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台灣大哀詞
五〉自強台灣篇
婆娑台灣島福摩 漢胞原民傳干戈
呂社劫殺亂山後 省三應援動北洋
清丈保甲起自強 西學公醫兩商坊
鐵道採金起三城 淡水艋舺大稻埕
商情蒸蒸驚領事 列強覬覦美英日
何以故 何已故 病夫長此臥榻褥
泥土自註──
.,,,,,,,,,,,,,,,,,,,,,,,,,,,,,,,,,,,,,,,,,,,,,,,,,,,,,,,,,,,,,,,,,,,,,,,,,,,,,,,,,,,,,,,,,,,,,,
這是清廷在列強壓力下不能不對台灣改採開發政策,不能不加強對於島嶼的控制,因此對山地加強控制的一例──為避免再發生類似原民殺戮外人的牡丹社事件,給予列強干涉的口實。
呂社劫殺亂山後 省三應援動北洋
清丈保甲起自強 西學公醫兩商坊
鐵道採金起三城 淡水艋舺大稻埕
商情蒸蒸驚領事 列強覬覦美英日
根據劉銘傳奏議,當年是該社殺人搶劫在先,而「呂家望社殺人兇犯正法後,該社…勾結…大庄諸化番七百人突襲…除寄居之粵民外,概被殺戮。…焚殺數十里,圍攻廳治,…留駐卑南者不及三百人…來犯番眾至四千餘人」。劉銘傳〈字省三〉因「旱道1300餘里,山水阻隔,跋涉奇艱,輪船只須兩日…」,乃請北洋派艦相援。此事真是清廷被逼開山後一不幸的悲劇;據記載此次悲劇,呂家望社尚餘老弱七百餘人,官兵陣亡227名,數百民家受焚殺之傷;並且,卑南地方官雖死守有功,但以昏庸貽誤而遭革職查辦。此正是自強運動在台灣之發軔初期。
詩句中下接的各項,即,清丈田地、設立保甲、開西學堂、設公醫院,不但,請江浙冨商來台北起商店街──原來這就是前述劉氏在守護上海與常勝軍共同對抗太平軍期間,深入領會了西學威力的反應,因而他就在省城台北設立了西學堂和西醫院;不僅於此,他在守護上海時與江浙商界建立了關係,因而在推動其理想時,就先在城外請本地富商林維源、李春生合建大稻埕商街;後在城內則請江浙富商來台建設西門商街;也恰在此時,劉銘傳適時將於上海失敗的鐵道建設移來北台;這時正好金瓜石金脈大起,商船頻繁,人客大增,自然商家受益非淺,淡水、艋舺、大稻埕三地在鐵道聯繫之下,繁榮迅速。
此時的榮景,我們無法完全掌握,但是,在上海德文新報中,於1892年,有關台灣鐵路的資料已指出
「台灣鐵路,自基隆至台北府計約十八英里,早經造成。現又向南接造,年內約可造成三十中里。因近華人往來稱便,附搭火車者日多;每日售出車票,約可五萬餘張。」
另據當時淡水關的海關資料,則有如下的紀錄:
「鐵路的建造並非純然為了軍事的原因而是為了有助於台北大稻埕艋舺三區合成的商業中心地的貿易」
「在過去10年間的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人民需要品之大為增加,如在1881年有棉布20種,在過去十年間又增加了16種。」
「在這十年間,此一地區的人口數字是突飛猛進的。據往來乘客統計表上面所載,承輪船來此的旅客較離去的旅客多出21,436人;但是這個數字並未將民船運輸包括在內,所以只能被視為在繼續中的人口增加的一個跡象。台北的開創、大稻埕的迅速成長,以及艋舺之維持其原有人口,已經產生一個實際處於同一疆界內的至少擁有十萬人口的商業中心了。有了這種種情形,墾殖的地區也已擴大,再加上前來開採最近重被發現的金礦床的掘金者的大量湧入,台北縣的人口大概已增加了三分之一。」
〈「1882~1891年台灣淡水海關報告書」,H.B.Morse著,台銀研究室譯,臺灣銀行季刊,第九卷,第一期,民國46年6月發行〉。〉
對於這一情勢,清廷的北京不一定理解其「以一隅為天下倡」意義,但是立刻就被列強所重視,尤其日本駐廈門領事,曾兩次來台考察〈1881年第一次,時在上海任職;1891年第二次,時在福州任職〉,也就成了後來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談判時,日本力主割台的導火線了。該1891年考察報告中,報導了所謂的
「台灣的進步實在有長足之勢,該島成為獨立之一省已有六、七年。而在此期間,諸般事業顯著發達。尤其是著名的前台灣巡撫劉銘傳在清法交戰之際來到該島,以銳意熱心盡力開展拓地植民事業,敷設鐵道,架設電線,創辦商務局,推進工商事業,從外國購入汽船,以發展與支那本部的交通,建立英語學館,培養英才之士,勸人民以蠶桑之利來求得軍務貿易的巨大進步。因此思之我營業家應從今日起悉心關注台灣的前途,為準備將 其變成我國物產販售的一個市場,非及早策畫大計不可。」
以上是日本領事的關切;稍早,1886年十月,美國公使田貝曾引用劉銘傳奏摺所謂「南洋門戶,七省藩籬」之語,向美國務院提供關於台灣的詳細報告;1888年,田貝更因「聽到了台灣各方面都很進步,此次特別要來看看」,親自搭乘美艦,來台考察;已注意到臺省新政的成果,認為「台灣目前是中國最進步的一省」,指出基隆將可以取代廈門之商務;除了決定在台「設立一個與其他任何領事館平行的完全領事館」之外;他也指出了「劉銘傳如果真的嘗試成功,其最大意義,莫過於因此而促使中國大陸各地仿造施行,隨而為中帶來無限的進步。」。也正因此,此處有所謂「商情蒸蒸驚領事 列強覬覦美英日」之句。
而割台之後,清廷的自強運動真是可說「胎死腹中」,而有生之年難以自療「東亞病夫」的病痛,唯有待往後「革命」之始能「起死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