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文化產業[之一]>轉載
|
瀏覽6,365|回應14|推薦0 |
|
|
有關文化產業[之一]>轉載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68359&tpno=0&no=3446&cate_no=0
[引言]
這個題目很大
需要好好想想
所以如同其他各欄當中
先以轉載處理
至於意義的闡釋
還要等等
=================================
2005.09.04 中國時報
文化產業 超日韓趕歐美 指日可待
李天鐸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5090400235,00.html
近年來許多產官學人暢言用文化拚經濟,
總是喜歡把「本土」旗幟舉得高高的,
然後羅列設計、數位、影音等十多個產業項目,
宣稱「全球布局,拚兆億產值,讓台灣走出去」。
這套做法,固然是執政當局順著當前國際風潮,
喊出來應應景,供國內政治市場消費,
但它也有一套時髦的「全球化」的立說做支撐。
立說是,全球化建構了一個開放性的文化網絡,
在這中間並沒有確切的核心或邊陲,
它是個允許多重政經勢力與文化價值體系流動的場域,
少有單一的或持續的支配力量存在,
這正是台灣突創新局,躋身國際的契機;
同時在這個網絡裡,全球與地方並非完全對立,
地方可視為全球的一個面向;
而全球化則涉及了一種「普遍性與獨特性」相互混合的過程。
這可是全然西方的觀點。
讓我們釐清一個現實。
全球化是人類社會,伴隨著資本主義體系擴張與追求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在這個進程裡,具備優勢的驅動者絕對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
而相對的非西方國家(當然包括台灣),
則不可否認的,是比較後進、比較弱勢。
在今天,我們看待這兩造的關係,
不見得要以宰制與臣屬、霸權與依附的論點來看,
倒是應以「權力牽引」的思惟為主軸。
到底是全球化還是被全球化?
主、被動之間,端看誰有實力了。
我們必須思考,在全球文化混合的過程中,
是否國際成員普遍皆有參與的同等實力與機會?
有多少個國家有能力製作出類似《星際大戰》系列的電影?
在國際大小競賽中奪得首獎的國家不在少數,
為什麼引領全球科技時尚狂潮的總是Apple或Sony等幾個集團?
台灣的文化產業在全球競爭的格局中,實質的條件為何?
很現實地,當前世界的文化商品生產體系,
是由隸屬美國、西歐與日本的跨國傳播集團所主導,
它們仗恃的不是單項的資本或是科技等優勢,
而是一個近百年經略累積的「品牌」:
一種具備普世認同的符號意象,其背後再輔以
結構完整、環環緊扣「資金/創意/生產/發行/販售」的價值鏈。
以影音為例,在此品牌下,它們可以向國際金融機構取得巨額信貸,
用來吸取最具潛力的素材,聘雇頂尖的製作人才,
企畫周密的跨區域發行與行銷布局,在最優惠的條件下做儀式化的公映。
它們甚至以「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作為修辭
(最先提出者為Sony),
進一步的吸納不同國度的山川文物素材、創作人才,
混以西方的價值意涵與表現模式,
再透過其強大的配銷管道擴散至世界各地,
豐富其文化產品的面貌及利潤。
在這種高度理性化的運作下,
相當程度的意味著地方性須仰賴那些跨國傳播集團主導的體系管道,
才有躋身「全球混成文化」的機會。
原本來自於拉丁語系的瑞奇馬丁(Ricky Martin)
也只有藉由跨國音樂體系才有幸成為全球歌王;
西藏達賴喇嘛的流亡事蹟,只有在好萊塢的主述下才更為世人注目;
中國的民間故事《花木蘭》也只有仰賴美國的迪士尼
才有機會納入國際的視聽。
全球化並非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混合與滲透,
而是一場持續的擴張與納編的角力過程,誰是贏家全憑實力。
相對的,台灣文化產業部門規模狹促細碎,創製體質脆弱,
具備了一些點狀的成效(設計得獎、影展觀摩、代工技術等等),
欠缺強勢的品牌與完整的價值鏈(這與科技產業很像),
很難在眼前血淋淋競爭的情境中,開創出全面性的產值。
這些都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事實。
所幸,我們有的是嘴皮萬能的執政當局,在他們嘴皮張動之下,
台灣文化產業單是動畫一項便已突創兩千五百億元的業績,
並向三千億元邁進。其實有這樣的執政當局,
台灣稱霸全球、殖民韓日、踐踏好萊塢亦是指日可待之事。
(作者為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
================================
cité dans les articles dessous: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
|
|
在前文[之三][之四]當中
我們藉著電影外片為例
談了有關敘事的主線分析
[之三]是[四人組]的種種應用
[之四]是新瓶舊酒的[現代主義版本]
而在本文[之五]將來談談
[之三]一語帶過的[單線敘事]以及[複線敘事]
[單線敘事]
比方說雨果的小說[鐘樓怪人]設為[單線敘事]
那麼
迪士尼卡通版本的[鐘樓怪人]就是一個改寫
完全脫離原著的悲劇敘事發展
而加入的敘事方式到底為何?
