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真正的台灣史研究
市長:泥土‧‧‧郭譽孚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真正的台灣史研究】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專書──我們「台灣史」的「日本時代」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第四章第二節 續四──「二二八」歷史悲劇的本質:
 瀏覽1,381|回應1推薦2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邵爺
egjc888

二、「二二八」歷史悲劇的本質:

 

研究者相信,任何重大事件的發生,在人們長期的忽視後,與其精疲力盡在它利害關係人莫衷一是的細節上1,不如透過對於大局的脈絡發展,牽藤摸瓜地探索事態發展的大方向,往往比較能把握事件的全貌;當然,這不是事件本身的細節不重要;而是當事件的許多細節難以確認時,這是一種避開細瑣先行掌握問題全貌的方法。用粗淺的哲學上所謂「事物」的「現象」與「本質」的關係來做比喻,就是現象可以呈現出百千萬種的形狀,但是若經過理性的分析與綜合,人們不需要以死功夫去硬記猛啃那百千萬種的形狀,只要掌握事物內部的重要特殊性質,與他們在時空裡的互動關係,就能深刻地認識所有那些看來極為繁複參差的現象;本研究在此提出「二二八歷史悲劇的本質」,即依前述的種種的問題脈絡,整理出以下的幾項本質:

 

(一)是中國人民近代悲劇延續的本質

 

這是一個中國當時的政府必須負起責任的事件,無論它自己能提出多少理由,是堂皇的或卑屈的;既使它可以把自己在理論上解說出像「政府乃是一項必要之惡」之類說辭,以該事件與其後的所謂「白色恐怖」,似乎確實使社會內部異質性降低,而使得社會整體發展可能得到較好的控制;但是當政者也應該對這悲劇負起責任。然而,更重要的,應該是它作為亞洲大陸與中國血緣、地緣最近的島嶼,在中國的航運能力足以相當安全地來往台灣海峽後,它就與中國歷史產生了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

 

也因此,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近現代悲劇史,那籠罩在整個中國上空的沉重哀傷,就也成了台灣必須共同呼吸的氛圍;因而,他與中國的悲慘命運幾乎是同步的,由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中名揚神州的林則徐為禁鴉片問題被罷黜,同時,林則徐的同年摯友,在台灣鴉片戰爭抗英有功的姚瑩1,縱在台灣是萬民擁戴的人物,同樣也不能不在英人的高壓下被清廷治罪;由此開始,中國經過兩次英法聯軍、中法之戰、甲午之戰的殘酷考驗,步上八國聯軍、清朝覆滅、民初以後長期動亂的漫漫長路。台灣的道路則以不同的形式呼應著:他以已發動明治維新的日本,於1874年侵伐台灣原住民的牡丹社不利2而清廷求和開始:

 

對於漢族移民言,經鴉片戰爭姚瑩在台灣守衛海疆有功卻獲罪,中法之戰劉銘傳於基隆擊敗法軍而清廷求和,到甲午戰後台灣無辜被割,雖有乙未抗日的重大犧牲,但是仍然從此落入日本殘酷殖民統治的牢籠,那是經過抗日有功,避居福建的簡大獅竟必須被引渡到台灣被日人殘害,到台灣在50年的日本統治下,在號稱「進步」「文明」的治績裡,竟然持續地上演著我們先民平均死亡年齡一直都不到25歲的慘劇。

 

對於南島語系的原住民言,1874年後,他們的噩運是清廷為避免原住民可能再引發類似「牡丹社」的國際糾紛,決心改變過去禁止漢族移民移墾侵擾,對原住民設立保護區的政策1,進行積極的所謂「撫番」政策,這當然就打破了他們過去「帝力於我何有哉」的自由,他們的世界也就隨著當時漢族統治者的現代化程度而受到逐漸地侵蝕;所幸,由於他們的居地僻處後山,非相當先進的武力不易侵入,以漢族移民死傷極眾的乙未抗日言,除了與漢族融合的平埔族損傷較多外,一直要到1906年佐久間總督覺得平地漢族似乎安靖,可以進一步掃蕩番地後,才受到有計劃的嚴重殺戮2,從此也進入殘酷殖民統治者所建造的牢籠。

