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局勢暨戰史討論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飛彈危機十年 台海 世界火藥庫
 瀏覽35,131|回應186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貓喵XD
亓官先生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5080100079,00.html
2005.08.01  中國時報
飛彈危機十年 台海 世界火藥庫
張慧英


   十年前的此時,台灣正處於極度震驚與震撼中,解放軍自七月廿一日到廿八日對彭佳嶼附近公海進行飛彈試射,打破了台海數十年來的平靜。從此,台、美、中、亞太甚至全球,都被捲入一個新的時代。

   「奇怪,都已經打過招呼了,怎麼還發那麼大的脾氣?」聽到消息後,李登輝總統曾經納悶地說。他不解的是,透過李、江秘密溝通管道,這邊早就跟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打了招呼,也說明演講內容不會涉及政治或鼓吹台獨。對方雖然不贊成,但仍繼續安排第二次辜汪會談。按說要反彈應該馬上就有動作,誰想到平靜一個月後,竟突然放起飛彈來。


   李登輝演講 刺激中共

   到底是怎麼回事?美國亞太助卿羅德怪李登輝在康乃爾講了十七次「中華民國」。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林碧炤則指羅德根本不該向中共承諾不會讓李登輝赴美,害得中共面子下不來。但消息人士透露,李登輝那篇演講,每個「中華民國」原稿都是「台灣」,後來才改的。但既然中共「一中一台」、「兩個中國」都反對,很難說那個用語殺傷力較大。

   李登輝方面的情報指向中共內鬥,之前被江澤民收走「小金庫」的軍系藉機給江難看,並且擴張對台灣政策的影響力。另一種說法是中共原先擔心美國暗地支持台獨,因此採取前所未有的動作宣示反獨決心。鎮不住的江澤民索性配合軍方,直到次年三月美國派出航母,中共軍方一看勢頭不對只好收場,江才又抓回了決策主導權。美中兩國並且開始「聯手管理」台灣問題,民國八十八年兩國論提出後台海一觸即發時,已經是江澤民拍的板了。

   無論原因如何,十年前台海危機,帶來多項影響。

   第一,經此震撼後,所有人的思維都被迫改變,必須把中共動武列入評估局勢及決策時的重要變數,台海成為世界新的火藥庫,維持台海安定的優先順位被提到前面。

   美調整政策 向中傾斜

   第二,中共為自己創造了新的外交籌碼。時任外交部長的前監察院長錢復指出,那次給我們最大的警惕是,中共的飛彈已經幾乎可以瞄那裡就打那裡,我們必須加緊架構反飛彈防禦能力。而柯林頓總統採取了些與中共「配合」的作法,乃至有向中共傾斜的「新三不」,成為日後美國對台政策基調。

   第三,美國積極採行「預防性外交」,以避免台海局勢失控,美國也提高日本在亞太的軍事責任。

   第四,兩岸關係急凍,兩會協商中斷,始終未能恢復正常,官方接觸陷入停擺,民間交流只能自求多福。李登輝在九月提出「戒急用忍」,拋棄之前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台灣自此在政策上主動放棄參與中國的經濟成長。

   第五,台海危機之前兩岸交流熱絡,但十年前那波飛彈,瞬間打壞了台灣人民對中國的情感與信任,民間的統獨傾向此消彼長。

   第六,台美開啟高層對話機制。為避免再有「意外」,美國在一九九六年三月要求與台灣進行政策溝通,李登輝派遣當時的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出馬,自此制度化成兩國官方最高層次定期直接對話。

   第七,經此教訓,中共醒悟對美工作不能只靠和行政部門打交道,開始倣效台灣的作法,全方位加強對美國國會的遊說工作,以及政治採購,對台灣開始形成反制壓力。

   當時擔任陸委會副主委的蘇起總結台海危機帶來的最大、最深遠變化,一是台海軍事化,中共從九五年起軍費一改連年減少之勢,轉而以兩位數成長率飛飆,而台灣平均所得卻從九五年至今沒增加過。二是台灣內部對大陸產生疏離,台灣認同增加、中國認同降低,內部政治產生變化,導致民進黨的崛起執政。

