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涓涓清泉
市長:泉雨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涓涓清泉】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ECFA討論專區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簽訂ECFA的唯一好處(趙文衡)
 瀏覽952|回應0推薦4

泉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置入性馬廣告
steven5408
風雨政論評
泉雨

2009年3月8日星期日

簽訂ECFA的唯一好處(趙文衡)

2009年03月09日蘋果日報
論壇

目前對於與大陸簽訂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辯論皆太政治化,讓人產生ECFA是政治協定而非經濟協定的錯覺。兩岸需不需要進行經貿協定的洽簽?筆者初步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此一肯定是基於簽訂的目的是為突破台灣經濟上邊緣化困境,而非為兩岸政治整合。


根據研究機構估計,與大陸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或類似經貿協定,台灣GDP僅增加0.5%,顯示單純與中國簽訂ECFA實無太大利益。不但如此,若兩岸簽訂ECFA將鞏固中國在世界貿易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並加速台灣產業外移。中國在與東協國家、台灣及其他國家陸續簽訂FTA後,至中國投資設廠一方面可免除自東南亞進口原物料及自台灣進口關鍵零組件的關稅,另一方面亦可享有出口至各貿易夥伴國零關稅的優惠,因而具有極大競爭優勢。

促使中國放棄打壓

反觀在台灣設廠的企業,不論進口原物料或出口產品至非中國地區皆要被課予關稅,十分不利廠商的生產與銷售。在此情形下,台灣廠商將紛紛出走至大陸,而外商投資也將棄守台灣投奔大陸。不簽ECFA也會有相似的結果,只不過簽訂會造成台設廠企業加速出走。此一由FTA引發的出走潮將相當嚴重,連當初在「投資帶動出口」下的出口廠商也會放棄在台出口事業而投資大陸,連帶抵銷ECFA帶來的貿易促進效果。

有人認為與大陸簽訂ECFA是理所當然,並對持反對意見的人感到憤怒。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產業型態與台灣類似的韓國,尚一再拒絕大陸簽訂FTA的要求。既然大陸市場那麼誘人,為什麼韓國還會對與大陸簽訂FTA表示遲疑?理由是這將對韓國國內產業產生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台灣若與大陸簽訂ECFA,勢將開放所有大陸貨品零關稅進口,對國內產業的衝擊可以想見。

僅與大陸簽訂ECFA亦不能減緩東協加一的衝擊。東協加一對台灣的主要威脅不是貨品出口至大陸,而是東協大陸的FTA生效後,東亞地區將形成兩個經貿軸心,大陸與新加坡,東協國家的廠商將至兩國投資以獲取更大競爭力,這才是台灣廠商的主要壓力來源簽訂ECFA會為台灣廠商開啟一道紓解壓力的方便之門,勢必加速廠商外移。

簽訂ECFA的唯一理由是藉ECFA的簽署,促使大陸放棄打壓台灣與其他各國簽訂FTA。若能如此,上述在投資上的負面效果將不存在,台灣不但可以免除邊緣化的危機,同時與大陸一樣皆有可能成為國際貿易體系的核心。但是,若大陸在簽訂之後仍然維持一貫打壓立場,則與大陸簽訂ECFA的經濟利益將不復存在,簽訂ECFA對台灣而言不但不具意義,結果可能還比不簽要糟。

純以經濟面向思考

如此說來,台灣是否就必需要仰賴大陸的善意才能達到目的?難道沒有方法可讓台灣在此過程中獲得一些主控權?筆者願意提出一項建議以解決此一問題:兩岸經貿協定可先以3年為期,期滿3年將重新檢討,雙方可同意續約,或在任一方的反對下終止協約。在此條款保障下,台灣可檢視大陸是否繼續打壓,據此決定是否繼續協定的效力。

