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海岸/海洋巡防專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海研五號下水 海洋調查大提升
 瀏覽7,588|回應46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1106/20110610958215.html
海研五號下水 海洋調查大提升
 中央社╱中央社 2011-06-10 14:37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10日電)2700噸級的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今天在高雄下水,將以高雄興達港為母港,從事海洋資源、生態及海底斷層的探測及研究,大幅提升台灣海洋調查能量。

「海研五號」下水典禮上午在高雄市旗津區中信造船廠舉行,立法院長王金平偕夫人陳彩蓮出席,在陳彩蓮擲瓶下,「海研五號」下水啟航。

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羅權、國家實驗研究院長陳文華、高雄市副市長劉世芳、中信造船集團董事長韓碧祥等人也前往觀禮。

王金平期勉,「海研五號」下水探索海底的祕密、生態、資源,落實「海洋興國」政策。

「海研五號」為國科會於民國97年間指示國研院委託中信造船廠打造的,為1艘具有遠洋及深海多功能的海洋研究船,船長72.6公尺、寬15.4公尺,總重2700噸,耐浪性達8級風浪。

「海研五號」可固定在1個海域內、可靜音,在冬季進行海洋資訊蒐集,並可搭載遙控無人載具深海機器人(ROV),透過遙控及其上機械手臂,採集深達5000、6000公尺海底的研究資料,有助提升海洋研究與探測能量,也可支援海洋能源調查,所獲資料將建置「國家海洋資料庫」,作為國家擬定海洋相關決策參考。

李羅權說,「海研一號」890噸、「海研二號」及「海研三號」各為300噸,未來將與「海研五號」互補進行研究,讓台灣海洋科技研究發展邁入新紀元。

劉世芳指出,高雄外海有海溝,有發生大海嘯危險,高雄外海底也疑似有甲烷氣,希望「海研五號」能對這方面深入研究,有所貢獻。

韓碧祥表示,中信造船已承造過海巡署巡防艦,如今又承造全台第1艘2700噸級海洋研究船,造船技術成熟,未來有信心承造軍艦,希望國防部給機會。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648015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海研五號沉沒近5年 打撈出部分殘骸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1909180300.aspx
海研五號沉沒近5年 打撈出部分殘骸
最新更新:2019/09/18 18:53

(中央社澎湖縣18日電)沉沒在澎湖龍門海域的「海研5號」海洋研究船,國家實驗研究院委請打撈公司進行撈起船的桅杆和煙囪2塊殘骸,今天因澎湖風浪過大工作船進港避風,才讓沉沒在海底近5年的船體出水。

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王永和等人今年5月28日拜會縣長賴峰偉,研商「海研5號」沉船打撈事宜。賴峰偉為避免沉船殘油對海洋造成生態浩劫,希望國研院應儘速打撈船體遠鏡。

賴峰偉表示,「海研5號」沉沒於水深40米處,5年來,船體經洋流沖擊,除主體外,已分解成8塊殘骸。大自然力量不容小覷,難保未來船體不會移動,造成另一個危害海洋環境的隱憂。

王永和表示,沉船深度不會影響海域航行安全,評估船體較無移動的可能性,且與海底電纜間保持安全距離,考量海洋生態永續,國研院委請國內海事工程公司進行打撈。

「海歷145號」工作船打撈出水的2塊殘骸,分別是海研5號的桅杆、煙囪部分,今天因澎湖風浪過大進馬公港避風,才讓沉沒在海底近5年的研究船部分船體出水。

「海歷145號」,本月初在打撈工作期間,還發生一名洪姓船員在工作時不慎骨折,由澎湖海巡隊巡防艇護送就醫。

隸屬國研院的「海研5號」,重2700噸級,是台灣第4艘海洋研究船,民國103年10月10日受行政院環保署委託執行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畫,由中研院與海洋、陽明、成功等多所大學,以及國研院颱洪中心所組成的探測團隊與船員共45人。當晚航行至龍門外海時,遇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偏離航道觸礁擱淺沉沒,45人均被救起,但2人死亡、25人受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109418
海研船隊109年上半年成軍 國船國造新里程碑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9010127.aspx
海研船隊109年上半年成軍 國船國造新里程碑
最新更新:2019/09/01 17:16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1日電)台灣的新海研船隊可望在明年上半年成軍。兩艘500噸級的新船將在今年9、10月陸續驗收,另一艘1000噸級的船預計在明年初驗收。3艘新船將與服役中的勵進組成新的海研船隊,強化台灣海洋研究的能量。