   對中疏離 民進黨崛起

   回顧台海危機十年,台灣得到什麼教訓?前總統府高層官員強調,美方曾經在台美高層對話時表示,「你們不知道你們有多重要」,因為中共和美國對話時幾乎七成都在談台灣問題,所以美方希望台灣對自己的任何行動都要注意,而且不該常給美國「意外」。由此我們也須記取教訓,對國際形勢研判必須審慎,不要作沒有理由的挑釁。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50446
 回應文章 頁/共1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華郵:避免開戰 美國支持台灣須取得艱難平衡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8290317.aspx
華郵:避免開戰 美國支持台灣須取得艱難平衡
2022/8/29 20:58

(中央社華盛頓2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對台灣加強軍事威嚇、威脅區域安全;而美方又即將審議支持台灣的「台灣政策法」。「華盛頓郵報」指出,為免激起衝突,美國須取得艱難平衡。

裴洛西(Nancy Pelosi)本月初訪問台灣,以展現對台灣民主的支持。這趟行程激怒中共當局,此後在台灣周邊實施連串軍演,還對台演練一場海上封鎖,部分人士稱為第4次台海危機。

美國「華盛頓郵報」編輯委員會撰文表示,中國與鄰近民主國家間的緊張顯然正在升溫,不只和台灣,與日本和韓國也是;而美國的一中政策同樣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換句話說,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崛起等新現實,加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公然採取戰狼姿態,有必要調整做法來因應。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近來曾3度明確承諾美國會以軍事保衛台灣,但他的幕僚其後又強調,這並不代表任何基本上的新政策。正由於美國對台灣有必要採取如拜登言論的更多「戰略清晰」,而更少像一個中國政策這樣的「戰略模糊」,因此美國聯邦參議員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與葛蘭姆(Lindsey Graham)提出「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參院外交委員預計9月14日開始進行討論。

「華盛頓郵報」指出,這是1979年美國制定「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以來最重要的相關立法行動。實質而言,法案的關鍵條文是提供台灣45億美元(約新台幣1350億元)軍事援助,以及有別於台灣關係法較為模糊的措辭,允許將美國政府預算用於「有益於威懾人民解放軍攻擊行動的武器」。

至於象徵意義部分,台灣政策法開拓更多新疆域,包括正式賦予台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以外重要盟邦」地位,以及將位於華府的實質台灣駐美國大使館「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北京較反感的「台灣代表處」。

儘管這份法案能否完整通過,仍充滿變數;但最不具爭議性且實質上最有用的增加軍援部分,仍可能最後併入一份國防政策法案。

同樣具有價值的變化,是拜登政府的另一項新行動,也就是深化與台灣的貿易關係。這也在裴洛西訪台後再度得到確認。

儘管如此,台灣政策法的辯論過程,也會引出一些美方遲早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此時象徵意義便具有實質性,尤其對中國而言。因為一直以來的問題都是,如何將保護台灣的威懾力最大化,同時把對中國不必要的挑釁最小化。

「華盛頓郵報」表示,台灣政策法提案人的看法是對的,因為近代歷史顯示,尤其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為例,姑息主義無效,攻擊者無論如何都會用「遭到挑釁」作為發動全面攻勢的藉口。

然而,若亞洲爆發一場本可避免的戰爭,唯一比這更糟糕的,是客觀觀察家認為,之所以爆發這樣的戰爭,美國的政策要負一部分責任。

「華盛頓郵報」認為,美國立法和行政機關務必就相關議題努力達成平衡;而上述種種考量,將決定那會是怎樣的平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76478
路透:中國想讓海峽中線消失成既定事實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8260173.aspx
路透:中國想讓海峽中線消失成既定事實
2022/8/26 15:29(8/26 15:44 更新)

(中央社台北26日綜合外電報導)近70年來,一條沿著台灣海峽分隔中國與台灣的假想線幫助維持和平,但路透社分析指出,隨著中國現代化海軍彰顯實力,這條海峽中線似乎愈來愈沒有意義。

一名熟悉區域安全規畫的台灣官員表示:「他們想對我們施加更多壓力,最終目標是要我們放棄海峽中線。」由於事涉敏感,這位官員拒絕透露姓名。

這名官員表示,中國想讓海峽中線消失「成為為既定事實」。

若干台灣官員表示,台灣「不可能」放棄海峽中線所代表的緩衝區概念。

外交部長吳釗燮本月在記者會上表示,無法容忍台海現狀改變。

吳釗燮說:「我們需要和理念相近的夥伴攜手合作,確保海峽中線依然存在,捍衛整個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我們國家對於台海中線的看法,就是要維持現狀,而台海中線就是維持台海現狀的象徵。」