上述的建議要能實現需要政府純粹以經濟面向考量ECFA。筆者擔心不論這次在與大陸簽訂ECFA或將來與其他國家經濟整合的過程中,政治因素皆會介入,使經濟協定遭扭曲。以目前政治生態而言,FTA易被錯誤的運用在兩方面:一是成為達成與大陸政治整合的工具,二為作為突破台灣外交困境、提升主權地位的工具。兩者均是錯用,這些都是領導人或政權犧牲台灣人民經濟福祉的作法,在經濟政策上不具正當性的。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美國馬里蘭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
趙文衡

台灣必須與東協簽訂FTA(趙文衡)

2009年10月27日蘋果日報

日前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一台灣機械廠商表示,如果兩岸簽訂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將會使工廠定單增加2~3成,並且因此不必外移至大陸。其他一些機械廠商也在平面媒體,以東協加中國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將對產業造成威脅為由,呼籲盡快簽訂ECFA。機械產業似乎已成為支持ECFA的樣本產業。

本文就以機械產業為例,探討ECFA對台灣產業的影響。結果顯示,簽訂ECFA的確對機械業有利,但那是要在出走大陸之後,這將加速台灣產業的空洞化。依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機械設備業今年第2季的外銷比為55%,也就是說台灣機械業的產出中有55%銷到國外,有45%銷至國內市場。在外銷國家中第一名是中國大陸,占機械業外銷的31%或總產出的17%。第二名是東協國家,占外銷的16%或總產出的9%。
假設有一個機械業的典型廠商(A廠商),其銷售市場分布狀況與上述總體市場分布狀況一致,即總產出的45%銷售於台灣市場,17%銷售至中國大陸,9%銷售至東協國家。

忍受損失死守台灣

那麼,在東協加中國FTA生效後,A廠商銷售至大陸與東協市場的產品將遭受威脅,這些產品約占總產出的26%,比率不可謂不大。A廠商可能的因應方式是出走至大陸或東協國家生產,以免除出口的關稅。其中又以外移至大陸的可能性最大。
但A廠商不會這麼做,因它最大銷售市場—國內市場,占有高達45%的比率,如果外移至大陸,產品自大陸回銷台灣須課以關稅,加上其他限制,可能會對占銷售45%的國內市場造成威脅。所以A廠商可能的選擇是忍受大陸與東協市場的損失,而仍留在台灣固守台灣市場。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近十幾年來的出走潮下,仍有許多廠商死守台灣的原因之一。
兩岸一旦簽訂ECFA,將使情勢扭轉,A廠商布局也將徹底改變。在簽訂ECFA之後,A廠商固然可以重拾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但因為台灣與東協國家間未簽訂FTA,故還有對東協9%的損失無法復原。
要徹底解決此問題的方法就是外移至大陸。簽訂ECFA後,A廠商若外移至大陸將會獲得很大利益。首先,由於ECFA的簽訂,A廠商可在大陸生產並以零關稅出口至台灣,仍可完整保留台灣市場,原先固守台灣市場的原因因此消失。其次,若移至大陸生產,A廠商可更容易擴大在大陸市場的銷售,同時也可以用較低的成本生產。最重要的是,外移至大陸還可以維持在東協國家市場的競爭力,不但可以保住原先9%的市場,還可以隨著大陸簽訂更多的FTA,開拓更多的新市場。這是留在台灣所無法得到的利益。
所以A廠商會極力鼓吹簽訂ECFA,並且在簽訂(生效)後出走至大陸。
若ECFA可以強化保障台商在大陸的投資,那A廠商的出走決心就更為堅定。
即使一些不打算出走的廠商,亦將面臨已出走廠商以更便宜價格輸入台灣市場的威脅,
形成「大陸台商」打「台灣台商」的自相殘殺的局面,這也會促使原先不想出走的廠商出走。
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只有台灣在簽訂ECFA同時與東協簽訂FTA,如果只完成前半部,對台灣弊大於利,這種協定不如不簽。筆者也要呼籲大陸,兩岸合作要平等互惠,才能有利於兩岸關係長遠發展。ECFA明顯的將掏空台灣產業而有利於大陸。期望大陸不要再阻止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FTA,以使台灣人民可以真正享有兩岸合作的果實。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美國馬里蘭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540&aid=3998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