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123長短篇
市長:張爺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123長短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Gail叩應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從資本主義的定義講起
 瀏覽3,613|回應6推薦2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Nobody
張爺

資本主義這詞有人以非常廣泛的說法,指人類有經濟行為以來就是資本主義。這是錯誤的,人類的經濟行為一開始是以物易物,後來以貨幣替代;而另一條主軸是財產私有化,這是人類從部落社會過渡到國家模式的分野,部落社會裡所有人的財產都是共有的。

財產私有化固然是資本主義必要的元素,貨幣制度也是必要的元素,但這些加起來卻都還不能代表資本主義。

也有些人在歐洲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確立以來說明中國和日本在近代也有資本主義,就如浮世繪裡描繪的德川幕府時期江戶市井繁榮的模樣,或者如明朝萬歷15年後中國各大城市經濟繁榮的模樣。

那也是錯的。他們的論據在於江戶時期已經有大商人出現,生意往來使用票據。而明朝萬歷15年對於中國社會重大的轉變是,中國進入了數字化管理時代。

但這些都沒有講到資本主義的本質。

資本主義並不像其他「主義」,是人為刻意創造出來的,而是後來在這經濟模式裡的人發現了這一套經濟規則,並且也延續了這一套經濟規則,既然是經濟規則怎能叫做「主義」呢?難道還有以資本作為信念的嗎!?自由主義以經濟自由政治自由作為信念,社會主義以社會平等作為信念,但資本主義哪來的信念呢?難道說賺錢可以是一種信念嗎?偏偏很多人就這樣誤解所以才會以為人類自從有經濟行為以來都叫做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還有個重要元素被忽略掉--那就是,資本主義不可能產生於農業社會。

也就是說,不論緋尼基人多會海上貿易,不論猶太人多會賺錢,這些歷史上有名的經濟事件和民族都不能叫做資本主義。因為在人類經濟模式裡,從古早狩獵、打漁、放牧,到後來農耕,進入國家模式,這些經濟模式都是以「自給自足」為主,都是依賴土地為生,儘管有遠距離的貿易,但大範圍整個國家甚至地球上所有國家文明仍然是農業時代。

而資本主義的經濟不是「自給自足」。

也就是說,資本主義最早不過是這一兩百年的事。

歐洲中古世紀不論在政治或經濟上都採取莊園制度,一個平民一輩子的生活天地就是領主領地下的莊園,一輩子鮮少出遠門過一次。十字軍東征讓歐洲人有機會和遠方世界貿易,逐漸打破了莊園制度。在中古時期早期,社會結構是,上層少數的統治階級,而下層是絕大部分人是農奴。但在中古世紀後期,這人口金字塔結構中間出現了大量的文官,基於城市興起的需要以及現代國家日益繁雜的事物,以文書事物為生的在中古世紀末期大量出現,而這是歐洲城市的興起與近代國家的形成。

當歐洲城市重新復甦後,產生了城邦,城邦間貿易頻繁,產生了遠洋探索,也就是地理大發現,將貿易觸角伸到世界各地。而19世紀之後,以國家的名義槍砲彈藥強迫還在自給自足農業發展階段的國家和他們做貿易,這也正是資本主義的產生,以巨大經濟體和國家結合的方式來完成這個經濟藍圖。

到了後來,以歐洲為主,依賴土地為生的農業人口所佔比例已經很少了,大部分人住在城市,從事城市工作,經濟模式不是單純的自給自足,而是日益複雜的經濟交換。甚至連農業,也出現了大型商業畜牧、大型農作土地,這樣的農牧業是以賺錢為主,而非自給自足,而這在新興國家美國和紐澳尤其顯著,歐洲因為過往歷史土地的分配大規模農作完全商業化的農作反而不易展開。

工商業社會,將人剝離土地,工廠或者公司需要大筆資金需要大量人力組織,這才是資本主義的由來。

後來歐美將這套資本主義推廣到世界各地,中國因為太沈重的人口結構及土地糾葛政治糾葛,民初並沒有成功地實行資本主義,後來共產黨來了更是全面滅絕這一套,直至中共改革開放20年,但這也不是資本主義,只是貌似資本主義的列寧計畫經濟。