 

二二八事件正是發生在這中國近代悲劇史尚未結束的時代;1945年的日本投降,是中國以類似蘇聯對付希特勒的,但更慘痛徹底的方式,用所謂「焦土抗戰」、「吾與汝偕亡」的原始戰爭型態,將狂傲的日本拖倒的,中國幾乎已流盡了每一滴鮮血;在當時民族的戰爭悲劇看來已經結束之際,在那中國民族失血過多的年代,很少人可以預見內戰的悲劇正在急劇的萌芽,又有多少人能預見外國勢力正一面擺出願意賑濟戰後中國民族的「天使」或「神子」的姿勢,一面卻在手掌心算計著如何利用中國與台灣悲劇的機會,並想藉此攫取更大的利益1?中國和台灣都只是以一個原料供應地和一個重要的消費市場,或一個戰略點,有無盡的利益等待著人們去競奪而被關切──儘管中國人這時已有過類似英國大哲學家羅素如下的想法

 

所有強權,無一例外,其利益必將與中國的福祉和中國文化最好的發展途徑相衝突。因此中國人不能再想乞求外人的恩惠,必須以它們自己的力量去尋求自救的法子2

 

──當然,這些並不能減輕當時主政者對於悲劇受難者所應負的罪責,但是,它確是我們「二二八悲劇」的一項重要的本質,儘管,未來中國應該不會再出現那樣的悲劇,但是它在我們認知「二二八悲劇」時,也絕對仍是一個應該注重的特質,二二八悲劇的種種,都是這種中國近現代歷史悲劇「本質」中所衍生出來的可悲「現象」。

 

(二)是國際政治強國運作的本質:

 

所謂「國際政治」,大部分其實是強權的運作;這時國際政治的本質絕非弱國所期盼的「國際道義」,而是現實的利益;我們由鴉片戰爭的「南京條約」開始,經過「馬關條約」到「舊金山和會」,都很明顯的呈現了國際社會裡這種依現實利益運作的軌跡;至此,我們要回看1946年二、三月間,台灣的客籍國民黨領袖丘念台在上海所遇的盟軍軍官,竟明目張膽地說出「您回台以後,如果感到民眾不滿現實政治,不妨和我們聯絡,我們軍部派有人在台灣,我現在寫一封信介紹您去見他,希望時常和他保持聯繫。」;而感慨的丘氏將該信交給陳儀看後,陳氏很激動地說出的那句沉痛的氣話──

 

我在台北也覺察到,盟軍中有少數人對台灣存有不良意識,如果他們要干涉台灣,我們也要收回琉球。

 

但是作為弱國的重要政治人物,在國際上卻絕對不能說出自己這種真實的感覺,就為我們呈現了國際社會中弱國的委屈與強國運作的本質。換句話說,由前引各資料裡,例如,類似丘氏得到美軍青睞者有多少?由1945年中國視為極機密的「美軍兩棲登陸台灣作戰計劃案」裡,究竟有多少台灣內應者資料?與戰後初期美國軍部與台北領事館在台灣進行各種調查活動時,南京美國大使館又曾流出多少?柯爾在它赴南京述職時所警覺到外流的調查報告資料配上1950年代初人人皆知親美的孫立人政變案,不僅1949年3、4月間,有當時美國大使館的大使代理人廣州代辦為台獨領袖廖文毅和當時的國府主要駐台灣將領孫立人的代表人安排見面1之事,更有秋季裡台灣情報部門的鄭介民將軍,在訪美期間,竟看到美國最高情報機構關於孫氏態度與言論思想的不利報告,直似政變未啟動前消息早已滿城風雨,這哪裡是真正支持政變的方式,只不過是強國肆意表現的威壓罷了2?而柯爾在其著作裡自述在日本往見避居日本的林獻堂,林氏拒絕談論日軍在中國南京投降典禮前後的重要秘辛1,就可能是林氏已深切感到台灣的悲劇有很大一部份源於在這種國際政治上,沒有道義,強權只依自己的利害關係擺佈弱者的本質──以此參看我們讀到美國華盛頓總統在它的卸任演說時,對於曾經援助其1776年獨立革命的法國,希望它對1789年法國大革命有「國際道義」的回報時,他著名而冷漠的所謂

