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旧闻新解:29小时攻下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新华网北京2009年9月10日电题:1949·旧闻新解:29小时攻下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新华社记者张汨汨、王经国
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网从9月10日起,推出“1949·旧闻新解”系列报道,通过亲历者的回忆,重温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重大新闻事件,解读1949年这个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年份。
(1949年旧闻:新华社平津前线十五日下午三时急电 人民解放军今日下午一时半完全占领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天津,守敌全部被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生俘。市民对于天津的迅速解放,极为欢欣……)
亲历者说:
“陈长捷被俘后见到我们的随军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想到贵军之神速。”李中权说。
今年96岁的李中权,是天津战役的亲历者。当年,他是东北野战军九纵的政治委员。
这“没想到”的“神速”当指两样:一是李中权所在的东北野战军“一步不停地于解放沈阳后长驱入关,且率80万人之多”。二是在战前被夸耀“固若金汤”的天津城,解放军仅用29个小时就攻下来了。
在战前,陈长捷这位“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曾与他的上司——“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有过一致的判断:从军队常情、战争史实看,刚刚打完辽沈战役的东北野战军,至少要经过3个月的休整才会入关作战。为此,他们把“下一场大会战”的时间,定到了“明春化冻以后”。
不曾料想,辽沈战役后仅过半个月,东北野战军就结束休整,秘密开赴平津战场。
“提前入关,就是要协同华北野战军歼灭傅作义主力,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不给他南下支援长江防线、或西退绥远老巢的机会,尽快完成东北与华北的统一。”李中权回忆。
这一边,为迷惑敌人,东北的报纸、电台还在大量播发东野主力在各地的庆功、祝捷、练兵等消息;那一边,各路部队已绕开山海关,从热河出冀东,夜行晓宿,疾赴平津。
李中权所在的九纵半个月内行程1400里,到达冀东迁安县后,又以每天100里的速度赶向芦台、塘沽,切断天津与塘沽之间的联系。
“10天,我们歼敌9700多人,缴获了大批物资,还有1架飞机。”李中权说。
东北、华北野战军把傅作义几个王牌部队分割包围在张平、平津线上,实施各个歼灭,到1948年底,傅作义在华北的嫡系主力丧失殆尽。“这是毛主席订的连环计,叫‘先打蛇尾,再打蛇头’!”李中权说。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了一篇有气无力的“元旦公告”:要“建设起一个完整无比的三民主义的富强康乐的新国家”。与此同时,毛泽东发表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
1月,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22个师共34万人合围天津,参谋长刘亚楼任前线总指挥,一场大战即将打响。
“这是一场攻坚战。”李中权说,“陈长捷在城防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把天津城修成了一个‘大碉堡’。”
为扫清射界,陈长捷下令把外围防御阵地前1000米以内的树林、房屋全部烧毁,埋设了4万颗地雷;把运河水引入3米多深的护城河;城墙上遍布电网、铁丝网,每隔30米就有一个碉堡,城垣后面是星罗棋布的纵深地堡群;市内的主要马路、胡同路口还修筑了380多个大型碉堡……固防后的天津,陈长捷用了4个字来形容:固若金汤。
“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代表傅作义跟我们谈判时说:解放军半年也打不下天津。”李中权说。
当时,中央军委给出的破城时限是3天,林彪定限48小时,刘亚楼满有把握:30个小时内保证把天津城拿下。
“我军历来讲: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敢说30个小时打下天津,因为我们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李中权说。
攻城部队集结了1300多门火炮,在天津城墙下挖了纵横交错的交通壕,修建了1100多个掩体,还用芦苇扎成了简易的浮桥,用以通过护城河。
1月14日10时,弥漫在天津城上空的浓雾逐渐散去,随着3颗绿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总攻打响了。
上千门火炮怒吼着向城墙轰去,铁丝网、鹿砦被炸得乱飞,被引爆的地雷一连串地爆炸,随即,爆破队在火力掩护下冲向障碍区,主攻部队像潮水一般涌向城墙……
“部队从东、西、南三个方向猛攻。”李中权说,“作战方针叫‘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
李中权所率领的九纵担负城南的攻城任务,担当突击队的两个团相继向护城河扑去。守敌在地堡中疯狂射击,并使用了大量燃烧弹。突击队员一排排地倒下,又有更多的战士冒死冲向城墙,突破口越撕越大,到15日凌晨1时,津南城防被彻底攻破。
进入市区后,部队更加势如破竹,被打退的敌人落荒而逃。“一路上,到处都听见我军战士在喊抓俘虏。”李中权回忆道。
15日中午,东、西、南三路大军在耀华中学会师,“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陈长捷在指挥所地下室被俘。至15时,天津战役胜利结束。
“这时,离总攻发起的时间,才29小时。”李中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