而在東方,日本因為德川時期健全的商業制度基礎以及城市的興起,還有明治維新,日本在20世紀初當中國還在農業社會的時候已經成功地進入工商業社會。而近東國家則是程度不一,由游牧社會進入工商業社會的步伐很緩慢。

台灣在日據時期農業人口仍然占95%,當時佃農地主這套制度很普遍,國民黨來台後實行三七五減租,將佃農轉為自耕農,引導地主成為企業家老闆,而後台灣中小企業興起,工商業社會迅速來臨。而韓國,跟台灣是差不多情況,只不過後來韓國跟日本一樣,大企業興起比中小企業興起的速度還快,這背後牽涉到的是政治家族權勢家族在社會上的流變。

資本主義一詞的由來正確地說是從馬克斯的《資本論》開始的,馬克斯以唯物史觀定義當時他所處的社會是一種階級社會--上面的統治階級是資本家,下面被統治被剝削的是無產的工人和被迫離開土地的農人。

馬克斯這樣的看法是正確的。19世紀的英國企業主非常壞!刻意不雇用成年人而雇用不到15歲的童工!童工每天工作16個小時,2/3活不過15歲!而因應這樣資本主義制度的興起,大量農村人口被迫離鄉背井,失去了土地,成為城市遊民。

幾年前,台商在中南美洲也有類似的行為,雇用當地人工作超過12小時薪資卻非常的低。而人蛇集團將大陸人送到紐約後將那些抱有美國夢的大陸人關在成衣工廠不眠不休地工作,這惡劣的現像十年前有人寫過報導文學。真的可以說,剝削無國界!

資本主義從19世紀發展到今天,其面貌已經非常複雜,複雜在於所有和它有關的金融體系--銀行、保險、股票。當人類從最早期狩獵採集到以物易物,人類逐漸學會如何分工合作好讓個人以最少時間精力獲取最大生活所需,在農業社會晚期,這套模式已經發展得非常好--只要農業技術持續改良的話。而工商業社會則建立在這一體系上,當以機器生產的時代來臨,註定有大量傳統行業的人失業,這是早期的資本主義--雇用的員工越少而老闆的獲利卻越大。但到了如今的資本主義呢?當人口中農業人口所佔比例非常少,大部分人從事工商業,甚至工人階級所佔人口比例也逐漸減少的今天,傳統那一套資本主義定義並不受用,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轉到了服務業,甚至--純粹就是以金融為主--在金融體系裡,銀行、股票、保險、外匯市場、甚至房地產市場,以錢滾錢、資本滾資本的方式獲取最大利潤。

在今天,傳統的有錢人是工廠的企業主,如王永慶(我很討厭他)。而新興的有錢人則根本連員工都不需要!投入上述的金融體系就好!所以巴菲特個人資產贏了比爾蓋茲。

美國人現在的思維連這套「老闆-員工」關係都不要,近日我接觸過兩個美國企業,一個直銷一個拉保險的,一個思維是以人滾人一個思維是以錢滾錢,完全脫離傳統經濟模式,而這是美國人普遍的思維模式--直接進入到金融體系裡「玩」,所以銀行不再是傳統上只是存錢的地方,銀行從業人員甚至認為這是落伍的,信用卡、現金卡、外匯交易,甚至和保險業結合他們都認為是銀行的生財之道,是「投資」,股票每天在那裡跑,支撐股票市場的不再是工廠生產,而是一種獲利行為,將數字化的資本泡泡越吹越大而越來越多人在裡頭搬移資本。外匯則是脫離了一個國家真正的應該有的幣值,以國家的所得在做個人獲利的轉換。

後資本主義時代,直接以資本去玩。

Gail
上午 10:34 2008/11/6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089532
 回應文章
先謝謝各位認真的回應
推薦1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張爺

近日比較忙,在時間排擠和推薦頁面爛掉的情況下,決定不上網,這東西寫著好玩,先說一下。

有時間我會細細咀嚼,先謝謝各位認真的回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118989
張清溪書評:現代中國俠女何清漣與她發現的中國陷阱
推薦3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Chocola
張爺

張清溪:現代中國俠女何清漣與她發現的中國陷阱
【大紀元11月25日訊】陷阱!陷阱!