其他官員和安全分析師則警告,台灣很難在不升高危險情勢風險的情況下保衛這條中線。

這名台灣官員指出,共軍若進入台灣12海里的領海內,台灣必須做出軍事反應;但除此之外,目前還沒有計畫賦予軍隊或海巡人員更大的回應權力;總統蔡英文數度表示,台灣不會挑起衝突,也不會讓衝突升級。

路透社指出,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是否足以嚇阻中國闖越海峽中線巡邏,或台灣的盟友是否會幫助台灣維護這道中線,都令人懷疑。

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揭仲認為,「推翻」海峽中線這個共識,會增加爆發意外衝突的風險。

他表示,面對來自共軍日益複雜的挑戰,台灣的海巡人員與軍方應重新審視交戰守則,並給予他們更多授權和法律保障。

3名不具名的美國官員則認為,中國跨越海峽中線的戰略重要性不大,美國不認為需要維持海峽中線的地位,也不必在中方越過海峽中線時逼退他們。

加州美國海軍研究生院(U.S.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學者杜孟新(Christopher Twomey)表示,他認為美國海軍只把海峽中線視為不具法律地位的「政治產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76196
紐時:共軍圍台軍演弄巧成拙 強化台灣多方戰略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208120229.aspx
紐時:共軍圍台軍演弄巧成拙 強化台灣多方戰略
2022/8/12 17:00(8/12 17:36 更新)

(中央社台北12日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圍台軍演。紐時綜合專家分析,指共軍軍演弄巧成拙,激勵了台灣與中國對抗的信念,增加了擺脫對中國經濟依賴的緊迫性,及可能加強台美軍事合作。

紐約時報12日報導,中國因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而進行圍台演訓,原意是要起威懾作用,但結果在台灣並沒有產生預期效果,反而加強了台灣雙管齊下戰略,即避免公開對抗的同時,增強國際對台支持。

報導指出,共軍圍台軍演原意是模擬封鎖台灣,但似乎使台灣人更相信,要在中美對峙中找到中間立場,需要展開自己的外交、經濟和軍事活動。這包括台灣已悄悄尋求美國支持,在對台軍售及表態支持台灣民主取得進展。

報導引述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說,從某方面來看,共軍軍演已經弄巧成拙,「中國這次已經有點被看破手腳」,並指台灣已變成世界的焦點。

范世平說,共軍軍演激勵了台灣與中國對抗的信念,增加了有必要保衛台灣、擺脫對中國經濟依賴而將本地經濟多樣化的緊迫性。即使是國民黨內部,也在如何與北京保持關係的問題上出現分歧。共軍軍演也提高了海外對台灣困境的認識,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的譴責。

他又說,台灣已越來越擅長「國會外交」,即尋求主要國家的資深議員的支持,裴洛西訪台可能成為未來的範例,讓台灣加強國際交流。今年7月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Nicola Beer)也訪問了台灣。

范世平說,「搞不好美國新的眾議院議長也會來台灣訪問,變成是一個慣例。」他還認為,裴洛西有可能邀請總統蔡英文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

報導指出,共軍軍演也可能進一步加強美國對台軍售的緊迫性。台灣官員曾抱怨武器訂單交貨推遲等問題,對台灣想要的海軍直升機等,美國認為沒必要。

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 Think Lab)軍事與網路事務諮詢顧問廖彥棻說,台灣必須先向美國證明有必要購買這些武器,而共軍軍演提供了可靠證據。

報導指出,共軍圍台軍演也幫助了改善台美軍隊之間的協調,例如雙方合作確保裴洛西的飛機在台安全降落。中國表示將繼續在台灣海峽軍演,也為台美分享觀察和情報提供寶貴經驗。

報導引述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表示,共軍軍演為評估中國的軍事能力提供了難得機會,他認為中國還沒有發展到有「全面進攻台灣的能力」。

報導指出,共軍軍演也增強了台灣內部對軍隊的支持,此前台灣政府一直討論延長兵役時間,但一直難以將新的戰略願景施加給軍隊領導層。蘇紫雲說,共軍軍演增加了強化軍隊的緊迫性,也引發了增加台灣國防預算的聲音。

