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墨子‧非攻》) (A)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 (B)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 (C)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 (D) 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 〔87學測〕
答案:(C)
解析:「言曰」後應加冒號、引號。「古者有語曰」後出現在「言曰」後的引號中,所以應加冒號、雙引號。「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為一表意完整的句子,句末用句號,語氣停頓處用逗號。「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有兩組平列的句子,平列的句子間用分號,句末用句號,語氣停頓處用逗號。
2.下列引文,依文意推敲,「 」內最適宜填入的句子是:「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曰:「 」顏、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顏氏家訓‧慕賢篇》) (A)友善柔 (B)無友不如己者 (C)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D)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93學測〕
答案:(B)
解析:題幹為交友宜慎,雖不能得如顏回、閔子騫等人為友,只要比自己優秀,便值得珍惜。(A)結交諂媚而無誠信之人。(《論語‧季氏》)(B) 不結交仁德不如自己的人。(《論語‧學而》)(C)和朋友交往、說話要誠實可信。(《論語‧學而》)(D)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能知道他們的德業一定不如現在的人呢?(《論語‧子罕》)。
語譯:與善人居住,就像進入滿是芝草蘭花的屋子,時間一久自然芬芳;與惡人居住,就像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時間一久自然腥臭。墨子看見人們染絲就嘆息,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君子與人交往要慎重。孔子說:「不結交仁德不如自己的人。」像顏淵、閔子騫的賢人,是難得遇見的!因此只要對方比我好,就足以讓我尊崇他!
3.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 (甲)則國家之治薄。(乙)賢良之士寡,(丙)故大人之務,(丁)則國家之治厚; 將在於眾賢而已。」(《墨子‧尚賢》) (A)(甲)(乙)(丁)(丙) (B)(甲)(丙)(乙)(丁) (C)(丁)(乙)(甲)(丙) (D)(丁)(丙)(乙)(甲)。
〔99學測〕
答案:(C)
解析:找出「賢良之士眾」,「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國家之治薄」,這兩組的配對關係,便可順利得到正確答案。
語譯:因此在一個國家中,如果賢良之士眾多,那麼國家的治績就豐厚;如果賢良之士少,那麼國家的治績就微小。所以王公大人的急務,將是如何使賢人增多。
4. 閱讀下列先秦諸子對於「聖人」的描述,推斷甲、乙、丙、丁依序應為哪一家所提出?(甲)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乙)聖人之治民也,法與時移而禁與能變。(丙)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丁)聖人之所以濟事成功,垂名於後世者,無他故異物焉,曰唯能以尚同為政者也 (A)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B)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C)道家/墨家/法家/儒家 (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99指考〕
答案:(A)
解析:以對先秦諸子思想的瞭解,再由關鍵詞判斷,即可推知正確答案。(甲)不為而成,為道家。道家崇尚自然,清靜無為。(乙)法與時移,為法家主張。(丙)由習「偽」(後天的努力)故,生「禮」義,可知為荀子。荀子強調後天學習,提出「隆禮」的主張。荀子屬儒家。(丁)「尚同」為墨家主張,其他為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
語譯:(甲)聖人不出行遠求,就能知道(天下的事理);不用親自觀察,就能明瞭自然法則;不必造作施為,萬物就可以化成。出自《老子》四十七章。(乙)聖人治理人民,法度隨著時代演進,禁令跟著百姓的智能改變。出自《韓非子‧心度》。(丙)聖人積累思慮,通曉造作和事理,才產生禮義、興起法度。出自《荀子‧性惡》。(丁)古代聖人所以舉事成功,名聲流傳於後世,沒有什麼特別奇異的原因,只是能以尚同為政罷了。出自《墨子‧尚同中》。
義死不避斧鉞之誅,義窮不受軒冕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