小心!小心!這應該是聽到有人喊「陷阱」的自然反應。可是,還是有許多人掉進去,包括不少台商。

喊陷阱的不是台灣人,是出生於湖南的中國女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她喊「陷阱!」並不是專門喊給台商聽的;不是,她是要向全中國人大聲疾呼的;更正確的說,是要警告中共政府的,因為這些陷阱正是中共官方佈下的,解鈴還須繫鈴人。

幾年前我有幸讀到第一版的《中國的陷阱》,現在知道何女士此書的修訂版即將面世,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特別向所有關心中國經濟與台灣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人,真誠、鄭重的推荐這本書:這裡有您不能不了解的中國經濟真相。

原始資本累積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在披露中國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出現的種種問題,包括貪污腐化、貧富懸殊、道德敗壞等等。由於這些問題是以公權力介入造成的,所以特別嚴重。這些現象,在書上是以「圈地運動(瓜分國土)、自發性私有化(化公為私)、權錢交易(官商勾結)、權力市場化或權力資本化、國家機會主義」等呈現。這些問題也可以綜合成一個觀念,就是「原始資本累積」。

所謂「原始資本累積」,在此是指「資本大量地、掠奪式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意思。這是馬克思主義者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特別是結合了馬克思的名言「資本來到世間,就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資本主義原始累積成為一個很煽情的批判。但這部分的馬克思主義,並不是馬克思的主意;就像凱因斯學派(Keynesian)很盛行時,有人就指出這個學派的很多主張,並不是凱因斯(J.M.Keynes)本人的意思一樣。《中國的陷阱》第一版有一篇秦暉寫的導讀,裡面花很長篇幅討論「原始資本累積」。根據他的說法,馬克思的《資本論》分別在兩章提到「資本主義累積」與「原始累積」(previous);後者是指「在資本主義之前,有一種『原始累積』…」。這種原始累積,指的是一些與市場機制無關的搶劫行為,如強迫勞動、獵奴、海盜、強占公產、搶劫黃金等。但是,這樣兩個不相干的名詞,因為英文(previous)譯成德文(ursprungliche,最初的、原始的),再傳到俄國,就變成「資本主義原始累積」。中國人把它譯成「資本主義中『最初』累積」,於是,原來與資本主義無關的「原始累積」,就被附掛在資本主義裡面了。

造化弄人,這樣用「血和骯髒」對資本主義的無情痛斥,竟然在「改革開放」的中國共產黨統治下,活生生的公然演出!
《中國的陷阱》作者自訂的英文題目,就是The Primary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現代中國的原始資本累積)。了解真相後,您也可能會掩卷嘆息:共產主義對資本主義最嚴厲、最激情、最煽情的批評,原來講的是它自己!

腐敗全民運動

何清漣在這本書搜集整理了大量「原始資本累積」的腐敗事實,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被政府刻意掩蓋的根本經濟真相。這些個別案件,不論是講國企主管如何將國有財產「五鬼搬運」到私人庫房,或泛濫成災的地下工廠如何生產偽劣商品,或官場裡優敗劣勝的人才反淘汰,…很多是生活在自由社會的人所不能想像的。但是,最根本的腐敗在於體制腐敗。這種制度結構性的敗壞,已經不是任何個人能夠改變的了。

中共官員的腐敗,連年得到首獎,是中國百姓最痛恨的社會問題。連中共黨內中高級幹部都一致認為,目前是中國腐敗最嚴重的時期。人民甚至認為腐敗的官員連妓女都不如,說妓女拿了錢還要提供服務,而這類人拿了錢,連起碼的職業道德都不顧。網路上流傳一個「妓女萬歲」的貼子,舉出四十五種貪官不如妓女的理由,結論要求貪官向妓女學習,以達到妓女水準。

但是,量大後可能產生質變。據2003年的一項「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統計調查,幾年來一直名列前茅的「腐敗」問題,已經一落千丈,幾乎快要被擠出前十名了。分析家說,這不表示中國的腐敗問題減緩,而是人民「哀莫大於心死」,因為心死而不在乎了。過去,人民還會對腐敗冷嘲熱諷,官方就虛與委蛇,偶而也殺幾個失去靠山的貪官,來平息一下民憤。對那些真有影響力的,如記者,或上訪反貪、鍥而不捨的人,官方則是給予嚴厲打擊;迄今中國仍判刑關押不少記者,也有為此而犧牲生命的教師。

