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往事曾經如此
市長:blackjack  副市長: juntruth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往事曾經如此】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美國與日本的真面目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911文件揭密 事發後FBI護送賓拉丹家人離美
 瀏覽4,928|回應17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911文件揭密 事發後FBI護送賓拉丹家人離美

編譯陳世欽/紐約時報華盛頓二十六日電


最新公布的官方紀錄顯示,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美國聯邦調查局確曾協助事件主謀賓拉丹的家人及特定沙烏地阿拉伯人搭乘特別包機離開美國。

紐約時報取得的文件副本顯示,聯調局幹員親自護送沙國兩個顯赫家族的成員前往機場,另有幾名沙國人士未接受過濾問話即離開美國。

這兩個分別住在洛杉磯與奧蘭多的沙國家族成員在九一一事件發生後向聯調局表示,他們非常擔心個人安全。聯調局隨即安排幹員護送他們前往機場搭機離開美國。事發後,聯調局展開歷來最大規模的刑事調查。

但聯調局對外傳特定沙國人士曾獲特別待遇的說法反應強烈。一名聯調局官員在二○○三年的內部備忘錄中指出:「外傳我們曾經護送特定人士出境的說法簡直就是胡扯。」另一名不具名的聯調局官員指出:「如果有人自認安全堪虞,我們會護送他們離去。我們不認為這是特殊待遇。」

這些紀錄揭開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的部分秘密,使外界得以窺見聯調局當時與當時至少一百六十名旅居美國或正在美國旅遊的沙國人士的互動過程,其中有些人是賓拉丹親戚。

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美國許多航班奉命不得起飛,前述沙國人士卻有辦法搭機離美,這個內幕使布希政府的批評者掌握另一個攻擊口實。不過白宮官員否認有任何人獲得特殊待遇。他們反駁說,這種說法不負責任,而且具有政治動機。

九一一調查委員會在去年提出的最後報告中反覆調查這個內幕,結果發現,在當局重新開放領空之前,特定沙國人士均未獲准搭機離美;並無證據可證明白宮曾經「政治介入」;聯調局盡責的過濾準備離美的沙國人士,確定對方並未握有與九一一有關的訊息後才放行。

前述文件似乎並未與這些調查結果牴觸,不過引起一些疑點。例如,聯調局的紀錄顯示,部分身家顯赫的沙國公民搭乘前此從未公布的班機離美,其中包括二○○一年九月十四日一班自羅德島首府普洛威頓斯起飛的包機,機上至少有一名沙國王室成員,以及九月十九日至廿四日之間自賭城拉斯維加斯起飛的三架班機,機上同樣載有沙國王室成員。美國政府於九月十三日重新開放領空,然而此後幾天,許多航班仍然無法起飛。

【2005/03/28 聯合報】 @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182154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富國不能坐視非洲貧窮【嚴震生】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05/07/05
《時論廣場》富國不能坐視非洲貧窮

【嚴震生】
  一個月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二○○五年的千禧年發展報告」公布之際,曾指出若沒有立即改善,漠南非洲國家貧困情況將會日趨嚴重,根本無法達到二○一五年所訂下「千禧年發展目標」。他指出今年九月在聯合國舉行「千禧年宣言」五周年之際,與會的各國領袖不能僅只於訂定目標,而須拿出實踐目標的具體方案。
  不過,安南秘書長可以略微放心的是,歐盟早已在日前宣布要在五年內加倍其對非洲的援助,而英國更是早在去年就將今年訂為「非洲年」,不但成立了「非洲委員會」,並且還在今年三月公布該委員會的報告。除了希望非洲國家能夠改善其治理、尊重人權、打擊貪汙腐敗、強化民主、提升醫療衛生等重要措施外,也要求西方世界大幅增加對非洲的外援(由目前的每年二百五十億美元提高到二○一○年的每年五百億美元,最終在二○一五年達到每年七百五十億美元)、完全免除非洲的債務、移除貿易壁壘、增加對抗HIV/愛滋的經費、歸還貪官汙吏藏在西方銀行的不義之財、提供每年三十億美元的維持和平經費、以及在未來十年每年撥款五億美元協助非洲國家設立大學。
  布萊爾對非洲的關懷,更表現在今年的世界八大工業國(G─8)的高峰會議之議程上。G─8的高峰會議將在明天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附近的格蘭伊戈舉行,由於英國是主辦國,布萊爾成功地設定議程上最重要的討論事項,就是有關非洲的貧窮、外援、及免債等議題。
  由於布萊爾在伊拉克戰爭中,是少數力挺小布希總統的西方國家領導人,因此小布希當然也願意表態支持布萊爾的方案,特別是有關免除非洲國家的外債。由於美國已在過去數年大幅提高對非洲的援助,因此布希政府原先並不願意回應布萊爾的要求,但在國際輿論壓力下,已在上周作出承諾,在非洲國家改善其治理表現的情況下,加倍對非洲的援助。此外,布希在上周宣布要透過「對抗愛滋、肺結核及瘧疾之全球基金」這個國際組織,大幅提高援助非洲國家對抗瘧疾的經費。
  在今年G─8高峰會前,由於有名歌手鮑伯‧吉道夫(Bob Geldof)所推動,號稱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Live 8環球接力扶貧演唱會,使得協助非洲人民脫離貧困的訴求,獲得全球重視。非洲外債的免除,似乎已成G-8國家的共識,因為西方國家意識到若是非洲的貧窮不獲得適當的紓解,它所造成的絕望和無助,只會讓這些國家人民企圖以較為偏激的手段來達成正義,包括加入國際恐怖組織來對抗已開發國家對第三世界的長期剝削。
  若是富國的領導人都正視貧窮是各國動亂和國際衝突的根源,那麼,國內的富裕階級和政府領導人難道沒有思考過國內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和赤貧階級缺乏脫貧機會,將會對國內的政治安定造成衝擊?當來自中下階層的大學生在讀書時就必須靠學生貸款和半工半讀來支付大學學費時,難道教育當局和學校沒有想到要提供更多的獎學金和獎助金,就如同G─8提供外援給非洲國家一般?當這些大學生在畢業後剛踏入社會之初,就已背負了相當龐大的債務而喘不過氣來時,政府是否也考慮過較為優惠的還債方式,甚至如西方工業國願意考慮免除許多赤貧非洲國家的債務呢?
  機會平等原應是普世價值,非洲國家的赤貧狀況讓大部分的非洲人民在全球化的國際環境中,根本沒有辦法有公平競爭的機會。我們當然樂見布萊爾首相代表西方國家作出告解般的宣示,認為非洲的持續貧困是人類良心的一道疤痕。在台灣面臨政治治理能力不足的今天,我們不敢期待政府能拿出立竿見影的辦法解決貧富差距,但對於這項問題表示關切或是反躬自省,不是領導人可以作的宣示嗎?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非洲研究論壇召集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5387
每個石頭底下都躲著恐怖分子 【星期專論‧南方朔】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每個石頭底下都躲著恐怖分子

關達那摩基地美軍指揮官米勒將軍(Geoffery Miller)有次訪問伊拉克時表示:「必須對他們全權控制,要把他們看成是狗!」...