報導還提到,共軍軍演也可能為台灣與鄰國建立更友好的關係舖路。中國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後,日方向中方抗議,這為一直呼籲與日本進行安全對話的台灣官員,提供了一個潛在的機會。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表示,現在已經不是台日和台美兩個雙邊的討論,必須盡快建設台灣和美日同盟對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74883
菲國防部:若台海情勢升級 準備好撤離在台勞工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8110316.aspx
菲國防部:若台海情勢升級 準備好撤離在台勞工
2022/8/11 18:32(8/11 18:51 更新)

(中央社記者陳妍君馬尼拉11日專電)菲律賓國防部候任部長佛斯蒂諾昨天說,軍方正密切監控台海局勢,若情勢升級,已準備好撤離在台灣的菲國勞工,並準備應對可能從台灣湧入的難民。

馬尼拉公報和馬尼拉標準報(Manila Standard)等媒體報導,佛斯蒂諾(Jose Faustino Jr.)在菲律賓參議院國防委員會會議上說,若台海情勢升級,國防部已擬定從台灣撤離14萬多名菲律賓人的「詳盡計畫」。「我們也有時間表。我們真的準備好了」。

佛斯蒂諾說,屆時將出現「人道主義危機」。由於菲律賓是台灣最近的鄰國,馬尼拉當局也在準備應對可能湧入的難民。

他表示:「接下來,我們很清楚,台灣海峽是海上交通通道。我們談論的是海上航道,全球近5兆美元(約新台幣150兆元)的經濟產值經過這裡。」

佛斯蒂諾說:「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密切監控。萬一最糟情況發生,我們已準備好如何應變。」

他表示,馬尼拉當局期望中國和台灣的緊張局勢不會升級為戰爭。但若最糟情況發生,預計將啟動菲美共同防禦條約(MDT)。

佛斯蒂諾說:「我們須遵守共同防禦條約。這載明在1951年跟美國的共同防禦條約上。但它同時載明,它仍將依照我們的憲政程序(constitutional processes),不會自動啟動。美國也是這樣。」

馬尼拉與華府於1951年簽署共同防禦條約,承諾任一方本土或在太平洋轄區的島嶼領土、軍隊、公務船舶或飛機遭武力攻擊時,雙方將共同採取行動因應危險。

菲律賓前總統艾斯特拉達(Joseph Estrada)之子晶貴(Jinggoy Estrada)是參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他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希望緊張情勢不會升級,但若局勢升級,軍方已準備好撤離我們的海外勞工。」

參議員克里斯多福.吳(Christopher Bong Go)則要求移工部(DMW)準備好台海情勢升級的應變計畫。他表示:「對我們在東亞各地工作的海外勞工的安全和福利,我深感擔憂。」

克里斯多福.吳說,若海外勞工被迫返菲,移工部須準備好「可能的援助和再就業計畫」。「讓我們保護每個菲律賓人的生命,無論他們身在何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74787
FBI局長:中國若侵台將是全世界最恐怖商業破壞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7070018.aspx
FBI局長:中國若侵台將是全世界最恐怖商業破壞
2022/7/7 08:16(7/7 08:58 更新)

(中央社倫敦6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今天在英國軍情五處總部發表談話時警告企業領袖,中國會為爭奪競爭優勢不惜竊取他們的技術,還說中國若武力犯台,將是「全球歷來最恐怖的商業破壞之一」。

綜合美聯社和法新社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Christopher Wray)和軍情五處(MI5)處長麥卡勒姆(Ken McCallum)在MI5總部泰晤士大廈(Thames House)告訴在場官員和企業領袖,對美英兩國來說,因應中國間諜的威脅是第一要務,且重要性只會有增無減。

瑞伊說:「我們持續看到中國政府對我們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最大長期威脅。」他說:「我口中的『我們』指的是美英兩國和我們在歐洲和各地的盟友。」

針對目前台海緊張局勢,瑞伊同時在演說中表示,中國武力犯台將「代表著全球歷來所見最恐怖的商業破壞之一」。

上週,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在華府的一場活動中表示,目前還沒有跡象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準備武力犯台,但她確實表示,習近平似有尋求採取這類行動的潛力。
美情報總監:中國仍期盼以和平手段統一台灣

瑞伊今天表示,他沒有任何理由認為,中國對台灣的興趣有任何形式的減少,並說他希望中國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汲取教訓,切勿「高估自己手上握的牌而全盤皆輸」。