台灣有豐富的海岸地形,周邊的海洋環境多樣,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新的國家海洋研究船隊成軍,對於洋流研究、國土安全保護方面可發揮作用外,台大海研所所長詹森認為,另外一層意義是「國船國造」,由學界開出需求、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設計建造,從設計到竣工全部由台灣一手包辦。

他強調,有了這樣的經驗,不僅大幅降低台灣自己建造新船的門檻,甚至未來也可以承接國外研究船的設計、建造。對於台灣的海洋事務而言,是新的里程碑。

現有的海研1至3號船船體都已老舊不堪,也欠缺許多新進觀測設備,海研5號則因意外沉沒澎湖外海,科技部因此投入新台幣16億元,去年1月起交由台船打造的3艘全新海研船,以執行學術與國家的科研計畫。

其中,500噸級的「新海研2號」與「新海研3號」將從今年9月起陸續驗收,預計在明年第1季正式開始服役;1000噸級的「新海研1號」計畫在明年初驗收、明年第2季投入海洋研究。

台船基隆廠主任施炎輝告訴中央社記者,由於過去沒有建造過海研船的經驗,因此在建造過程中也不斷的調整細節與溝通。如今兩艘噸數較小的船都已經準備要驗收了,而且噸數較大的新海研1號也在昨天從船塢遷移至碼頭邊,繼續建造工程。

談起3艘海研船從無到有,施炎輝說,站在造船人的立場,就像看到自己的小孩長大,心中滿滿的感動。

新海研船隊將設委員會 橫向調度航程任務

目前已經在服役的2000噸級海研船「勵進」是由國家實驗研究院管理,3艘新海研船則會在科技部驗收通過後,移交給台灣大學、海洋大學與中山大學管理。

4艘研究船組成的團隊,除了由各自的機構管理、安排任務以外,還會設置一個委員會,作為彼此溝通與橫向合作的平台,讓運作更順暢。科技部政務次長謝達斌指出,委員會的成員包含科技部、海洋委員會,以及負責管理船隻的單位。

謝達斌告訴中央社記者,4艘船的大小、功能不盡相同,「勵進」主要執行國家級的研究計畫;由學校管理的新海研1號到3號,船上搭載的儀科裝置,則會著重各校不同的需求,執行不同的任務。

國研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兆璋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明,「勵進」搭載了3000公尺工作級水下遙控無人載具(ROV),可以進行深海的環境與生物探測的相關研究任務。此外,「震測系統」則可用於海底地層的震測調查,探測海底的地質結構,並由後續分析。

王兆璋說明,勵進的航程距離較遠,「往大洋走」的機率會比較高。曾多次往南走到太平島與南海海域進行研究,也曾往北走到沖繩,並在當地進行水、油補給,以及研究人員更替。

勵進的母港在高雄港,加上由中山大學管理的新海研3號,南部地區未來會有兩艘海研船。王兆璋表示,海研船的每趟航程都會消耗資源,如何讓資源有效運用是重要的課題,未來也將持續與中山大學保持聯繫,盼能在航程調度上有更密切的合作。

正在趕工建造「新海研1號」將交由台大負責管理,台大海研所所長詹森告訴中央社記者,「新海研1號」的航程距離涵蓋非常廣,不只是西北太平洋,跑遍整個亞洲的海域都應該不是問題。

他說,「新海研1號」的定位是全方位發展的海研船,未來承接的研究任務可望在大氣之外,橫跨生物、地質、物理、化學等各學門。目前則已經和中央大學的大氣相關科系洽談合作,未來會在船上安裝相關的儀器,強化海洋與大氣的觀測。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034821
海研五號沉沒近5年 賴峰偉籲請打撈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1905280283.aspx
海研五號沉沒近5年 賴峰偉籲請打撈
最新更新:2019/05/28 20:41

(中央社澎湖縣28日電)國家實驗研究院長王永和今天拜會澎湖縣長賴峰偉,研商沉船近5年的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打撈事宜。賴峰偉建議,為避免沉船殘油對海洋造成生態浩劫,應儘速打撈。

賴峰偉表示,「海研五號」沉沒在水深40公尺海域,近5年來船體經洋流沖擊,除主體外,已分解成8塊殘骸。大自然力量不容小覷,難保未來船體不會移動,造成另一個危害海洋環境的隱憂。

