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任代總統時也只得半壁江山了, 只好稱王, 謚號:惠顯王?
德公最後投共, 晚節得保, 故曰惠顯, 否則老死海外, 只可擬惠幽王. 這樣OK?
又,政治立場(含眼光和價值判斷),決定了歷史走向和定位,若當初以二十萬桂軍投共,必是第二大股東,不可同日而語矣。
再又,中山先生之以俄為師,其實才是國民黨應走的路,所以四一二後,共產黨稱"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是有其道理和歷史根據的。可惜德公見識未及(此亦正常),幸好在貓兄所言第二件大事(統一抗日)上站對了位。至於第三件大事,"沒有造成中國的南北分治" 的動機是合理的推斷,然事實上影響不大,共軍已勢如破竹,不過再多花三數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