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建立兩岸食品工廠認證機制
訂定兩岸(輸台)認證工場規範,可操之在我,而非北京官員應付說的算。
善用台灣經驗、營造大陸市場
在日本的毒水餃事件發生後,引發了中日兩國網友的舌戰。其中一位日本網友就說「日本人有一天全部會被中國人毒死」,中國網友說「日本人體質太虛」、「小題大作」、「又找藉口抓中國的小辮子」等評語。雖然有一點誇張,但是老共的思維實在很難說。雖然每當事件發生時,領導人都會疾言厲色,要求所有單位要嚴格把關,來改善國際形象,過了一段時間又不了了之。
其實幾乎全世界的政府也都差不多在犯同樣的錯,政府一直想精減公務員人力,達到展現領導人的管理能力。但要管的事情卻越來越,只好等到出了事再處理。公務員是減少了,失業人口卻增加了,這些主政者根本都是一群騙人。
中國地廣人口眾多,即使再嚴苛的刑度也難以阻止一些少數人,為謀暴利不擇手段的拼命三郎。中國的市場之大,勝負之間有如天堂與地獄之差別。中國一直自稱「自古以來中國從來沒有主動侵略其他國家的意圖」,其實是中國人在自己土地上,逐鹿中原,爭奪天下相互兵戎相見,從來沒有間斷過。那有時間去搞侵略鄰邦。
政府應該善用台灣經驗,營造大陸市場。建立兩岸食品工廠認證機制,來保障台灣消費者的食生活的安全性。台灣「輸日認證工場第一次建立史」 ,至目前為止還陸續延用。如能善用此經驗,訂定兩岸(輸台)認證工場規範,可操之在我,而非北京官員應付說的算。
建立兩岸工廠認證機制
台灣人如果不想有朝一日被毒死,建議政府應該朝向「輸台工廠認證」的模式進行。食品類優先,由有經驗的專業人士與政府單位官員組成「輸台工廠認證」小組,千萬不要再找學術單位,台灣學者只會到國外抄襲一些觀念提供建議,計劃都很不錯,但是執行上根本都滯礙難行。
透過陸委會、海基會與大陸協商,建立食品安全互助計畫。台灣「輸台工廠認證」小組到大陸檢視有意「輸台的食品工廠」,建立一套監督及連繫的系統。這樣可以避免事故發生時亂槍打鳥,亂下指令。除了保障台灣人民食生活安全外,也提昇大陸食品加工的水平。
台商的銷日食品工廠,都歷經日本官方嚴謹教訓,初期常有銷日不合格產品被燒燬或退貨,這讓台灣工廠在食品生產管理實務經驗上,比日本進口國更上一層。尤其是在大陸,畢竟日本、韓國都有語言及文化的隔閡。以日本及韓國人蹬腳戟指的性格想要管理中國人,隨時會有命在旦夕可能。
台商靠著單打獨鬥的精神,勇往直前,雖然在大陸商場上陣亡人數也不少,但在大陸的台商會及人數遍及大陸各地勢力,非日韓所能比擬。政府可以幫台商在台灣招攬想到大陸的日韓傳統中小企業廠商來台轉投資。比照目前 IT 產業模式,外商在台灣下單,台商管理,中國製造。
台灣可以從「輸台工廠認證」小組,在建立制度後,邀請日韓兩國加入食品安全區域聯防,如此台灣廠商可以增加管理代工服務業務,擴及全球。
「日皮中骨」商品遲早要出問題
目前台灣許多商品都以輸入國:日本,製造工廠:中國,賣得也不便宜,但還是有不少黑心貨。黑心商品進行中→筆者兩個月前就在大賣場買過「日皮中骨」面巾,不到三星期,卻出現黑點,越來越多,真的是黑心。大陸傳統人工便宜沒話說,但是品質穩定度實在非常差。台灣如果不用心,只想撿便宜,會讓一些中間商,利用三角貿易方式投機獲取暴利,掛日本輸出銷售中國製的商品,「日皮中骨」商品遲早要再出問題。台灣政府若能主動協助大陸廠商升級,對台灣消費者也多一項保障,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呢?
走出台灣的優勢
台灣與大陸文化雖然有些差異,同文同種,在溝通上沒有什麼隔閡。台灣應該利用此種優勢與日韓聯合,與大陸建立起更進一步的合作關係。 日本 Sony 社長在三月也來過台灣,希望能以台灣為基地,由台灣企業帶頭協助日本廠商一起推廣大陸市場。這種合作聯盟是日韓兩國商界眾所期待,引領而盼的。台灣政府不應忽視這個機會。
透過認證機制 解決永久性的問題
依市場需求及分工趨勢,台灣從大陸進口的產品只有日益增加,以目前現行法律無法達到完全監督的地步,也不可能全面檢驗。唯有從認證機制建立兩岸的交流及互信關係,將有利於未來更緊密的合作,也確保台灣人民食生活的安全保障。
馬政府上台後在經濟方面,一直沒有提出什麼重大突破的改變,改善生活困境,人民滿意度直直落。如能透過「兩岸工廠認證機制」,將有更進一步發展。
延伸台商的經驗與優勢
兩岸的互信機制更完善
增加外商的投資機會
創新管理代工服務
利用兩岸工廠認證機制,延伸台商的經驗與優勢,再利用。創新製造管理代工服務,增加外商的投資機會,成為全球各國拓展中國的中繼站。
飢不擇食,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一) │ (二) 三鹿「毒奶粉」事件 │ (三) 不再是危言聳聽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