 

美國反恐 世界更不安全?!
【華府劉屏-台北王榮霖】94.7.11
911之後反恐戰爭全球開打,世界變得更安全嗎?七七英國驚爆,讓世人重新反省反恐戰爭的本質,但結論很難下,不過,原先支持伊拉克戰爭的民意已反轉,而美軍死傷逐日增加,美國反恐頗有深陷內外泥沼的困境......

 

南方朔 

聞倫敦受到地鐵和巴士恐怖攻擊,死亡七十餘,受傷七百多,實在很替倫敦人抱屈。

因為,倫敦乃是今日全球反對伊拉克戰爭以及對布萊爾首相抨擊最力的進步城市。就在今年三月伊拉克戰爭兩周年之際,海德公園仍有將近五萬人示威抗議,並替十萬名死亡的伊拉克平民哀悼;而倫敦市長李文斯頓(Ken Livingstone)也公開譴責以色列總理夏隆為戰犯,「應關入獄中」,他並指出美英的反恐,只會愈反愈恐,讓整個世界都陷入危險中。但這樣一個進步城市,卻仍未能免於受到報復,這一方面印證了李文斯頓「世界愈來愈危險」的預言,另方面也顯示出倫敦其實是在代替它的首相布萊爾受過。

「反恐」成了另類侵略擴張

因此,倫敦的受到攻擊,它的死亡人數雖然和去年三月西班牙馬德里受到攻擊,死亡一九一人不能相比,但因布萊爾乃是美國總統布希的反恐戰爭同夥,由最近所揭露出來的資料,並顯示出早在二○○二年七月即入侵伊拉克之前九個月,美英即已串通決定,將展開侵伊戰爭。美英的這種同夥關係,使得倫敦的爆炸案,顯得更有針對性,而它所代表的意義,當然也比馬德里的爆炸案更為嚴峻它已是針對美英這個反恐軸心在做更大的反抗了。

自從二○○一年「九一一」後,美國的反恐報復主義當道,當年稍後即對阿富汗發動攻擊並佔領,但很快的,這種反恐報復主義即告質變,成為以「反恐」「愛國」為名的侵略擴張主義。在「反恐」之名下,它持續向中亞和裏海地區擴張,建立半永久性的軍事基地,緊接著又以「反恐」為名,炮製理由,侵略並佔據伊拉克。這種以「反恐」為名的侵略擴張,當然招致全世界幾乎一致的指責,但美英仍自恃其擁有絕對性的武力和媒體宣傳力量而一意孤行到底。

不過,自從布希政府連任迄今,美英這個軸心以「反恐」為名的侵略擴張,顯然已遭到了真正的反挫: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這兩個佔領的前線,阿富汗的神學士游擊隊,以及伊拉克抗戰游擊隊,已在今年年初完成了「再組織」的工作,不但戰士數量增加,裝備水準也大幅提高,它們不再只靠AK四十七,而擁有了野戰砲,火箭推動的榴彈,以及雷射引爆的高效炸彈。這使得從今年三月起,阿富汗與伊拉克的美軍受到突襲的次數和死亡人數開始大增,甚至裝甲車輛和裝甲直升機也都開始受到攻擊,伊拉克美軍死亡已累增到即將突破一七五人,而在阿富汗,則是神學士游擊隊已恢復到足以攻擊城鎮的能力。

就在六月中下旬,美國五角大廈特別在加州沙漠的厄文堡(Fort Erwin)軍事基地召開了一個緊急秘密會議,討論的主題即是阿富汗、伊拉克,甚至全球反抗運動已完成「再組織」的問題。與會者透露,美國已發現到由於「再組織」、反抗組織甚至已開始運用炸藥水準及操作技術相當困難的「改良式爆炸技術(IEDs)」,足以有效摧毀厚重的裝甲,而不必再像過去一樣要用「自殺炸彈客」或自殺型的汽車炸彈。這種科技水準的提高,意味著游擊戰士的死亡已趨降低,持久戰的戰力也開始增強。對美軍而言,也等於它已必須面對防不勝防的新情勢。而這種技術的改良,也同樣擴散到其他地區。一種「每個石頭底下都躲著恐怖分子」的情勢已告出現。倫敦的爆炸案即可看到「改良式爆炸技術」的手法。

恐怖分子作亂技術更精進

因此,美英的反恐軸心,過去三年多以來的那些反恐手法,現在已到了難以為繼的程度,在過去三年多裡,它主要是靠著武力征服,壓迫性的恐怖統治,以及全球監控,甚至採取刑求逼供的手段,希望讓伊斯蘭世界全面臣服。但三年多下來,美英自我標榜為「解放者」,實質上則是更大的「壓迫者」。美國佔領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為所欲為,它們為了壓服及獲得反恐情報,陸續逮捕過六萬五千人,而最嚴重的則是至今未了的虐囚案,因此「國際特赦組織」會長威廉.舒爾茲(William Schulz)已明白抨擊這是新式的「古拉格群島」。

而更可議的,乃是美國佔領軍的態度,就像關達那摩基地指揮官米勒將軍(Geoffery Miller)有次訪問伊拉克時所表示的:「必須對他們全權控制,要把他們看成是狗!」佔領軍的這種態度,使得曾駐防過伊拉克的士兵裡,有大量出現「後創傷緊張失控症候群(PTSD)」,根據「後創傷緊張失控全國醫學中心」主任富里德曼(Melthew Friedman)的作證,估計就有十萬之眾。他們精神不穩定,當拿到武器時就有殺人及自殺的衝動。

