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以前,我寫了一篇「原來共產黨是這樣看待台灣外省人的!?從「集結號」到「內戰英雄」再到蔣介石、蔣友柏與蔣方智怡」,到今年6月,光在sina就累積了有9000以上的點閱,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我認為這完全要歸功於搜尋引擎與對「集結號」喜愛或好奇的網友,因為我已經不紅很久了,呵呵(我在sina的文一般只有20左右的點閱)
在此,我認為應該要特別感謝軍迷與中國的網友。不過,我雖看了不少軍事電影,卻非軍迷,對裡面的設定、武器自然難以評論,但對戰述戰略的質疑還是有的,畢竟還是玩了不少戰爭遊戲嘛。
言歸正傳,說起戰爭電影,特別是「現代戰爭電影」,主軸很少不反戰的,描寫的套路大概就是先從主角未打仗時先描寫起,然後描寫他們的朋友與友情,之後就是接受極不合理的死守或進攻命令然後血肉橫飛,最後的「大結局」就是主角的朋友幾乎陣亡,也最後終於等到救援了…,這種拍法我覺得拍的最好的是《第九連》(9 rota)。
《第九連》(9 rota,9 rota (2005))講的是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故事,簡單說就是一群不知世事的蘇聯年輕人去阿富汗,他們奉命死守3234高地,最後幾乎死光了,你可以看到一群男孩變成男人,這種戲最多的就是武器、屍體與男人的眼淚。《第九連》(9 rota)把蘇聯士兵不知「為何而戰」的心態描寫出來了,那種生死與絕望,男子漢絕命的付託,真的令人動容。
在我心中能與此片相提並論的就是光榮戰役(Glory,Glory (1989)),這是一場發生在美國內戰時期的戰爭,一個白人軍官(Robert Gould Shaw)率領黑人士兵跟南軍作戰的故事。美國內戰時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種族問題,看著白人軍官終於贏得黑人士兵的軍心,最後Robert Gould Shaw帶領士兵攻打華格納堡(Fort Wagner)而陣亡,那幕,相信很少人不感動。
這電影有兩位我很喜歡的黑人明星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與摩根·費裏曼(Morgan Freeman),這場戰爭是為了讓黑人成為Freeman的戰爭,Morgan Freeman演的也為了他祖先的遭遇做了側寫,如今黑人當總統,我覺得很有意思。
其實,突顯戰爭的悲慘與荒謬,從來都不是從大人物來看,小人物的血與憾,當然才是主題,這種東西才有血肉,太過強調單方面的正義就會讓整部電影薄弱、失敗甚至於怪異。
集結號與搶救雷恩大兵就有這個問題。
在集結號中,共軍的敵人是國軍,如果主角是正義的,那攻擊主角的就是邪惡的,在集結號這部電影中,國軍當然是邪惡的。
看了不少中國網友對集結號的討論,進一步探討,國軍是共產黨的敵人還是朋友?
現在來說,胡錦濤跟國民黨主席握手了,馬英九開始全面性的與共產黨交往,中國遊客來台灣,這都不像是「敵人」應有的表現。
集結號高唱「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這裡的「牺牲」當然不是對日抗戰而是內戰,講到「內戰」,如果有一方是「邪惡的」,那就註定這兩者永無和解的可能,就像國民黨與民進黨互相的看法一樣,一些自稱「台灣派」的網友對中國的痛恨可見一斑…
換句話說,我實在懷疑中國網友對台灣的「大陸人」有什麼「同胞情誼」,看了很多網友對集結號的評論,我覺得不少中國網友只愛「台灣這塊地」,不愛「台灣這些人」,「台灣這些人」最主要的是「外省人」
看看光榮戰役(Glory,Glory (1989)),美國人的北軍與南軍打的死去活來,死傷慘重,但也不會記仇如此深,在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1939))中,那幕經典的傷兵畫面令人膽戰心驚,不過郝思嘉與他黑人奴僕的對應其實還是讓人覺得她有把他們當人看(倒是有點不把白瑞德當人看…)…,所謂內戰,究竟是兄弟意見不合,還是徹底的分裂?
中國網友的意見就用中國的典故來解釋,在「雍正奪嫡」的歷史中,雍正最後當了皇帝,且對他兩個弟弟很不爽,把允禟被改名為“塞思黑”(“豬”),允祀改名叫“阿其那”(“狗”),這兩個人最後還比這個哥哥早死,很多人說是雍正下的手。
雍正的兒子,弘曆,50多年後的乾隆皇帝,後來在乾隆四十三年將他的八叔、九叔改回原名,把其子孫歸入宗室,仍在皇室族譜中,他說那是一時「誤會」,60年後的共產黨呢?
封建時代的君王可以做得到的事,那才叫「渡盡餘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但共產黨是做不到的。
集結號固然是商業電影,但也是全中國的主旋律,後來出的一堆片族繁不及備載,60年後的共產黨仍然痛恨60年前的國民黨,仍然把外省人一體化、妖魔化。
對中國共產黨看的越多,越明白這些事,如果有一天老共真的登上台灣島,貴族(如蔣氏一族、社經地位高的外省貴族)會受到禮遇好當樣板,其他的外省人大概會遭受到不可測的危險吧!本省人,當然是被攏絡囉,民進黨現在扭捏不過是喊價而已。
集結號可以看出共產黨對台灣外省人的態度,風吹稻浪(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2006) ,台灣叫「吹動大麥的風」)就是答案!
據說民進黨立委林濁水看了風吹稻浪後決定辭職,這電影用幾句話來說,就是幾個愛爾蘭兄弟因為理想共同對抗英國,但後來卻因為立場不同而自相殘殺,看現在國民黨與民進黨、藍與綠的狀況就可以知道了。進一步探討,由於「集結號」的出現與中國網友的討論,我認為兩岸真的統一的話,或許就是非貴族外省人的末日到了,而今日的民進黨與貴族外省人,則會像過去對日軍開台北城的辜家一樣,繼續當紅頂商人吃喝玩樂。
戰爭的追求,也有很荒謬的,我最後以「搶救雷恩大兵」做結。
「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1998))建立在一個很荒謬又合理的劇情上,因為雷恩大兵的三個兄弟戰死,為了不讓雷恩大兵的母親哭泣,美國國防部決定派兵搶救雷恩大兵。
假設這是真的故事,我認為「搶救雷恩大兵」是一個戰略行動,是為了向美國人「宣傳美國政府重視一個大兵平凡母親」的宣傳,但是,誰來關心救雷恩大兵的8個軍人,誰來關心在當地死守的其他軍人,為什麼只有雷恩可以回家?
那是戰術問題。
荒謬的是戰術,合理的是戰略。
「搶救雷恩大兵」這個小戰爭追求的不是公平,而是政治利益,他既不像美國內戰的理想,也不像蘇聯入侵阿富汗那麼樣的怪異,「搶救雷恩大兵」是醜陋的,人的生命太不平等。
蔣介石在他統治中國最後的日子裡,進行大規模的階級犯罪,把中國農民抓來當兵,不是為了復國,而是為了他自己的榮華富貴,他在台灣當皇帝的日子進行白色恐怖,他豢養的貴族外省人當他的鷹犬,被他禁婚的外省低階士兵當然不被當人看。
國共內戰過去60年了,共產黨的仇恨仍然熾熱,見微知著,集結號描繪出中國人醜陋的戰爭,看出了非貴族外省人的未來…看到國共越熱絡,看到民進黨色厲內茬,未來,只會比現在更荒謬,所謂「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當然是權利者令人作嘔的遮羞布而已。
Written by blackjack 2009/6/21
談管仁健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