賴峰偉說,海洋是大家的,縣府維護海洋責無旁貸,他要求國研院應儘速打撈船體,尤其首重潤滑油的移除,後續有需縣府協助之處義不容辭。

王永和表示,目前海研沉船位置深度,不會影響海域航行安全,評估船體較無移動的可能性,且與海底電纜間保持安全距離。考量海洋生態永續,且尊重縣府意見,國研院會儘速呈送移除計畫,希望早日完成移除,讓澎湖保有乾淨的海洋。

隸屬國研院的「海研五號」,重2700噸級,是台灣第4艘海洋研究船,民國103年10月10日受行政院環保署委託執行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畫,由中研院與海洋、陽明、成功等多所大學,以及國研院颱洪中心所組成的探測團隊與船員共45人。當晚航行至龍門外海時,遇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偏離航道觸礁擱淺沉沒,45人均被救起,但2人死亡、25人受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972165
勵進研究船首航 勾勒南海4000公尺傳奇海山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1905170096.aspx
勵進研究船首航 勾勒南海4000公尺傳奇海山
最新更新:2019/05/17 12:31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7日電)勵進研究船4月2日完成首航任務,得到2項南海地質科學上的大突破,不僅清楚顯示在南海海洋地殼上存在V字型或島鏈型的海底火山,也首次清晰描繪出南海中部有高達4000公尺高的傳奇海山。

科技部今天舉辦「勵進研究船」科學首航成果發表會,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這次從高空、海平面到水底下,成果相當豐碩,未來鼓勵更多團隊提出更好的科研計畫,讓研究船發揮效能。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特聘教授許樹坤的團隊為了深入了解南海海盆的形成與演化,與可能伴隨而來的大地震與海嘯等天然災害,以勵進研究船的「多音束聲納」搭配「長支距多頻道反射震測系統」進行調查,多音束聲納可以測繪海底地形,長支距多頻道反射震測系統則可繪製海床底下的地質構造。

研究團隊說明,這次研究得到2項南海地質科學上的突破,一是清楚顯示在南海海洋地殼上存在V字型或島鏈型的海底火山,暗示南海確有地幔柱存在的可能,且伴隨軟流圈向東或東南流動。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兆璋說明,簡單來說,可以透過這項成果,理解南海的成長狀況到了哪裡,就像是一個小孩年齡持續增加,醫學上可以觀察生長板等各種特徵,了解其生長狀況。

第二,這次首航第一次清晰描繪出南海中部有高達4000公尺高的「傳奇海山」,同時透過底質剖面儀的結果顯示,傳奇海山及附近一些海山曾經有數次的山崩,並在山腳下的地層留下崩塌堆積層。

研究團隊解釋,這些崩塌堆積層暗示南海週遭曾有大規模的地震活動,引起山崩;由於南海周圍只有馬尼拉隱沒帶,因此這項發現代表馬尼拉隱沒帶過去曾發生過幾次大地震,也可能伴隨大海嘯發生,這樣的推論也與在南海週邊所發現過去海嘯的堆積層結果吻合。

王兆璋也說,過去外界只知道這邊「有東西」,但不清楚其完整樣貌,這次能夠清楚描繪,相當可貴,研究團隊目前傾向將傳奇海山稱為「勵進海山」或是「LEGEND海山」,希望未來有更多研究投入。

研究團隊歸納幾項重點成果與意義,除了「傳奇海山」山腳下的地層有崩塌堆積層,顯示馬尼拉隱沒帶過去曾發生幾次大地震,也可能伴隨大海嘯發生,南海周邊國家應更警覺;研究中也取得南海海盆中心線海面以上至20公里高空的氣溫、濕度、氣壓、風速、風向,以及海面下1800公尺水層溫度剖面近一個月的海空垂直剖面連續實際量測值,有助於改進南海週邊地區氣象預報的準確度。

這次研究船也透過水下遙控無人載具(ROV)採集到台灣西南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儲藏區的精準海床樣本,證實該處確實有大量天然氣水合物,未來可進一步研究開採的可能性。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被東南亞各國包含台灣、菲律賓、印尼、汶萊、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和中國所環繞,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希望深入了解南海的自然資源、水文、地體構造和氣候等議題,因此勵進研究船首航規劃了南海海洋、大氣、地質等跨領域的科學議題,也獲得豐碩成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967934
調查馬祖藍眼淚 海洋大學海研二號24小時觀測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1904230243.aspx
調查馬祖藍眼淚 海洋大學海研二號24小時觀測
最新更新:2019/04/23 18:06

