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啟迪14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
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齊宣王問孟軻先生說:「辦外交有好方法嗎?」
孟軻先生回答說:「有!只有抓得到重點的領導者,才懂得強大的國家,要幫助弱小的國家,所以商湯願意幫助葛國,周文王願意幫助昆夷。
只有智慧超群的領導人,懂得如以弱勢的國家扶助強大的國家,所以周太王扶助獯鬻,越王勾踐扶助吳國。
大國幫住小國,是樂善好施的心態;小國扶助大國,是謹慎小心的態度。樂善好施的領導人,可以有好人緣,結交全世界的朋友;謹慎小心的領導者,可以保護住國家。詩經周頌篇說:『能夠懂得小心謹慎面對強大者的威嚴,才可以保守住自己的國家。』」
齊宣王說:「你的這一番話,好深遠喔!但是我個人有個毛病,我喜好爭鬥。」
心得感想:
1、孟子認為,辦外交,領導人要掌握二個重點,第一、領導人必須有管理的才能,事情的輕重,抓得到重點。第二、要有相當高的聰明、智慧與才學。
2、辦外交,一定是一方面要以大事小,一方面要以小事大,一方面要懂得扶助比自己弱小的國家,來結交朋友,要樂善好施,不要小氣芭樂;也要結交大朋友,重點是保住他們的面子,對自己的言行要小心謹慎。
3、有些國家土地小、人口少,表面上是小國,但是文化水準高,行政有效率,所以實際上是大國,例如瑞士、新加坡。
4、有些國家土地大、人口多、武力強,表面上是大國,但是國民素質低,天災人禍不斷,沒有智慧財產專利,表面上是大國,實際上是小國。例如印度、南非。
5、一個國家的外交部長,行政管理能力要像郭台銘,智慧與理性要像張忠謀,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才有可能當好外交部長的工作。
6、中國,是大國還是小國?中國的國土大、人口多、經濟力強、人才多、武力強,但是,環境汙染嚴重、社會治安不好、官員貪污腐化、不尊重人權、沒有言論自由。所以,它不是大國,但也不是小國。
7、齊宣王好勇,不見得就代表他喜歡打架、發動戰爭。只是表示他常常衝動地做事,沒有經過太理性、細膩的思考。有些人辦外交,糊里糊塗送了一大堆錢,或是沒有分析清楚就簽經貿條約,或搞不清楚國際局勢,就貿然地大量投資。
8、大國幫助小國,應該以興辦教育為重點;辦外交,還要注意維繫國際力量的平衡,不要衝動地靠向某一邊。
9、小國扶助大國,不是刻意地卑躬屈膝,或盲目地討好,而是要了解他的文化核心,守住他們的基本道德與信仰,這才是最大的敬意。
10、 例如,與美國交往,不是要當他們的應聲蟲,而是對話與行為的過程要展現,我們相當地重視耶穌的教育內容與洛基的精神,能夠展現出這二個精神的人,必定能夠贏得美國絕大多數民眾與政要的讚賞。
11、 一個國家內,也有許多不同的族群、社團組織、利益團體,國內的政治也如同國際外交一樣,一樣要懂得「大的幫助弱小的,小的扶助強大的」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