 

一國對於他國有熱情的喜愛,也一樣能產生各種壞處,由於對所喜國家的同情,遂幻想彼此有共同的利益;實則所謂的『共同利益』,僅是想像的,而非真實的;於是把他人的仇恨灌注於自己,結果遇他國與人發生爭執或戰爭時,自己並無充分的理由,而亦陷入其中

 

歐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對於我們毫無或甚少關係,因此歐洲各國時常發生爭執,其原因根本與我們無涉,所以我們如果用人為的約束,把自己牽進他們政治的經常漩渦,或與他們友好而結同盟,或與敵對而生衝突,都是不明智的」2

 

據說,從那時起,這種「道義」就成了美國外交政策運作的根本原理。不過,更重要的是,那樣的「國際道義」,其實不僅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原理,確實也是整個國際社會已認可的運作規則,也因此,它就是我們在當前的國際社會裡,不能不接受強國撥弄擺佈的複雜本質3

(三)是百年來被愚弄而缺乏主體性的本質

 

二二八事件的另一項本質,可說與前一項本質密切相關,但是卻絕不能因而就加以忽視的;它,主要的,我們可以用文化霸權的觀點來把握;即國際政治現實裡強國的支配,並不以政治為其唯一的對象,作為動員與維護政治力量的文化力量確實也是其支配範圍裡的重要對象;換言之,二二八的悲劇,確如前述,當時的國民政府當然不能辭其咎;但是其所以能被沉埋至五十年後,許多細節已很難釐清,除了國民政府長期統治的禁忌外,對於身在自由陣營,以美國為庇護者的台灣自由派或反對派言,深入該事件裡就不能不涉及自由陣營霸主的美國,與他所提攜的日本,兩者在此事件裡的角色問題;這也是該事件即使在反政府的陣營裡也一直未能被充分研討探究的理由1──只有利用它來作為煽風點火、獲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其實際情形,研究者可以拿解嚴後,台灣官方第一冊對於「二二八事件」因果問題的學術研究報告,「悲劇性的開端──台灣二二八事變1一書,為什麼要請美國著名教授馬若孟2負擔三分之一的責任,甚至,他所屬的美國史丹福大學還願意出錢資助大筆經費;表面上是有一公正客觀的外國學者參與,以取得所謂的「公信力」,其實,更應該是因為這一問題,實在不僅牽涉自由陣營霸主美國當年在台灣的作為,當然必須得到美國相當程度的認可。並且,更進一步的,則是它的研究取向將可能決定它未來會是「鞏固」、「強化」或是「批判」「反省」戰後「自由陣營」歷史裡「自我合理化」理論建構(即當時社會科學主流的「現代化」理論)的重要文獻──現代化理論作為文化霸權的主力建構,它強調歐美殖民帝國的戰前作為,都能在物質和精神上為落後的殖民地帶來可以促成社會「進步」的所謂「現代化」的條件──那是它在後來40年冷戰期間自許為「世界警察」,維持「世界秩序」的重要基礎;以「二二八事件」言,如能被定位在「現代化」對於「落伍傳統」的不幸悲劇,將是多麼有利於現代化理論的生動教材。也因此,該書中提出了許多這類的觀點,但是卻忽略本研究所及的,我們殖民地人民的真實生活水平與歷史綿亙的威壓悲劇;可以印證的事實,就是在這本重要的報告裡,何以對事件前的背景論述頗詳,但是對於本研究所提及的日人破壞我台灣金融與經濟的毒辣史實與美軍枉法審判我們台灣先民的「澀谷事件」卻皆視如不見?豈非由於在該兩事件裡,美國確實大大損傷了其作為霸主所應該具備公正與合理的形象!日本則已完全暴露了其殖民統治的真面目,無法解釋其自許為「殖民母國」1的「母愛」!至於,何以將出身在長老會富裕醫師家庭、就讀日本小學(本書第三章第三節曾藉公學校的台灣小女孩描述日人小學校的情形,請參考)、受日本人疼愛的、轉學時日人校長率領全校學生(都是日人)到車站送行的、整個家族有20人以上為醫生,顯然在一般台灣人精英裡絕對是特例的彭明敏2,作為研究的樣板,並在該書裡一再引用彭氏的說辭?何以對於許多日據時代公開的資料都沒有檢視地全盤的接受,舉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所謂:

 

日本投降十一天後,安藤利吉總督……他很驕傲的表示,台灣人並沒有採用暴力對付日本人,……」1

 

一九三七年,台灣已經享有了四十年和平和經濟上空前繁榮的日子。2

 

以前者言,我們細看各種回憶錄可知,事實是對日人暴力報復曾在各地發生,是因為日軍還有近20萬人在台灣,是擔心台灣動亂,報復行動才被制止的緣故3;對於後者,在「犯罪即決例」與「匪徒刑罰令」下,真的有四十年的和平和繁榮嗎?為什麼該報告根本沒有學術上所應有的查證或論辯?至於,最能清楚透露其中「合理化」訊息的可能就是該報告裡將「二二八事件」合理化為「悲劇性的開端」(意味原來預期只有「開端」是悲劇性的,若沒有成為喜劇責不在我,台灣的成就是「喜劇」,所以應該容忍之意)的同時,該書輕描淡寫但卻精采地夾帶著合理化美國在菲律賓醜陋統治的敘述,即所謂

 

甚至在1940年代以前,現代的國家仍然無法避免對其屬地施加壓力,以鞏固其統治權。記得美國政府為了鎮壓菲律賓人的叛亂直接殺了一萬六千人。而由於戰事造成的經濟衰退及衛生問題致死的總人數,更高達25萬人4

 

其中將「無法避免」「施加壓力」「以鞏固其統治權」作為讓人接受他在菲律賓「直接殺了一萬六千人」「致死的總人數,更高達25萬人」的合理化過渡──這就是國民黨政府在李登輝治下對二二八事件的學術成果!請回想一下,它和李氏當年得獎的「全美農業經濟博士論文」,是否有十分相似的味道?這是顯然連當前尊貴的學術界也被外人愚弄的情形,配上前此指出的日據時期50年我們先民被愚弄的種種,啊,我們可悲的先民被欺騙、朦混,可謂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我們在本小節揭露所謂「過去我們台灣人被愚民而缺乏主體性的本質」,在強調台灣主體性、重視深耕本土的歷史與文化的今天,我們在此加以揭露而求取自我改進,豈非是絕對必要的! 

 

 

 



1 關於本質問題的探究,往往讓人有逃避重要細節的嫌疑,在此謹告讀者,本研究對「二二八事件」擱開細節的理由,是因為時間耽擱過久,實難將若干沉重細節拼湊完整:以對於「二二八事件」極有研究的作家李喬先生在其大作裡曾提及的,在基隆曾發生慘無人道的陰莖割棄事件為例;相對於此,研究者在研究中則曾聽到基隆駐軍數名,去鐵道旁的私娼寮尋歡發洩,竟被謀殺於榻上的事;陳述人是80多歲的外省籍老者,因與駐軍有業務往來,而訂交情,又因業務往來的交情對象突然消失,詢問後始知此令人震驚的內情。(老者早年與台灣女性結婚,育有子孫多人,不喜談往事,已於今年暑期往生。)以地緣關係言,或許其中有值得與李氏的資料相探索者;但是,實在不易究明其間的真實關係;所以本研究提出以研究本質的方式,處理此問題。此供參考。同時,研究者也願藉此表明,個人對於理性主義的信仰,請原諒研究者絕不肯以「瘋狂」或「愚昧」一類的簡單說法,抹煞人類亙古以來,對於普遍而合理的人性的體會與期待。 

