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freecar
市長:munalala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資訊科技網路分享【freecar】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京東金融離劉強東說的“給京東貢獻70%利潤”的水平,還差太遠
 瀏覽185|回應0推薦0

昵昵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IPO前夜,京東需要給資本市場講一些比賣數碼家電更激動人心的故事,騰訊入股是一件,互聯網金融也是一件。

3月底,劉強東在“中關村100” 企業家俱樂部和李彥宏、雷軍等大佬一起開研討會時,曾放出豪言,稱京東未來70%的利潤都將來自金融;而今年以來,京東在金融方面確實是動作不斷:京保貝、京東白條、網銀錢包、小金庫……基本上是阿里有的,京東要有,阿里沒的,京東也要有。最新的一個動作是在4月15日,上線了一款叫京東8.8的基金產品,年化現金支付比率為8.8%,號稱京東金融首款“超級理財”。

京東金融,聽上去,看上去,好像都很生猛的樣子。

可是,長期以貨到付款為主,連網絡第三方支付都沒怎么玩過的京東,真能把金融做得這么牛逼啊?桃園駕訓班 總歸有點將信將疑。本文粗略解構下京東金融,上篇主要關于to C業務,下篇則是to B業務。

雙端皆有布局

雖然從2012年開始,京東就和銀行接觸,開始謀劃一些金融業務,并且通過收購網銀在線拿下了一個第三方支付工具,但京東金融真正起步應該是2013年7月。當時,金融事業部從京東電商業務中正式獨立了出來,而且連續申請了商業保理牌照、小貸牌照、基金支付牌照,還有財務咨詢牌照;在金融這樣一個強監管的領域,有牌照,才能正兒八經干活。從業務范圍上看,京東金融在to B端和to C端,雙端皆有布局。

上篇:TO C 業務

很明顯,京東to C端的業務就是全面向阿里看齊的節奏:網銀在線類似支付寶,小金庫類似余額寶,京東白條類似虛擬信用卡,京東8.8類似淘寶理財。

雖然,互聯網金融紅成了辣子雞,余額寶示范效應下,很多人躍躍欲試,但其實,這行門檻很高,賺錢很難,對于京東而言,我覺得,一個很大的掣肘,是規模問題。

1)消費金融:數據不夠,風控亞歷山大

京東白條,我身邊沒一個人申請到,門檻好像很高。高雄駕訓班 一方面,業務剛上,要慢慢鋪開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我相信也是京東風控壓力比較大的原因。

京東白條是類信用卡業務,原理是利用用戶在電商平臺上留下的數據來判斷個人信用,并給予授信額度,商業模式也和信用卡類似,靠收取逾期利息和分期付款手續費盈利。

用數據判斷授信額度這件事,聽著比較高大上,但實際上,這很難,且現階段,效果很可能還不如銀行。

你有沒有房、有沒有車、有多少收入、信用怎么樣,這是給予用戶授信額度時,機構需要借助信息、數據去反推的東西。別看銀行的信用卡辦卡好像很隨意,實際上,銀行會回去翻查你很多信息,在中國,銀行是有很多特權的,能查到的東西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比如說判斷你有沒有房,銀行會去查你的央行征信報告,如果你曾經在銀行辦過房貸,這條信息是很可能被銀行寫進央行征信報告,這個,京東查不了;還有可能,銀行和市級房管局搞好了關系,接入了對方信息,你有沒有房,也就一目了然了。電商怎么判斷你有沒有房?看你買了裝修材料,估摸著你可能買房了。和銀行比,各位覺得哪個準?

阿里的虛擬信用卡喊了一年才姍姍來遲,其實不僅僅是監管原因,風控難度,也是一個因素。阿里平臺上的數據可是明顯多于京東的,無論是實名認證的用戶量,地址庫,還是活躍程度,支付寶對接的銀行卡等等。阿里尚且犯難,京東的挑戰應該更大。而且,某種程度上,京東的風控還必須做得比阿里更好,因為,京東白條的違約成本比阿里的虛擬信用卡要低。

眾所周知,支付寶推的“虛擬信用卡”,前一段被央行叫停了,而看著類似的京東白條卻躲過了監管。原因是,京東白條不是一款金融產品,而是“賒銷”模式。

阿里是平臺,不是直接的賣家,虛擬信用卡的授信由阿里的合作銀行墊資,所以是金融產品,央行、銀監可以監管;但京東自己是賣家,白條實質是個“賒銷”憑證,高雄牛排 而非金融產品,你去店里買東西,人家愿意晚兩天收你錢,這事兒央行可管不著,非要找監管機構,那應該是工商局,然后,賒銷這事兒不犯法啊,所以工商局也不會來取締。

