 5000萬全捐出
推薦2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思念誰
badminton

女老師中頭彩 5000萬全捐出

【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誰是台灣最慷慨的年輕人?

台北富邦銀行主管昨天透露,最近中部地區有位年輕女老師,在中了大樂透後,把約五千萬元獎金全數捐出來給文教機構,創下公益彩券發行近四年來單一樂透得主捐贈獎金最高金額,可以說是「最慷慨的樂透得主」。

北富銀主管透露,女老師出身公教家庭,中了大樂透數個月後,最近與台北富邦銀行聯繫,把獎金全數捐出來。捐款總額扣稅後約五千萬元。

這位家境並不富裕的女老師,已透過北富銀用化名的方式,把獎金分別捐贈給不同的文教機構,造福社會上需要被照顧的孩子。她說,「我平常沒有太多錢可以做善事,買彩券主要是想多幫助人。」

北富銀主管指出,近四年來,有不少中獎人把獎金捐出來照顧弱勢團體,但大部分捐贈者都只是捐出部分獎金,極少人中大獎後願意把所有獎金都捐出。北富銀副總經理楊瑞東說,「這位女老師是讓我最感動的樂透得主。」

這位女老師跟一般樂透中獎人最大不同點是,沒有急著領回獎金去享受。北富銀說,大部分中獎人,都是在中獎後馬上跟銀行聯繫、領取獎金,少數人還會辭去工作;但這位老師在中獎好幾個月後,才與銀行聯絡,並主動表示要把獎金全數捐出來。

這位在中部地區教書的女性中獎人大約三十歲,未婚。平常她不是每期都買,每次也只花一百元買兩注,而且大多都是電腦選號。中大獎那次,她心血來潮一次買了三注,結果就中了頭彩五、六千萬元。她幾經考慮、並與家人充分溝通後,決定把所有獎金捐出來,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2005/07/30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5900
中時晚報 《社評》最好的社福計畫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時晚報 02/焦點話題 2005/07/14
《社評》最好的社福計畫

【時報】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經說過:「強勁的經濟成長是最好的社會福利計畫」;接著他會補充說:「只是這樣還不夠」。在其任內,美國創下歷史上最長的經濟繁榮期,失業率降到1960年代以來最低、貧窮線下人口穩定下降、接受救濟的人口大幅下降。
  日前總統財經顧問小組會議討論國內所得分配惡化問題,陳總統並指示相關部會,以多管齊下方式減緩所得差距。政府終於正視所得差距拉大、社會不公日遽、弱勢民眾處境惡化等問題,值得肯定。但對如何導正此現象的政策,我們期望記取柯林頓執政時的作法,除了輔助、救濟等政策外,更應著重整體經濟表現與成長,否則,這次的「拉平分配、打擊貧窮」的計畫,終會落空。
  過去半世紀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以五等分位組計算的所得差距都維持在4-5倍之間,主因就是當年經濟快速成長,全民皆可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且稅制尚稱公平。但民國80年之後,所得分配差距越過 5倍且逐年上升,89年又升為6倍以上。
  分析其原因,先是產業與經濟結構轉變,科技產業躥升主流,原來就易有拉大所得差距的「潛力」,又加上過分租稅優惠減免,稅制向強者傾斜嚴重,都使所得分配惡化。近5年則是因經濟表現不佳,所得分配更形惡化,超過6倍之多。因為在經濟低迷時,最先受害、同時也是受害最深者,就是中低收入者。這由90年國內經濟出現2.2%的負成長,當年所得差距拉大到6.39倍的高點,即可驗證。
  進一步分析,即使現在6.07倍的所得分配差距,也是靠政府「硬撐」出來的數據。過去,政府以各項社福支出及直接稅規費等方式,移轉給中低收入戶,減少的所得差距倍數,都在1以內;但89年之後即超過1。即使如此,所得差距仍居高不下,如果扣除政府移轉支出的效果,92年的所得差距達 7.32倍,政府移轉支出效果為1.25倍,因此,當年的數據才為6.07倍。由這些數據,我們可以高度肯定政府加強社福支出,對低收入家庭的幫助,對縮小貧富與所得差距的貢獻;但同時也可看到,只有社福、沒有強勁的經濟成長,終是難以真正拉平所得差距。而日益增加的重擔,政府終會難以承受。
  目前政府提出的改善所得分配惡化政策中,除了將持續推動建構社會安全網、推動稅改外,也將提出積極的就業政策。對政府能以「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的觀念,我們認為非常正確;但我們也要提醒當局,政府要創造60萬個就業機會、鼓勵民眾發展在地型創業,這些計畫,如果沒有良好、甚至強勁的經濟成長,要成功,是難了一點。總不成都靠政府「擴大公共服務就業」,花國庫的錢請人去剪樹、除草、整理墳墓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5396
中時晚報 《社評》抓住大盜 更要防治「盜心」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時晚報 02/焦點話題 2005/07/13
《社評》抓住大盜 更要防治「盜心」