 

1 姚瑩與林則徐皆生於乾隆五十年,但姚氏中進士雖早林氏三年,有名聲,但宦途不平順;林氏任將蘇巡撫時姚氏在蘇為縣令;1835年,正值清廷下詔荐賢,林氏荐之曰:「學問優良,所至於山川形勢、民情利弊、無不悉心講求,故能洞悉物情,遇事確有把握。」1837姚瑩被擢為福建台灣道員。1840年鴉片戰爭時,兩氏分別在兩岸擔任拒英的任務;故本文有此一說。

 

2 本戰役發生於清廷已無暇東顧的年代,日軍在國內政爭相持不下,貿然出兵,攻伐並不順利,固然在以眾擊寡及優勢武器的情形下擊敗了牡丹社原住民,但是戰死與病死者仍達五百多人,如果清廷善用時機,日軍實無長久留台的條件,但清廷早失以戰止戰的決心,以求和苟安為得計。

 

1 此可以道光27年(1837)清廷批駁台灣水沙連六社輸誠獻地之閣議結論為例;其文曰:「以該生番輸誠獻地,固由不諳耕種,謀食維艱;欲求內附,以為自全之策。惟利之所在,日久弊生。況生番、熟番合壤而居,不能不予漢民交易,倘日後官吏控欲,偶或失宜,極易激生事端;國家開闢邊境計劃必周,與其輕易更張,而遺患於後;不若尊例封禁而遏利於先。所議自是籌及久遠,未墾遷就目前。且此項番地就以土牛為界……自應恪遵舊章,永昭法守。該督所請六社番地歸官開墾之處,著勿庸議。」正顯示了這樣的政策。「『清實錄』台灣史資料專輯」,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頁911。依據日人在牡丹社事件時的調查,當時番人且不對官方繳稅。

 

2 當然,在1906年以前,原住民並不是完全沒有受到殺戮。例如,1902年,新竹苗栗一帶的賽夏族抗日事件,日軍動員了步兵兩中隊與炮隊支援攻擊,才取得了勝利,就是一例。

 

1 著名的「雅爾達密約」就是這樣一著漂亮的棋,將40年前戰敗撤離東北的俄軍引回中國的東北,既對付日本關東軍以增加日軍所受的壓力,而減少美軍反攻作戰可能的傷亡,同時,遠來得勝的俄軍,來到有著不少俄國風味建築的東北,當然不可能平白退出,遂迅速形成中俄交惡之局,直接破壞俄國志願軍1937年至1940年抗日前期在華助戰的交誼,而模糊當年美國在「嚴守中立」、「運輸工具自備」之名下,將鋼鐵、石油等種種戰略物資輸日的歷史記憶。果然,俄軍裝備共軍完成了中國內戰之局。內戰下的中國與剛歸還中國的台灣,在某一意義上,是被放在掌心裡算計著,50多年了,未來該如何呢,是否能比較過去更自主與成熟多少呢──

 

2 「中國問題」,羅素著、宋歌平譯,有志圖書出版公司1973年出版,頁221。本書是大思想家羅素論「中國」,其中專論「日本」的有三章,值得一看。

 

1 請參看「老牌台獨黃紀男泣血夢迴錄」,黃紀男口述,黃玲珠執筆,獨家出版社1991年印行,頁225

 