有一個士兵馬塞(Jimmy Massey)在駐伊期間曾擔任過檢查哨衛兵,即奉命殺死過卅個伊拉克平民,退役後精神崩潰,日前經常會手持「我為了政府而殺死無辜的平民」標語牌,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家鄉靜坐,上了美國報紙。所有的這些,都將以「反恐」為名的侵略戰爭本質,做了清楚的呈現。也讓美國年輕人愈來愈不願意投身軍旅,以免派到伊拉克或阿富汗,被迫去做良心不安以及有辱榮譽之事。這種社會心態,已使得美國募兵連續四個月無法足額,現在已降低標準,到了中學中輟生也歡迎的程度。

反恐殺戮已失去國際信心

因此,美英以「反恐」為名的侵略戰爭,現在已到了一個轉捩點,由於這場戰爭的本質,美國佔領軍的過度殺戮,尤其是在「所有被殺的人都是恐怖分子」這種合理化的掩護下,殺人已成了有理,因此更加不可能自我節制,這都使得這場戰爭在國際社會上日益失去支持。

最近美國Pew研究中心所做的全球民調,即發現到三年來「不喜歡美國」的程度,在多數國家都持續上升,而除了一兩個特殊例外,全球也都認知到美英愈是反恐,只會讓全世界變得更危險,而更離奇的是,乃是美國的侵略性,在絕大多數國家裡,喜歡中國大陸的程度已遠遠領先於喜歡美國的程度,這種喜歡程度的差異,在巴基斯坦是七九對廿三,印尼七三對卅八,英國六五對五五,俄國六對五二,法國五八對四三,西班牙五七對四一,荷蘭五六對四五,德國四六對四一。

而這種國際反應,美英反恐軸心在前線死亡數字的快速增加,以及各種反面訊息的不斷湧現,最後當然會落實到美國本身,出現民意的大反轉。在美國去年大選時,美國反戰的民意只有四成,支持反恐戰爭的仍達六成。但從今年五月起,已第一次出現反轉,有百分之五十六的人認為伊拉克戰爭根本就是錯誤,有百分之五十一認為應訂定撤軍時間表,有百分之六十一的人認為布希對伊拉克戰爭缺乏能力。而在這種民意反轉的趨勢下,國會內部的反撤軍聲浪也開始表面化。

其中,最戲劇性的,乃是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華特.瓊斯(Walfer Jomes)的轉向了。他在「九一一」後和多數美國人一樣,充滿了報復式的愛國心情,後來也無條件支持入侵伊拉克,對於白宮和五角大廈炮製假理由,也寧願信其有,不願信其無。當法國帶頭反戰他成了國會內的反法英雄,聲名大譟。但從五月分起,他卻立場突變,成了共和黨內頭號反戰英雄,主張訂定撤軍時間表。

他的立場突變,一方面是對反恐戰爭的本質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更重要的,則在於美軍死亡人數快速增加,已到了人們拒絕接受的水準。當華特.瓊斯等共和黨人開始加入反戰撤軍陣營,在和民意互動下,整個社會的大反轉遂難以阻遏。

這也是最近這段期間,包括布希本人,國防部長倫斯斐,以及美國的中東、伊拉克、阿富汗指揮官全部跳出來希望有消毒的原因。只是他們的消毒,徒然招致輿論更大的指責而已。

反恐逆流推向戰爭中心點

反恐戰爭現在已到了反轉期。美歐和全球民意都在加速改變,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抗戰則趨活躍,大量伊斯蘭國際戰士越過邊界前往參戰,並帶來了新的作戰科技。在作戰一段時間後又向全球倒流,把戰爭由邊緣帶向中心。

在反恐戰爭初期,美英為了營造危機感,發明了一個宣傳句子:「每個石頭底下都藏著恐怖分子」,但反恐三年多下來。愈反愈恐,由倫敦爆炸案似乎已顯示出,過去的那個宣傳口號,已真的成了一種現實。這是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倫敦則是個起點。

(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07897
慕尼黑傳真》倫敦一爆 戴頭巾的都不敢出門
推薦2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慕亞
blackjack

「歐洲凱達」恐怖組織揚言,下一個攻擊目標鎖定義大利和丹麥,米蘭回教徒八日在路旁舉行傳統的星期五祈禱儀式。全球許多回教教士利用本周五的祈禱會,譴責倫敦七日發生的恐怖連環爆炸攻擊暴行及涉嫌的恐怖分子。
美聯社

【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住在紐倫堡的旅德回教徒梅美特這兩天打電到倫敦給他表妹,表妹家離王十字站(King's Cross)很近,梅美特說,平常都戴頭巾的表妹再也不敢出門了,不是怕再度發生恐怖攻擊暴行,而是怕出門被倫敦人毆打謾罵。

梅美特表妹的恐懼並非無中生有,七月七日,倫敦也發生「七七事變」恐怖暴行,第二天就有三個回教徒在倫敦遭人打傷。二○○一年,九一一事件發生那一年,倫敦共發生四百個回教徒遭人毆打的案例,倫敦爆炸案發生後幾個小時內,至少三萬封向回教徒復仇的恐嚇電子郵件已寄出,言語激烈,如血債血還等。

倫敦恐怖攻擊甫發生,英國首相布萊爾立即在最短時間內和倫敦回教重量級人士會面,並保證會請倫敦警力協助維護旅英回教徒的安全,但倫敦警察局局長只建議回教徒最好不要出門。

九一一改變了很多旅美回教徒的生活,也造成許多回教徒搬離美國,前往歐洲發展,歐洲一向離回教國家較近,雖然步調和法律不適合移民生活,歐洲人總比美國人在九一一後的岐視態度和措施和緩多了。何況,大多數歐洲人傾向反戰。倫敦也是回教移民的最愛,目前約有一百六十萬回教徒定居倫敦。

畫清界線 不容易

可惜,七七事變也整個改變了倫敦回教徒的生活。穆罕莫德兩年前在離艾吉威爾路(Edgware Road)地鐵百尺不到的地點開了一家賣沙威瑪的餐館,餐館地下就是引爆點,兩天來,他的人生似乎跟著恐怖攻擊轉了一個大彎,平常人來人往的餐館再也沒人上門了,「現在回教徒又突然全部變成兇手了! 