簡單來說
就是加入另一條[青蛙王子]的敘事
將此二敘事糅和為一
而這就是[複線敘事]
所以
或許你可以考慮下面這個比較簡化的模式
來作為一個嘗試
那就是
[白雪公主]與[睡美人]
這兩條敘事主線有個共同的要素[有毒的食物]
比較容易糅和為一
若要增加一點難度
不妨考慮一下
加入[之四]所談的[現代主義版本]
而使你的故事成為現代寓言
一個庸俗化的版本是喉糖廣告
[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戲碼
[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單線敘事
配上台灣粗俗的勞動階級生活寫照:
工人階級的老婆跑到工地
哭求工地主任扣發那個不養家的工人的薪水
這兩條敘事主線有個共同的要素[跑到工地去哭]
這個[跑到工地去哭]說是一個[要素]
或許語意上有點牽強
但是美國人是這麼用的
例如美國人的電影分類的項目
就有叫做[小孩與狗][黑白配]
(黑人白人搭檔的雙主角 例如 Mel Gibson的終極警探系列)
但是怎麼說還是覺得用[要素]一詞
太牽強了些
這裡所出現的哲學探討是[hybridity]
姑妄譯為[囊禪]
這是中南美洲所出現的哲學思潮
這些國家的政治哲學學者
探討該國不同文化不同種族雜為一燴
其之所以為一[囊]
就是強調國家一統的邊界
在共和體制不破滅下如何如何
大陸雖未用此語
但是也是一樣有[囊禪]
也就是台灣不可獨立
至於台灣要不要變成許信良所謂的[台灣睪丸政體]
也仍然是[囊禪]_[陰囊]是也
另外順便談一下[版本]的問題
誰說一定是[現代主義版本]?
吳興國的[慾望城國]
就是仿效莎士比亞的[馬克白]的[中國化版本][古典化版本]
全然忠於原著的[單線敘事]
這部戲我個人給予最高評價
台灣歷年來所有舞台劇之最
但是當你知道
吳興國所做的
止是[鏡子作用]的全然翻版
你就知道你真的可以做得更多更多
不過勸你一句話
台灣的觀眾水準很低落
千萬不要貿然嘗試真的搬上舞台去演
賠死你啦!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有關文化產業[之四]>再舉一例...
|
|
推薦0 |
|
|
有關文化產業[之四]>再舉一例...
https://city.udn.com/3446/1368359?raid=1424455#rep1424455
前文
[有關文化產業[之三]>簡單來說...]
已經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本文再舉一例:
看過 Will Smith 的〔機器戰警〕沒?
這就是現代主義版本下的鬼片 僵屍片
作法招鬼 就是主角所拿到的那個教授自錄的立體顯影機
僵屍 就是那些機械人
至於動作成分 實在不輸給武打片 對不對?
片中那個發出女聲的電腦主機 就是無所不在的魔界教主
由男轉為女 減少了劇情壓迫人的不安感
在嘗為劇作家的我看來是高明的改寫
不過實際上
這部電影的小說原著哲學意境更高
他所談的是:
上帝死了(尼采語)之後
人類的救贖如何是了?
這種從存在主義出發
取景現代機械化理念的結構主義社會
其所造成的人性壓迫
也就是社會學家朗朗上口的_異化(die Entfremdung)
是應該以如何的方式來自度度人
這部電影的原著
完全以是New Age這種全新的後神學觀念來理解
如是我云
這就是佛經語意中所指的[彼岸在此]
更詳細的探討將會另起新欄
文本將以金剛經來談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
有關文化產業[之三]>簡單來說...