賒銷讓京東白條躲過了金融監管,但是,也有弊端。監管,也不都是添堵,很多時候也是有紅利的:如果虛擬信用卡你不還,你就是欠銀行的錢,這事兒會被寫進央行征信報告的,這個影響大家明白的,會影響你日后的各種借貸行為;可是京東白條你不還,你是欠京東錢,此事不會進征信報告,京東基本拿你沒轍,甚至連封殺你在京東上購物都做不到,你重新申請個賬號就好了,這又不用實名驗證。京東只能去法院告你,問題是,就幾千塊錢的事兒,打個官司未免太勞師動眾了。

用戶的違約成本太低了,京東要控制壞賬率,就只有挑選更高質量的用戶,此時,如果平臺數據有限,風控就真的是亞歷山大了。要知道,銀行的風控能力并不弱,加上強約束力,網點催收能力,很多銀行信用卡的壞賬率仍然超過1%。為什么在京東白條上線后,大批用戶吐槽申不到,其中很多甚至已經是京東的高級會員,還有人吐槽似乎只有用信用卡付過錢的才能申到。原因應該就在于京東沒這么強的風控,萬一壞賬率太高,承受不起,而已經用信用卡付過錢的,這是銀行已經把過關的客戶嘛,質量自然高點。

2)個人理財:潛在用戶不夠,產品不好賣

小金庫類似余額寶,對接的也是貨幣基金,不必多說。

京東8.8,之前牛皮吹得挺大,高收益,創新啊啥的,但實際上,這就是一款鎖定兩年的定期支付混合型基金,怪只怪以前金融離我們太遠,出個不一樣的,大家就以為是創新,其實,在工行、交行等,同類產品已經賣很久了。

京東8.8不保本,年華支付比率為8.8%,年化收益率浮動,如果達不到8.8%,就會拿你的本金出來先給你。收益有可能比貨幣基金高,但風險性也會明顯大于貨幣基金。

在天天基金網上查了下,顯示目前混合基金有251只,近一年,年化收益率為正的,是152只,比目前余額寶收益率高的大概是105只,占比42%。還不錯對吧?但是,又看了下近6個月的收益,收益為正的,就只剩69只了,不足三成。汗。看來這半年國內投資環境是不行啊。

而這當中,京東8.8的運營方國泰基金有7只,近一年,最賺錢的凈值增長10.66%,最虧錢的跌了15.55%,近6個月,是全虧……所以,京東8.8收益有高于余額寶的可能,但可能性有多大呢,大家自己掂量。

從銷售效果看,京東8.8是4月15日上線的,京東連續兩天,首頁一直是置頂廣告,我16日買了100元,18日登陸,還是可以買。這個基金統共也就是10億的規模,賣兩天都賣不完,除了產品本身風險高于貨幣基金這個因素(其實能接受高風險產品的人還是有很多的),關鍵,我覺得還在于京東能撬動的潛在理財用戶規模不夠。

支付用戶量——理財用戶量(穩健性)——理財用戶量(激進型),我感覺,這三種是形成金字塔形狀的,支付是底層。高雄Motel 仔細想想,有多少人在京東是在線支付的,有多少人熟悉網銀在線,有多少人信任它是安全的?網銀在線對接了多少銀行,有多少支付場景?網銀在線的移動客戶端有多少裝機量?

支付寶積累了十年,8億注冊用戶,3億實名認證A類用戶,移動端裝機過1億,且用戶對其認知是偏金融屬性的,這,是余額寶能賣得動的基礎。此前支付寶賣預期年化7的保險理財產品,保本是2.5%,其實也有最終受益低于余額寶的可能,但是,8.8億,5分鐘售罄。

目前,互聯網金融要在產品層面創新,難度還比較大,主要還是渠道的優化,但即使是淘寶那么大的流量,賣理財產品,效果都很一般(因為這說到底是基金公司在賣,不是支付寶在賣),京東要做,難度更可想而知,而如果網銀錢包用戶量,對接銀行,支付場景等等上不去,理財產品必然會很很難賣。

C端的業務,對規模非常倚重,用戶數據規模不夠,風控會很難,潛在用戶量不夠,賺錢會很難。余額寶一年的管理費是0.3%、托管費是0.08%,銷售服務費是0.25%,總共也就是0.63%,余額寶都賣成這樣了,天弘基金去年還沒扭虧呢。

京東金融,是個好故事,可是,如果突破不了規模掣肘,那好故事要變成好生意,真心難,起碼,靠C端業務為京東集團貢獻利潤,不太現實。

那么,靠B端業務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7255&aid=508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