瑞伊表示,有跡象顯示,中國或許已從俄羅斯經驗學到一兩件事,這段期間有在研究方法「讓自身經濟免受潛在制裁的影響」。

他說:「這在我們圈內稱為行為線索。」瑞伊整場演說不斷疾呼有意或尋求與中國做生意的西方企業小心謹慎,說北京若侵台,西方在中國的投資將化為烏有。

「如同在俄羅斯,西方多年來打造的投資有可能淪為談判籌碼,資金有可能擱淺,供應鏈和關係有可能被打亂。」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71735
美軍事首長:中國侵台非迫在眉睫 美正密切觀察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7030173.aspx
美軍事首長:中國侵台非迫在眉睫 美正密切觀察
2022/7/3 18:25

(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表示,中國對台灣的攻擊並非迫在眉睫,但美國正在「非常密切」觀察相關情勢。

密利(Mark Milley)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中國顯然正在發展在某個時刻攻擊台灣的能力,但決定是否攻擊是一項政治選擇。

當密利被問到是否認為中國會攻擊台灣,他回答:「可能會,應該會,或許會,這些是這件事的關鍵字。」

密利表示:「在能力上,我認為中國顯然正在發展這項能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公開論壇上提過,也在演講時說過,他要求解放軍發展在某個時間點攻擊台灣的能力。」

「至於他們會不會出手,這是政治選擇,是政策選擇,這將依據中國如何評估屆時的風險成本效益。」

密利還說:「目前沒有任何(攻台行動)迫在眉睫的跡象或警訊。但我重申,我們非常、非常密切觀察相關情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71481
美智庫:拜登政府對中國可能犯台的戰爭做錯誤準備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6220078.aspx
美智庫:拜登政府對中國可能犯台的戰爭做錯誤準備
2022/6/22 11:40(6/22 12:14 更新)

(中央社華盛頓21日綜合外電報導)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新書內文警告,拜登政府在與中國可能發生武裝衝突所做的準備恐怕是完全錯誤的,說對北京的戰爭可能會比官員們意識到的要長久得多。

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在最新出版的「保衛台灣」(Defending Taiwan,暫譯)一書中,資深研究員白蘭斯(Hal Brands)和貝克利(Michael Beckley)在名為「為長期戰爭做準備:美中在西太平洋之戰不會速戰速決的理由」(Getting Ready for a Long War: Why a US-China Fight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on't End Quickly,暫譯)文章中寫道,「華府可能正在為錯誤的戰爭類型做準備」。

兩人說:「五角大廈及許多國防規劃者似乎聚焦於在台灣海峽打贏一場時間短暫、規模局部的衝突。這意味著挺過飛彈突襲,削弱中國入侵,從而迫使北京當局讓步。」

他們也主張,中國也犯下同樣錯誤,他們的領導階層「似在設想以迅速、癱瘓的打擊瓦解台灣抵抗力,再將既成事實呈現給美國」。

他們寫道:「雙方都偏好在西太平洋打一場小規模戰爭,但這不是他們會得到的那種戰爭。」

白蘭斯和貝克利主張,相反地,美中針對台灣的戰爭「時間可能會長久,而非短暫;規模可能是區域性而非局部性的;且開始遠比結束要容易得多」。
俄烏陷持久戰 烏克蘭憂西方出現「戰爭疲勞症」

他們之所以認定會發生持久戰,是因為無論哪方戰敗損失都太大,也都有堅持下去的能耐。

他們寫道,「如果美國成功擊退中國犯台行動,北京不會輕易放棄」,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指出,「台灣問題」必須在他這一代人中得到解決,且「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因此,如果習近平承認失敗,代價可能就是喪失權力,「或許連性命都不保」。

美國方面,白蘭斯和貝克利列舉白宮會繼續戰下去的三大原因:一是對勢力平衡的影響;二是一場有可能以對美發動「珍珠港式」飛彈攻擊方式展開的戰爭,讓惱火的美國百姓和領導階層更難接受快速戰敗的結果;三是在未傷及中國就認敗,將重創美國國際聲譽。

白蘭斯和貝克利指出,「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恢復戰前狀態,也就是中國停止攻擊台灣,以換取台灣不宣布、美方也不支持台灣正式獨立的承諾。」

如此一來,「美國援救了一個充滿活力、有著戰略地位的民主政體。(美中)雙方既保留了臉面,又能看到明日的曙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70416
美聯社:拜登稱不擋俄國 恐致中國有膽接管台灣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6180105.aspx
美聯社:拜登稱不擋俄國 恐致中國有膽接管台灣
2022/6/18 14:45(6/18 14:57 更新)

