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玄聖觀苑
市長:玄聖觀( 深觀己心)  副市長: PC9527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傳統民俗【玄聖觀苑】城市/公告區/
字體:
公告區 共有 72 則公告
  頁/共8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下元節 恭祝 下元解厄水三品洞陰大帝 聖誕
重要性: 玄聖觀( 深觀己心) 

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

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

  

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云:「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桿,桿上掛黃旗,旗上寫著「天地水府」、「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消災降福」等字樣;晚上,桿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農曆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中華風俗志》也有記載:「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宋吳自牧《夢粱錄》:「(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又河北《宣化縣新志》:「俗傳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齋者。」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關於水官之生平傳,綜合於下:

  1. 傳說水官即禹帝,因治水有功,故封為水官。禹為鯀之子,堯帝時治水九年無功,舜派禹治理大水,禹採疏導之法,勤奮盡職,治水十三年,過家門而不入。大禹分天下為九州,國號夏,故中國又稱「華夏」。禹帝逝後,道教尊奉為「下元解厄水三品洞陰大帝」,以為下元節是禹帝下凡人間為民解厄之日,故稱「消災日」,人民於此日祭祀禹帝,將紙紮的凶神惡煞燒成灰燼,拋至水中,俗云:「凶神一走萬事安,惡煞歸宿總太平。」

  2. 水官即周幽王時之諫官周實,與唐宏、葛雍,棄官從野,至宋真宗時乃封天官、地官、水官並祭祀之。

  3. 傳說張天師開教以來,民間才開始祭祀天官、地官、水官,沒有專祠和神像,只布各個道觀懸掛錫爐禱祭,稱「三界公爐」。

  4. 言王爺有三女,嫁陳子摏為妻,各生一子,秉賦異常,元始天尊封為「天官」、「地官」、「水官」,命令三官治理三界,稱三官大帝。

恭祝 南無東方琉璃光消災延壽藥師佛 佛辰
重要性: 玄聖觀( 深觀己心) 

              

  

恭祝  南無東方琉璃光消災延壽藥師佛   佛辰

普天同慶   四海昇平   人天讚嘆  法界一切有形無形之眾生纏身惡疾消滅殆盡

藥師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為「三寶佛」,亦稱橫三世佛。在佛教內,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被視為解決眾生生死問題之兩大並行佛陀,中央釋迦牟尼佛藥師佛法門除同樣鼓勵命終往生淨土外,還著重強調可蒙藥師佛願力加被,以求現生即得安樂利益,增福延壽,消災免難,清除修行路上重重障礙。佛教界有說法認為橫三世佛為一體,只是為了渡眾生而化身為不同的形貌。 

 

淨琉璃世界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說:「東方過娑婆世界十恆河沙佛土之外,有佛土名為淨琉璃,其佛號為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清淨琉璃光明熾燃,成就世間光明與出世間光明,其清淨世界是由淨琉璃光組成的世界。

 

藥師三尊

藥師如來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為左右二大脅侍,共同組成藥師三尊,俗稱「東方三聖」。

 

藥師三尊化導救濟有情眾生,使之得到究竟安樂利益。東方淨琉璃光世界的眾多菩薩由此二位大菩薩領導。他們兩位將於藥師佛涅槃後,依次遞補佛的位置。遞補後的名號仍然稱藥師琉璃光如來

 

亦有寺廟以藥王、藥上兩菩薩為左右脅侍,以示施藥度盡苦難眾生之意。

 

亦有寺廟以觀音、勢至二菩薩為其脅侍者,表示東方與西方淨土無二無別。

 

此外,或以文殊、觀音、勢至、寶壇華、無盡意、藥王、藥上、彌勒等八菩薩為其侍者。

 

 藥師七佛

依唐代義淨譯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載,藥師佛又作七佛藥師。即善名稱吉祥王如來、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無憂最勝吉祥如來、法海雷音如來、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其中前六如來為藥師如來之化身如來。

 

 拔苦免難

因尚未開悟的眾生都會有各種煩惱困擾惱亂身心,特別是貪、瞋、痴等,相互混合而產生繁雜的四萬八千種不同煩惱。由於心理方面有如此多的煩惱,因而導致生理方面有四百零四種傳統疾病和身心失調,使身體倍受病苦折磨。藥師佛的願力是要消除這些煩惱,使人免於遭受疾病纏身,消減痛苦,滅除災難。