【時報】
  千辛萬苦的追緝,千里萬里的追蹤,警方圍捕張錫銘的「獵龍專案」終於有了最後成果。今天上午,在台中縣沙鹿圍捕槍戰中,抓住了強悍狡猾的張錫銘。這是政府高喊「拚治安」以來,最重大的一次成果,值得特別肯定。尤其是上一次追捕張錫銘的過程,警方作秀過頭,在所有電視機前,眼睜睜看著張錫銘從數百人的圍捕陣仗中脫逃,消失在警方面前,那真是警界的奇恥大辱。如今逮捕張錫銘,總算雪了當年一恨。
  但我們也希望政府在慶功的同時,別忘了張錫銘的綁架個案,只是針對部分黑道與富人,對一般尋常百姓,受騙、受恐嚇、受威脅、被偷竊的案件,依舊時時存在,這才是最真切的感受。
  圍捕張錫銘成功,主要歸功於警力全方位的配合。這是無可置疑的。張錫銘個性狡猾,善於在山區躲藏,以近乎游擊戰的方式,應付警方圍捕。以台灣警察的訓練方式,在山區作野戰圍捕,自是處於不利條件。然而,再厲害的游擊戰高手,一樣要補給,要支援,同時,張錫銘也不可能永遠帶著手下,在山區躲藏,卻不帶小弟出來花花世界玩樂。為了尋找下一次的對象,張鍚銘也不可能不佈線,這就讓警方有追緝的機會。
  然而,此次會獵龍成功,可能與線民的線報有關,否則張錫銘所租的數個藏匿地點不可能一一曝光,警方亦不可能有機會追查監視。這就涉及張錫銘與黑道之間的另一種恩怨,即傳言張擬綁架台中縣議長張清堂有關。如果白道找,黑道拚,張錫銘兩面作戰,火力再強大,個性再強悍,外圍的路子一一被斷,外在支援減少,落網也確實是早晚的事。
  準此以觀,警方在獵龍成功之後,固然有可喜之處,但也不必高興過頭。因為對尋常百姓而言,張錫銘是一種黑道的典型。他並不對尋常百姓下手,而只是對同為黑道、搞賭場的人下手,所謂「盜亦有道」的另一種典型。所以尋常百姓對他的危害,缺乏迫切感。但對生活中所面臨的恐嚇、詐騙、詐欺、偷竊,卻身受其害。因而警方真正該做的,還是得回到尋常百姓的世界來。
  什麼是「尋常百姓的感受」?看看今日農村吧。馬路上的電線被偷了,人孔蓋子被偷了,甚至今年好不容易農作物的價格稍稍提高一點,就有無數小偷在農村橫行。搞得農民得在西瓜田裡蓋監視寮,在蓮霧樹下看守,在芒果樹下設監視器,這是什麼世界?這難道不是第三世界貧窮國家才有的景象嗎?什麼時候台灣也變成了這樣?
  所謂「貧窮起盜心」正是這種寫照。然而,是誰讓農村變成了這樣?是誰讓台灣經濟落得如此下場?是誰讓國民活得如此辛苦?這個執政的政府,這個不讓農產品外銷大陸的政府,這個不開放大陸觀光客的政府,難道沒有責任?更何況,人人皆知,兩岸直航是現在刺激台灣經濟與國際投資客最有效的手段,但政府硬是可以把兩岸僵局長期化、凝固化,這是什麼道理?難道要讓台灣邊緣化、貧窮化到無法挽回,才要開放嗎?
  抓了大盜,舉國高興。我們也為警政單位喝彩。但抓住大盜,不如治療「盜心」,唯有經濟上升,人民有希望,才不會天天有偷瓜竊果,小偷小盜,這才是「拚治安」之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5395
勞陣批只顧軍公教 泛紫呼籲補助窮人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A2/焦點新聞 2005/07/12
勞陣批只顧軍公教 泛紫呼籲補助窮人