(中央社華盛頓17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在美聯社專訪中表示,如果不阻止俄羅斯繼續深入歐洲大陸,歐洲可能出現混亂,恐使中國有膽子接管台灣,抱持核武野心的北韓也更具侵略性。

美聯社昨天報導,拜登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30分鐘專訪中被問到為何下令對俄國實施經濟制裁,促使全球食品和能源市場大亂。

拜登說,他是以身為三軍統帥的職責來估量形勢,而不是一個只想著選舉的政治人物。

他說:「我是美國總統。重點不在我的政治生涯存續,而是思考對國家最好的決策。說真的,如果連我們共同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這個最強大的力量都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袖手旁觀,接下來會怎樣?」

拜登認為,如果不阻止俄羅斯繼續深入歐洲大陸,歐洲可能會出現混亂,恐使中國有膽子接管台灣,抱持核武野心的北韓也會更具侵略性。

他說:「所以,如果美國袖手旁觀,中國會怎麼看待台灣?除了測試和施壓之外,北韓又會怎麼看待核武?」

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傳統動力電磁彈射「福建艦」航艦17日下水,這是中國第3艘航空母艦。

美國之音(VOA)報導,這艘航艦並未如外界之前的猜測被命名為「江蘇艦」或「廣東艦」,而是以台灣對面的福建省命名。

報導說,美國國防部發表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一再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現代化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和平統一無望等狀況下攻占和奪取台灣,目前的建軍也是為了未來可能發生的台海之戰做準備。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昨天在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座談會上,再次重申美國在台灣議題上的立場。他說,美國對台政策始終如一,反對中國任何危害台海局勢的行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70105
分析:台灣地形易守難攻且有美國支持 中國入侵代價恐過高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6170396.aspx
分析:台灣地形易守難攻且有美國支持 中國入侵代價恐過高
2022/6/17 22:44(6/18 08:37 更新)

(中央社馬公17日綜合外電報導)在澎湖列島,白色沙灘和熱鬧漁市旁的飛彈基地提醒人們,來自中國的威脅一直存在。近來解放軍軍機不斷侵擾,加上北京言論日趨強硬,各方擔憂中國可能提早對台動武。

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上週揚言,為阻止台灣獨立「不惜一戰」。一名美國軍方將領研判,中國可能在2027年解放軍建軍100週年之際發動攻擊。2019年退役的台灣前參謀總長、海軍上將李喜明更直言不諱表示:「若在軍事上正面交鋒,我們沒有任何機會。」

法新社報導,儘管兩岸軍力懸殊,但許多分析人士認為,台灣地理位置特殊、地形易守難攻,加上有美國支持,中國恐將發現全面入侵極其困難,且代價也可能太過高昂,難以承受。

俄羅斯未能迅速攻占烏克蘭,對北京來說是個警示,台北也從中獲得如何抵擋更強大敵人的戰術藍圖和靈感。澎湖文史學家和建築師陳英俊說:「我們的士兵都是台灣人,會為保衛家園而戰,這就有差。看看烏克蘭吧!」。

台灣最大的優勢在地理上,兩棲攻擊非常困難。中國若要入侵並掌控台灣,需將數十萬部隊和裝備運到海峽彼岸,即使在海峽最窄處,也有130公里,且氣候條件出了名的惡劣,一年內有兩個季風季節。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的一份報告稱,如此一來,大規模進攻行動只剩下兩個短暫的「攻擊窗口」(windows of attack),即5月至7月以及10月。

此外,海峽內還有部署雷達和飛彈的澎湖列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副研究員夏爾(James Char)說,在可能接獲早期預警以及台北有武器可用的情況下,解放軍在運輸的第一階段就可能蒙受巨大損失。

面積小且地勢平坦的澎湖最終可能被北京輕易占領,但台灣本島的情況相反。「中共攻台大解密」(The Chinese Invasion Threat: Taiwan's Defense and American Strategy in Asia)一書作者易思安(Ian Easton)表示,台灣的沿海地形對防禦方來說堪稱「夢寐以求」。

易思安及其同僚評估,台灣只有14處適合登陸的小型海灘,且它們都被山脈、懸崖或密集的城市基礎建設包圍。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國力計畫(China Power Project)主任林碧瑩(Bonny Lin)告訴法新社:「登陸台灣只是問題的一部分」,穿越台灣的濕地、山區和人口稠密的都市地區,需要大量不同的戰技和武器。

