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9 釋迦牟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一個大學畢業生,能夠經常心裡想「我是大學畢業,我很有學問」嗎? 須菩提:這樣想不好吧。 釋迦牟尼:為什麼呢?大學畢業生,可說是高級知識份子,但這只是人生一個起點,應該再去廣泛學習,不要把心思放在名利、物質、欲望的享受與畢業證書的光環上,這才是真的高級知識份子。 釋迦牟尼:須菩提我再問你,一個研究所畢業的學生,可以經常心裡想「我是碩士、博士,我已經是專家了」嗎? 須菩提:不應該,老師。為什麼呢? 釋迦牟尼:專家,表示一個人在一件事物上有專精,但實在還不夠博學多聞,所以叫作專家。須菩提,我再問你,你的意思如何?一個大學研究所教授,能不能經常覺得「我是了不起的人,我是教授,我很有學問」呢? 須菩提:不應該,不過,為什麼呢? 釋迦牟尼:大學研究所教授的意思,就是要不斷研究發展新事物,但實在還是有太多不了解的地方,有太多不知道的領域有待理解,所以,稱為研究所教授、學者,要繼續研究、繼續學習的意思。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呢?某個領域的大師,能不能經常想「我已經是了不起的大師了,我很有學問」呢? 須菩提:不行啊!他也不應該覺得自己很有學問。不過,老師,為什麼大師還不應該覺得自己很有學問呢? 釋迦牟尼:一個學問精深又廣博的人,一定會發現這世上還有太多道理要探索,這才是真正的大師。如果一個人經常自以為是大師,那麼,他一定變得驕傲自大,或常常需要人家阿諛奉承,或者開始搞派系,或者有「階級意識」。 須菩提:老師曾說我的「邏輯思考、辯論能力」一流,已經比大師厲害了,可是老師,我並沒有這樣覺得,我沒有想過自己比大師厲害。我如果常常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厲害,是大師中的大師,這樣子,老師就不會說我是認真的真理實踐者。 所以,「須菩提」就是沒有名利欲望、腳踏實地的人,這才是真正的知識份子,知識份子是不斷挑戰自己、開拓新世界的修行者。
【原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1)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2)』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3),而無所入(4),不入色聲香味觸法(5),是名須陀洹(6)。」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7)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8),而實無往來(9),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10)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11),而實無不來(12),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13)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14)』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15)。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16),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17)。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18)!以須菩提實無所行(19),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1) 須陀洹 知識份子,大學畢業生。 (2) 果,已經有成果,修成正果。得須陀洹果,已經是知識份子了。 (3) 入流 進入一個專門領域,有基礎。 (4) 無所入 還有很多領域要接觸學習。 (5)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不會沉溺於物質名利欲望、不會喜歡人家巴結奉承、不會追求情色 美食 吸毒等感官刺激、不會驕傲自己的學歷或社會地位。 (6) 名須陀洹 大學畢業後,能持續謙卑學習的人,才能叫作真正的知識份子。 (7) 斯陀含 專業人才 (8) 往來 專業學術理論深厚,有豐富的專業經驗,一往一來,非常完整。 (9) 實,心裡實際的想法。無往來,歷練還是不夠,學術水準還是不夠。實無往來還是覺得自己歷練跟學問都不夠,還要再磨練、進修學習。 (10) 阿那含 學者,研究教授 (11) 來,完整,不來,不夠完整。不來 覺得自己研究還不夠完整,所以不斷研究學問。 (12) 實無不來 對於自己不斷研究學問這件事,永遠覺得不夠。 (13) 阿羅漢 國際級大師 (14) 得阿羅漢道 已經有無數國際學術論文,已經貫通最深奧的道理。 (15) 我人眾生壽者 四種思考框架,限制住一個人的學習、資訊的吸收。我相,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不想要了解別人。人相,只想到身邊的人,容易受人的阿諛影響。眾生相,只會跟流行、跟族群意見,不會思考是非。壽者相,只了解自己那個年齡層的想法,其他年齡層或社會階層的想法都不了解。 (16) 無諍三昧 最上等的邏輯思考、辯論能力,也就是說判斷事情都依據道理,不會被私欲牽著走。 (17) 第一離欲阿羅漢 沒有偏見、沒有名利、物質欲望的大師級人物。 (18) 樂阿蘭那行者 不斷實踐、突破自我的人。 (19) 實無所行 心裡沒有想自己這一生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沒有想自己已經實踐很多道理,也不認為自己懂很多很高明了,願易開拓學習各種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