 

健體延壽

此佛於過去久遠劫修梵行,在電光如來住世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身相端正,資具豐饒,離諸橫難等,並導入解脫,而以願滿故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與西方極樂世界無有差別。此佛誓願不可思議,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現,眷屬於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讀誦藥師琉璃光王如來本願功德經四十九遍,並恭敬如法按該經所示燃四十九燈掛四十九天之五色綵幡等,其臨命終人得以甦生續命。此種藥師佛之信仰自古代起即十分盛行。

 

 塑化形象

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念誦儀軌供養法載,藥師佛之形像是左手執持藥器(又作無價珠),右手結三界印,著袈裟,結跏趺坐於蓮花臺,臺下有十二神將。又一般流傳形像為螺髮形,左手持藥壺,右手結施無畏印(或與願印)。

 

十二護法

十二神將為諸佛菩薩所化身,對應於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於十二時辰中保護信徒,在各地護祐信仰藥師佛之有情眾生。

 

十二神將具孟仲季之三輔,故成三十六禽,又於七覺各具千如故,其藥叉之眷屬成七千(經中說藥叉眷屬七千),十二神將各具七千之藥叉,則為八萬四千,是成八萬四千之護法神,轉一切眾生八萬四千之煩惱,成八萬四千之菩提,為藥師佛之大善巧方便。

 

 

神將名 梵音 對應 十二支

宮毘羅 Kumbhua 彌勒菩薩--子神

伐折羅 Vajra 大勢至菩薩--丑神

迷企羅 Mihira 阿彌陀佛--寅神

安底羅 An!d!ira 觀世音菩薩--卯神

頞儞羅 Anila 如意輪觀音--辰神

珊底羅 sandila 虛空藏菩薩--巳神

因達羅

(帝釋天) Indra 地藏菩薩--午神

波夷羅 Pajra 文殊菩薩--未神

摩虎羅 Mahoraga 大威德明王--申神

真達羅 Kinnara 普賢菩薩--酉神

招杜羅 Catura 大日如來--戌神

毘羯羅 Vikarala  釋迦文佛--亥神

 

密教尊崇

七佛藥師法為日本台密四大法之一。以藥師如來為本尊,修息災等法,則稱為藥師法藥師法儀軌與七佛藥師法相同。其三昧耶形為藥壺。

 

 十二大願

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記載,藥師佛在因地修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參見:《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唐玄奘譯本):

 

一、自身光明照無邊界;

 

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三、令諸有情悉皆圓滿;

 

四、令一切眾生行者安住大乘法宗;

 

五、令諸有情修行梵行如法清淨;

 

六、諸根不具者皆得端嚴;

 

七、令諸有情身心安樂乃至菩提;

 

八、由女身轉男身;

 

九、令諸有情消除外道邪見修習諸菩薩行;

 

十、令諸有情解脫一切憂苦;

 

十一、令諸有情隨意飽滿令住安樂;

 

十二、令諸有情得種種上妙衣服無諸苦惱。

藥師如來心咒 

 

藥師灌頂真言

南謨薄伽伐帝 裨殺社 窶嚕薜琉璃

缽喇婆 喝囉闍也 怛他揭多也 阿囉喝帝

三藐三勃陀耶 怛姪他 唵 裨殺逝

裨殺逝 裨殺社 三沒揭帝娑訶

die ya ta ong bei kan ze bei kan ze

爹雅他嗡 貝卡這 貝卡這


ma ha bei kan ze la za sa mu ga die so ha


瑪哈貝卡這 拉喳薩穆 嘎喋梭哈

《嗲呀他 嗡 貝看傑 貝看傑 瑪哈 貝看傑 拉雜 薩木 噶迭 梭哈》

恭祝 九九重陽 暨 圓明道姥天尊(斗母)中壇元帥 九皇大帝 鄞都大帝 聖誕
重要性: 玄聖觀( 深觀己心) 

 

恭祝  九九重陽節 

暨 圓明道姥天尊(斗母)中壇元帥 

   九皇大帝  鄞都大帝 臨水夫人 李姑 聖誕

北極玄天上帝   天上聖母  證道飛昇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斗母(道姥 )元君聖紀