|
|
推薦0 |
|
|
[前言]
比較本文與首文的日期間隔可知
個人在本欄這個命題當中
想了很久了
原本想要搬出一堆大道理來闡釋
後來也都作廢了
理由是難免曲高和寡
所想到的是
倘若進行[思維上的單點突破]則
既可避免過於抽象
以致於抓不住語境深淺的困擾
又可以易於形成具體的文化生產方式
乃因[一語道破]
是網路論壇所亟求的求知模式
所以本文的論述方式作此試探
談本文請先看過一部電影叫做[蝴蝶效應]
取名自英文同名電影Butterfly Effect
將此電影較之於我們小時候常看的一部漫畫
手塚治蟲的[ドラエモンDoraemon](小叮噹)
以實用主義的[要素觀]視之
該電影與該漫畫共同具有下列幾種要素[element ]
甚至可以說是電影[蝴蝶效應]改自漫畫(小叮噹)
一˙被動要素
個性各異的四人幫
電影中是男女主角加上另外一對[哼哈二將]
一個聰明但脾氣壞(瘦子)
一個愚蠢而濫好人(胖子)
漫畫中也是
大雄 靜宜或是大雄媽媽
技安 愚蠢且脾氣壞(胖子)
@@ 聰明的自私鬼(瘦子)
名字不記得了
a.我們在此可以看出
電影中[哼哈二將]做了一點腳色調整
b.因為腳色為四人組
人數上較多
陳述上為了避免冗長以及為使角色鮮明
使得難以避免個性表達趨向呆板單面向
二˙情境(能變)要素
電影中是主角那本魔法日記簿
漫畫中是(小叮噹)
是情境移轉(shifts)到新狀況的關鍵
三˙[天不從人願]要素
有得必有失是其一
其二是主人翁的敗家loser個性
永遠導致結局為遺憾收場
四˙故事單線發展的embarassment in tragedie要素
a.[章節式或曰章回式]的串珠模式
b.有限條件下進行抉擇所產生的角色衝突
剩下來的就是請網友運用記憶力與想像力
將電影與漫畫進行這樣的聯想
只要想上半小時
你自己也會熱切想要開始寫劇本了
如果網友知道
這樣的模式早在[綠野仙蹤]
就是使用這樣的四人組模式
女生 稻草人 機器人 膽小的獅子
所不同的是[綠野仙蹤]是以女生為最重要的主角
這是因為[綠野仙蹤]這部童話
寫作於英明神武的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時代
所以女生是[綠野仙蹤]最重要的主角
怎麼樣? 更加觸動你的戲劇細胞了吧?
安徒生童話中的四獸組合
乳牛 驢子 狗狗 公雞也是這樣
一個經過擬人化的四人組
其實中國早就有了這樣的四人組合__[西遊記]
如何? 四人組這個要素變化無窮吧?
順便要介紹一下關渡藝術大學的賴聲川教授
他當年在唸博士所學的narration
便是要更加活化四人組的互動往來
來使角色生動
甚至是無劇本執導
方式上
他設定若干情境 讓演員
自己如何面對以及演員之間的互動
他稱之為[爵士樂式的排演]
因為爵士樂講究的就是即興
不照樂譜(劇本)演出
演員在情境中種種意想不到的反應
使得排演中非常鮮活
這些在排演當中精彩橋段
隨著場記紀錄下來 逐步成形
使得劇本竟是在一部戲結束之後才產生的
以上所述
有幾個哲學思考餘地
一˙
實用主義要素論或是
康德理性批判中的範疇論這樣
非人格( non interpersonal )的抽象思考模式
是東方人尤其是漢文化的華人所嚴重缺乏的
這種佛家稱之為[隨法不隨人]的思維模式
受到南明腐儒囿儒小儒的誤導
以至於這樣的抽象思維
一直無法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中茁壯
個人會另起新系列一欄 名為
[從金剛經來談佛法 從佛法來談世界觀]
來就比較深入以及廣泛的角度來談
但是該新起之一欄
主軸將放在對俗民信仰(不只佛教)
以及佛學界的陳腐諸子之論二者的批判
個人有這個雄心
認為該文將是台灣乃至全中國的啟蒙運動的檄文
二˙
文化命題本身就具備
一定程度的juvenility以及preference
(幼稚任性與喜好偏向)
這種情形恰似上文中
角色原本所具有的個性
在遭遇了種種不同的情境之後的各種言行表現
其實人性面的[殊相]呈現之同時
人性面的[共相]
也同時在以一種較為隱晦的方式在流露
我其實有這個意思要藉此談談
[中國化]作為[世界化]globalisation的可能性
這也會另起他欄來談
我現在所能透露的是
[中國化]之云云
絕非是海內外知識界文化界
目前所理解的模樣