【林庭瑤/台北報導】
  陳水扁總統關切台灣貧富差距擴大引發的議題,勞動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昨日抨擊,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我國社會福利落後許多,政府福利政策只照顧到軍公教人員,一般勞工、弱勢族群分配到的資源有限。
  對經建會認為,我國所得分配相較他國較為均衡,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黃世鑫不以為然。他批評,所得分配差距不均只是數字,但實際生活情況會更厲害,六‧○七倍已比以前惡化很多,政府還粉飾太平,「這種心態要不得!」
  泛紫聯盟召集人簡錫(土皆)則認為,落實稅改是重要的一環,但也要增加社會福利,建構社會安全網。目前台灣平均國民租稅負擔率十三%是全世界最低,中國、香港是十七%,我國應回到十年前的十七%;擴大稅基之外,也應要補助窮人。
  簡錫(土皆)表示,過去台灣家庭所得分配的差距都在四到五倍,相較各國較為平均,但二○○二年飆上六‧三九倍時,驚醒很多學者並跳出來痛罵,直到二○○三年減緩為六‧一七倍、二○○四年六‧ 七倍,政府說已比較溫和,但實際上貧富差距的危機仍在。
  簡錫(土皆)說,從主計處公布的家庭儲蓄率,前年最貧窮的五分之一家庭儲蓄率是負三‧五%,貧窮家庭根本入不敷出,最有錢的五分之一儲蓄率是向上成長,每年成長三○%,兩者有如天壤之別。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鍾孔炤認為,台灣貧富差距拉大是事實,但與美國比較的基礎有問題,因為美國所得差距比十年前還低,台灣貧富差距卻逐年擴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5392
苦悶的吶喊 中時小社論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5.07.29  中國時報
苦悶的吶喊
中時小社論

    上星期四傍晚,人民幣升值二%,第二天,台幣跟著升值三.五角。不過,在那之後,央行強力介入,台幣連貶三天,共貶掉三點一八角,不但悉數抵消人民幣升值效應,還倒貶過頭。

    央行也有央行的難處,今年上半年,六個月的累計貿易出超,只有四億兩千五百萬美元,比去年上半年減少三十四億七千萬美元,只剩下了去年同期的零頭。為了保障出口,央行不得不打壓台幣匯率。

   講起來,實在讓人傷心,從許多經濟現象來看,台灣現在都是往下沉淪,而且是螺旋墜落,不曉得要摔到哪裡去。外銷出超成績差勁,名目利率竟然和通貨膨脹率差不了多少,美金外幣定存利率竟然高過台幣一倍,這些情況,過去想都想不到。

    這幾天,央行這樣強力干預台幣走勢,要換成幾年前,美國一定不答應,又是照會,又是抗議。現在呢?美國佔台貨出口比率,已經跌到一五%,出超金額不大,老美也懶得過問台灣央行干預匯市之事。

    另一方面,有將近三成七的出口,卻是銷往中國大陸與香港。怎麼看,就經濟發展而言,台灣和大陸密不可分,但就在這幾天,政府一方面強調台灣水果前進大陸,是中共統戰陷阱,又說產業西進如不能有效管理,寧可停止開放。

    經濟拚不上去,失業降不下來,就在這種大環境底下,小老百姓信心漸失,拚命存錢,減少消費與投資。廣積糧,深挖坑,勒緊褲帶,伸長脖子,晴天防陰天,陰天防雨天,數著日子往下熬。不必唱衰台灣,台灣的小老百姓,就夠衰的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5370
教部,消滅階級?擴大差距?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部,消滅階級?擴大差距? 


張瑞雄/東華大學教務長(花縣壽豐)

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日昨在一項座談會中表示,台灣各大學需要更多的經費建設,才能朝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邁進,因此合理調漲學費確有必要。對於經濟能力較差的學生,政府會全力提供就學貸款及獎學金等協助。 

在這同時,教育部宣布五年五百億的高教特別經費有二十九所大學在搶,搶錢的目的都是所謂的世界一流大學或卓越的研究中心。 

所以台灣的大學也將變成兩個世界,一邊一流卓越,一邊普普通通,而且普普通通的可能學雜費還要更貴,同時只有一流卓越才可能有獎學金,普普通通的就只能貸款念普普通通的大學,畢業即負債,找工作也比不上一流卓越的,社會將更趨兩極化。 

大學雖然需要錢,但求速成的打針進補是否會造成將來社會更大的問題? 

預算減少,支出增加,造成今天從小學到大學一律叫窮,同時間大學數目快速成長,本來有十塊錢要餵五個小孩,現在只剩八塊錢卻要餵十個小孩,小孩怎麼成長? 