斗母元君:又稱九皇斗母元君。玉匣記:「九月九日,斗母元君聖誕。」略歷失考,據說,梨園伶人,於是日舉行九皇會,茹素謹奉斗經。  

制祭消災解厄

宗教信仰的目的,是要讓信徒獲得心中的力量,尤其有許多善男信女,常在遭到某些無明的困難之後,便會意志消沉迷茫,事事不如意,難免會遭受到意外災厄。

一般寺廟都會替信徒消災解厄,在訂期時間內在神佛前舉行儀式,為信眾禱祝後除去災厄霉運,並在神佛前安奉消災解厄燈,可化解不吉利的鎖事及凶星,保佑諸事順利平安。

拜斗的科儀源流

拜斗是我國的道教獨有為人消災祈福,延命保壽而設的法會科儀,成為民間最普遍常見的祭儀。拜斗的淵源甚早,起源於漢代張道陵天師,北斗經記載「永漢元年正月初七日太上老君昇玉階座授張天師北斗延生祕訣」始知斗為天樞。斗乃指星斗,天上群體星辰皆屬斗部,為人之十二元神來源與歸宿,則是生命根源之象徵,人的魂魄都是受於斗極調魂魄 ! 之宰,故人羽化歸宿亦稱為星沉元斗,斗亦是人的本命元神,民間信仰中又有「南斗延壽,北斗解厄」的說法。

拜斗的要義與目的

拜斗是極為神聖玄奧之祭禮,拜斗是朝拜自己的本命元辰,使元神光彩趨吉 凶,祭儀須禮請德高望重的道長主持。一般寺廟每逢主神聖誕或農曆九月初一至九日,每逢南、北斗星君下降及圓明道姥天尊(斗母)聖誕,或在新廟慶成齋醮時,都會啟建祈安禮斗植福法會。主要目的在於誦經禮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拜斗植福合家平安。參加拜斗,先將全家丁口姓名生辰向主辦寺廟登記,以便登錄疏文,拜斗期間一心誠敬, 備鮮果到禮斗會場參拜亦可。人人至誠祈之,得以賜福晉祿全家平安。

禮斗法會由來及意義

世間的一切生命,均例屬斗宮,星辰運轉,年歲行運,皆屬星宿所主宰,仰賴星光並照以護體,歸依仁德扶持以健身,若有善男信女誠心禮斗,發願行善,自然轉禍為福,去災厄為禎祥。依道書太清玉冊記載:「中斗有三星,主保命」「西斗有四星,主護身」「東斗有五星,主計算」「南斗有六星,主延壽」「北斗有七星,主解厄賜福」,顯示道教的天庭,眾先諸神各有所司協調繞轄三界十方。天人常用的交流感應方式亦是「禮斗」傳說中的孔明諸亮借東風,陳靖姑祈雨都是經由「禮斗」而奏效的,因此世人乃以「禮斗」的科儀方式來祈求「延壽賜福」。禮斗道場中的「斗」要有所顯示,陰陽、四象、五行、八卦、順天、行氣的象徵。按「斗」之意義係指星斗,天上群星皆屬斗部,人之十二元神所宿,則生命根源之象徵。各斗首之斗燈,則代表 求延壽植福驅邪保安,斗首種類則位各以喜好或從事行業之需要而定。斗首者實乃深受神明所庇佑,必會發福生財、生意事業發展、工廠興隆、五穀豐收、六畜興旺、大吉大利、萬事如意、合家平安順利。

啟點光明燈要義

安奉啟點光明燈,在一般寺廟的廟務工作是對廣大的信眾,市一項非常重要的年度例行祈安法事,點光明燈最大的意義,在於祈福保平安。光明燈大部份型式為寶蓋蓮花座,最上方供奉鎮殿主神的聖尊,週圍為安奉光明燈善男信女的姓名,尚有壁型蓮花座光明燈,功能均同祈神 庇護。祈求光明順利、元神光彩、事業順、學業上進、萬事如意平安。

 九皇大帝之信仰

台灣的福建泉州人十分崇尚北斗信仰,他們多于九月初一至初九持九皇齋。我國及泰新等地的九皇信仰,也是泉州人從中國帶來的。後書則說在九月初一至初九齋戒,勝過平常日子,功德無量也!