個人只能說
我有意重新形塑受漢文化影響者
他們對中國的認知
其中[吳越國]便是一個對漢文明的重新認識的開始
請見前文
>>[文化實體__吳越國]到底是茶餘飯後的閑磕牙話題 還是有其嚴肅探討之價值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12406&tpno=1&raid=1334372&no=3446&cate_no=0#rep1334372
(待續)
|
有關文化產業[之二]>轉載以及引言>兼答友人myn2004127一席夜談的部分探討內容
|
|
推薦0 |
|
|
有關文化產業[之二]>轉載以及
引言>兼答友人myn2004127一席夜談的部分探討內容
下文作者李天鐸
也是本欄首文之作者
他在下文提到這句話:
>跨國文化產品在傳播科技的擴展之下,
>使得人們無法再藉由特定的論述而產生恆定的國族想像。
應可視為[以現代主義來建構的國族主義]
遭受到後現代主義
予以fragmentation撕裂粉碎的過程
台獨主義的思維落伍
於此可見其一斑
對於後現代主義所產生的種種光怪陸離的萬象
在法國後現代主義祖師Jacques Derrida
與德國新馬的法蘭克福學派的第三代祖師
Jürgen Habermas的論戰中
Jürgen Habermas反擊後現代主義的說法是
認為是主張自由經濟主義的國際資產階級
其所使用的新策略新圖謀
除了是以新的符號消費來剝削勞動階級的經濟剩餘
也同時是國際資產階級
特指歐美日等經濟強國的大資產階級
對其本國的小資產階級
以及經濟壟斷力較小的全世界各國資產階級
遂行經濟與文化上的攻伐
一種全新的戰國時代於焉開展
旁的不說
在台灣的我們
就會認為李文當中所述的日本文化侵略
Jürgen Habermas所言的確鑿鑿在見
Jürgen Habermas這種陰謀論的說法
是言之成理
不過並未完全揭露後現代的屬性
對於後現代的龐蕪現象
也不是個人可以在此充分揭露
在此僅僅述及
其與現代主義的鬥爭形式當中
有一套來自生化科學的觀察可以參考
那就是[chaos theory]渾沌理論
生物化學中發現一個現象就是
相同結構的複製
不僅出現於生物分子結構
無限地放大來觀察的結果
生化進入極微的奈米namometer
這樣結構複製不但形似
而且可以同一數理式來整理出[齊一性]homogeneity
更尤其是
至今盡其所能地放大極微結構的結果
依然如此
不過這樣的[齊一性]homogeneity
會因為基因工程的片段重組
也就是植入異生物體的基因之後
而改變其原先的homogeneity
也就是一個只有常數項改變的全新數理式
但是其與原先的數理式仍然齊一
例如
一個簡單的二次冪方程式
x的平方項與一次方項
不管其常數項如何改變而使得x的常數值改變
依然是二次冪方程式
這意味的是
後現代是有其恆常的[結構]
無怪乎
後現代主義始自後結構主義
這也意味的是文化參數之云云
也不過就只是常數項的改變
其改變不了的是[人類共同的天性]的齊一性
更尤其當我們認知到
所有現代主義都是處於一種認知不完全的狀態
一種屬於[智]的偏廢
套一句佛家語就是[執於我見][樂於小法]
全知全能的[智]
只有不斷精進向上的佛才有[無漏智]
我們所有的只是[聲聞][緣覺]的[識]:
[聲聞]_體悟來自看書或是聽人演講說理所獲的
轉個字眼可以稱之為__理論理性
一種抽象先天(a priori)能識(die Erkenntlichkeit)
透過文字語文的理論理性
大致涵括於康德理性批判一書
[緣覺]_經由生活上的經驗所獲的哲學省思
轉個字眼不妨稱之為__實踐理性
一種物我統一的能識
具有開放性以及整合功能
大致涵括於康德實踐理性批判一書
另外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一書中
特別指陳了[所識的真偽拒否]以及[美學理論]
這當中
[所識的真偽拒否]
目前佛教的典範思維是主張坐禪冥想
來作究竟判斷
不過有關及此
個人認為依然涉及[識]的高下問題
並不是冥想直觀可以完全涵蓋
甚至會導致因果互換的反時序誤謬
另當為文進行論證
不在本文之內
至於[美學理論]
就不是佛學理論所著力之處
可是卻為尼采以及法國思想界所著力甚深
在個人的看法是
