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交一篇講次貸危機的報告,奶奶的,查單字都查到手酸,洋人可真會發明“夾槓”,不過這是題外話,我想說的是,由於看了一堆資料,由量變生質變,突然福至心靈、靈光乍現,領悟了經濟原理的真諦,這樣子的真知灼見,經查全世界尚無任何人發表過,感念本市的友好,特來此與各位市民朋友分享這偉大的發現。
次貸危機的過程已有許多報導,就不說了,值得探討的是它的起因,就是為什麼會有人(次貸公司)要冒著高風險貸款給還不起錢的人?有的文章說這是因為政府為了刺激經濟而降低利率,因此爛頭寸太多就饑不擇食了,但這話只說對了一部分,就是“錢太多”,而錢太多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利率降低,因為即使以高利率把錢吸入銀行,銀行還是得想辦法把錢借出去的,太多就是太多,它總得找個去處。
我覺得真正的問題是出在“貧富差距的擴大”,因為財富向少數人集中,這些少數人既然花不了那麼多錢,那麼唯一的處理方式就是拿來投資,好賺更多的錢。譬如說我吧!我就從來沒去開個啥“私人銀行戶頭”讓理專幫我玩錢,因為錢到我手上有許多地方用得著,沒有“閒錢”可以剩下。“貧富差距的擴大”會讓可拿來玩的閒錢愈來愈多,終於玩出大毛病了。
那麼貧富差距為什麼會擴大?根據敝人的研究,這是生產力提高的必然後果。這兒所說的“生產力提高”並不是指個別企業的個別行為,而是以整個大社會為尺度的宏觀描述,簡言之就是“產業革命”。
這一波的“產業革命”是從1948年第一台真正的電腦誕生時開始的,經過了五十多年的發展,現在的主要產業;例如汽車工業;的人均生產力是五十年前的數十倍甚或上百倍,那麼很明顯地,在生產要素之中,人工的比重大幅降低,而資本的比重則大幅昇高,因此之故,在利潤的分配上,分配給人工的總額就會跟著大幅降低比例,而大部份的利潤都分配給了資本家...為避免馬克斯信徒的嫌疑,換個名詞,大部份的利潤都分配給了股東。
古時候假設有十個或一百個工人可以領到工資,那麼現在只有一個工人能領到工資,而其他的人就必須向次級或週邊產業疏散,領較低的工資,或者領失業救濟金,這種現像的過程很緩慢,其作用是幾十年逐漸累積下來的,結果是財務寬裕的人在人口比例中愈來愈少,而將就過日子或日子過的很艱苦的人在人口比例中愈來愈多。這種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非但會造成爛頭寸過多,形成像次貸危機這種風暴,更嚴重的是,貧富差距擴大會使得社會的總體消費力下降(因為錢在少數人手中,他們即使再奢侈也比不上千千萬萬薪水階級的消費力),因此無法支撐經濟進一步成長,使得投資過剩,造成景氣循環向下反轉。
同樣的例子是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華爾街股市崩盤,近因與這次的次貸風爆非常相像,而且還更嚴重,因為不但有閒錢的人在玩錢,連大量沒閒錢的人也被引誘著借錢下海了。而其遠因也雷同,也是上一波的產業革命所造成的,不過那一波的發展期比較長,可以從1782年雙向蒸汽機發明起算,花了約150年才走到終點,隨後則是悲慘的十年大蕭條,要不是打了一場大仗,還不知會拖多久。
因此,黑色星期四也好,次貸危機也好,都只是一個特大號景氣循環的反轉信號,因為它是在高峰的頂端崩塌,所以看起來特別觸目驚心,以致於掩蓋了其背後所代表的更嚴重含義。我不知道這次會不會像1929年那樣嚴重,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比你所以為的更嚴重的多。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