林碧瑩問:「這些部隊一旦就位並準備推進,要如何維持並進行後勤補給?」

相對於台灣,中國陸海空兵力占有絕對優勢,但夏爾、林碧瑩和其他許多專家都懷疑他們是否具備足夠的總體能力。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高級顧問烏爾曼(Harlan Ullman)在2月的一篇報告中明白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根本缺乏對台灣發動全面兩棲入侵的軍事能力和實力。」

與此同時,台灣已有計畫對抗中國的數量優勢。退役海軍上將李喜明強調「不對稱戰爭」,包括機動性和精準打擊,並特別提及烏克蘭移動式飛彈發射器成功擊沉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Moskva)的做法。美國官員也鼓勵台灣採取類似策略。

台灣已建立移動飛彈發射器和肩射式武器庫存,但李喜明說,還需要更多。

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Song Zhongping)告訴法新社,北京最關心的是,還有誰可能捲入衝突。他說:「解放台灣的困難之處在於美國可能干預。這是解放軍要清除的最大障礙。」

夏爾則說,即使沒有軍事干預,俄羅斯受到的經濟制裁,也足以讓中國領導階層三思。

中國是否準備面對大量傷亡,同時冒著國內外形象受挫的風險,是根本性問題。李喜明說:「你要讓中國知道,它會蒙受巨大損失,而且即便如此也可能無法占領台灣。這樣中國就會認為,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辦法是透過和平方式。」

不論如何,最終決定權仍在習近平手裡。夏爾說,自習上台以來,中國的行為「徹底翻轉過去和平與發展的口號」,取而代之的是「成就偉大事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70067
拜登願軍事保台 日經:挺台程度勝1996年台海危機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6060256.aspx
拜登願軍事保台 日經:挺台程度勝1996年台海危機
2022/6/6 17:54(6/6 18:18 更新)

(中央社台北6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拜登上月底訪問東京時拋下震撼彈,表態願意在中國對台動武時軍事介入,台北的學者與官員評估華府立場,認為美國支持台灣的承諾,比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更加堅定。

拜登當時說,北京沒有「管轄權去用武力接管台灣」,但他後來又補充說,美國沒有改變對台戰略方針,即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動。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指出,根據熟知內情人士透露,台灣政府擔心拜登的談話恐刺激北京發動侵略。

台北一名外交官員告訴「日經亞洲」:「(台灣政府內部)對於這增加的不確定性究竟是正面還是負面,存在較廣泛的不同看法。這是否有助增加戰略模糊,或恐將反使中國走上一條更危險的道路?」

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表示,拜登過去也有過類似發言,反映出他的個人觀點,但也澄清了戰略模糊的對台政策不變。「這段發言不代表美國會有重大的政策轉變,只代表美國會嚴正看待中國可能武力侵台。」

賴怡忠說,美國並沒有派兵前往烏克蘭,而拜登傳達的訊號是,美國對台灣會有不同應變方式。「(若中國犯台,)美國是否會派遣部隊至台灣,或對中國採取軍事行動,這方面仍相當模糊。」

「日經亞洲」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相較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中國試圖通過台海飛彈試射演習破壞台灣首次總統直選,引發美國派遣航空母艦戰鬥群到該區域嚇阻中國,美國支持台灣的承諾比當時更加堅定。

當年在這種緊張情勢下,中國官員詢問時任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奈伊(Joseph Nye),如果中國公然攻擊台灣,美國會作何反應。奈伊回答:「我們不知道,你們也不知道。要依情況而定。」

賴怡忠說:「美國現在的答案不再是『依情況而定』。華府絕對會採取行動。但究竟是什麼行動-則並未表明。」

台灣世代智庫執行長陳冠廷表示,拜登的評論相當於「提醒中國,美國若要立即回應中國侵略,最終決定者是美國總統,如果爆發戰爭,則是美國國會」。

他告訴「日經亞洲」:「如果發生需要立即回應的緊急情況,可能是拜登負責決定行動。他在歐洲展現了這種能力,並表達了他願意為台灣這麼做的意願。」

陳冠廷指出,「(台灣的)執政黨樂見美國三軍統帥直接重申對台支持」,並稱民調顯示,台灣絕大多數民眾也歡迎拜登直言挺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169632
頁/共1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