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餘生技轉型的機會,有機菜產地爆爭議
引用文章永豐餘有機菜 產地爆爭議
台灣的氣候本來就不太適合有機蔬菜,尤其是大量生產的情況,或許不少中產階級消費者,因應環保觀念及無毒農產品概念,喜歡「有機農產品」,問題這群消費者也不知道種植生產「有機農產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台灣處於熱帶地區,天氣溫度經常在 28度居高不下,容易應生各種蟲害來啃蝕蔬菜,除了用溫室隔絕外,不使用少量農藥來防治,有大半「有機農產品」會像被狗啃的一樣,從外形來看即使是保證有機可能也買不下去。
有機生產數量不易增加,即使擁有上百甲,土地必須休耕,所以數量只能達到預期一半,加上一些氣候影響因素失敗,可能就剩下三成。這也是台灣有機農產品發展受阻的原因。
專業不足、「品牌錯亂」
此次「分裝廠」及「有機轉型期」被受消費者質疑,或許永豐餘生技發言人認為標示無誤,但從永豐餘生技網站品牌故事以「豐園農場」為主題,消費者參觀的也是「豐園農場」,才會被消費者質疑受騙的感覺。
為擴大供應量,採取異地供應商,與消費者初期加入的理念不同。演變成「品牌錯亂」。用「分裝廠」模式,還不如用 PC (Processing Center) 生鮮處理中心來解決,集中檢驗處理,否則不知何時會發生 日本毒水餃事件,至今無法查出主因。日本「中國毒餃戲」與台灣「未來便當」
增設品牌區隔量化
建議永豐餘生技應將「豐園農場」品牌產品與外購農產品區隔,另外增設一品牌,讓消費者有選擇,讓自己也能退一步海闊天空。目前造成的「品牌信任事件」,不宜採拖延戰術,或貪圖近利。增設品牌反而有助永豐餘生技擴展量化業務的機會,應該把握時機快速應變。不見得都要把產品局限於有機,造成自己業務寸步難行。
農產品透過電子商務行銷,初期不易,但只要撐過三年,穩固供應鏈,永續經營成功率非常高。
達人與量化的迷惑
許多農產品行銷人都喜歡用「達人行銷」,想用一些故事感動人,雖然文章寫的不錯,讀起來津津有味,但多半對消費者不會有購買欲望,尤其是一般農產食品。無法量化,著墨太深反而造成主題變調,成了一篇感人情節敘述,看的人越多,買的人越少。強化品質衛生管理才是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