2 請參看前揭書「老牌台獨黃紀男泣血夢迴錄」,頁229,有強烈的批判;及「戰後台灣史記」,許介鱗著,文英堂出版社1996年出版,頁293

 

1 前揭「被出賣的台灣」,頁87。其原文為「(1945年)九月九日台灣民眾所愛戴的林獻堂及其他四個重要台灣人物,也突然接到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邀請,要他們代表台灣人到南京參加慶祝中國的勝利。在南京也有會議幕後進行,會議之內容及性質未被公開,幾年後(1952年於東京)我想盡辦法要林獻堂描述這一插曲的內容,但他始終不肯透漏。

 

2 「華盛頓總統任滿臨別贈言」,收於「美國政治思想文獻選集」,楊宗翰選編,徐道鄰譯,今日世界出版社1959年出版頁91~93,其內容實值得每位關心國際問題的研究者拜讀。

 

3 此一觀點請參看前揭「老牌台獨黃紀男泣血夢迴錄」,頁229。黃氏所稱:「坦白說,在四十年後的今天回顧這件事,我祇能慨歎國際間在政治外交關係上,並無所謂『道義』,祇有利害關係而已,尤其是與美國這個國家。可惜這個經驗教訓,卻是用我24年的青春歲月慘痛代價換來的能不可歎可悲乎?或許看看孫立人這位同樣被美國出賣了的一代名將的一生,會讓我減少一些唏噓吧!

 

1 在此研究者可以另舉一例,在高雄的「二二八事件」裡,有一被爭論的重要人物──涂光明(曾至大陸,其時改姓,為杜光明),被高雄要塞方面的彭孟緝將軍指為持槍的暴徒,有「指雀打雀、指雞打雞」的槍法,意圖在要塞行刺或挾持他。但隨行入要塞的李佛續氏稱未見涂氏出槍;一般只知他是澎湖人,詳情究竟如何?據學者專家研究高雄二二八死難者之眾多,都重視使涂氏死難的衝突為導火線,這涂氏究竟何許人,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依當時的實況似乎確實談判者第一次上山時還受辦桌款待,第二次才出事,何以至此?事關重要,但莫衷一是;不過,在「高雄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紀錄」裡,戰後高雄的重要人物,著名的所謂「郭大砲」──郭國基先生──的後人,指出在日據末期身罹「東港事件」的郭先生與涂氏的關係是「涂氏身材高壯,我曾見他身上帶著兩支槍」、「涂光明曾抓一日人至竹子門外打死」、「當時特高事件的罪魁禍首仲井清一適任潮州郡警察課長,他一手羅熾南部四大冤獄,被逮囚禁者達1300人以上,……自知處境危殆,僱用柔道、劍道高手為保鑣,但郭先生仍派人將他抓回高雄,即在半屏山對面的竹子門橋下打死」。同時,研究者又在一段關於日據時代「東港事件」資料裡發現以下的資料──那是當年仲井清一氏的部下日本刑警寺奧德三郎,在其「台灣特高警察物語」一書裡所提供的。這位既使戰後若干年仍然保有著「如果我沒有完成偵查任務,國家將陷於危地」,所以「刑訊變成惟一的良法」觀念的人,不但公開坦承對台灣人使用「不在嫌犯身上留下外傷,所以算是相當有效的刑訊手法」,並描寫自己向我台人殘酷用刑的種類和心得,更自豪有受刑人在戰後對他極為友好的情形,為此他撰文為前述的仲井氏抱屈,因而透漏了以下一段自以為是的、驚人的敘述:「當時在潮州郡警察課服勤的台灣人刑事○○○(研究者案,事關重大,未查證前,姑隱其名,),後來也在台灣現時的警界供職為刑事,於我前往台灣旅行的這一年退休,目前正在失業中。和這位○○○刑事見面時他留著眼淚對我說,他替仲井課長報仇了!    殺害仲井課長的兇手是名叫杜光明的澎湖人……」,啊,據說,當年涂氏到大陸就是改姓杜的,那麼涂光明究竟是怎麼死的?為什麼曾經被待為上賓的款待,何以突然變化?──是否真的如該日人所述是台灣人刑事用了什麼樣方法?──例如,第一次未帶槍,第二次被慫恿帶槍,然後被密告之類?──可惜今天早已是事隔多年,恐怕實在不易查明了。本資料參考之「高雄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紀錄」,一匣三冊,乃承高雄中學社會科教學研究會賜贈,而解我阮囊之羞,順此衷心致謝。