「我們好像必須主動證明自己不是兇手才行,」柏林的回教聯盟主席哈新這麼說;倫敦清真寺大長老則說,「這次暴行也使我們再度成為受害者。」歐洲各地回教協會開始醞釀要走上街頭和真正的凶手畫清界線,但這種遊行活動在歐洲各大城市不是很容易申請,柏林警察局擔心,在目前案情不明朗前,一旦舉辦遊行,恐怕得小心新納粹攪局和衝突。

種族歧視 更深了

不只倫敦,住在德國的回教徒也人心惶惶,九一一後,因其中有三名做案暴徒來自德國,所以在德國的回教徒生活面貌也跟著改變,人權踐踏和種族岐視案件有如家常便飯。最明顯的例子,回教徒租貸房租過程變得更複雜了,不管有沒有宗教信仰,許多人較不願出租給回教徒,再者過去在學校或社區要申請一個祈禱室只要辦簡單的手續,自從九一一策畫人曾使用漢堡大學的祈禱室聚會後,這項福利也很快被取消了。

柏林目前有廿幾萬名回教徒,德國內政部估計,大約有四千名可能成為加入聖戰的回教激進分子,德國警方稱這些人為潛伏的特務,他們未來有可能在某人號召下,隨時加入聖戰。但德國警方也承認,他們如此估計沒有證據,事實上,任何對回教有狂熱傾向的人很可能立刻被視為凱達的「細胞」。

住在巴黎的女學生法蒂瑪已是第三代移民,她就讀巴黎精英學院,這個學院原本是總理或部長就讀的學校,畢業後找工作從來不是問題,法蒂瑪說,因為戴頭巾,她已感覺未來不會像別人那麼容易找工作,九一一後,她認為法國人對回教徒,尤其戴頭巾的回教徒不像過去那麼有禮,「倫敦爆炸事件發生後,我們的日子更不好過了。」最近才向倫敦一家金融機構寄出求職信的她,對這份工作機會完全不抱希望。

2005/07/10 聯合報】   http://udn.com

英國擬自伊拉克撤軍


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數百英國民眾9日聚集在遭到炸彈攻擊的倫敦王十字車站附近的「和平公園」,要求政府自伊拉克撤軍。另據郵報取得的英國國防部機密文件顯示,英、美兩國正在擬定新撤軍策略,英國部隊可望回國過耶誕節。

郵報登出上面有「機密」字樣的部分文件,據說是國防大臣瑞德呈給首相布萊爾的備忘錄,提出8500名駐伊英軍大部分可在三個月內撤回,其餘在年底時回國。

備忘錄顯示,美國也計畫把135000名美軍減至66000人,年底前把伊拉克18個省中14個省的保安工作,交給伊拉克部隊負責。

對於郵報的報導,瑞德發表聲明說,這只是國防部階段性檢討伊拉克情勢的數個討論方案之一。有關英國部隊駐伊時間表,目前並無任何決定。他並且重申,只要有必要,英軍會繼續駐留下去。另外,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8日宣布,將按原定計畫,在9月開始撤離駐伊拉克部隊,義大利派有3000名部隊協助美軍重建伊拉克。

【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英國9日傳出倫敦連環爆炸案以來最大的安全警報,警方在第二大城伯明罕市中心進行大規模疏散行動,疏散了娛樂區和唐人街的三萬人。另據媒體報導,警方目前鎖定的嫌犯包括馬德里爆炸案的幕後首腦納薩和凱達組織的歐洲頭子阿薩里。

警方公布最新調查結果,表示倫敦地鐵連環炸彈攻擊的三枚炸彈是在短短數秒內先後爆炸,而非原先報導的相隔26分鐘,攻擊作業非常精準。爆炸幾乎同時發生,顯示歹徒是使用定時器引爆,而非自殺炸彈客,四起爆炸中只有炸巴士的凶手當場死亡,警方擔心脫逃的恐怖分子可能捲土重來。

風聲鶴唳中,警方根據情報,迅速封鎖通往伯明罕市中心的道路,酒館、餐廳一律關閉,直升機在空中盤旋,救護車待命。警方並把一輛巴士上的可疑物品引爆,後來發現是一場虛驚,但由於警方的疏散命令不十分清楚,引起居民一陣混亂。

【編譯倪婉/綜合報導】

凱達組織是日前倫敦連環爆炸的頭號嫌犯,根據英國「星期泰晤士報」10日刊登的政府檔案報告,凱達正暗中在英國大學招募回教新血,而且特別鎖定具有工程或電腦專長的學生。

英國警方9日也發出安全警告,指仍然在逃的嫌犯可能再次發動炸彈攻擊。消息人士向泰晤士報表示,調查人員認為這些炸彈客「可能會再做一次」。

「星期泰晤士報」聲稱取得一份英國內政部和外交部流出的檔案報告,報導引述報告內容指出,「已知極端份子鎖定學校和大學,因為年輕學子好奇心雖重,卻比較不會質疑,易受極端分子鼓吹影響」。這份報告是英國政府在去年3月馬德里爆炸案後所做。

2005/07/10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英媒體:七七爆炸案 可能是本土恐怖份子所為


中央社倫敦九日法新電

十日出刊的「星期泰晤士報」、「倫敦世界新聞報」等英國媒體說,持續深入調查後,目前幾乎可以確定,七日造成至少五十人喪生的倫敦地鐵爆炸案是英國在地的恐怖分支組織所為。

  小報「倫敦世界新聞報」十日刊登一篇由資深警官史蒂文斯撰寫的專欄。

  史蒂文斯今年稍早退休前,是英國最資深的警官。他這篇標題為「年輕聰明......英國人」的文章指出,就他看來,這群恐怖份子幾乎可以確定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

史蒂文斯文中指出:「本週在倫敦中心發動爆炸案的恐怖份子,幾乎可以確定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他們在這裡長大,完全了解英國生活與價值觀。」

他補充說,認為炸彈客來自北非的揣測,是「危險且一廂情願的想法,是有害的錯覺」。

史蒂文斯總結道:「我想國內願意當回教恐怖份子的人很多,不需要從國外選進來。」史蒂文斯過去曾估計過,英國國內可能的炸彈客大約在兩百人之譜。

他說:「我曾因為如此直言遭受一些懲罰,但今天,在七月七日後,我絕對沒有理由改變我的想法。」他又說,回教社團過去曾提供密報,讓先前計劃在英國發動的陰謀失敗。

十日的「星期泰晤士報」也同意史蒂文斯的大致評估。該報以「唐寧街十號流出的文件批露,蓋達在英國招募人手」為標題指出,政府文件顯示,「極端份子招募者」尋找的是領有科技與專業資格、現居英國的年輕中產階級與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士。