(中央社馬祖23日電)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研二號研究船22日至26日於馬祖海域進行觀測研究,為進一步了解藍眼淚活動,將透過24小時觀測取得更多數據,並於今天上午停靠福澳港開放民眾登船參觀。

活動由連江縣政府與海洋大學合作舉辦,海大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教授蔣國平帶領團隊,航駛海研二號調查藍眼淚漲退潮數量以及日夜遷徒分布情形。

縣長劉增應今天前往慰勉團隊辛勞、致贈加菜金及上船參觀船隻內部。劉增應表示,期待海大對於馬祖藍眼淚及海域生態有更詳盡的研究成果,並持續發表於國際期刊,研究過程中若有任何需要協助的地方,縣府將全力配合。

海大積極投入藍眼淚相關研究,同時也承攬縣府馬祖海域棲地及資源保育計畫,在農委會漁業署大力協助之下,目前已成功培育出藍眼淚(夜光蟲),民眾可前往位於南竿鄉四維村的藍眼淚生態館獲得更多有關藍眼淚的生態知識。

海大海研二號是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教育部共同撥款建造及維修之研究船,由海洋大學管理及營運。主要用途除供海洋教學研究之外,並供國科會補助之專題海洋研究計畫及其他產學建教合作計畫之用。國內尚有海研一號及三號,分別由台灣大學及中山大學負責管理,構成海洋研究船隊。

海研二號研究船於1992年7月27日高雄慶富造船廠起造、1993年2月27日下水、1993年9月20日驗收完成,是250噸級研究船。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958798
海研船勵進號明返台 南海資料提升氣象精準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1904010137.aspx
海研船勵進號明返台 南海資料提升氣象精準
最新更新:2019/04/01 15:06

(中央社記者蔡芃敏台北1日電)國研院所屬的海研船勵進號展開首航任務後,將在明天返國。國研院表示,首航任務包括探勘南海海底地形以及蒐集大氣資訊,帶回的探測資料,將提供學術界研究。

勵進研究船(Legend)於去年5月正式啟用,並在今年3月9日正式執行為期25天的科學首航任務。國研院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由國研院海洋中心、中央大學和台灣大學組成首航科研團隊,任務包括近一步了解南海海盆的形成、演化以及可能造成的天然災害。希望透過勵進研究船首航,增加台灣與南海周邊國家合作調查南海的機會,和共同開發南海的可能性。

國研院指出,研究團隊利用勵進研究船所搭載的「長支距多頻道反射震測系統」,對南海海盆進行地層震測調查作業,並探測海底的地質結構。國研院進一步說明,從蒐集的震測資料中,可判讀海洋地殼停止擴張的中洋脊、大規模海底山崩塌堆積物、熔岩流等地質構造資訊。

國研院表示,除了探勘南海地質結構,科研團隊也進行氣象無線電探空儀(Radiosonde)觀測作業,並以拋棄式溫深儀測量海裡不同深度處的溫度,取得海洋上層溫度剖面,近一步了解大氣資訊。

國研院說明,所蒐集的觀測資料對於南海海洋與大氣的研究來說,相當珍貴,也有助於提升此區氣象預報的精準度。

國研院說,勵進研究船南海首航帶回的豐富探測資料,將提供給學術界進行各式研究。勵進研究船也將持續進行各種探測任務,以成為國內學術界認識周邊海洋環境的利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949650
揮別海研五號陰霾 勵進海研船強化設備人員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cna.com.tw/news/ait/201809240119-1.aspx
揮別海研五號陰霾 勵進海研船強化設備人員

發稿時間:2018/09/24 16:50
最新更新:2018/09/24 21:31

(中央社記者朱則瑋台北24日電)海研五號因觸礁沉沒,國研院新購置的勵進海研船,除打造雙層船殼等安全設備,船上工作人員也都是編制內人員,並加強教育訓練,只要海象不佳,航程寧可延期也不貿然出航。

2013年1月正式出海運作,由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贊助製造的「海研五號」研究船,為當時國內最大2700噸級的海研船,船身造價高達新台幣14.6億元,2014年國慶日在澎湖外海觸礁沉沒,釀成2死25傷的悲劇,澎湖地檢署追查28個月後認定是人為疏失。

為延續台灣海洋研究能量,國研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花8.7億元向新加坡造船公司TMS(Triyards Marine Services)購置在越南胡志明市建造的「勵進」海洋研究船,取代海研五號功能,預計10月底首航。