法國非常懂得[周雖舊邦 其命維新]的意涵
重視創發精神 典範塑造
相對於德國人對於[其道一也]的認知
德國人重視運用理論理性來作萬象之間的聯繫
著墨甚深於睿智界的自然的[回溯性思維]
其所具有的弊害
其中最顯著的就是納粹的[唯我論]
將die andere指為異端而欲盡屠之
而法國人對於[其道一也]的認知
則是使用了一元論絕對主義的思維
另行推舉一個不可知論上的絕對者
一如士林哲學的理論造神運動
在基督教神學體系中
推動世界的動力因無限回溯到一元論的上帝
然後再將其以現象學的理論招數__[epochè]
也就是[置入括弧 存而不論]
將猶太人的上帝__耶和華予以[敬鬼神而遠之]
形成一個斷裂論上的思維處理(去中心化decentralisation)
專心探討現象消長
也就是著墨於[創發]睿智界的自然
一種具有前瞻性開放性的[前進思維]
將les autres並列
來處理統計共變數covariables的問題
補一句話
die anderere= les autres= the others
缺少修辭造詣的學術界
目前將其譯為[他者]
一個更清楚的意涵應該譯為[非我族類]
如此一來
我們可以這麼整理以上所述
來建立後現代的正面性論述為如下:
先透過康德的十二範疇論
來掌握屬性attribute的問題
當[敵對造]的屬性被抓出來之後
也就是反制[敵對造]的武器已經呼之欲出
然後再透過
共變數的質化研究(數列統計)
進行就各層面相對壟斷的排他鬥爭
簡單一點的說法就是毛澤東所謂
[聯合次要敵人 打擊主要敵人]
但是實際的戰略複雜度不僅於此
只是有一個問題是
對於現象洞若觀火的策士是否[賢不遺野]
將決定整體戰的成敗
台灣當政者的短視近利 腐敗顢頇
已經預告了亡國的訊息
這也同時包括在野陣營
換言之
在野陣營哪天回鍋執政
也只是略為好過陳水扁政權
但是呢
好不到哪裡去
說到此處
也許有人覺得離題太遠
其實不會
主要理由是
後現代與現代主義的二元對抗中
當鬥爭型態不允許以暴力解決的前提下
論理出現開拓性不足的耍嘴皮(網路論壇)
或是流於字面意義的鸚鵡學舌(學術論壇)
這種理論理性[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局面
就是後現代時期的片段複製的紛呈雜亂
tabulence of fragmentation & duplication
乃因極難出現一個一刀致命的招數
反制者總是會蜂擁蟸起
所有在策略上的下棋落子歩數
都極難料到三五歩棋以外的變局
反過來說
運用現代主義的理論理性來克敵制勝
的確越來越是困難到不可能的田地
於此
兼答友人myn2004127一席夜談的部分探討內容
就是期望閣下在讀那篇內容既淺 篇幅又短的前文
>> If you do not invest any, just ignore this.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17233&tpno=0&no=3446&cate_no=0
有必要考慮到
該前文這樣的一招半式所具有的理論影響力
以下棋的觀點視之
威力可以貫穿全局而不是三五步棋
這從八月九日日本股市指數創四年半新高
而且還在量能上爆出56年以來最大量
當可知個人前文後續效應將不斷發酵
不僅重新導引全世界資源分配
而且嚴厲打擊國際熱錢投機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董事會又有兩人掛冠求去)
這因而使得
下面所附的見報評論
有關文化現象之云云
可能出現意料不到的體系上全面性導正
一個[經濟決定論]式的導正
而這個[經濟決定論]將不是馬克思式的長篇巨構
也不是歐美市場經濟學中多到數不清的大小理論
而只是這樣一個輕薄短小人人懂得的小小公式
卻已然開始改變了這個世界
這是研究後現代的理論家所提出的[蝴蝶效應]
[Butterfly Effect]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南美洲雨林中一隻蝴蝶的撲翅飛舞
>掀起北美洲狂風暴雨的颶風
換成比較中國味的一句話
就是禪宗話頭禪中
[隔山打牛]
說到此處
吾友myn2004127兄您認為人民銀行
有無可能輕忽個人前文
因而導致國庫損失慘重?