當民間對腐敗的影響,有如「清風掠過一溝絕望的死水,吹不起半點漪淪」時,失望的百姓的可能反應是同流合污,一齊腐敗。百姓的腐敗就是道德淪喪在中國,什麼都可能是假的,化妝品、飲品煙酒、服裝鞋類、音像製品、藥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最為嚴重。市面上有假菸、假酒、假藥、假木耳、假牛奶、假種子,人們普遍講假話,學校發假文憑、辦假留學,企業做假帳,股票假上市,官方也不甘落後,創造假數字、辦理工程、偽造假民謠,在天安門公然上演假自焚。外國雜誌以「騙子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eat)來形容「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不反腐會亡國

中國腐敗的問題非常嚴重,可說人盡皆知。很多地方都發出同樣的聲音:再不反腐,中國就會亡於腐敗。朱鎔基1998上任總理時,提出「二百口棺材」論,說要用199口來肅貪,留一口給他自己;意思是命豁出去了,一定是要消滅中國的貪官腐敗。多大的魄力啊?!2002年朱鎔基下台了,結果呢?

新納入本書第十一章的「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總體性分析」,是《中國的陷阱》(第一版)出版後,作者發表在湖南《書屋》雜誌(2000年第3期)的文章。據說,這是何清漣遭到整肅的導火線。在那裡,何女士分析了中國的社會結構的變化,原來的官僚階層現在則演變成新精英階層(官僚精英與經濟精英結合,外加知識精英),依中國憲法規定應為領導階層的工人與農人,竟淪落成社會邊緣層,中國已經由老權貴帶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新社會」。

精英集團為了分享內部資源,建構了政治、文化、經濟資本的可轉換性,在公權力介入的所謂改革中,將權力資本化來累積私人財富。改革開放二十幾年來,腐敗也因量變而質變:八十年代是「個人腐敗」;進化到九十年代初期以後的「組織化腐敗」,特徵是一把手(單位首長)帶頭腐敗、機關間權錢交換、下級向上級賄賂以獲得上級財政支援;到1998年以後,再進一步演化為「制度化腐敗」,不但腐敗普及到各機關,而且發展出制度性的分配機制,減少腐敗行為造成的磨擦,這時,抓貪污反腐敗淪落為政府高官間權力鬥爭的工具。

那麼何謂資本可轉換性呢?我們以政治資本與經濟資本轉換為例,何清漣說,典型的作法是讓政治精英與經濟精英結成血緣關係,通常就是「一家兩制」:丈夫或家長當官,妻子和兒女就拼命撈錢。就這樣官商合作「權力資本化」,結果,佔全國1%的人口把中國人民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國有資產變為私有財產;與此同時,工人和農民邊緣化了:他們失去工作,失去土地。

這就是魄力十足的朱鎔基執政十年的成果。不錯,不反腐會亡國。但是,當腐敗制度化了,機關之間形成一套分配機制後,真要反腐,必然會激起黨內既得利益者的反彈。所以中共掉入了一個「不反腐敗亡國、反腐則亡黨」的陷阱裡

大時代的見證

這本書並沒有一般經濟學術專著中煩人的理論模型、數學符號、或百分之多少顯著水準的統計迴歸分析。這裡有的是:大量的一手資料與經濟史實,經過作者有系統的
整理、分析,進而對中國改革開放前景提出推論。可能有人忘了,其實「理論」就是用來幫助我們發掘現真相的工具。而這裡所講的,正是「真相」。這本書是一個大時代的見證。

什麼大時代呢?共產主義統治人類超過三分之一人口達五十年,後來證明它是不行的。不行了,就要改變,但如何收拾這場悲劇呢?
一個國家要從共產主義改邪歸正,變成資本主義,有兩條路:一條是一下子就改變過來,學理上叫做「震盪療法」(shock therapy),另一條路是慢慢改變,稱為「漸進療法」(gradualism)。前者以蘇聯為代表,包括東歐共產國家,它們的特徵就是共產體制幾乎在一夕之間土崩瓦解;後者主要就是中國。從表面上看,蘇聯解體後,有一段不短的痛苦時間,經濟負成長、社會混亂。但中國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則是一路長紅,經濟連年高成長,甚至在亞洲金融風暴中,屹立不搖、一枝獨秀。不少人看到這個表相,就得到一個結論,說漸進式的改革才是正確的制度轉型途徑。但是,也有人慧眼獨具,認為漸進式的體制轉型,是在製造另一場悲劇因為缺乏憲政體制改革的經濟轉型,表面光相亮麗,實則「敗絮其中」。經濟學界對此已有堅實的
學理論述,何清漣則從實務面見證了這段歷史。