持九皇齋戒有何功德?根據道教的說法,九月初一至初九是北斗九星降世之時,這9天齋戒及禮拜北斗九星,再加上一些誦經、禮斗、持咒、服符、存想、靜坐、吸納等道教功法,可與北斗九星感應,達到消災延壽,卻病除業之效。

道教的北斗信仰影響頗大。佛教,尤其密教及流傳日本的東密,更是吸收道教的禮斗信仰。陳健良《禮供北斗七星簡軌》云:“佛教徒誦之(北斗經咒)不犯皈依法戒,以其內容在延俗壽,並不妨害再延佛法慧命也”。在佛教《大正藏》中,收錄了多本受道教影響的北斗科儀經典。這都顯現佛教的包容性,吸收了道教的九皇信仰。

恭祝 太陰星君 聖誕千秋 普天同慶
重要性: 玄聖觀( 深觀己心) 

       

恭祝  太陰星君 聖誕千秋 普天同慶

太陰星君--月神

太陰星君即月神、夜明之神,古代有天鏡、玉盤、金蟾、

素娥等別稱;今則俗稱太陰菩薩、太陰娘娘、月宮娘娘、

月娘。

 古時天子於冬至祭天於南郊天壇(圜丘)

           夏至祭地於北郊地壇(方澤)

           春分祭日於東城日壇

           秋分祭月於西城月壇

以月神為陰精,而配太陽之德;繼太陽之大明,而有夜

明之光;朝夕晝夜,輪替不息,明滅相生,陰陽共濟,

所以太陰星君為人崇拜和祭祀,是可以理解的事。

民間以農曆八月十五日為太陰娘娘誕辰,每戶均擺上香

桌、月餅、茶果祭月,今供米粉芋、求好職業,因此俗

謂「食米粉芋、有好頭路」祈求祖先保佑,則有良好職

業。

「大陰星君」在台灣地區稱為「月娘」或「太陰娘娘」

,有稱「太陰菩薩」。中國古以農歷八日十五日中秋節

為「太陰星君」生日。有關「太陰星君]的祭典,在上

古也和「太陽星君」一樣,歷代帝王只要有「大明之神

」的祭典,便同樣也重視「夜明之神」的祭典,民間自

然也不會例外。

歷代有關月亮的傳說有很多,除了玉兔搗藥、吳剛伐桂

外,就屬嫦娥奔月的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據說后羿向

王母娘娘求得不死之藥後,卻被其妻嫦娥偷偷吃掉了,

並成仙奔月,當了月宮仙子。嫦娥到了月宮後發現月宮

出奇的冷清,不像他所想像的美好。但又怕后羿殺了他

,不敢回到人間來,於是只好孤寂的一個人住在月宮裡

。傳說的月娘是一位美麗的仙女,引起人們無限的好奇

與遐想,如「嫦娥奔月」、「漢光武造影娥池」、「唐

明皇遊月宮」等故事,就是其中最有名的文學創作。

民間又以八月十五日為月娘的生日,而流傳著「李靖破

匈奴」、「郭懷一逐紅毛」、「朱元璋殺韃虜」等吃月

餅聯絡抗敵的事蹟,也充滿著民族意識的色彩,似乎又

與太陽公的生日有同樣不平凡的意義。

太陰星君即為月神,俗稱「太陰」。古人對月亮的崇拜,最早見於史料記載的是《尚書·堯典》,文稱:日、月、星辰為天宗,岱、河、海為地宗;天宗,地宗合為六宗。王逸注《楚辭·九章·惜誦》時云:「六神,謂六宗之神也。」可見月亮在此之前早就被人們視為神 而加以崇拜了。其實古人祭祀月亮時,往往是輔助於太陽而行的。且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別內外,以端其位。足以見古代「祭日為主,祭月為輔」的現象。

 溯其源,與中國古代對月亮的崇拜有關。太陰星君又叫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月光菩薩等。崇拜太陰星君,在中國由來已久,在世界各國也是普遍現象,這是源於原始信仰中的天體崇拜。在

黑夜中,月亮給人帶來了光亮;月色朦朧,又會使人產生許多遐想,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因此產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個。傳說嫦娥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們貶在人間,後來,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長生不老藥,嫦娥偷吃後升天而去,住於月宮,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經》、《搜神記》等古籍中都記有此事。