「不能讓海研五號悲劇重演。」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兆璋說,海研五號船殼屬於單層型,劃到礁石等海上障礙物時,容易破損浸水,勵進海研船採用雙殼船殼設計,加強整體船隻耐撞程度,就算不小心劃到礁石也不需太過擔心。

至於緊急救難部分,勵進左右兩船舷各配有高乘載量的救生艇與救生筏,足以提供全船總人數4倍人數逃生使用。

「海研五號」船長、輪機長、機組人員都採外包方式處理,王兆璋形容「就像叫計程車」,要他去哪就去哪,但人員管理上無法自行掌握。

王兆璋說,勵進海研船船上人員全部都是海洋中心自行聘用、訓練,他也親自跟每個船員單獨面談,希望他們了解這艘船上載著不只是國人的期待跟心血,更有不少台灣優秀的科學人員,稍有閃失後果不堪設想,必須打起十二萬分精神好好做好本份工作。

王兆璋說,每次的航程都須做好完善的事前規劃,但假使臨時有颱風等天氣不佳情形,會導致海浪忽高忽低不易掌握,且有更高機會撞到礁石,「寧可延期也不會貿然出航」。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862937
勵進海研船10月底首航 擬與菲越攜手打響知名度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cna.com.tw/news/ait/201809240114-1.aspx
勵進海研船10月底首航 擬與菲越攜手打響知名度

發稿時間:2018/09/24 16:37
最新更新:2018/09/24 16:37

(中央社記者朱則瑋台北24日電)國研院購置的最新型海洋研究船「勵進」將在10月底科學首航,航程確定會往南方海域走,且為了提升首航價值,國研院也正跟菲律賓、越南等國家商談合作的可能性。

勵進研究船(Legend)總噸位2629噸,巡航速度可達12節。船上配置19名船員,並可搭載24名研究人員,調查研究任務,滿載船況下能滿足海上30天的作業要求,將接替2014年國慶日在澎湖龍門觸礁沉沒「海研五號」的工作,協助擴展藍色國土海洋研發。

國家實驗研究院向新加坡造船公司TMS(Triyards Marine Services)購置在越南胡志明市建造的「勵進」海洋研究船,已於去年5月7日在胡志明市舉行下水典禮,原本預定去年10月底交船,不過新加坡承包商因母公司財務危機延宕,延後到今年初交船,國研院擔心勵進研究船可能成為TMS債務抵押品風險,決定跟TMS重新議約,將驗收地點改為台灣。

勵進研究船5月23日已在高雄正式啟用,原本預計9月就要科學首航,但遇到颱風等天氣因素,加上國際政治情勢不穩定,國研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經過長時間討論,規劃將在10月底首航,航程確認會往南部海域方向,預計航行時間會在半個月以上。

海洋中心主任王兆璋說,首航需要具代表性,不能草率進行,本身航程內容需要夠厚實,否則未來大家對於勵進的首航記憶點恐怕就不深,得規劃出最佳的科學首航,需要考量科研代表性,這週將找台灣大學、海洋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等4所海洋科學相關的學者討論,決定首航要進行哪些科學研究,初步來說,海底探勘、可燃冰探勘都是選項之一。

王兆璋指出,首航方向鎖定南部海域,除了找台灣優秀科學家加入,他近期也會前往菲律賓、越南等國家商討合作的可能性,希望能夠跟不同國家研究單位攜手投入海洋研究,以提升科研強度,並打響勵進海研船的國際知名度。

王兆璋表示,菲律賓等國與台灣科研能量,還是差了一截,雙方合作除了能互相交流分享科學研究的技術及經驗,也能讓台灣專業人員有更多跟國際人員接觸的機會,假使合作成形,希望把能量繼續擴大,讓勵進海研船可以跟更多國家一起進行科研探索。

另外,海洋大學副校長許泰文對中央社記者說,勵進是台灣先進海研船,擁有不少先進設備,搭配台灣優秀人員及國外團隊才能把勵進的能量發揮到最大,建議應該建立長期性質的國際合作。

他表示,美國、日本、南韓等國家在海洋研究上都大大領先台灣,像是海底藻類探勘研究等,最關鍵因素就是他們都跟很多國家合作;以海洋大學為例,一直都有跟法國相關研究單位合作,尤其在海洋溫度上升、海底垃圾嚴重性等研究上,除了透過對方的海研船出海探勘,也會互相交換數據,提升研究的深度及廣度。