一流卓越如何可能?即使給五百億進補,五年之後怎麼辦?沒有分到進補的小孩怎麼辦?只有調整學雜費了。 

所以,行政院副院長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調整學雜費可以讓政府卸責,讓政府掩護教育經費根本不足的問題。 

因此學生不要浪費力氣每年抗議學雜費的調整,應該抗議整體整體教育經費的不足,抗議為什麼只能借錢來念普普通通的大學,抗議台灣的高學費低品質教育。 

台灣學費或許佔國民所得的比率沒有那麼高,但台灣學費所得到的教育品質絕對是低的,學費有用到學生身上嗎?查查看各個學校的盈餘就知道了。 

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消滅階級,所以請教育部好好思考,目前的政策是在弭平階級?還是在製造階級間更大的鴻溝?

2005/07/10 聯合報】   http://udn.com 

副院長心態 「何不食肉糜」 


蔡田/國小校長(台北市)

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最近出人意表地對公共議題大膽發言,繼前不久「老師不繳稅,哪有臉去上課」後,前天又對大學高學費政策表示,繳不起學費,就考好大學。不知是吳副院長真的純真無邪,抑是故意說話糟蹋人,但,無論如何,拜託別盡說些製造傷害、又對問題解決毫無建樹的話。 

大學學費幾乎年年上漲,使台灣原本自豪自傲弱勢族群得以憑恃努力、透過公平而低廉的教育歷程取得較好地位的社會流動制度遭受破壞,才是癥結所在。 

再說,考好大學指考,進入好學校,是每一位為人父母者與考生共同的心願,與繳得起繳不起大學學費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副院長的發言邏輯不通,再清楚不過。 

「繳不起學費,就考好大學」,這樣的發言還存在著無形傷人的高傲心態和淺薄見識。試問,為人公僕者可以率性地說,「繳不起燃料稅、牌照稅,就不要買車」、「付不出地價稅、房屋稅,就不要買房子」、「存不夠養育費、教育基金,就不要生孩子」嗎? 

官員理當檢討稅負是否過重?社會福利是否充裕足夠人民需求?如何才能讓人民安居樂業?而非擺出高姿態指點人民這該做、那不該做。否則,與「何不食肉糜」的昏庸官吏何異? 

說話是很高的藝術,好話溫暖人心,振奮士氣;惡言傷人無形,破壞形象。拜託官員們多口出蓮花,別盡是口吐毒言。

2005/07/10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1681
教育階級化 窮人絕望 李月華/台北報導【2004.05.25 中時晚報】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育階級化 窮人絕望       
李月華/台北報導【2004.05.25 中時晚報】

最新一期《天下雜誌》報導說,台灣高低所得家庭子女上大學的比率差距正在日益擴大。因為根據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駱明慶的研究,1979到81年間,最低所得家庭子女就讀大學的比率與最高所得家庭相差11.4%,到了1997至99年間,這個差距擴大為16.8%。

新任教育部長杜正勝走馬上任前,一群基層老師與家長就到教育部前抗議。家長代表郭清圳是46歲失業勞工,他說,自己做了20年勞工,沒錢給孩子補習,孩子考不好,只好念私大,又增加經濟負擔,他不認為教育可讓窮人翻身。

基層教師協會理事長李文英指出,學校e化、提前學英文等教改方案忽略勞工家庭沒錢幫孩子買電腦,也沒錢讓他們補習,反而加劇教育的階級差距。

花蓮新機場旁的嘉里國小,地理位置不很偏遠,卻有相當多學生面臨學習困境,全校230多名學生中,近45%是低收入戶與原住民,有52名學生的父母離異,單親、隔代教養、外籍新娘的小孩,加起來占全校學生四分之一。

失業問題嚴重,學生繳不起營養午餐費的新聞頻傳,各界捐款湧進學生的儲蓄帳戶,由老師保管,不少小孩帳戶裡都有數千元不等的社會捐助,但嘉里國小總務主任陳貴美說,總是有家長想盡辦法要從小孩的帳戶裡提錢出來用,有人要2千、有人要600,還有家長跑到學校向小孩的同學借錢。

5年來,被教育部列為「教育優先區」專案補助的國中小學從1600所增加到2300多所,等於占全體7成,這些學校除了地理偏遠,多數是校內低收入戶、原住民超過40%,或是隔代教養、單親、外籍新娘之子超過20%等原因,顯示台灣愈來愈多學習上處於弱勢的小孩。

