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忘以下~~~~
中國時報 2011.04.05
名家-陸客自由行是台灣軟實力的挑戰
宮鈴
陸客赴台自由行即將展開,除了期待陸客的強勁消費力帶動台灣經濟外,若從長遠發展與兩岸關係展望角度,該如何看待?我認為仍應從全球發展的共贏共生角度來思考。
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劉曉波,評委會主席亞格蘭在頒獎致詞中表示,13億人口的中國肩負著人類的命運;如果中國能夠建立起徹底保障公民權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會對世界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否則,就可能面臨社會和經濟危機四起的險惡局勢,從而危及整個世界。
由此可知,促進中國社會的民主與開放,不僅僅是普世價值的思考,更是因為這愈來愈龐大的經濟體一旦出現動盪,將是對全球經濟的撞擊,而與大陸經濟往來千絲萬縷的台灣,肯定無法置身事外。
陸對台未能深入理解
亞格蘭的談話與陸客赴台自由行有關。最近民國百年宣傳短片林覺民篇、夢想篇,都在大陸視頻網站上被大量點閱、轉發,許多大陸網民正透過這些短片接觸台灣。還有一批風靡台灣演藝明星的追星族,透過明星崇拜而愛上台灣,更有許多台灣偶像劇、綜藝節目成為大陸年輕人的必看,逐漸形成年輕一代對台灣的嚮往,並取代教科書所建構的台灣認知。這群人想來台灣一遊,但與民族情感、政治統一並無關聯。
不過,85年後出生的大陸年輕人更了解台灣後,對兩岸關係長遠發展究竟是正面或負面影響,仍充滿變數、難以論斷。多數年輕人透過教科書建立史觀,因而對國共戰爭的成因乃至清末列強加諸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都與台灣有不同的詮釋與認知;義和團是否為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抗爭,兩岸史觀亦截然不同。
台灣已進入多元時代,對於這些歷史事件不甚重視也很少提及。在認知基礎不同的狀況下,大陸年輕人對台灣的認同仍僅存在於生活表層,並未深入理解與認可台灣。若不突破這條線,其結果仍然是:我喜歡你,所以你是我的。
司法等問題必須改革
隨著大陸經濟的近一步發展,十二五規畫已定調,大陸經濟將由投資與加工製造導向轉型至內需消費與服務導向。但經濟轉型必須以社會轉型為前提,也就是,大陸必須在社會公平、司法獨立、官僚體系貪腐、官本位思考、公權力對市場過度干擾等問題上有具體改革成效,累積足夠的體制成本與社會成本後,經濟才能更進一步成長。
特權衍生出人民與治理階層的割離現象,成為社會不安定因子,從看病掛號這類小事到公營企業安插乾股等大事,都會形成民眾對政府的對立態度。
司法是民眾尋求公義的最後一道防火牆,然而由於司法正義防火牆功能仍未完整,人民權益受損往往求助無門。大陸企業與一般民眾的知識產權觀念仍然不足,卻無從透過司法建立保障機制,將嚴重妨礙大陸服務產業的發展。
而官僚系統的貪腐問題將提高企業經商成本,戕害經濟發展的動力。官本位隱惡揚善,發現問題不是去思考解決問題,而是想盡辦法刪除不利訊息,加上言論管控,許多問題無法獲得揭露、常使得問題惡化到無可收拾才會曝光,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就是官本位思維的結果。
公權力對經濟市場的干預,見於康師傅、聯合利華等大品牌因政府介入而不能按照市場規律漲價;政治意志對抗市場規則,縱然成功,也要付出重大代價。
台灣經驗值得陸借鑒
對台灣而言,兩岸關係仍需要一段和平發展過程,我們有義務讓大陸了解台灣民主的價值,潛移默化,讓更多大陸人願意接受台灣的現況。
而以民族的角度來說,台灣已走過在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民主價值觀間擺盪與調適的過程,終於建立了目前雖仍有缺失的台灣機制,這段過程值得大陸參考。
無論是主張台獨,還是要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台灣人都面臨共同的命運,那就是兩岸地理位置的接近、政治關係的曖昧。唯有促進大陸社會開放、自由、民主,才能保護台灣的安全與繁榮。
我們無須害怕大陸這個巨人,因為在許多問題上,這個巨人仍必須吸取台灣的發展經驗,我們唯有生活得更有自信,在民主價值、中華文化、及創新思維上更加堅定、更有成就,台灣人就可以啟發大陸人更多的反思。陸客赴台自由行,將會是台灣軟實力真正的展現與挑戰。(作者為旅居北京的台灣資深媒體人,作家)