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蟻族
這個族群和螞蟻有許多相類似的特點:高智、弱小、群居。“蟻族“是一個廣為人知的龐大群體——“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是繼三大弱勢群體(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勢群體。
他們都接受過高等教育,主要從事保險推銷、電子器材銷售、廣告營銷、餐飲服務等臨時性工作,有的甚至處于失業半失業狀態;平均月收入低于兩千元,絕大多數沒有“三險”和勞動合同;平均年齡集中在22—29歲之間,九成屬于“80后”一代。
2、考碗族
近年來,持續火暴升溫的公務員考試已經在大學校園里“催生”出了一個特別的族群——“考碗族”。
板橋買屋 “考碗族”以考上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為“金碗”貴族,考上直轄市省級公務員為“銀碗”爵士,考上地市級公務員為“銅碗”紳士,考上鎮街道一級公務員為“鐵碗”騎士。
面對如火如荼的公務員考試,不少“考碗族”不惜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甚至甘愿放棄外資企業、民營企業開出的高薪聘請條件,在家待考。幸運者幾年內就考上了,不幸者還是執著地等待著,以至于耽誤了青春和成家的美好時間,也是最為悲情的一個族群。
3、嫁碗族
除了有考碗族,中國還有一大特色族群——嫁碗族。嫁碗族是以“要嫁就嫁公務員”為口號的擇偶一族。他們普通認為公務員是當下公認的最幸福的職業,如果自己沒考上公務員,有個“公務員老公”或“公務員老婆”也是件很幸福的事。
三重租屋 既能保證婚姻穩定,還能提高社會地位。
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無奈地“逼”出了一群“考碗族”,而為了幸福的生活同時也冒出了一群“嫁碗族”。公務員這個職業不但在就業方面很吃香,而且在女性擇偶方面也很“搶手”。
4、鐘擺族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突破城市界限,工作生活雙城化、房子兩地買、婚姻周末化,社交網絡多城交叉,原有的單一城市生活工作模式被打破,“鐘擺族”(pendulum clan)應運而生。
隨著京郊經濟圈的崛起,北京周邊城市出現了諸多“鐘擺族”調查顯示,“城市生活成本高”成為“鐘擺族”出現的首因,67.4%的人選擇此項;其次是“城市房價高”(60.9%)。
5、新丁克族
早幾年,在年輕人中間流行著一種名為“丁克”的生活觀念,意思是夫妻雙方擁有良好事業和收入,婚后卻不生孩子,他們主張擺脫傳統婚姻中傳宗接代的觀念,傾向于過高品質、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
但是在中國,生兒育女歷來是頭等大事,加之在父母的催促及傳統觀念的壓力,近年來大多“丁克”又開始生兒育女了,可他們卻步入了另一個“新丁克”的模式,即只生孩子不帶孩子,孩子交給老人帶。
6、恐歸族
有道是:春節將至子不歸,父母思兒雙淚垂。縱然理由萬千條,當知團圓年更美。如今,這句話卻成了當下年輕打工者最沉重的包袱。
在許多地方,回家過年意味著大派禮物、大送紅包,這對年輕人來說已變成沉甸甸的負擔,于是造就了一批春節“恐歸族”。
7、賴校族
近年來涌現的新奇大學生族群,主流觀點認為,是因為社會太苦,好工作太少,壓力太大,拿的工資又低得令人心情糾結,租房費用高得像個“杯具”等等原因造成的。
這些賴校的學生有些已經工作,有的并不缺錢,只是留戀校園的生活快感,只有少數是持續在希望不大的各類晉級考試上使力。他們的很多特征與很難斷奶的嬰兒類似,比如貪戀學校生活設施方方面面,覺得學校方便,便宜,懼怕社會,討厭上班族的新生活。沒有找到工作的學生,會向父母隱瞞事實和制造已工作假象。
8、啃老族
啃老族的族群特征就是一般處于25到35歲之間,失業或無業,呆在家里,靠父母過活。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們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閑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
9、捏捏族
“捏捏族”是一個新出現群體,多由年輕白領組成,因為客觀環境競爭激烈、主觀心態調節不當,他們選擇到超市“虐待”食品來宣泄情緒、釋放壓力。
損壞的食品主要有餅干、方便面、蛋糕、速凍水餃等,還有各種罐裝飲料被擰開瓶蓋“放氣”。 一位捏捏族在其網上日志中寫道:“每次去超市買東西都喜歡趁服務員不在的時候捏幾包方便面,
三重買屋 那聲音,那手感,讓我得到極大的滿足。”
10、奔奔族
“奔奔族”,“東奔西走”之族,最早來自于一個汽車品牌——奔奔。奔奔族是生于75-85這10年間的一代人,他們大部分人仍然處于“在路上”的事業長跑階段,荷包尚不夠豐滿;同時,他們又身處于房價高、車價高、醫療費用高的“三高時代”,時刻承受著壓力。
他們甘當草根、為網絡而生,他們玩命工作,痛快享樂,卻由于承受巨大壓力,不得不提前預支享受生活,他們特立獨行張揚自我,卻容易在香煙加可樂中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