除了貧窮,複雜的父母、家庭關係所衍生的教養問題也構成下一代的學習困境。花蓮縣玉里鎮樂合國小隔代教養比率高達6成,許多小孩的父母都很年輕,而且大多出外工作,但是祖父母也要下田,小孩沒人管,常在街上閒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1679
偏遠小孩 也有春天文/周慧菁【天下雜誌299期2004/05/15】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偏遠小孩 也有春天       
文/周慧菁【天下雜誌299期2004/05/15】

生活把念慈侷限在台東海端鄉一個偏遠的部落,閱讀卻帶她進入一個無限寬廣的世界……

台東海端鄉,台灣東南邊陲一角,崇山峻嶺、翠谷秀水,海在山的另一端。

「他教會了我,要相信自己的夢想!」邱念慈,海端鄉初來國小新武分校六年級學生,坐在舞台地邊緣,黑亮的雙眼自信而堅毅地凝視前方,嘹亮地說出「叔公的理髮店」劇裡最後一句臺詞。

就像劇中的小女孩一樣,念慈也有夢想。但在這個離台東市區一個小時車程、被高山環繞的布農族部落裡,念慈就像所有偏遠地區的原住民小朋友一樣,客觀的環境讓他們前進夢想的路途崎嶇難行。週六的午後,都市裡的小朋友,不是去補習,就是跟爸媽出去玩,或是在家看電視;念慈則光著腳、蹲在簡陋的屋旁洗衣服,滿頭花白、步履遲緩的祖母坐在狹小的客廳裡。在念慈就讀的新武分校裡,二十八位學生中有一半是隔代教養。

五年級以前,念慈的爸爸媽媽都在台北做板模工人,把她留給祖母照顧。一年前爸媽回到故鄉工作,家人終於團聚,念慈也有更多的家事要做,燒飯、洗衣,還要照顧三歲的妹妹。但看起來很酷,笑起來梨窩在嘴邊閃動的念慈一點都不以為苦,因為在前進夢想的路上,她有書做伴。

翻開新武分校的借書登記簿上,這學期開學至今的兩個多月,念慈已經借了三十二本書,圖書室裡的書,她幾乎都看過了。希望以後當老師的念慈,利用每個空檔看書,也常唸故事書給跟前跟後的三歲妹妹聽。

問念慈為什麼喜歡唸書?「因為讀書帶給我快樂,我可以把自己當成書中的主角」,生活把念慈侷限在這偏遠的村落,閱讀卻可以帶她體驗無限寬廣的世界。念慈算是幸運的,雖然家裡沒錢買書,周圍的師長努力營建一個讓孩童親近閱讀的環境,培養他們有能力,進入寬廣的世界。

車過台東往南橫的入山口初來部落。「初來就是布農語大雀白榕的意思,」念慈的校長、初來國小校長李治國指著路旁一棵大榕樹。這位三十五歲、來自綠島的年輕校長,從海邊到山邊,在偏遠地區的學校已服務十三年。對偏遠地區愈來愈邊緣化的趨勢有切身的危機感,「政府投入很多錢或硬體資源給原住民偏遠地區,但沒有成效。因為沒有人才去應用,」一輩子在偏遠地區生活工作的他憂心地指出,再加上九年一貫多元入學的政策,因為機會不均等,更拉大城鄉孩童學習的差距。

閱讀累積圓夢的能量

在不利的現實環境下要如何突破?「要靠閱讀。因為鄉下學童很多的經驗需從閱讀而來」,李治國斬釘截鐵地說。身高一八五,說話溫緩的李治國行動卻很迅速。去年八月才剛到任校長的他,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個讓學生隨時可以閱讀的環境,「每個角落都應該有書。」

原先的圖書室離學生上課的教室隔了一座操場,他覺得與學生的距離太遠又老舊,於是號召學校老師,在教室大樓區,共同布置了一間溫馨的圖書室,鋪上木質地板,學生看書可坐可臥,輕鬆自在。身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碩士的李治國更親自選書,讓許多獲得國際獎項的中外童書繪本進駐到圖書室,大大提高學童閱讀的興趣。

對兒童閱讀有深入研究的李治國知道,除了營造一個親近的閱讀環境外,閱讀還需要有大人適當的引導,孩子才容易培養閱讀的習慣。所以家長很重要,李治國決心在原住民社區大力訓練故事媽媽。

經過說服後,有十一位家長參加故事媽媽的隊伍,由李治國親自下海訓練這些只有國中小程度的布農族媽媽,變成引領孩童閱讀的大軍。在訓練過程裡,安排了閱讀的重要性、如何營造閱讀的環境、如何引導閱讀等課程。