  此後,太陰星君就較普遍地為民間供奉。我國古代男女熱戀時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禱太陰星君。有些分離的戀人也拜求太陰星君祈求團圓。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就寫過一出《拜月亭》。《西廂記》裡的崔鶯鶯也虔誠地對太陰星君傾訴希望遇到意中人的情懷。清人丁耀亢所著的《續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一對癡男怨女鄭玉卿和銀瓶私嘗禁果後,推開窗戶,雙雙跪倒,對著月亮說:「就兩人有一人負心的,就死於千刀萬劍之下。」有趣的是,有些單相思的男女也要請太陰星君評理,或訴衷腸。

庚寅年七月二十九日 恭祝 幽冥教主 地藏王菩薩 佛辰
重要性: 玄聖觀( 深觀己心) 

                                         ***圖片引用自網路  如有冒犯請告知***

天運庚寅年七月二十九日  

恭祝 幽冥教主   地藏王菩薩   佛辰

願  地獄皆空  火燄化紅蓮   鐵圍早破 

一切眾生皆得度  

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又稱「幽冥教主」,或稱「酆都大帝」,簡稱「地藏王」;「幽冥教主」和「酆都大帝」是道教的稱呼,因為道家認為「幽冥教主」(以下「酆都大帝」從略),統裁十殿閻羅王,並且檢察世人在生前的善惡;行善的人,便引度去到西天,為惡的人,便下令墜落地獄,橫死的,便讓他超生;民間所有弔祭死者的亡魂,必先祀「幽冥教主」,廟裡見到的「幽冥教主」神像,是坐在名叫「諦聽」的靈獸地獍上面,相傳這靈獸覺非常聰敏呢;不過「幽冥教主」雖然有「諦聽」協助,因為人間的罪犯天天增加,忙的還未把冥府的善魂悉數引渡西天,延到今天仍然無法向「上帝」繳旨。

  「地藏王」是佛教的稱呼,因為佛家認為「地藏王菩薩」從「釋尊(即釋迦牟尼佛)」寂滅後到「彌勒佛」出世這中間,化導無佛世界的眾生;祂在忉立天附屬於「釋尊」,受「釋尊」的接引,去普度六道的眾生;祂發大誓願,出於無佛之世,引導在五濁之世的迷界眾生;「地藏王菩薩」較其他諸菩薩誓願深重,祂與閻浮提有大因緣,專施給人生的幸福和佛道的圓成,是誓願的代表菩薩;也就是說,「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不達目的,決不中止。又「地藏十輪經」說:「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也許這就是佛家稱「地藏」的由來吧!台灣民間,又認為「地藏」乃閻羅王的化身,管轄冥界,所以信仰特別深重。

  「地藏王菩薩」相傳於佛寂滅後一千五百年(即我國唐朝貞觀三年)降跡新羅國主家;菩薩姓金,名喬覺;在永徽四年,當祂二十四歲的時候祝的髮,隨即攜帶白犬「諦聽」,航海來到我國江南池州府青陽線的九華山,端坐九子峰山頭七十五年之久,於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的道,計年九十九歲。這中間還有一段插曲;一說:「地藏王菩薩」來到九華山之後,在山下遇到一位老人,便向老人請問這九華山的地主是誰?老人不答,卻反問「地藏王菩薩」問他有何事?菩薩說:「想化他一袈裟之地。」老人心想一袈裟之地,只不過方丈,我何不樂捐,便向菩薩說:「這九華山都是我的,您需要一袈裟之地,就贈送您好了。」菩薩說:「您不能反悔呀!」說完,便張開袈裟向九華山撒過去,說也奇怪,剎那間,一件小小袈裟卻把整個九華山全包住了;後來這位老人和他的兒子們,都讓菩薩給度化了。一說,時有閣老閔老,素來就懷有善念,每齋百僧,必定虛設一個位子,閣老便請「地藏王菩薩」補足充數。

  打齋之後,菩薩因而乞求一袈裟之地,閣老允應,不料袈裟遍覆九峰,便欣然把整個九華山給全施捨了;成道之後,到了至德二年七月三十日,還曾顯靈起塔,成大道場。

庚寅年七月十八日 恭祝 無極瑤池金母娘娘 聖誕佛辰 普天同慶
重要性: 玄聖觀( 深觀己心) 

恭祝   無極瑤池金母娘娘   聖誕佛辰   普天同慶

瑤池金母

瑤池金母

   王母娘娘,又稱瑤池金母,或稱西王母、金母、金母元君、九靈大妙龜山金母。簡稱王母或西王母。相傳王母娘娘居住在瑤池,是以有瑤池聖母、瑤池金母等稱。根據《史記大苑傳略》記載:「西王母這古仙人,姓楊,或謂姓侯,名回,一為婉衿,居昆侖。」

