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說說美英戰爭片 外加某些和中國有關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很多電影公司都斥資購買美國軍事剩餘物資。或許是「最偉大的一代」自己感到自豪,或者別人向他們致敬,美國曾經很流行拍攝二戰背景的戰爭片。這些老電影有時候包含很讓人意外的訊息。
一,《硫磺島浴血戰》(The Sands of Iwo Jima):牽出一段中國故事
老朽多年以前看過一部老片子,《硫磺島浴血戰》(The Sands of Iwo Jima)裡面有約翰﹒韋恩扮演陸戰隊士官。最讓人驚奇的是Evans Carlson創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棲突擊營在訓練部隊時使用中文「工合」(Gung Ho)強調團隊合作、熱火朝天的努力奮鬥。那個時代查閱資料比較不夠便利,老朽雖然詫異究竟是不是真的但是也沒去查這件不急之務。過了好多年,老朽六、七年前看到臺灣某雜誌一篇文章竟然談到有關的事情。
「工合」是宋慶齡和紐西蘭籍的中共黨員艾黎(Rewi Alley)等人創立的「工業合作社」的簡稱。該社的宗旨是維持民間工業生產以支援抗戰。艾黎還創辦職業學校,後來成為今天在北京的培黎職業學校(紀念Alley的美國朋友James Bailey)。Carlson曾經隨同陸戰隊第四團在1930年代派駐上海而且與艾黎相識(這是老第四團,珍珠港事變前不久從上海調到菲律賓,珍珠港事變後在菲律賓柯里基多苦戰後成建制被俘。美國後來另外建立新第四團,又擴編成陸戰隊第四師)。Carlson後來借用了「工合」。Carlson曾經到晉察冀地區參訪八路軍、觀摩游擊戰而且與朱德等人合影。這或許是共軍和美軍最早的軍事交流。
Gung Ho這個中文轉英文的名稱最終從美國軍語變成一般美式英語的用詞,但是詞性從名詞變成形容詞。老朽上網查找,居然真的有美國海軍陸戰隊老第四團的網站。老第四團和其他美軍被俘之後遭到日軍殘酷虐殺,此即臭名昭著的「巴丹(半島)死亡行軍」(Bataan Death March)。老第四團許多家屬後人在該網站述說美國政府阻止他們向日本政府索賠。號稱普世價值、人權之類的美國政府為什麼阻止美國公民向日本索賠?各位自己去思考。線索:為了圍堵與遏制,於是縱容奴才不反省。
硫磺島之戰最慘烈的戰鬥當屬進攻制高點摺缽山(Suribachi)的戰鬥。約翰﹒韋恩向來扮演英雄或者正義的角色,但不見得總是扮演不死的角色。他在《硫磺島浴血戰》死了,在《邊城英烈傳》也死了。《邊城英烈傳》的主題曲The Ballad of David Crocket在臺灣,確切地說是臺北,有一個中文版本的開頭是:我們是安東街的小流氓…。以前,臺北的安東街很有意思,它最南邊延伸到和平東路。安東街有意思是因為它違反了老臺北市區依照中國大陸地圖方位命名街道的規律。東北地區的安東(丹東),其對應名稱的街道位置太南邊了。後來就把南邊這一段改名了,那個街口大概在今天的復興南路與和平東路交叉以東,和平東路二段265巷那一帶。反正那個街口快要到成功新村(現在的成功國宅)了。以前的15路市公車在那邊是臺北師院、坡心、臥龍街這些站點。
二,《父輩的旗幟》(Our Fathers’ Flags):良心的探索
《父輩的旗幟》(Our Fathers’ Flags)的故事就是從進攻硫磺島制高點摺缽山之後升上的兩面美國國旗展開。美軍苦戰抵達山頂後升起一面很大的美國國旗,這張照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但是它其實是弄虛作假的擺拍。最先升起的是一面比較小的國旗,被某軍官私藏做紀念品了。為了給記者拍照,於是又安排了一次使用比较大的国旗升旗。《父輩的旗幟》作者James Bradley的父親就是升旗的士兵之一。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就有一個巨大的塑像重現那張擺拍的升旗的照片。參與升旗的幾個士兵之中有一個是美洲原住民Ira Hay。這人和夥伴被捧做英雄巡迴演說勸募戰爭基金。著實風光了一陣。但是戰後仍然因為社會上的歧視,最後潦倒而死。美國以前有一個嗓音特低的鄉村歌星Johnny Cash唱過一首歌“Ira Hay”就是說的此人從戰鬥英雄落魄到窮印第安人,最後死于荒野的事。James Bradley還有一本暢銷書是《飛行員》(Fly Boys),大陸翻譯的質量很差。M-1步槍被誤為機槍。摺缽山有時是漢字翻譯有時是英語發音音譯,顯然是不同譯者沒有聯繫好統一譯名,也沒有良好的審稿、編譯。其他錯誤族繁不及備載——很典型的大陸十餘年以來社會上很多人想快速賺錢的急躁產品,對於必須耗時間、低收入的文化類的事情不能也不願踏實做好。當然,這些急躁的人大部分是被土地財政和飆漲的房地產價格逼的——還有一定得有房、有車、有大筆存款才讓嫁的丈母娘逼的,老朽這個城裡某些本地戶籍丈母娘,那個勢利眼加刻薄兇悍,呵呵,全世界有名。