許泰文指出,如中山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在台灣西南海域開採到「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但未來若沒有更多的資料數據,確認可燃冰詳細分布位置及狀況,要談開採恐怕還是很遙遠的事情,因此需要國際能量挹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862934
勵進海研船將抵基隆花蓮 開放民眾參觀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cna.com.tw/news/ait/201808130169-1.aspx
勵進海研船將抵基隆花蓮 開放民眾參觀

發稿時間:2018/08/13 14:32
最新更新:2018/08/13 14:32

(中央社記者朱則瑋台北13日電)國研院購置的最新型海洋研究船「勵進」號,將有效提升海科研究能量,勵進號18日及25日將分別停靠花蓮港、基隆港,並開放特定時間讓民眾上船參觀。

勵進研究船5月23日舉行啟用典禮,噸位級數2629噸,巡航速度可達12節。船上配置19名船員,並可搭載24名研究人員進行海上調查研究任務,滿載船況下能滿足海上30天的作業要求,將接替海研五號的工作,協助擴展藍色國土海洋研發。

勵進研究船採用高標準的安全考量,船身與船底以雙層船殼打造,同時左右兩船舷各配有高乘載量的救生艇與救生筏,足以提供全船總人數4倍人數逃生使用。船艙設計了減搖水櫃,以追求更高的航行穩定度。

此外,和一般交通船或運輸船不同,研究船經常需要執行特殊的科研任務,勵進研究船具備先進的全迴轉式推進器、電力推進系統、淺海及深海多音束測深聲納及動態定位系統,可大幅提升海洋調查工作的能力與效率。

國家實驗研究院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勵進號13日將從高雄港出發,進行環台探測與科普推廣航次,第一站預計18日、19日停泊花蓮港,除進行航次間的科儀及人員運補外,18日早上10時至下午4時及19日早上9時至下午3時開放民眾登船參觀,認識台灣最先進海洋科研設施,現場並將提供生動的實體及動態導覽,傳遞海洋教育的親海、愛海、知海三個情境。

第二站25日、26日停泊基隆港,25日早上10時至下午4時及26日早上9時至下午3時開放民眾登船參觀。

國研院表示,海洋研究船為從事海洋科學研究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及載台,勵進研究船除將提供作業船期以支援基礎學術研究、強化海洋教育及培育海洋科技人才,更可協助在台灣周遭海域,持續進行全面性與系統性的探測調查,所獲得的海洋資料將提供各界研究與加值使用,並可作為政府各部門在推動海洋事務、研擬相關政策時的重要參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841775
科技部千噸海研船開工 台船展設計能力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806280154-1.aspx
科技部千噸海研船開工 台船展設計能力

發稿時間:2018/06/28 13:44
最新更新:2018/06/28 13:44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28日電)行政院科技部委由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建造的1000總噸級研究船,今天上午10時在台船基隆廠舉行開工祈福儀式,盼為國家成功開發出新一代的海洋研究船,成為國輪國造的重要指標。

台船表示,此次承造海研船對於國內特殊船舶的技術發展,極具指標性意義。為了提升整體海洋觀測能量,科技部日前委託台船建造3艘海洋研究船,其中兩艘500噸級的研究船,已經在台船基隆廠建造當中,今天開工的1000總噸級研究船則是最大的一艘,預定在108年6月交船。

台船指出,今年將邁入102年的台船,對於首度承造這3艘高規格的特殊船舶,完全不敢掉以輕心,並以多年累積的研發成果及技術,投入整體資源,以最高標準及技術承造,除了完善的研究設備之外,特別加強船舶的安全性,以保障研究人員在海上的安全。

科技部表示,新研究船除了高規格的安全要求,以及原有的海水溫鹽量測、海上地球物理測勘及海水採樣能力之外,還擁有先進的動態定位系統,可使研究船更有效率地量測海底地形、精準採樣。

同時,這艘1000噸級的研究船完工後,不但能夠提升台灣整體的海洋觀測能量,確保海洋權益及海域資源永續發展,擴展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等領域視野,對於強化國土規劃、海洋資源、災害調查及海洋科技尖端學術研究,也將有更多的貢獻。

台船強調,雖是首次建造海洋研究船,但不論是研究設備、安全性或人員的舒適性,各項性能及品質要求均達到國際一流水準,對於台船的技術發展,甚至提升台灣海洋工程特殊船舶的設計能量與規劃能力,都具有指標性意義。

開工儀式由台船副總經理魏正賜、行政院科技部自然司司長吳俊傑共同主持,並邀請科技部、天星管理顧問公司、中國驗船中心、台灣美利堅驗船公司,及永記造漆公司等相關單位觀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817953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