假如依然認為並無可能
建議自我角色扮演
同時扮演美國當政者 聯準會主席Greespan
熱錢資本主 各國財經單位 跨國公司總裁
乃至股市中的散戶(小投資人)
試想當他們獲悉這樣的資訊
他們會認為市場中的資金將會產生何種移動?
吾兄就會知道他們會有多惶恐了
==========================
2005.09.11 中國時報
文化產品、全球景觀與國族認同交雜
李天鐸
幾個月前,電視報導日本軍艦
於釣魚台海域強力驅逐我國漁民,
立時引發社會政治,甚至軍事國防的騷動。
但是轉個頻道,我們看到的依舊是
打扮入時的影歌藝人暢談新宿澀谷的血拼戰果,
聽到的仍然是東洋流行勁歌,
播映的照樣是日本當紅的偶像劇。
這不是特例而已是常態。
這不禁讓人懷疑台灣
是不是患了認同併裂症(schizophrenia)。
認同為一心理機制,涉及了
「地域」、「網路」與「記憶」三個層次概念。
人們以地域為基礎,
在與群體互動的網路中形成認同觀,
而此種認同觀則存在於持續不斷修正的記憶中。
個體理應先對自我產生認同,而後群我互動的社會,
進而於國家,甚至是全球。
長久以來,傳統的個人身分及文化國族認同,
本由國家透過一連串的「大敘事體」(grand narratives)
(如歷史、媒體、教育等)建構而來。
在時間上自有其一脈相承的歷時性文化表徵,
也藉此使其國民對國家產生認同。
台灣自解嚴以來,
社會便持續的隨著政治權力的爭逐而擺盪在
「台灣郎/中國人/大和魂」
或「五千年傳承/四百年悲情」等
尖銳的論述之間,
這使得人們對自身、群我與國族的認定
陷於長期的斷裂與對立。
這個對立於去年的總統大選幾近歇斯底里化。
然而,自九○年代一連串的國際貿易談判,
台灣逐步放寬文化產業的管制後,
以美國為首的影視產品在台灣開始全面著床,
日本的大眾文化產品(如動漫畫、偶像體系、流行時尚等)
也流竄至台灣各個角落。
十餘年後的今天,看看我們的社會,
青少年身上套的是印有「FBI」的特勤夾克,
穿的是以麥克喬登為名的氣墊鞋;
少女剪的是日本流行教主濱崎步的髮型、
看的是Non-non雜誌;卡通《灌籃高手》或《蠟筆小新》
則成為中小學生談論的共同話題;
小朋友們用的是迪士尼授權的文具用品,
「麥當勞」則成為年輕族群生日宴會的代名詞。
曾幾何時,台灣豪邁的飲酒文化也為日本穿透:
人們拚酒暢飲時,口中喊的是「乎幹啦!」(乾杯),
手中握的是「麒麟一番榨」!
它們在台灣形成一個無時序、無疆界性的全球景觀,
並與在地歷時根源性的論述交雜。
當觀眾拿著遙控器,每轉一次台即經歷了一次時空的錯亂。
也許當父親指著新聞報導中的釣魚台事件,
訓誡著子女應有的民族情操時,遙控器按鈕按下的那一剎那,
日本中島美嘉的情歌卻吸引了更多的注意。
人們對於地域的感知混淆,對於街坊鄰里的認識
卻不如對銀幕裡的宋慧喬、湯姆克魯斯的熟悉。
地域感知的獨特性已不再純粹,
跨國符號消費則成為人們主要的日常實踐,
也仲介了台灣社會當下群我互動的實質,
甚至形塑了人們集體記憶的內涵。
跨國文化產品在傳播科技的擴展之下,
使得人們無法再藉由特定的論述而產生恆定的國族想像。
地理疆界不再是想像社群的界線,
人們藉由各種「同步流行」與「現場直播」,
使得群我社群融化於無脈絡性的全球體系之中。
因此,當我們不斷的聽到輿論人士高喊
「愛台灣,建立本土自主意識」,
而又看到一位日本偶像劇迷
投書於某專欄的一段廣為流傳的話:
「小日本,從十幾歲開始,朋友就這麼稱呼我。
說也奇怪,
我一點也不會生氣,反而有一種親切得意的感覺。
彷佛這才是我真正的名字。
能夠被冠上這個稱號,真是無比的榮幸啊!
我的前世,一定是一個日本人。
如果不是日本人,那一定是一隻日本豬,
從日本進口到台灣來的。我一直都是這麼認為!」
試問,咱們該給台灣社會什麼個說法?
(本文作者為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
(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