James Bradley後來又寫了一本《帝國巡航》(The Imperial Cruise)。此書批評美國二十世紀初期大力扶植日本帝國主義崛起以便利美國在遠東與已經卡位的歐洲老牌帝國主義競爭掠奪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利益,最終導致珍珠港和太平洋戰爭,使得許多美軍喪生,還有很多生還的遭受戰爭折磨而心靈創傷永難平復。這下子碰到痛處。美國沒有製片人想要把它拍成電影。美國社會的集體良知水平也不是美國宣傳的那麼高。
三,2001年的《珍珠港》Pearl Harbor:爛電影,但是涉及的歴史很重要
話說一般人相信外表美好的人通常沒什麼內涵。英文諺語Beauty is only skin deep.臺灣流行的"X大無美女"。當然,這些說法老朽都不是無條件贊同。凡事都有例外嘛。
可是2001年有帥哥美女主演的《珍珠港》真的是很爛的電影。
日本偷襲珍珠港那一天確實有美國陸軍航空兵(注意是陸軍哦,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還沒成立。時常有人搞錯這件事)的兩個飛行員結伴起飛應戰,而且擊落大約六架敵機還有可能擊傷另外幾架。這兩個人是George Welch少尉和Kenneth M. Taylor少尉,不是電影裡面那兩個。Taylor少尉2006年才去世。他生前曾經表示2001年的《珍珠港》這部改編電影是垃圾。
美國電影一般不會把真實英雄人物改名換姓虛構人物上陣。例如二戰有一個獲得勳章最多的美國軍人奧迪﹒梅菲(Audie L. Murphy),1955年一部戰爭片《百戰榮歸》(To Hell and Back)就是他自己演自己的參戰經歴。直到1975年的《大白鯊》為止,《百戰榮歸》是獲利最高的美國電影。
在事實符合度方面,2001年的《珍珠港》備受詬病。簡要地說:日本零式戰鬥機的塗裝不對,正確的是艦載機的淺灰綠色,電影裡是地面基地零式的深綠色,據說是因為深綠比較好看。電影裡面美軍在珍珠港的兩個高階將領Kimmel和Short在偷襲當天的行程、收到情報的時間都完全不合事實。
2001年的《珍珠港》電影裡的兩個英雄後來又參與了美軍第一次空襲東京。
真實歷史的空襲東京這件事值得一些基本的認識,因為中國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喪失全部戰列艦戰鬥力,不是沉沒就是打撈與修理費時,所以在一段時間內美軍只有航母可以用來反擊。儘管如此,日軍仍然攻佔美軍防守的菲律賓、關島、威克島等群島、島嶼。而且,英、荷等盟軍也失去印尼、星加坡等地。日本甚至空襲了印度洋裡的錫蘭(斯裏蘭卡)。美國高層非常需要提振民心士氣的強心針。於是,有人提議從航母上面起飛原本是陸地基地的B-25中型轟炸機去空襲東京。經過盡可能的拆除不必要裝備以求減重,還有大量練習,終於有那麼一個中隊的人員能夠在航母跑道長度限制之內起飛。為了保障僅有的機動兵力的安全,也就是航母的安全,所以B-25起飛後,航母立刻掉頭向珍珠港返航。依照計畫,B-25在轟炸東京後繼續飛行到浙江的日占區鄉下仍由國民黨控制的簡易跑道降落加油後再飛往重慶。杜立德中校(James Doolittle)率領的16架B-25與80名機組人員1942年4月18日從大黃蜂號起飛,空襲東京、橫濱、神戶。空襲後,燃料严重不足的一架飛往蘇聯。其他15架燃料不足,但是恰巧遇到順風,於是勉強抵達浙江、江西内陆,但是天氣惡劣,而且美方沒有通知中方空襲已實施,所以简易跑道没有点燃信号火光,全部15架只能在黑暗中赌运气跳傘或迫降。除了兩架飛機的10名機組被日本人俘虜,其他都生還抵達重慶。殘暴的日寇大丟面子,於是在中國鄉下屠殺民眾—甚至動用細菌武器,總計約25萬人被害。
空襲東京說明了日本帝國防衛圈不是不可透入的,於是日本打算一舉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航母。這就是日本計畫發動中途島之戰的原因之一。但是日本的中途島作戰因為計畫失誤、航母結構缺點、情報洩密等因素而慘敗。此後,日本只是拖延最終失敗的時間而已。戰後的日本被美國縱容不徹底懺悔,於是面對中國大陸之時毫無悔意,反而因為美國軍力卵翼支援,日本近來又倡狂製造釣魚臺主權糾紛。另一方面,中華民國內部的台獨把日本當精神祖國,日本於是對中華民國傲慢無禮,同樣製造釣魚臺主權糾紛。這個不知羞恥舉國淪為美國戰略棋子但是仍然對鄰居強硬倨傲的愚昧民族不知其命運將會伊于胡底。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