   王母娘娘自稱為天帝的女兒,而天帝系皇天上帝的泛稱,據《禮曲禮集》解說青帝、赤帝、黃帝、白帝都稱天帝。娘娘到底是哪一位天帝的女兒,無法查考。惟娘娘生育過多,則有所據,因此王母也屬一位多產的娘娘。

   在傳說中,王母娘娘曾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幫助黃帝打敗蚩尤,并且與周穆王和漢武帝都有交往的記錄。至于王母娘娘與漢武帝交往之事,出自《漢武帝內傳》,大概地稅:七月七日,王母降,自設天廚,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像鵝卵般大,圓形色青,王母贈帝四顆,自食三顆,帝食后留核准備種植,王母說這種
桃三千年才能結果,中國地薄,種不起來。

圖騰神

   王母娘娘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位神仙,因為她是尊貴的天界第一夫人──玉皇大帝的太太。人們心目中的王母雍容華貴,凝重端庄,但她的前身卻是個半人半獸的怪物!

   王母的大名叫「西王母」,最初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原始部落名。這個部落傳說是在昆侖山中,實際可能在甘肅、青海一帶。西王母部族的首領也被叫成「西王母」,這個部族崇拜虎、豹,以虎豹為部族圖騰神。于是這位西王母被神化為雖有點人模樣,但長了一嘴虎牙,蓬著頭發,戴滿首飾,還有條豹尾巴,經常吼叫的怪物,這位半人半獸的怪物成了部族守護神,而她到底是男是女也很難說。

神格的躍升

   在戰國時的《穆天子傳》中,記有周穆王西游見西王母的故事,這時的西王母已不是怪神,而是一位女王了。王母的寶貝,一是不死之藥,二是吃了能長生不老的仙桃(又稱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不死藥,而飛上月亮的。在《漠武帝內侵傳》中,西王母已是一身帝后打扮的絕色佳人,她上殿接見數千神仙,儼若女仙領袖。

   道教推崇王母娘娘,大力抬高其出身,說她是道教第一大神元始天尊的女兒、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她的屬下。王母的地位一步登天,遂把原來虎齒豹尾的尊容說成是王母娘娘的白虎使者。

   道教將王母娘娘列為七聖之一,據《云笈七籤》記載:「上聖白玉龜台九靈太真西王母」。《道藏三洞經》列西王母為第四神仙,僅次于東王父,并說:「西王母者,太陰之元氣也,姓自然,字君思,下治昆侖,上治北斗」。

   王母娘娘雖不是肉體凡胎,卻也有七情六欲,人們安排她與玉皇大帝結為夫妻,有如人間帝后。二人還生了七位女兒,其中小女兒七仙女私自下凡,與窮小伙董永「天仙配」的故事家喻戶曉。她還有個外孫女叫織女,與牛郎七夕鵲橋相會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這里的王母娘娘不大招人喜歡,她和玉帝活活拆散了這兩對恩愛小夫妻,成為封建專制的代表。

   王母娘娘廟遍布全國,有關王母的遺跡也不少,如王母洞、王母河、王母塘、王母瑤池等。台灣地區王母娘娘廟有一百四十余座,主廟在花蓮縣吉安鄉,分靈全省各地都有,七月十八日將金母誕辰,香火非常盛,主要是金母娘娘對治病的靈驗。

 
 

 

中元節---地官大帝 聖誕千秋(舜帝) 大孝節
重要性: 玄聖觀( 深觀己心) 

恭祝   中元節---中元赦罪地官二品清虛大帝   聖誕千秋(舜帝) 

大孝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

資料來源: 松山慈佑宮

  1. 傳說地官乃舜帝,因墾地功高,民間緬懷其豐功偉績,故以神明之禮祀奉。舜帝本姓姚,名重華,為黃帝之第八代子孫,父名瞽叟,母曰握登,於姚虛之地生舜。握登早逝,父再娶,生一子曰象,象生性傲慢,與母百般折磨舜,然舜稟性仁慈,仍然孝悌可範,舜極有才華,曾在歷山耕田、雷澤捕魚、負夏狩獵、河濱製陶,於是人民攜家帶眷跟隨他,以學習各種技能,兩年期間即形村邑,三年聚為都市,故威望遠播。堯遂傳賢讓位,時國有四凶,舜流放共工於北方,流放驩兜於南方,流放三苗於西方,鯀則流放於東方,從此天下太平。舜帝崩後後,道教奉為「中元赦罪地官二品清虛大帝」,於中元節時下凡人間赦罪,又因舜帝事親至孝,故中元節又稱孝子節,人民於中元節祭祀祖宗,後廣及孤魂野鬼,稱中元普渡。