2005/07/10 中央社】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05549
冒犯古蘭經 美軍稱僅五件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5.05.28  中國時報
冒犯古蘭經 美軍稱僅五件
尹德瀚/綜合華盛頓二十七日外電報導

    古巴關達那摩灣美國海軍基地指揮官胡德昨天坦承,根據他們的內部調查,基地警衛和審訊人員對古蘭經不敬的舉動至少有五次,但並無「可信證據」顯示古蘭經曾被丟到馬桶沖掉。而中東國家隨即有數千人示威,要求布希總統為此事道歉。

    調查人員從審訊記錄和其他文件中,發現有關古蘭經遭到冒犯的指控共有十三件,其中十件涉及警衛,三件涉及審訊人員。胡德說,經過查證之後,發現只有五件可被廣泛定義為冒犯古蘭經,其中四件係警衛所為,一件是審訊人員所為。

 

    胡德准將不肯透露這五件事件的細節,聲稱他們的調查還在進行;但他表示,五件中有三件「很可能」是蓄意對古蘭經不敬,另外兩件「很可能」只是無意間冒犯了古蘭經。

    至於另八件古蘭經遭到冒犯指控,調查人員在調查後,認為不足以構成冒犯罪名,以審訊人員涉及的兩宗指控為例,審訊人員只是用手碰觸了古蘭經或無意間站在古蘭經的上方。胡德說,所有這些事件都發生在基地頒佈古蘭經的處理規範之前。

    《新聞周刊》五月初報導古蘭經在關達那摩灣美軍基地遭到褻瀆,甚至被丟到馬桶沖掉,這篇報導在回教國家引發大規模反美示威,之後胡德指揮官下令進行內部調查,但迄今沒有發現有古蘭經被丟到馬桶沖掉的證據。

    胡德說,調查人員今年五月中旬再度盤問當初指稱古蘭經被丟到馬桶沖掉的犯人,這位犯人承認他只是聽到別人這麼說,他自己並沒有親眼看到;接著調查人員又問他說,他是否看過古蘭經遭到污損、褻瀆或冒犯等行為,犯人還是說他沒有親眼看過,只是聽說。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67784
伊拉克單日數起炸彈攻擊 至少53死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伊拉克單日數起炸彈攻擊 至少53


中央社伊拉克阿比爾二十四日法新電

伊拉克地方與保安官員表示,伊拉克北部塔拉法市昨晚再發生兩起汽車自殺炸彈爆炸事件,至少有三十五人喪命、二十五人受傷,使得單日汽車炸彈攻擊死亡人數增至五十三人。

庫德民主黨官員亞希雅說,在巴格達以北四百公里的塔拉法,發生最血腥的攻擊,兩名自殺客各駕一輛滿載炸藥的汽車衝入人群。

稍早美國軍方發表聲明說,兩名自殺炸彈客駕車衝進一位部族領袖住宅,至少造成十五人死亡。

今天發生的汽車炸彈作事件總計造成五十三人死亡、一百四十人受傷。

伊拉克保安部隊說,在巴格達什葉派區一家著名餐館外,午餐時間有一輛迷你貨車以搖控器引爆,造成八人死亡、一百多人受傷。

巴格達南方被稱為「死亡三角區」族裔混雜、治安欠佳的馬木迪亞鎮,也有一輛載著炸彈的汽車攻擊什葉派祈禱室,造成五人死亡、十九人受傷。

內政部官員說,炸彈炸毀數棟房屋,廢墟堆中找到五具屍體,這場汽車攻擊案發生在新掌權什葉多數派與被黜遜尼少數派間關係空前緊張之際。

警長阿布杜拉說,在伊拉克北部,基爾庫克以南七十公里的圖茲庫馬拉鎮,一輛小貨車在市政廳外爆炸,五人死亡、十九人受傷。

中部薩瑪拉也發生三起攻擊市區美軍設施的自殺炸彈案,其中兩起是汽車炸彈、一起是人身炸彈,有四名美軍士兵受到輕傷。



2005/05/24 中央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65039
媒體再爆料 海珊每天禁閉23小時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媒體再爆料 海珊每天禁閉23小時


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英國「觀察家」22日再爆料,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在巴格達的監獄裡日子難熬,一天有23小時得待在狹小又沒有窗戶的牢房。

海珊被關在高度機密的克洛普軍營,由於他在牢中的內褲照片流出,使得他的情形成為焦點。澳洲籍的前聯合國武器專家巴頓接受「觀察家」報訪問時指出,他覺得被關在該處的科學家受到不公平待遇,所以決定把牢中情形公諸於世。

包括海珊在內,有一百多人被關在陰暗的牢房裡,只有兩公尺見方的地方,沒有窗戶,只有一個小小的通氣孔。守衛有時還會把通氣孔鎖住,以做為懲罰,有些犯人被單獨囚禁達18個月。

巴頓說,海珊和其他犯人原本一天只有半小時放風時間,可以走出牢房透透氣,在國際紅十字會抗議下,去年才延長為一小時。

2005/05/22 聯合晚報】

內褲照曝光 海珊索賠百萬美元


編譯王麗娟/綜合二十一日外電報導

英國「太陽報」和美國「紐約郵報」廿日獨家刊出前伊拉克獨裁領袖海珊的內褲照,引起各方譴責。「太陽報」廿一日持續刊出海珊及伊戰其他落網要犯的監獄照片。海珊的律師揚言對「太陽報」提出告訴,索賠一百萬美元。

美國國防部認為,照片可能違反日內瓦公約,並對偷拍一事下令徹查。阿拉伯民眾反應激烈,美國總統布希不認為照片可能升高反美情緒,但對應監管海珊的軍事人員偷拍與照片外流仍然表示失望。國際紅十字會也加入譴責行列。

中東最具影響力、向來支持海珊的半島電視台雖報導了新聞,但以「基於專業與道德」理由,拒絕播出海珊除了白色底褲,一絲不掛的照片畫面。不過,「半島」的對手台「阿拉伯電視台」持相反觀點,在每節整點新聞中一再以快報形式報導。該台指出,觀眾反應不一,無論觀點為何,該台認定它是新聞,從告知的角度播出。

海珊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監獄照,從睡姿到洗滌衣褲都有,最不堪的是一張只穿底褲的全身照。「太陽報」廿一日新刊的照片中,海珊人在監獄內,穿著一件白袍,雙掌向上,頭微低,狀似祈禱。