中國這場漸進式體制改革最大的問題,就是計畫經濟退位,但補位的不是市場經濟,而是放任官員進入經濟領域,「隨意化」的行政干預。說是體制改革了,好像是說中共放棄共產體制了,但來自政府和壟斷性國有機構對經濟活動的干預,不僅沒有減少,而且變本加厲;因此,取而代之的,是半市場經濟與半隨意化行政干預的雙軌制。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 (Adam Smith)1776年出版他的《國富論》時,對這種體制就有一針見血的批判。他說,「任何兩種性格,都沒有像商人 (泛指所有企業經營者) 與君王 (意指政府)這兩種性格那麼矛盾。商業性格是極壞的君主,而元首性格則是極壞的商人。」中國漸進式的體制改革,正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矛盾的組合,它怎麼可能沒有問題呢?

何清漣女士的這本巨著,就是中國大陸這場改革開放的歷史見證,見證這種改革掉入了腐敗的陷阱,陷入了一個流沙阱,先是官員沒頂,百姓隨後遭殃。

湖南邵陽才女

1989年「6.4」之後,對中國政府持批評態度的中國知識份子留在國內的不多,何清漣女士是其中之一。她留在深圳悄無聲息地做研究,1996年8月本書初稿完成後,作者周遊北京等五省市九個出版社長達一年半之久,雖然獲得編輯贊賞,但最終還是沒有人敢替她出版。何清漣後來寫道:「在無可奈何之中,我這本寫給大陸中國人看的書,卻只能拿到大陸之外的地方出版,其中所蘊含的種種無奈和痛苦,已不是幾千字的短文所能述說的。

在一篇〈何清漣敲嚮了中共的喪鐘〉的文章裡,前上海《世界經濟導報》的法律編輯兼記者張偉國透露說,就在《中國的陷阱》1997年9月在香港出版后,中共最高層就有過激烈的爭論。當時,他們不僅曾派人專程到香港購書,並由安全和公安部門同時做好了拘捕何清漣的一切準備工作。但不知是什麼因素起了作用,讓這位出自湖南邵陽的才女逢凶化吉。

因為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吉的關係,本書刪節版得以用《現代化的陷阱──當代中國的社會經濟問題》在大陸出版,並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因此表面上,何清漣曾有一段意氣風發的日子。在《陷阱》出版之後,她的個人文集陸續在大陸出版,政論和時事評論也廣受歡迎。部分認同她的官員大力為她宣傳,例如張偉國就透露說,汪道涵就隨身帶著一本《陷阱》,所到之處,不遺餘力地向全國黨政官員推薦。大學研究機構與政府部門紛紛邀她專題演講。中紀委也邀請她為反腐敗「獻計獻策」。國際上一些關注中國問題的國家,也十分重視何清漣的意見。1998年下半年開始她先後應邀訪問日本、瑞典、美國等國,與各界交流、分享研究心得。

不料,2000年6月何清漣訪美回國不久,即被告知,已依中央指示「降級減薪」、解除《深圳法制報》專稿部副主任職務,並且不准以本名或筆名在任何報刊雜誌上發表任何作品。據說,發表在《書屋》雜誌(2000年第3期)的〈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總體性分析〉,就是導至作者遭到整肅的導火線。

被整肅的何清漣,並沒有按中央暗示,妥協地赴香港暫避風頭。對這段迫害,她自述說:「從戊戌變法開始,為了中國的民主富強,有仁人志士不斷在流血,我們本來主張不再流血,走改良道路,促進民主憲政,作為一個知識份子,我已經竭盡棉薄,我今天有這個遭遇,在我們這個國家也是必然,所以我已經想好了。這段時期,如果我要是有什麼人身意外,比如車禍、搶劫、入室殺人,都可以看做是某種黑箱操作的行為。

還好,在這類暗殺之前,何清漣選擇了一條逃亡的道路。在經歷了長期被跟蹤、監視,住處被入侵,發覺生命危在旦夕之後,2001年6月她逃離中國。

俠女鐵肩妙手

按照何清漣的分析,腐敗已經使中國「軟政權化」,即中共政權已經無力實施自己的法律,並迅速「拉美化」(即拉丁美洲化),意指城鄉貧富懸殊、窮人入城成為貧民窟與犯罪來源、地下經濟泛濫、少數政治利益集團對中下層極盡剝削。這可能正擊中江澤民集團的要害,無疑也敲響了中共的喪鐘!