一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我一直灌輸他們,讓他們認識,一生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那就是閱讀,」李治國急切地說。「因為閱讀可以累積實現夢想的能量。」
如今這些故事媽媽每星期一次在朝會時間,為全校學生說故事,此外他們對自己小孩教育的關心以及學校活動的參與都提高很多。

李治國更積極把閱讀融入各種課程裡。例如上學期主題教學,是有關隔代教養的議題,因為這在原住民地區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大部份的小朋友都跟老人家住一起。
全校師生先一起觀賞「有你真好」這部韓國片,敘述一位七歲都市小男孩暑假被母親送到深山與七十七歲的外婆一起生活的故事。

此外,又共讀相關的童書,之後同學除了用文字表達心得與感受外,再加上遊戲體驗,讓學生矇住眼睛、塞住耳朵、拄著柺杖玩遊戲,親身體驗祖父母或外公外婆視力退化、聽力退化,以及行動不便的狀況。了解之後,就會有更多的體諒。

感念老師溫暖的手

奮力要成為偏遠孩童向上的推手,是因為在李治國成長的過程中,也曾受到大人溫暖的手拉拔。
他小時後,父母親和許多綠島居民一樣,為了生活必須到台灣本島工作。整天與海為伍的綠島小孩,最常聽到大人告誡,不讀書就要去打漁。「像我們這樣沒背景、沒資源的、要靠什麼出頭?」站在故鄉的土地,面對遼闊的太平洋,李治國說出所有想要改變命運小孩的心聲,「教育是唯一能讓我們改變的機會。」

小學五、六年級開始,他的功課開始突飛猛進。念國中時,得了近視,家人也不知道,非常關心他的導師溫翠燕帶著他坐了四十分鐘的船,再搭車到台東市幫他配眼鏡。平時溫老師還義務幫他補習,也不時幫他交學雜費。因為感念溫老師對他的恩情,李治國立志要做一位像溫老師般的好老師,結果如願以償以優異成績進入台東師專,開始他的教育志業。「當老師能啟動一個正循環」,手握汽車方向盤,他回想少年時的際遇,聲音有些哽咽。

好校長及好老師

瘦弱斯文的游博賢老師是念慈的導師。板橋長大的他,在初來本校待過四年,新武分校也已待了六年,在教師流動率偏高的偏遠小學算是異數,「這邊的人溫厚善良,不需要鉤心鬥角,讓我覺得生命可以這麼單純
」,游博賢曾經小時候功課不好受到忽視,所以長大後希望當老師,讓每個小孩都能感到受到關愛。

因為加入台東劇團與戲劇結緣而有很大改變的游博賢,也把戲劇帶到教學上。「閱讀是接觸到別人生命的一種形式,透過戲劇,用心靈和身體來與別人的生命交流
」,藉由戲劇,游博賢老師將學生的閱讀帶入更立體化與具體化的體驗境界。

在沒接觸戲劇之前,游博賢自認是個很敏感、自我封閉的人,因為身體很瘦,即使是酷熱的夏天還是長袖長褲。自從九年前加入台東劇團後,心靈與身體都被開發,對自己更加認識,也更有信心。

因此,有了勇氣

每次看到學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游博賢都很感動,「他們愈來愈有勇氣接受自己,願與別人分享」,游博賢滿意地指出,念慈現在念國中的學長,不少都擔任領導幹部,做事更積極也更有自信。

在戲劇活動的過程裡,學生可以接觸到語文、音樂、美術。「當藝術走進他們的生命,他們就學會欣賞。懂得欣賞很重要,世界是那麼美好,沒有一顆心去欣賞,多可惜
」。游博賢希望透過親近閱讀、藝術、自然,讓孩子有健全均衡的全人格發展。
所以他也帶學生到溪流裡摸著石頭,感受石頭的溫度,再讓身體擁抱石頭,傾聽溪流的聲音。然後發出最舒服的聲音和大自然對話。

為了參加海端鄉六校閱讀活動成果展,游博賢把美國繪本故事《叔公的理髮店》改編成兒童劇,新武分校三到六年級的小朋友都參與演出,「這個故事表達愛和希望,希望他們學到對生命的希望,不要放棄
」。

念慈的新武分校操場邊,有棵綠葉茂密、高大的苦楝樹,每年三、四月會開滿淡紫色的花朵,遠望像紫色的雲朵落在樹梢。

台灣有句話說,苦楝花開,春天就來了。偏遠地區孩子的春天,也會因為愈來愈多有心的大人而提早到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1677
閱讀,改變的力量~用閱讀 搭一座希望之橋 文/周慧菁【天下雜誌299期2004/05/15】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閱讀,改變的力量~用閱讀 搭一座希望之橋       
文/周慧菁【天下雜誌299期2004/05/15】

台灣貧富之間,不僅所得差距拉大,子女受教育機會的差距也逐漸擴大。如何打破這種因社經、城鄉差距帶來的知識與教育落差,把每個孩子都拉上來?