廿一日另有一男一女的數張照片,男的應是人稱「化武阿里」的馬吉德,女的是生物工程專家「炭疽菌夫人」阿瑪許。頭髮灰白的馬吉德穿著浴泡,彎著腰,作勢從椅子上站起,一手拄杖,一手握著毛巾。阿瑪許戴著頭巾在監獄庭院散步。

「太陽報」告訴美聯社,他們為照片付了「一點錢」。同屬媒體大亨梅鐸集團的「太陽報」和「紐約郵報」指出,照片是一名美國軍官提供,目的是為了「重挫」伊國反抗勢力的士氣。

無論照片效果如何,篤定會挑動阿拉伯人敏感神經,美國形象也將進一步受損。

「太陽報」堅稱,「邪惡的野獸海珊」和他的黨羽不值得同情。而海珊更須擔心的是他可能因屠殺人民被判死刑,而不是被人偷拍裸照。海珊可能於數月後受審,伊拉克國家計畫部長薩勒說,伊國尊重司法審判,海珊被判死刑的可能性很大。

國防部發言人說,上述照片可能是一年多前拍攝。儘管布希認為這些照片不太可能引來更多的「殺人犯」,至少有一家阿拉伯大報認為,這些照片會引發更多攻擊。倫敦的阿拉伯文報「奎茲阿拉伯報」說,刊登一個人穿內褲的照片有如在「傷口上撒鹽」,稱不上英勇行為。

2005/05/22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63481
海珊獄中內褲照 上報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英國太陽報廿日在頭版刊出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在囚室內只穿內褲的照片,倫敦一家咖啡店裡的客人看得津津有味。
法新社

【編譯田思怡/報導】

英國太陽報廿日在頭版刊出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在囚室裡只穿內褲的照片。美國軍方譴責太陽報刊出海珊在獄中的照片,並積極調查是誰在什麼情況下拍這些照片及如何流出的。

這家小報刊出多張海珊的照片,頭版以「穿內褲的君」為題,刊出裸露上身,只穿一條白內褲的海珊。另一張照片海珊正在洗衣服,標題寫著:「君?他完蛋了。」

太陽報說,美國軍方人士把照片交給該報,他們交出這些照片,是「希望給伊拉克反抗勢力迎頭痛擊」。

該報引述這些人的話說:「海珊不是超人或神,如今只是個老邁的卑微老人。重點是讓伊拉克人看到他的模樣,讓神話破滅,也許能消除一些仍追隨他的狂熱分子的熱情。」

太陽報頭版標題寫著:「深入海珊囚室,首批照片大曝光。」該報宣稱,這是全球獨家報導這位六十八歲的前獨裁者獄中生活。

內頁另有海珊穿白罩袍、提水桶洗衣、穿黑色套頭上衣躺在白枕頭上休息,及穿長袍和拖鞋在囚室走動的照片。

美國軍方承認這些照片是真的,並發表聲明說:「這些照片顯然違反國防部指令,也可能違反日內瓦公約人道對待囚犯的規定。」

聲明說:「照片來源不明,但據信是一年前拍的。」

海珊二○○三年十二月被美軍逮捕,囚禁在不明地點。太陽報說,該報被告知拍照地點,但不會透露。海珊被關在秘密地點一間三點六公尺長、二點七公尺寬的囚室裡,由美軍透過閉路電視廿四小時監視。

海珊可能在明年受審,他的罪名包括種族屠殺、虐待和違反人權罪行,若罪名成立,可判處死刑。

2005/05/21 聯合報】

海珊內褲照 阿拉伯媒體反應兩極


編譯倪婉君/美聯社埃及開羅二十日電

伊拉克前總統海珊的獄中內褲照見報引起軒然大波,阿拉伯媒體有的登出照片,有的則以「令人反感」 (revolting)或基於道德為由不登。

中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卡達「半島」電視台基於「專業和道德」因素選擇不公布照片,只是以新聞插播的方式報導這則消息,並搭配海珊去年出庭照片。

不過「半島」的死對頭杜拜「阿拉比亞」電視台作法大不相同,不但在每小時的新聞中都播出海珊這張接近全裸的照片,電視台資深編輯還說,「這些照片雖然有爭議,但是我們認為具有新聞報導價值」。

總部設在倫敦的阿拉伯語報紙「奎茲阿拉伯報」的立場跟「半島」一致,甚至擔心刊出照片會讓更多的美國人遭到攻擊。編輯艾旺表示,「這就像在傷口上撒鹽,刊登這種照片根本算不上什麼英雄好漢」。

2005/05/21 聯合晚報】

海珊內褲照外流 布希要徹查


編譯洪伯昌/綜合報導

同屬媒體大亨梅鐸經營的英國「太陽報」和美國「紐約郵報」,20日在頭版獨家刊登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在獄中僅著內褲的照片,引起全球譁然,不僅美國國防部下令深入調查,海珊的律師也揚言告到底。不過太陽報21日又刊登另一張海珊的獄中生活照,並堅稱「這個邪惡的野獸不值得任何人同情」。

全英國銷量最大的太陽報,21日繼續刊登一張海珊在獄中身著白袍在鐵絲網後,伸手低頭狀似禱告的照片。另外,太陽報還登出一張前伊拉克官員「化武阿里」馬吉德在一張塑膠椅前彎腰屈身的照片,和一張「炭疽夫人」阿瑪許在獄中庭院散步的照片。

太陽報編輯丹恩在這些照片的圖文中寫到:「這個邪惡的野獸--和他冷酷的黨羽--根本不值得任何人的同情。」他說,海珊執政時期有30萬人憑空消失,他「根本不配被當成一個人對待」。

太陽報一篇社論更指出,海珊「要擔心的根本不是穿內褲的樣子被人拍下,而是他可能會因為屠殺人民而被判死刑」。

「半島」電視台20日報導,海珊的律師團準備控告太陽報。報導引述律師團主席卡松能的話說,太陽報「侵犯人犯的人權,違反日內瓦公約」,他們將「採取所有必要的法律手段」,「要那些如此對待海珊總統人受到懲罰」。

白宮副發言人德菲20日表示,拍攝海珊被拘押期間著內褲的照片是不對的行為,明顯違反美國國防部的規定,同時也可能違反日內瓦公約。布希總統對可能是負責監管海珊安全的人員拍攝照片並外流,深感失望,並強烈支持積極且徹底的調查。