對何清漣用如椽巨筆橫掃貪汙腐敗的道德勇氣,張偉國說:『一位新聞界的前輩曾經感嘆:在推翻滿清皇朝的時候曾經湧現過一位名垂千秋的劍湖女俠──秋瑾──;現在,中國知識界卻鮮見「半邊天」的身影。如今,何清漣以自己的思想、言論和一身俠骨,彌補了這位新聞前輩的缺憾,成為中國知識份子精忠報國又一典範,也是中國「巾幗不讓鬚眉」傳統的一個現代版。

到底何清漣的俠義精神是怎麼形成的呢?這可能大部分是個人天性,但何女士在一篇〈追尋學者生命的真諦〉文章裡,自述她的思想成長歷程。生長於湖南邵陽的她說:
『60年代中期的邵陽市,曾生活著一批頗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之志的青少年,這批人後來成了該城市「文革」中兩大圈子的核心人物。……他們的才華當時在文革的特殊產物大字報上盡展風采,讀到這些大字報的時候,我還只是個小女孩,但也被他們文章的氣勢所震懾,更為那種被革命英雄主義和道德理想主義陶冶出來的精神氣質所感動。我是直到十五、六歲,那兩個圈子因其核心人物星流雲散而不復存在時,才和其中的部分人交上朋友。那時的他們已經不再懷有「文革」初期那種激情和浪漫主義,多了幾分成熟和凝煉。從他們那裡,我常借到一些19世紀俄羅斯古典文學與法國啟蒙時代的文學作品,對別林斯基的作品更是情有獨鍾。也許正是受了這種影響,幾乎從青少年時期起,我對生活的觀察和思維就不太像一個小女孩。這段時期的思想營養以及影響我一生的那種道義責任感,幾乎全得益於這個圈子的一些朋友。……』

這份道德責任感迫使何清漣自認有責任指出中國現代化的陷阱。也就因為講出「國王沒有穿衣服」的真相,這位中國現代俠女不見容於當道,流落外鄉。她揮出智慧之劍想拯救的那個國家不要她。何清漣或許會以為,向國外人士述說自己那牽腸掛肚的祖國,掉進陷阱,是既痛心又無奈的事。但我們相信,讓國際社會更多了解中國現代化的真相,是挽救中國的有效途徑。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116690
Gail談資本主義文章概述
推薦0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Gail關於萬曆15年之後中國進入數字化管理的論斷,以及完全否定國營企業的看法我也持疑問。不過Gail談資本主義的文章主旨應該很清楚,他要談的是

1,所謂資本主義,其定義和形成原因
2,漫談中西歷史上的商業
3,農業社會不會出現資本主義,因此古代中國未曾有真正的資本主義,即便當今大陸實施的仍是是列寧式計畫經濟
4,今天的資本主義已經走到後工業時代,
機器不再是唯一的剝削工具,利滾利,錢滾錢的金融投機更是資本累積的新捷徑。

Gail能以單篇文章處理這些龐雜的現象,算是有相當的見識。其中當然有些論證是不夠充分的,但就一篇序言的角度看,Gail作得不錯。

Gail的主文以及談國營事業的回文有不少論斷都是可商榷的,希望Gail以及諸位對經濟有特別見解的網友,能進一步做更細節的討論。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113151
請指點
    回應給: Gail(GAIL) 推薦2


myengeo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張爺
Lohengrin

小姐:

我的領悟力比較差,拜讀了兩遍您的大作,還是看不出您要說的主旨是什麼,可不可以提示一下呀?

還有,明朝萬歷15年發生了什麼事呀?怎麼就使中國進入了數字化管理時代呢?