十年前,全台灣的知識、教育、社會界的菁英群集一堂,激盪多時,為台灣的教育前景規劃藍圖,希望「把每個小孩都拉上來」。當時的教改審議委員會提出報告,為台灣教育未來點出三個重點方向:教育鬆綁,追求卓越,照顧弱勢。

報告書中寫著,「如果社會貧窮,或所得與財富分配不均,若干家庭無力追求教育,以致社會上很多成員潛在的能力和才華,得不到教育的開發,不僅是這些個人的不幸,也是整個社會的損失。教育不但啟發才智,使經濟富有,也促進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使社會和諧安定。」

十年後,今年四月底,新任教育部長杜正勝尚未走馬上任,一群基層的老師與家長集結在教育部前抗議。

四十六歲失業勞工郭清圳是家長代表,他沈痛地表示,現在學生得靠補習才進得了台大、成大、交大等國立大學,他做了二十幾年勞工,沒錢給孩子補習,孩子考不好只好念私大,又增加他的經濟負擔。他的家庭三代都在打拚,來尋求翻身的機會,但以現有的社會結構,他不認為教育可以讓窮人翻身。

基層教師協會理事長李文英也指出,在學校e化、提前學英語等教改方案中,忽略勞工家庭沒錢幫孩子買電腦,也沒錢讓他們補習,往往反而加劇了教育的階級差距。

弱勢家長、基層老師的呼籲,反映出台灣過去最引以為傲的成就--教育機會均等促成社會流動,正逐漸褪色,三級貧戶之子晉身總統將成絕響。

台灣貧富之間,不僅所得差距拉大,子女受高等教育機會的差距也逐漸擴大。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高低所得家庭所得差距由一九八○年的四.九七倍,上升到二○○二年的六.一六倍。

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駱明慶去年所做的「升學機會與家庭背景」的研究也顯示,高低所得家庭中上大學比例的差距也日益擴大,一九七九到一九八一年間,最低所得家庭就讀大學的比例與最高所得家庭則相差一一.四%。而到一九九七至一九九九年間,這個差異擴大為一六.八%。

如何才能打破這種因社經、城鄉差距帶來的知識與教育落差,真正把每個孩子都拉上來?不僅是台灣,也是許多國家認真思考,嚴肅以對的問題。根據《天下雜誌》二○○二年「閱讀特刊」指出,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紛紛以推廣閱讀來打破先天或後天的不平等,提升國民迎接未來的能力、縮短社會上的知識落差。「閱讀是教育的靈魂」,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指出,因為唯有透過閱讀,才能打破課堂教育的限制,也才有終身學習可能。

OECD曾在二○○一年建議,基礎教育的目標,應該要讓學生喜愛閱讀,並養成閱讀習慣,未來才能成功的終身學習。

閱讀是教育與學習的核心

美國研究發現,學童在三年級結束前,如果還不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未來在學習其他各種學科時也會碰到困難。

更重要的是,透過閱讀,可以跨越環境限制,穿梭古今中外,「進入另外一個時間與空間,另外一種文化;沒有閱讀,就只能活在自己的時間與空間裡」,台東師院兒童文學教授楊茂秀說。

道德的想像,人生的指引

每個人最初的閱讀,幾乎都是從故事開始。在聽故事、讀故事中,懵懂無知的孩童所感知的訊息,可能帶給他一生難忘的啟示。

天衛出版社發行人陳衛平指出,童話中的狗、狐狸、猴子等,往往反映了人類社會倫理關係的原形。小孩最初是從童話世界中,開始了解什麼叫挫折、勇氣、寬容與嫉妒,並成為他在成長過程中觀看世間萬象的基礎。故事不但提供了閱讀的趣味,也豐富了孩童的心靈。而年紀漸長後,青少年又透過更多故事經歷形形色色的人生,洞悉生命的脆弱,也形塑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一生中總有一段時光,某本書成為我們的路標,並在生命路途中一直存在著。小說的情節提供心理和道德的旅程,途中有僵局,也會柳暗花明,有許多決定要做,目標要達成」,小兒科醫師寇爾斯在《故事的呼喚》中指出。當然,希望孩子樂在閱讀,更不可忽視的是周遭大人的角色。