  2. 地官即周幽王時之諫官葛雍,與唐宏、周實棄官從野,至宋真宗時乃封天官、地官、水官三官,並祭祀之。

  3. 言王爺有三女,嫁陳子摏為妻,各生一子,秉賦異常,元始天尊封為「天官」、「地官」、「水官」,命令三官治理三界,稱三官大帝。

  4. 民間為一年一度之中元普渡    以至盛虔敬之心及食物  清香水果銀紙供養冥界眾生   並引申--慎終追遠   緬懷祖先之恩澤 

恭祝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聖誕萬壽
重要性: 玄聖觀( 深觀己心) 

天運庚寅年六月二十四日

恭祝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聖誕萬壽

*******************************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 

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 

身雖在世。其心己死。是謂偷生。凡人心即神。 

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 

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 

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鑒察。十目十手。

理所必至。 

況報應昭昭。不爽毫髮。淫為萬惡首。孝為百行原。 

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 

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 

若負教。請試刀。 

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父母。守王法。

重師尊。 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

別夫婦。教子孫。時行方便。廣積陰功。

救難濟急。恤孤憐貧。偷修廟宇。 

印造經文。捨藥施茶。戒殺放生。造橋修路。

矜孤拔困。 重栗惜福。排難解釋。捐資成美。

垂訓教人。冤仇解釋。 斗秤公平。親近有德。

遠避凶人。隱惡揚善。利物利人。 回心向道。

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 

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

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咸寧。

吉星照臨。若存惡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

破人婚姻。壞人名節。嫉人技能。 謀人財產。

唆人爭訟。損人利己。肥家潤身。恨天怨地。 

罵雨呵風。謗聖毀賢。滅像欺神。宰殺牛犬。

污穢字紙。恃勢凌善。倚富欺貧。離人骨肉。

間人兄弟。不信正道。姦盜邪淫。好尚奢詐。

不重勤儉。輕棄五穀。不報有恩。瞞心昧己。

大斗小秤。假立邪教。引誘愚人。詭說升天。 

歛財行淫。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日咒詛。

背地謀害。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

引人作惡。不修片善。行諸惡事。官司口舌。

水火盜賊。惡毒瘟疫。生敗產蠢。殺身亡家。

男盜女淫。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 

毫髮不紊。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

作惡禍臨。 

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

戲侮言。斬首分形。有能持誦。消凶聚慶。

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

凡有所求。如意而獲。萬禍雪消。千祥雲集。

諸如此福。惟善可致。本無私。惟佑善人。 

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關聖帝君覺世經全文終 

 

註:讀誦時 "" "" 字應讀作 ""

***摘錄於 行天宮***

關恩主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州人(今山西運城解州鎮)。東漢桓帝延熹三年(160年)農曆六月廿四日誕辰。

關聖帝君為三教所共尊,儒教奉為五文昌之一,又尊為「文衡聖帝」、關西夫子;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天尊;因顯聖玉泉山,在佛教又尊為「蓋天古佛」。 關聖帝君的尊號,係來自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因宮中伏魔,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玄空師父曾說過:「人世間是道德考場。」 關聖帝君因為八德全修,歷經種種試鍊與誘惑,因此深受世人敬仰,方能享受萬代馨香。<南天文衡聖帝傳略>於是根據八德,恭述 關聖帝君的一生。原文鐫刻於台北本宮前殿外檐裝修右壁,三峽分宮(行修宮)和北投分宮亦有之。茲引述如下:

  孝者敬順長輩

十七歲時(176年)娶聖后胡氏,育三子:長平、次興、三索。黃巾賊張角作亂之時,眼見亂臣賊子蜂起,遂請求雙親淮予離鄉投效軍旅,以匡扶社稷報國。

  弟者友愛兄長
二十五歲時(184年),與劉先主備、張桓侯飛桃園三結義,誓言上報國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因破黃巾賊有功,劉先主備獲升安喜縣令,到任之後,三兄弟食則同桌、睡則同床;劉先主備若在稠人廣坐, 關聖帝君與張桓侯飛必侍立終日而不言疲累。
  禮者節制和諧
四十一歲時(200年),與曹操戰於下邳,為曹所困,為保護兩位皇嫂暫寄曹營, 關聖帝君請皇嫂居內院,自住外院。曹操為亂其君臣之禮,示意張遼黑夜減燭, 關聖帝君破壁斥責遼不德,並立於室外秉燭達旦閱覽《春秋》,曹操更為心折。
  義者正當合宜
關聖帝君暫寄曹營時,即表白降漢不降曹,忠臣不事二主,一旦有兄長消息,不管千里萬里必定辭別投奔,以示不忘故主、明來明去的義氣。期間,發生幾則情義兼備的事蹟,如罩舊袍、贈赤免馬、挂印封金等事蹟。 關聖帝君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兄時,於古城遇張桓侯飛,桓侯怒責以忠臣寧死不屈,大丈夫豈能事二主? 關聖帝君幾經解釋,桓侯皆聽不入耳,適逢曹將蔡陽前來叫陣,於是斬蔡陽以明志。此時劉先主備亦前來會合,兄弟三人終於再度聚首。
  廉者堅定操守
五十一歲時(210年), 關聖帝君領命取長沙,與老將黃忠對仗。黃忠馬失前蹄被掀倒在地, 關聖帝君絕不趁人之危,反而喝道快快去換馬來再分勝負,真是光明正大,亙古英雄難以比並。長沙守將魏延弒太守韓玄,開城門投降時, 關聖帝君且引領劉先主備入城親訪黃忠,黃忠於是歸順。
  信者誠實不欺
五十五歲時(214年),東吳孫權擬討回荊州,諸葛謹手持劉先主備信函,令 關聖帝君見信後,即刻割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關聖帝君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理由,當面拒絕了諸葛謹。於是孫權又安排魯肅,在陸口寨外臨江亭上設宴,邀請 關聖帝君赴會,並埋伏刀斧手。 關聖帝君明知危機四伏,仍然輕裝簡從單刀赴會。最後, 關聖帝君佯裝醉酒,順勢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行至江畔乘船,而得以全身而退,使得孫權計謀無法得逞。
  恥者羞惡勇氣
六十歲時(219年), 關聖帝君領兵攻打樊城,曹仁在敵樓上見 關聖帝君僅身披掩心甲,於是速招五百弓弩手一齊放箭。 關聖帝君急勒馬回營時,右臂中箭翻身 落馬。關聖太子平一陣殺回,始得救父歸營。 關聖帝君拔出臂箭時,發現箭頭有毒,毒深入骨。名醫華佗大夫聞知英雄中毒箭,不請自來醫治。刮骨去毒時, 關聖帝君飲酒下棋談笑自若,後世欽為神勇。
  忠者盡己之心
 關聖帝君扶漢興劉,忠臣不事二主,避退麥城(今湖北當陽縣)時,腹背受敵,終為東吳呂蒙的伏兵所襲。孫權屢屢勸降, 關聖帝君與關聖太子平堅持「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的決心,視死如歸,遂在臨沮(今湖北遠安縣)昇天,享年一甲子。  

關聖帝君一生坦蕩磊落,進退有據,而貼心細膩地兼顧到了人情事理。在此是非紛擾不明的社會中,其為所當為的浩然大義,正是我輩門下生理應效法學習的。

 

恭祝 南無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觀世音菩薩 成道紀念
重要性: 玄聖觀( 深觀己心) 

***府城 郭老師  佳作***

恭祝   南無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觀世音菩薩   成道紀念

         南無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觀世音菩薩   摩訶薩

         南無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觀世音菩薩   摩訶薩

         南無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觀世音菩薩   摩訶薩

         南無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觀世音菩薩   摩訶薩

         南無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觀世音菩薩   摩訶薩

         南無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觀世音菩薩   摩訶薩

         南無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觀世音菩薩   摩訶薩

普天同慶    四海昇平       嗡嘛呢叭咪吽

***府城 郭老師  佳作***

恭祝 南無觀世音菩薩 聖誕佛塵
重要性: 玄聖觀( 深觀己心) 

恭祝  南無觀世音菩薩    聖誕佛辰

南無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南無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南無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頁/共8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