至於您在樓下批評“國營企業”,的是高見,但國“營”企業並不等同於國“有”企業,只要有優良的制度,國“有”企業一樣可以辦的很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111678
資本主義 V.S計畫經濟--私人企業精神與國營企業的偽裝
推薦1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張爺

即使人再怎樣無慾,只要活著,為了維持肉體基本生存,他就逃脫不了被這巨大經濟體綁住的痛苦。

現在這套炒股票為主的「後資本主義」是很扭曲的(雷曼破產就是這扭曲的呈現,有時間再說)。先說一件我覺得好笑的事,當我在本欄主文寫「工商業社會」特別是「台灣工商業社會」這詞時,我聯想到的是民視那種哭來哭去的連續劇~~~

為什麼呢?

早期台灣的連續劇,總是描寫一個誠實的鄉下年輕人到都市打拼,然後遇到壞老闆壞女人之類的,就像霹靂火那樣,我阿嬤每次看,都指著電視說「這是壞人」,很刻板也很好笑的劇情模式。

但是早期台灣由農業社會進入工商業社會就是那麼庸俗,女工的水準絕對不高,家庭代工是非常普遍的,而工廠裡總是集體上班集體下班,電視節目時段只有早中晚,還在播放著先總統蔣公之歌之類的。

那是以國家的方式,遇到戰後經濟大起飛,以國家力量提升整個國家經濟。

嚴格說來,台灣也不叫做資本主義的。

蔣經國那時實施的是羅斯福那一套計畫經濟,羅斯福是走左派路線的,以計畫經濟的方式,國家的力量將當時破產的美國經濟救起來。但美國或是歐洲,資本主義的發源地,在20世紀早期有自由主義經濟和社會主義經濟之爭。長期以來美國還是遵循自由主義經濟,所謂的右派,也就是政府干預經濟市場越小越好。但歐洲,因為東歐的赤化,以及後來的統一,走左派右派則是隨著不同政治立場的政黨上台而搖擺。

也就是說,當台灣由戰後經濟破敗走向工商業社會時,政府是非常強力主導的。這是思維上的根本不同。

在歐美,資本主義固然伴隨著槍砲彈藥,但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在法律上逐漸為資本主義規則量身定做,銀行法就是其中之一,以及後來的股票交易和它的法律。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財產私有化」上面。

上次我也說過,歐洲一直到19世紀拿破崙廢除神聖羅馬帝國,封建制度都還在的。而在封建制度底下,貴族是有能力和國王相抗衡的。進入工商業社會後,貴族被資產家取代,在義大利是美帝奇家族,富可敵國。在英國那些資本家則敦促政府實施更完善的保障私有財產的法條和要求更進一步的參政權,早期英美的投票制度是一個人必須有一定數量的財產才有投票權。也就是民主的由來。

也正因為如此,羅斯福儘管走左派,但美國根本上是資本主義老牌國家這一點未曾改變。但台灣在戰後等於是新興國家,以政府的力量介入則使得凡事都由政府管理而沒有英美資本主義的自由精神。

歐美這套百年發展,使得資本家擁有龐大財產取代過去貴族階級,並且絲毫不用擔心政府會沒收他們的財產。而私人企業辦大學、設獎學金、設基金會是私人以個人財力去影響社會的方式。所以在歐美,有名的大學都是百年以上的私校,而百年以上的企業則有自己的傳統及文化。

他們這些獨立於國家之外的機構是有能力跟政府相抗衡的。特別是學術界,可以因此免於受到政治干擾。

但在台灣及大陸這樣的現象根本不存在,企業家賺錢只是為了個人,巴結權勢是必須的,看看目前兩岸有多少紅頂商人就知道!而學術界根本完全是「學店」,與其說被政治操控,還不如說是為政權服務的娼妓!!

台灣在早期工商業社會發展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國營事業,中國傳統政治裡國營事業就占相當大的成分,秦始皇將鹽、鐵收歸國家管理,而後世皇帝派寵臣去管理國營企業的所在多有,曹雪芹他們家在蘇州管理鹽,後來皇帝收回管理權代表他們家被批鬥的開始。

國營事業不是什麼好東西!!國營事業最大的特質在於壟斷,國家,特別是帶有專制色彩的國家,國營企業一定牢牢掌握--雖然它看起來像是資本主義,但絕不是資本主義!!