「人與書並不是天生相互吸引的,一開始,必須有說合媒介的角色,」《朗讀手冊》書中強調,必須經由父母、親戚、鄰居、老師或圖書館員,將書本帶到孩子的世界中。

英國兒童文學作家艾登斯也指出,在兒童的閱讀環境中,如果能有一位值得信任的大人提供各種協助,分享閱讀經驗,那麼孩子將可以輕易地排除各項橫亙在眼前的閱讀障礙。

為了讓更多未來世代在全球競爭中贏在起跑點,許多國家都努力推行閱讀計劃,致力打破先天與後天的不平等。美國政府特別提撥五十億美元推動「閱讀優先」計劃,其中特別補助閱讀環境較差的弱勢學生,希望五年內讓美國所有學童在小學三年級以前具備基本閱讀能力。

加拿大「培養閱讀人」計劃在教育程度與經濟環境較差的溫哥華市東區,挑選一些社區,聘請老師鼓勵家長與小孩閱讀。例如,在「學齡前兒童家庭指導計劃」就請了華裔、原住民、越南、拉丁美洲、非洲裔等六個家庭指導員,在社區內巡迴,每兩週到每個家庭,教父母怎麼帶領小孩識字、唸書,讓他們平時就可以啟發孩子的潛能,因為他們從不知道如何在家教育小孩。

打開心靈的鑰匙

「閱讀,不是拿起一本書而已,而是改變許多人的生命」,計劃召集人布莉森有感而發。
台灣的閱讀運動在曾志朗任教育部長時曾短暫推動,但部長換人後就停止了。目前在偏遠地區的學校裡,偶而看到教育部贈送的兒童讀本展示架,零落地出現在教室裡。但卻缺少新的童書。

有的老師認真的帶孩子閱讀,但更多的老師沒有時間,也缺乏技巧來啟發孩子閱讀。閱讀,雖然無法替代家人與老師的溫情,卻能幫孩子的世界開啟另一扇窗;書本,是孩子一生的領航員。如何引領孩子翻開書頁,進入奇妙的書中世界,找到心靈的遊樂場和智慧的寶庫,開啟這扇大門的鑰匙,就握在你我手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1676
弱勢教養區塊惡化 偏遠學生想翻身 難如登天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弱勢教養區塊惡化 偏遠學生想翻身 難如登天       
李月華/台北報導 【2004.05.25 中時晚報 】

根據《天下雜誌》在5月12至19日針對180所偏遠鄉鎮小學校長的問卷調查結果,台灣愈來愈多偏遠地區的下一代陷入隔代教養、貧窮或文化弱勢等困境。

天下的調查顯示,偏遠小學平均每6.7個學生就有一個屬於隔代教養家庭(占14.9%),每6.2個學生就有一個屬於單親家庭(16.2%),每11.5個學生就有一個屬於低收入戶家庭(8.7%),而每38.5個學生就有一個屬於外籍配偶家庭(2.6%)。

在這項調查中,9成2的校長認為,近年家庭教養功能喪失的情形比過去嚴重;父母參與小孩學習的狀況也十分不理想;每100位學生中,平均只有9.6個家長會參與學校事務或親師合作;只有2成8的家長會幫助學校購書、推廣閱讀活動。

當被問到「可以改變孩子未來最重要的方式是什麼?」時,8成以上(84.4%)的偏遠小學校長認為是「養成閱讀的能力與習慣」,其次才是「繼續升學」(11.7%)及「學得一技之長」(3.9%)。

學校推動閱讀最需要的資源是什麼?將近6成(57.7%)的偏遠小學校長認為是「老師能力的培訓」,24.4%認為是「購書經費」,19.2%認為是「外來人力的支援與刺激」。

但偏遠小學的閱讀資源卻顯得匱乏。在百所偏遠小學中,2成3在92年度沒有購置新兒童讀物的經費。若扣除去年原住民委員會補助原住民學校9萬元圖書經費,沒有圖書經費的學校比率會更高。學校申請購書經費補助或贊助管道雖然多元(教育部、教育局、原委會、企業界),但仍有超過2成的校長老師會自籌經費購買新書,其中來自家長會的經費只占1成。

在硬體方面,每一所受訪的偏遠小學都擁有圖書館,同時有8成以上學校有設置班級閱讀角落。整體而言,偏遠學校推廣閱讀所面臨的挑戰並不在硬體設施,而在如何培訓更多可以引導孩子閱讀的老師及家長。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1672
頁/共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