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商店走馬燈
就先以筆者自己的感受來說明,5~7月因為油價高漲影響了運輸成本,住家附近本來有7-11、全家、萊爾富三家,因便利關係,三家都會買,但是全家5月某一日隔天就撤退了,過了沒多久,萊爾富也關了。只剩 7-11,生意比從前好多了。
鮮食方面暫時不談,但是 7-11,單單擺放的書籍好像比以前退步,之前偶而還會看到不錯的暢銷書,最近想到要買一本諾貝爾經濟獎古魯格曼的書,一本都找不到。當然是自己本身的感覺,水準降低。不知道是因為併購博客來之後沒有專業人員來管理。
「公仔」行銷,集點換贈品,是不錯的行銷方式,但不能經常使用。用多了反而造成消費者抱怨,點數集到一半或差一兩點期間到,又造成消費者埋怨,下次再用就不靈了。應該改善一下,有些店員也暗槓吃點數,都會造成反感。可以瞭解到 台灣 7-11執行管理的效力水準程度還尚需努力。
之前會買可樂,礦泉水,現在都去量販店買了,剩下報紙,香煙價格一樣方便外,當然臨時方便購買商品外,想不出還有什麼可買的。
便利超商如果真的只停留在便利與通路的經營,獲利也只會停留在某一固定的業績打轉。尤其從今年開始,接連著景氣每況愈下,營收多少也會受到影響。但危機就是轉機,有些消費者也轉到便利商店購買比較平價便當。並非便利商店便當價格便宜,而是原來預算減少關係。
看不到薄利多銷的商品,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同樣是小護士藥膏都比一般藥房貴上5~10元,這讓消費者買過一次後,大概不會再買第二次。景氣越差,消費者越來越會計較,所以以前賣得好的商品,可能都賣不出去,造成商品反淘汰。
倒是最近 7-11 推出的平價咖啡風評還不錯。但其他冰品飲料不會在便利超商買了。
便利超商便當 就是買不下去
沙拉從 28 ~ 45元,買過吃過,但總是嫌量太少。便當五花八門,排骨飯是最多,幾乎大同小異,但有些從外觀來看就缺乏賣點,不知道產品經理是怎麼選擇的。有的包裝過頭連產品內容都看不到,鬼才會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