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子手機從發布以來,一直被指責價格過高,基于的理由是『成本』。在我看來,這種指責非常荒謬,如果是以成本來論,iPhone為何就能賣出高價呢?若按照硬件成本計算,iPhone的零售價得腰斬。
iPhone之所以能夠賣出高價,一方面是蘋果的品牌附加值,一方面則是產品本身的體驗。對于硬件產品來說,溢價的基礎是產品體驗,如果沒有好的產品體驗,品牌溢價基本就是空談。當年諾基亞的品牌溢價高,正是因為產品體驗非常好,而今的衰落正是缺乏好的產品支撐,否則也不會淪落到被微軟收購的地步,更不會被國內某些廠商趁機奚落。
羅永浩開始說
錘子要賣4000,很多人閉著眼睛就說不可以。為什么不可以呢?因為國產手機不值這個價?因為安卓手機不值這個價?因為硬件成本不值這個價?這些就是所有人的理由之一。沒有人會去在意設計的成本,沒有人會去考慮創意的成本,而這些成本往往很難去計算,卻也容易被忽略。大部分人的習慣性思維,就是人力成本基本可不計。
在我看來,這恰恰是最大的成本。推動一家公司向前的,絕對是人而不是機器。為什么諾基亞要裁員?因為人力成本非常的高。而人是一家公司最大的資產,也是真正創造價值的資產。但在國內這個大環境下,長期以來對人才并不夠重視,對創意并不夠充分尊重,認為那都是不值錢的,隨便找個人就能做的。甚至可以說,對腦力勞動的尊重和認可,是遠遠不如體力勞動的。所以,長期以來只有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卻難以走出過門,大家對于創造并沒有自信,對自身的價值一直都是低估的。
中國這么多做手機的廠商,所獲取的利潤遠不如蘋果,遠不如賣專利的高通。雖然高通是一家賣芯片的公司,但他很大一部分利潤來源專利授權,他不管賣不賣芯片都能從運營商、芯片制造商、手機廠商那里收專利費。我們這個所謂的泱泱大國,為何卻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為何富士康幾十萬工人都在給蘋果打工?為何所有手機廠商都在給高通打工?
有一句話說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蘋果和高通的錢,都出在我們身上。這些公司賺取高額的利潤,才能投入到更多的研發中。而我們的中國公司呢?因為創意是不被尊重和認可的,所獲得的利潤也相對微薄的,連養活自己都成困難的時候,怎么讓他們去有創新的動力?就算有那個創新的動力,也沒有那個創新的資本。某個通信業的所謂專家,一直在指責錘子定價高,一直在捧華為自主創新。不可否認華為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但也不能因此去抹殺小公司的創新。哪怕是在一些細節的創新,也應該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華為也不是一天做起來的,也是日積月累壯大的。
很多人問,為何本土汽車配置高價格低,而合資品牌或進口汽車價格高?一則是大品牌有面子,二則是大品牌質量好、安全高。我倒不是因為面子買合資品牌,而是因為安全性更高一些。如果國產品牌不是做花架子,安全性能讓人滿意的話,我也會去支持本土品牌。而在人的生命安全之下,價格并不是
考慮的問題。但是,很多人在意的是價格,不會去考慮安全的事,不愿意為安全『買單』。本土品牌的廠商為了迎合這種低價需求,不得不去想辦法降低成本,而同時又要提高配置來競爭,也就導致國產汽車的整體安全性能相差較大,這么多年了進步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小的。
所謂,貴有貴道理。你又要好的,又要便宜的,相對來說也是要付出的。比如汽車,你就要承擔更高的安全風險。而一部手機,如果你要便宜的,可能就要犧牲體驗。因為,在細節體驗上的改進是需要成本的,而很多消費者沒有習慣為此買單,廠商自然也就沒有動力去創新了。在這一方面,至于錘子做得怎么樣不說,起碼他們是愿意在這方面付出的,為何就不能得到尊重和認可呢?如果你覺得貴可以不買,憑什么去橫加指責呢?
國內很多行業是『劣幣驅逐良幣』的
市場,大多數情況下是消費者和廠商的非理性,導致的惡性循環。只有當我們懂得尊重人的價值,創意的價值,我們才能享受到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