2005/05/21 聯合晚報】

海珊 死刑機會大


編譯倪婉君/法新社華盛頓二十日電

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因為內褲照片曝光再度成為焦點,伊拉克國家計畫部部長薩勒20日在與美國國務卿賴斯會晤後表示,海珊可能幾個月後受審。

薩勒表示,「新的伊拉克司法制度完全獨立,政府不能干涉司法決定,不過上次與起訴海珊及其他戰犯的特別法庭審判長會晤過後,從他們口中得知在未來數個月內,海珊就會出庭受審」。

薩勒說,「我們依法行政」,雖然海珊是依嚴重的戰爭罪行被起訴,但是最後終將由法庭來審判,必須依法處理海珊問題。海珊被判死刑的機會很大。

2005/05/21 聯合晚報】  

媒體刊登海珊著內衣褲照片 律師怒提告訴


中央社巴黎二十日美聯電

前伊拉克總統海珊的辯護律師今天表示,將對在今日刊登海珊僅著內衣褲照片的英國媒體太陽報提出訴訟,並求償一百萬美元。

海珊的法國籍辯護律師魯竇表示,他將對太陽報刊登照片的做法提出一百萬美元的損害與利息賠償,並稱該報行為與海珊近期的審判有直接關聯。他說,「他們要付出極高的代價。」

魯竇說,他計畫在太陽報發行的各國分別提出訴訟。然而他則未對刊登相同照片的紐約郵報發表評論,僅表示訴訟對象僅止於太陽報。

魯竇認為,美國為推翻海珊以往被神話的形象,特別陰謀拍攝此照片,讓世人相信海珊不過是其階下囚。他說,戒備森嚴的監獄中竟能將相機攜入並拍攝照片,可見此事並非巧合。

太陽報與紐約郵報則透露,照片是由美軍人士提供。一般認為,照片是在一年前所攝。太陽報今天更表示,將在週六刊登更多類似照片。



2005/05/21 中央社】

布希要求徹底調查海珊穿內褲照片曝光案


中央社華盛頓二十日專電

白宮副發言人德菲今天表示,拍攝前伊拉克獨裁者被拘押期間著內褲的照片是不對的行為,明顯違反美國國防部的規定,同時也可能違反日內瓦公約。布希總統對可能是負責監管海珊安全的人員拍攝照片並提供外界,深感失望,並強烈支持積極而徹底地進行調查。

被問到海珊是否由美軍監管時,德菲說應該說是由聯軍監管。

問及布希總統好像對照片曝光不太在意,還說不認為照片曝光會煽動殺人,德菲嚴肅地回應說,布希回答媒體詢問時他在現場,當時媒體是問他,是否擔心照片曝光會煽動更大的叛亂,因此布希回答說,他不認為一張照片會煽動殺人,那些叛亂份子是受到野蠻落後的意識形態所煽動。

被追問布希是否為照片曝光事生氣時,德菲說,布希在接獲幕僚報告後,下令立即徹查到底。

至於美國政府是否會對照片曝光一事道歉,德菲說目前調查還在進行中,它很明顯已違反國防部規定,但現在還不知道這件事是誰做的,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無可奉告。

五角大廈發言人懷特曼則對海珊照片被公布表示遺憾。他說,很明顯地,這些照片不應該公諸大眾。懷特曼認為這可能是個別美軍士兵的行為,不過無論如何,它已違反國防部的規定,也可能觸犯日內瓦公約。

懷特曼說,國防部正在追查這些照片是何人於何時如何拍攝到,以及如何外流。

五角大廈首席發言人迪瑞塔則表示,國防部長倫斯斐已經接到展開調查行動的報告。

2005/05/21 中央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62900
「褻瀆可蘭經」報導撤 美形象已大傷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褻瀆可蘭經」報導撤 美形象已大傷


編譯朱邦賢/綜合十七日外電報導

由於美國白宮、五角大廈和國務院官員交相批判,新聞周刊十六日撤回五月九日所謂美國調查人員發現證據,顯示關達那摩灣美軍偵訊人員褻瀆可蘭經的報導。

新聞周刊主編懷塔克發布一句簡短聲明表示:「基於我們目前的了解,我們撤回先前關於軍方內部調查報告揭露關達那摩灣褻瀆可蘭經事件的報導。」

懷塔克隨後又說,他相信回教極端份子利用周刊中指稱美軍審訊人員在古巴關達那摩灣拘留營褻瀆可蘭經的報導來「滋事」。

懷塔克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訪問時表示,就在報導發行數天後,「回教極端份子故意利用這則報導試圖滋事」。

新聞周刊五月九日報導,關達那摩灣美國海軍監獄偵訊人員為了逼恐怖分子嫌犯招供,將可蘭經丟到馬桶沖掉。

白宮新聞秘書麥克雷蘭表示,新聞周刊撤回報導,只是「良性的第一步」,希望該刊採取進一步行動,以修補這項報導造成的損害。他說,新聞周刊應該「明確解釋事情始末,以及新聞周刊為何會犯錯,特別是向回教世界解釋,並指出美軍的政策和做法,以正視聽」。

巴基斯坦十七日表示,新聞周刊道歉並撤回報導還不夠。巴基斯坦新聞部長阿哈梅德說,新聞周刊的報導「傷害了回教徒的感情,只是道歉了事還不夠。新聞周刊在刊登會傷害人心的報導之前,應該考慮一百零一次」。

巴基斯坦外交部日前重申,應該調查所謂偵訊人員褻瀆可蘭經的真相。

麥克雷蘭說:「此一報導已造成嚴重後果,有人因而喪生,美國在海外的形象大壞。反對美國的人紛紛利用此一指控。」

五角大廈已展開初步調查,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足資佐證新聞周刊的報導。麥克雷蘭說,五角大廈會繼續調查。

在伊拉克阿布葛拉布監獄虐囚醜聞爆發後,美國政府一直努力展現寬容,以修補形象,如今新聞周刊做出上述報導,美國擔心早先的努力盡付東流。

結束伊拉克之行正準備賦歸的國務卿康朵莉莎.賴斯說:「出現這種報導,令人震驚。我認為傷害很大。」在國會山莊,多位軍事領袖接受議員質詢。

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將軍說:「在美軍部分,我們並未發現任何脫軌行為。」

刻在紐西蘭訪問的巴基斯坦外長卡舒里說,新聞周刊撤回報導「絕對有助化解回教世界的憤怒,不幸的是有些傷害已經造成」。

2005/05/18 聯合報】

美醜「聞」 接二連三


編譯田思怡/法新社紐約十七日電

新聞周刊撤回有關古巴關達那摩灣美軍把可蘭經丟進馬桶沖掉的報導,美國媒體再度成為眾矢之的,可信度遭到質疑。

這件風波是美國媒體一連串醜聞的最新一樁,先是紐約時報記者布萊爾捏造新聞,接著今日美國報記者凱利也爆發類似醜聞。緊接著又發生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名主播丹拉瑟用來路不明的文件質疑布希總統服役紀錄烏龍事件。之後布希政府用錢買通電台名嘴為政府宣傳的事也曝光。