左派右派的差別也正是在於國家對於國營企業的寬鬆程度。

台灣民間的經濟非常繁榮,但面臨到的結構缺陷就是--人民依靠勞力所掙得的中小企業成果、我甚至更想稱呼它為「夜市經濟成果」。早期,台灣的中小企業主由地主轉變而來,得到政府大量補助,但台灣沒有大企業,大企業只是如王永慶郭台銘那樣的個人,也不可能持續百年。因為中小企業的經濟基礎如此淺盤,台灣的經濟模式也就扁平化發展,絕無可能深化--去做產品開發的投入去做人才的培育,甚至為了社會去著想,完全只為了賺錢!當然跟日本韓國那種軍艦式的大企業主導國家經濟無法相比。

而在大陸,早期徹底實施馬克斯那一套共產的結果,是造成全國大飢荒。後來中共為情勢逼迫不得不放鬆,而有了個體戶、包產到戶、允許個人努力和個人所得,但大範圍的國家框架下還是馬克斯共產那一套。

蘇聯瓦解之初,到蘇聯旅行的人訝異於這國家人民的服務態度,飯店服務生愛理不理,依然是共產國家做了事拿國家薪水那套思維,還沒有意識到已經是私人企業來臨時代。而中共開放之初,大陸人也是這種心態。

這樣的心態在台灣或大陸的公務人員身上是普遍的,以「不犯錯不求效率」就好,官僚氣息十足!但歐美的政府機構卻不是這樣的,這跟他們百年來資本主義下以私人企業文化精神感染了公家機關有關。

台灣政府至今在壟斷性的事業上仍然是國營的,民進黨執政時期,有意削減這些國營企業的福利,如中華電信、如中油台電,但國民黨重新上台後,這些國營企業員工的福利又回來了,在這一點上,國民黨思維和中共沒兩樣。也就是我說的,台灣自從二戰後國民黨來台之後的經濟發展嚴格說來也不是資本主義--的理由。

大陸現在很多學者一直在推動「物權法」,也就是在憲法的高度保障個人私有財產,但這和中共立國的馬克斯憲法是完完全全違背。

列寧統治蘇維埃後,馬上產生了大飢荒,列寧不得不推出五年計畫經濟,以「小資本主義」的方式允許個人從事資本行為的方式來挽救國家整體經濟。但這樣的「計畫」,是包含以國營企業主導性質的。羅斯福在美國經濟破產時以國家公共工程為名雇用大量失業者就是「國家計畫經濟」--有計畫性的。而共產國家則是以國營企業為主去做「計畫」,讓人民的經濟行為不脫離國家掌控,自然不會出現能夠抗衡國家力量的私人大學和私人企業。

兩三年前,普京把俄羅斯境內的石油大亨突然抓了起來,因為他創辦報紙批評政府。那位石油大亨的財產全收歸國有。然後,一兩年前,普京為了石油和天然氣和烏克蘭、喬治亞吵架,前幾個月甚至揮兵進入喬治亞。非常可惡!

但當時有太多人天真地以為蘇聯垮台後俄羅斯從此進入資本主義了呢!甚至天真地勾勒著金磚四國的藍圖!完全是財經雜誌的作秀(製造「假趨勢」好增加雜誌報紙銷量)!

就我這幾年的觀察,從早些年我認可國營企業可以挽救國家經濟到現在,我根本認為國營企業是國家經濟的毒瘤!台灣政府不敢將鐵路民營化,但台灣最需要的就是鐵路民營化!台鐵的問題非常嚴重!!看日本民營的鐵路經營得多好!甚至,各國都把石油當作戰略資源而緊抓著不放的現在,我認為石油就如同鹽、鋼鐵,越早民營化越好。

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需要國家「保護」的,保護的只是特定階級!

Gail下午 01:34 2008/11/6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089752
資本主義
推薦0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Gail的資本主義報告開頭寫得既流暢又有深度
(但關於王永慶評價  我與Gail意見不同)

「分工合作好讓個人以最少時間精力獲取最大生活所需」起碼還是正當的。問題出在分工合作的制度便宜了誰又虧待了誰。

PS
直銷制度淵源於中世紀歐洲天主教的募款手法。直銷商談「愛與分享」,講究人脈與氣氛銷售,幾乎就是另類的宗教勸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567&aid=308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