 

1 悲劇性的開端──台灣二二八事變」,賴澤涵、馬若孟、魏萼著,羅珞珈譯,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年印行。(該書裡有極多的錯誤,本研究不及備載,閱讀該書時請極小心批判。)此舉一例,該書第67頁在論述日本的「教育運動」時有所謂「1941年三月,台灣修正了學校制度,按照日本的教育制度標準統一,……然而,台灣和日本本土之間,仍然有些差異,譬如說父母有自己的事業需要人手幫助,他們可以不用送孩子上學」,讀者該知道,這所謂「有自己的事業需要人手幫助」,其實,那豈是窮家父兄有什麼偉大的事業,而是他們窮得年幼的孩子也必須要參加勞動,否則就可能飢餓(營養不良)致死呢!

2 馬若孟(Ramon H.Myers),為美國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博士,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所長,該所在該報告的研究過程中,不僅提供了經濟資助,並對台灣兩位學者訪問研究所需經費加以資助。馬氏在台灣刊行的著作主要有「台灣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一書,陳其南、陳秋坤譯,牧童出版社1979年出版,其書中的問題也頗多,例如,他所謂「1896 ~1897年間台灣殖民政府大部分是依賴來自日本的資金;在兒玉和後藤執政時期,來自日本的津貼迅速降低到全無」。世上有哪一個經過大殺戮、大動盪後的社會,能立刻有資金供應殺戮他們的政府?而日本在後來,對我台灣先民又使用了怎樣的政策威逼和壓迫、愚弄的手段,馬氏只說「樹立了自給自足的財經系統」,我台人讀時,實應仔細思考其中血淚。

 

1 這是許多研究者常誤用的名詞,「母親」,在我們的文化裡是個包容與愛的象徵,依本研究所揭露的日據統治的真相,我台灣人稱日本為「殖民母國」實為不妥,此處是借來作批判之用。請參考。

 

2 前揭「悲劇性的開端」,頁45~51

 

1 前揭「悲劇性的開端」,頁72

 

2 前揭「悲劇性的開端」,頁57

 

3<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077&aid=2018986
 回應文章
由於「簡化的印象可能無法取代複雜的悲劇」──
推薦1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邵爺

本文曾轉貼至「飛翔看世界」,以下回應文對答,轉自「飛翔看世界」──

在我看來,二二八事件主要是先來移民與後來移民的衝突,以及不同文化思想的衝突,而非本省人與外省人的衝突,民進黨此舉只不過是利用受難家屬的憎恨情緒罷了~

 

天蠍兄弟:

感謝您的提示高見。

不過,我的感受是,如果對於利害關係人而言,「簡化的印象可能無法取代複雜的悲劇」──

就像著名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

如果只是說一個「愛情悲劇」,當然沒有錯;

不過,如果悲劇的主角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希望給他們一些關切,

甚至一些幫助時,那樣的認知,就是絕對不夠的吧。

我的研究,就是在這樣的態度下展開的。

至盼我的研究能夠幫助我們社會的溝通與省思──但願一切都將因更深度的認知,將悲劇昇華為理念,將血淚提煉成營養,如此,我們的先民在地下才能夠瞑目──

泥土敬白

〈歡迎您到我「真正的台灣史研究」,未來我還會貼出我的「戰後台灣史」,請參考,共同關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077&aid=203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