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重視的是,該企業於面試時,除了注重求職者工作經歷以及專業背景外,特別於筆試時加考70題的心理問題,亦安排心理諮詢師與求職者面談,來評估其心智是否成熟健康,以作為錄用與否的參考。
無獨有偶,國內包括台積電、廣達、宏碁等,也不約而同把「抗壓力」列為錄取人才的必備條件。
當市場捉摸不定,抗壓力的重要性,已不遜於專業能力。因此,樂見各企業能從事件過後,掌握契機,加以改變,致力良善且正向雇傭關係。
組織的戰力來自每位成員力量的凝聚。他們宛如組織的腰力,亦是影響企業未來的關鍵。
在如此變遷快速的環境,充滿了不確定,也充滿了壓力。來源可能包括個人問題、家庭、上司、同儕等。一旦員工出現壓力不適應,會產生職場行為癥候,包括工作效率變低、失誤率增加;對他人表現攻擊性;無故缺勤等,若情況未獲控制與改善,極容易觸發焦慮、驚恐、憂鬱等,影響的不僅是個人,可能會影響到家庭以及工作的企業。
不快樂的員工對企業而言是重大警訊。根據日本生產力性本部(JPC)心理健康研究所調查指出,員工因心理疾病而暫停工作一個月以上的比例,已從2002年的58.5%持續攀升,至2008年已達77.2%;再根據美國壓力研究所估計,由職場壓力所衍生的問題,占用二成的企業薪資成本,影響高達每年1,500億美元的美國生產力。
日本近年來藉由設置「員工心理健康照護師」,辨識員工心理危機與情境,並施以專業輔導技能,預防因情緒影響工作,甚而危及生命憾事發生。
不可諱言,員工所表現行為就是領導人所示範的行為,要改變就需由領導者的行為著手。誠如《EQ》一書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強調,明日世界有太多的驚奇,企業能靈活通過考驗,大部分取決於高階領導人。
領導者必須轉變為會傾聽、細看、好說,來啟動員工的潛能的新型領導人,並戮力於制度層面以及心靈層面的啟動與變革。
在制度層面,領導者應從監督者、考核者,徹底改變為教練者,制訂公平的績效管理、教導平衡的工作生活、給予充分的學習機會、致力融洽團隊運作。
在心靈層面,領導者需體悟到,愛的力量足以改變世界。對員工多一點關懷與溝通,多一分支持與欣賞。以尊重對待員工,用對待家庭成員的方式愛員工,提升員工的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 AQ),協助他們保持彈性,在壓力下仍然清楚思考。
有了愉快的員工,才會有滿意與成功的顧客,許多服務業現多以「員工第一,顧客第二,股東第三」作為企業持續創造榮景的經營思維。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資深顧問)
【經濟日報/張寶誠/201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