媒體專家說,新聞周刊案件不能和其他醜聞相提並論,但可解釋美國民眾為何對媒體失去信任。在此同時,報紙和雜誌的發行量下滑。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克茲指出:「我認為新聞周刊事件和布萊爾或凱利事件不同,後者故意捏造新聞,新聞周刊的消息來源是該雜誌多年來極信任的消息人士,而該刊刊出的是該雜誌認為確有其事的報導,但顯然未做充分查證,也未仔細衡量刊出此爆炸性指控的後果。」

克茲說:「但對許多對新聞周刊極不滿的人而言,此事件和其他媒體醜聞沒什麼差別。」

紐約大學雜誌研究所所長波恩頓說:「這說明媒體,尤其是大媒體傾向不把關就任意引用官員和不署名的消息來源,因此,媒體不是扮演仲裁者的角色,而是高層人士的傳聲筒。」

最近的民調顯示,百分之四十五的美國人對報紙的報導很少相信或完全不信。

2005/05/18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60952
女兵哈曼 虐俘6罪成立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女兵哈曼 虐俘6罪成立


美聯社德州虎德堡十六日電

27歲的美國女兵莎布莉娜哈曼(Sabrina Harman),因在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參與虐待俘虜被控七項罪名,軍事審判團16日判定六項罪名成立。

由四名陸軍軍官和四名士兵組成的審判團,判定哈曼觸犯一項共謀虐俘罪、四項虐俘罪、一項怠忽職守罪。另一項虐俘罪名沒有成立。量刑聽審預定17日展開。哈曼最高可能獲判在軍事監獄服刑五年半。

哈曼是因涉及阿布格萊布監獄虐俘案接受審判的第二名美軍。她出現在200310月和11月初在監獄拍攝的一些最惡劣虐俘照片裡,包括與同案被告葛雷納站在一批疊成金字塔形的裸體俘虜後面。她也被控拍攝其他照片。

檢察官16日結辯時說,哈曼和其他警衛共謀虐待俘虜,「他們一起胡鬧取樂,他們的作為沒有任何正當理由」。

被告的辯護律師史賓納說,哈曼是沒有擔任監獄警衛經驗的新兵,到混亂擁擠的阿布格萊布監獄工作前也沒有獲得任何訓練。

本案六名共犯已與檢方達成認罪協議。葛雷納今年1月被定罪,正在陸軍監獄服10年徒刑。另一名被告琳蒂英格蘭也與檢方達成認罪協議,可是她宣稱自己是明知故犯,與葛雷納的證詞矛盾,因此軍事法官本月初推翻協議,發回重審。

2005/05/17 世界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60948
「美軍將可蘭經丟馬桶」引暴動 新聞周刊道歉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印度孟買的回教徒十六日舉行反美示威,抗議據傳古巴關達那摩灣美軍拘留中心的偵訊員褻瀆可蘭經,一名回教教士在示威中發表演說。新聞周刊已為誤刊美軍人員褻瀆可蘭經的報導致歉。
(美聯社)

 

 

 

 


印度孟買的回教徒十六日舉行反美示威,抗議據傳古巴關達那摩灣美軍拘留中心的偵訊員褻瀆可蘭經,一名回教教士在示威中發表演說。新聞周刊已為誤刊美軍人員褻瀆可蘭經的報導致歉。
(美聯社)

 

 

 

【編譯朱邦賢/綜合紐約十六日外電報導】

新聞周刊五月九日的「潛望鏡」專欄,引述消息人士的話指稱古巴關達那摩灣美軍將可蘭經丟到馬桶沖掉,引發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回教徒暴動,造成至少十七人喪生,數十人受傷。新聞周刊在十六日最新一期雜誌公開道歉,承認查證不周,這項引發流血暴動的報導可能有誤。

由於抗議群眾和安全部隊爆發衝突,造成至少十七人死亡,數十人受傷的不幸悲劇,美國保證調查新聞周刊上述指控。幾個國家的領袖對美國口誅筆伐,五角大廈官員指責新聞周刊報導「不負責任」。

新聞周刊主編懷塔克在致讀者的公開信中表示:「本刊對報導有任何錯誤感到遺憾,並向暴動的受害人以及遭波及的美軍致意。」

但懷塔克後來接受訪問時表示:「我們並未收回任何東西。我們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到底為何。」

五月九日的新聞周刊報導,美軍內部報告指出,調查人員發現證據,顯示訊問人員將幾本可蘭經放在洗手間,甚至將其中一本放進馬桶沖走,旨在逼囚犯招供。

懷塔克在給讀者的信中寫道,新聞周刊的資訊來自美國政府一位消息靈通人士。新聞周刊刊登這篇報導前,撰稿人伊希可夫與巴瑞曾要求兩位五角大廈官員置評,結果一位官員拒絕,另一位則質疑報導的另外一部分,但沒有質疑可蘭經遭褻瀆的部分。

十三日五角大廈最高發言人告訴新聞周刊,審視軍方的調查報告後,做出一項結論:調查並非針對褻瀆可蘭經的部分而做。發言人還說,五角大廈還調查了囚犯所做的其他褻瀆指控,但發現這些指控「並不可信」。

新聞周刊華盛頓分社社長柯萊德曼說,新聞周刊相信,在報導一名獄卒企圖將可蘭經沖進馬桶時犯了錯。軍方調查人員證實獄卒沖可蘭經的指控。

柯萊德曼十五日告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晚間新聞節目說:「此刻的問題是找出真相。」

關達那摩基地監獄一共囚禁了五百廿人,其中許多囚犯是回教徒,他們是美軍攻打阿富汗「神學士」政權以及「凱達」組織同路人時被俘的。

五角大廈發言人懷特曼聲明稱,新聞周刊的報導「明顯不實」,「不負責任」,「可能在全世界的回教社區造成重大後果」。

2005/05/1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60333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